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野生型杂种胡颓子(WT)和突变型金边杂种胡颓子(MT)的3年生扦插苗为供试材料,研究突变型金边杂种胡颓子叶绿素含量与光合特性等生理指标,分析叶色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1)叶绿素总含量:杂种胡颓子(WT1.530mg/g)>金边杂种胡颓子叶片绿色部位(MT-绿色1.078mg/g)>金边杂种胡颓子叶片黄色部位(MT-黄化0.031mg/g);类胡萝卜素含量:WT(0.505mg/g)>MT-绿色(0.318mg/g)>MT-黄化(0.050mg/g);(2)金边杂种胡颓子叶片绿色部位的Chla/b比值较WT叶片绿色部位,没有显著性的差异,但其叶片黄化部位的Chla/b比值显著低于野生型杂种胡颓子;(3)金边杂种胡颓子较野生型胡颓子光合速率及相关参数都有显著的改变。可见,金边杂种胡颓子的叶色变化是由叶片色素含量变化导致,导致植株的光合参数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
中红杨光合特性与色素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分析中红杨与2025叶片光合特性和色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中红杨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含量均显著高于2025,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2025,说明光合能力降低并不是叶绿素含量的差异造成的,并且可以认为中红杨叶片呈现紫红色的直接原因是同时含有较多的叶绿素和花色素苷。  相似文献   

3.
滇杨多倍体苗期叶片形态及光合生理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前期研究诱导获得的滇杨种质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其苗期叶片形态及光合生理与基因剂量的关系,为滇杨多倍体育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利用前期研究所获得的滇杨多倍体当年生苗为材料,测定其叶片大小、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气孔特性及叶绿素含量,并以滇杨二倍体为对照,分析滇杨不同程度多倍化后的叶片形态及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嵌合体及四倍体滇杨的叶片长、宽均大于二倍体植株;滇杨嵌合体及四倍体叶片厚度分别为二倍体的1.16、1.41倍,栅栏组织厚度分别为二倍体的1.10、1.23倍,叶片单位视野内气孔数明显少于二倍体,气孔体积则大于二倍体,叶绿素总含量分别为二倍体的127%和141%;滇杨嵌合体及四倍体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在日变化过程中均高于二倍体;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则与二倍体差别较小;嵌合体、四倍体及二倍体的胞间CO2浓度在日变化过程中变化不明显。 [结论]滇杨多倍化后,由于其基因数量的增加,在叶片形态及光合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区别于其二倍体的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4.
盐胁迫对杨树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盐胁迫对3种杨树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24d后,400mM盐处理苗木叶片的Chla、Chlb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其余浓度盐处理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变化均不明显。与对照相比,盐处理期间各品种叶片的Car含量变化均不明显。盐处理使各杨树品种叶片的Pn、Tr、Gs均呈下降趋势;Ls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而Ci的变化趋势是先下降后升高,说明长期盐胁迫下,在较低浓度的盐处理下,杨树叶片光合受抑制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限制;而在较高浓度的盐处理下非气孔限制则是导致杨树叶片光合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升高,各杨树品种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Fm、NPQ均大致呈逐渐下降趋势。3个品种的耐盐性强弱顺序为‘吴屯杨’>‘小胡24杨’>‘小胡19杨’。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课题组早期创制的楸树种内杂种和种间杂种为试验材料,比较杂种间多年的生长性状及光合生理生化特性。旨在明晰楸树种间和种内杂种的生长及光合能力差异及其原因,探究杂种叶片氮素利用及分配与光合效率的潜在关系,为楸树栽培及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种内杂种(楸树×楸树,Cbb)和种间杂种(楸树×滇楸,Cbf)1~5年树高和1~6年胸径及6年生时的叶片氮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光响应曲线,FvCB生化模型(Farquhar、von Caemmerer和Berry提出的生物化学光合模型)拟合CO2响应曲线,分别计算了表观光合量子效率(AQY)、光补偿点(LCP)等气体交换参数及最大羧化效率(Vc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等光合生理生化参数。并计算出光合系统(捕光系统,羧化系统和生物力能学组分)氮素分配比例。【结果】方差分析显示2年生以上的种内杂种Cbb树高和胸径均显著大于种间杂种Cbf。种间与种内杂种间叶绿素总量没有显著差异,但Cbf叶绿素b显著高出Cbb15.08%,Cbb的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总量比值均显著大于Cbf。Cbb具有更高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最大羧化效率和暗呼吸速率,表明了Cbb具有更强的光合能力。种间与种内杂种间叶片氮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Cbb光系统氮素分配比例相对较高,同时具有更高的光合氮素利用效率,这可能是其高光合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相关分析表明楸树杂种光合氮素利用效率与氮素在羧化系统及生物力能学组分中的分配比例呈显著正相关;种内杂种Cbb光合氮素利用效率与其胸径具有较好的(R2=0.531)正向线性关系。【结论】1)楸树种内杂种(楸树×楸树)对本地环境(中原地区)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致使其生长势显著优于种间杂种(楸树×滇楸);2)相对于云贵高原,中原地区更长的日照时间和更高的7月均温可能促使了楸树×楸树形成适应高光合辐射环境的响应机制(高水平Chla/b和Car/Chla+b);3)楸树×楸树光合系统更高的N分配比例及高效的N素利用效率提高了其光合能力;4)楸树种间杂种中滇楸所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不具有适应中原地区环境的调控机制,这是楸树×滇楸在生长和光合生理方面均劣于楸树×楸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杂种金叶榆与普通白榆和普通金叶榆叶片形态以及其呈色生理机制之间的差异,用种间杂交无性系杂种1号、杂种2号金叶榆,以普通金叶榆和普通白榆作为对照进行叶形指数、色差、色素含量以及光合生理参数的测定比较。试验发现:普通白榆的叶绿素a、b的含量明显高于普通金叶榆和无性系杂种,4种榆树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异。而金叶榆的净光合速率低于普通白榆。结果表明:2个杂种金叶榆品种叶面积差异显著,但均显著高于普通金叶榆和普通白榆;宽长比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普通金叶榆和普通白榆。金叶榆叶片色彩受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比例的影响,叶片光合作用状态受气孔导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作者采用红外CO_2气体分析仪等,研究了枣树(Zizyphus jujuba Mill)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认为:同一枣树品种同一时期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同一品种不同时期采样进行分析,由于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间相关不明显;不同品种间,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叶片的光合速率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叶绿素含量的高低不能代表品种的光合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三角梅芽变植株上的黄化叶片和正常叶片为试材,通过观测叶色、茎粗、叶长、叶宽等园艺性状及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理指标,研究三角梅芽变突变体中黄化叶片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三角梅芽变植株上的黄化叶片与正常叶片的叶色差异明显,而其茎粗、叶长、叶宽等指标差异不显著;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含量及Fo...  相似文献   

9.
通过2年研究,证明同一枣品种同一时期,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同一品种不同时期采样进行分析,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间相关不明显;不同枣品种间,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叶片的光合速率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叶绿素含量的高低不能代表品种的光合性能。  相似文献   

10.
毛竹叶片的生理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毛竹叶片的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β-胡萝卜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毛竹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双峰曲线,出现光合“午睡”现象,上午8∶00~9∶30,叶片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呈直线上升趋势,在9∶30出现全天第1个高峰值,16∶30出现第2个高峰值;叶绿素含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呈显著性相关;β-胡萝卜素含量高、保护光合机构能力强、光合速率大、叶绿素含量高、净光合速率大,反映植物体内N代谢旺盛、N素利用水平高,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选取耐涝的Ⅰ-69杨和不耐涝的小叶杨为试材进行对比淹水试验,研究淹水胁迫对杨树叶片的超微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胁迫对杨树叶片的超微结构产生明显伤害,显著抑制叶片的光合性能,且随胁迫程度的加重和淹水时间的延长而严重:淹水8天时,Ⅰ-69杨与小叶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叶绿素含量均略有下降,叶片超微结构出现淀粉粒大量减少、嗜锇体数量略有增加、类囊体略有膨胀,少部分片层出现轻微扭曲等现象,但2者间差异不明显.淹水15天时,2者间出现明显差异.Ⅰ-69杨仍然能够维持较完整的叶片超微结构,从而保持较高的Pn,Fv/Fm,叶绿素含量.小叶杨叶片的Pn,Fv/Fm,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叶片超微结构严重受损,出现质壁分离,叶绿体膨胀、被膜消失,类囊体膨胀,基粒片层扭曲、解体,线粒体内嵴减少、内含物外渗等症状.叶绿体对淹水胁迫敏感,线粒体结构相对稳定.叶片超微结构,尤其光合机构的损伤程度与Pn,Fv/Fm,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是造成淹水胁迫下光合性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不同杨树叶片的超微结构对淹水胁迫的抗性明显不同.淹水胁迫下,耐涝杨树叶片的超微结构明显比不耐涝杨树稳定,损伤症状轻,出现时间晚.叶片超微结构的稳定性与杨树的抗涝性呈正相关关系,可作为杨树抗涝性鉴定的细胞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给粉单竹的丰产栽培及纸浆竹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对粉单竹叶片的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β-胡萝卜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粉单竹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出现光合"午休"现象,上午8:30~9:30,叶片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呈直线上升趋势,在9:30出现全天第1个高峰值,16:30出现第2个高峰值;叶绿素含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极显著相关;β-胡萝卜素含量高、保护光合机构能力强、光合速率大、叶绿素含量高、净光合速率大,反映出粉单竹体内N代谢旺盛,N素利用水平高,利于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人工气候室中培养的旱柳当年生枝条和完全展开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并应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枝条皮层和完全展开叶片叶绿体,测定其完整性,比较分析二者光响应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旱柳皮层叶绿素含量约是叶片的10.0%,类胡萝卜素含量约是叶片的13.7%,叶绿素 a/b 比值小于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大于叶片;应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可获得被膜完整率超过80%的离体叶绿体,能够满足叶绿体光合生理特性研究的需要;100,200,300,500,800μmol·m -2 s -1光强下,旱柳皮层叶绿体的光合放氧速率均低于叶片,光饱和点出现在300μmol·m -2 s -1,最大光合放氧速率为35.58μmolO2·mg -1 Chl h -1,而叶片的光饱和点在500μmol·m -2 s -1,最大光合放氧速率为42.78μmolO2·mg -1 Chl h -1;皮层叶绿体的 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 Fv/Fm )平均高出叶片30.2%,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平均高出叶片36.1%。旱柳皮层叶绿体的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低于叶片,皮层叶绿体表现出较高的光能转化效率、较低的叶绿素 a/b比值等适应枝条内光环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平欧杂种榛林下套种牧草对树体生长的影响,以章古台地区沙地栽培的平欧杂种榛达维、辽榛3号和辽榛7号3个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行间生草+清耕带覆盖"的生草方式,进行了榛树行间套种豆科牧草白三叶试验。结果表明:平欧杂种榛林下套种牧草后,叶片总叶绿素和叶绿素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有利于平欧杂种榛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也高于对照,提高了叶片的光合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促进了碳素营养的积累,提高了抗干旱能力;有效降低了不抗抽条品种辽榛7号的抽条比例;树高、地径、平均冠幅和1年生枝生长量都显著高于对照。林下套种牧草明显促进了平欧杂种榛的树体生长。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以杨树不同品种的3个生理指标: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等分析为主并比较它们各方面的差异。经过试验,结果表明:3个指标最优者分别是97号杨、108号杨、111号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株型观赏桃的生长特性和光合差异,采用美国产Li-6400光合测定仪,对不同株型观赏桃叶片的光合指标进行了测定,使用仪器测量和丙酮提取法等手段对其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比叶重进行了定量分析。在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的大田条件下,对同年龄不同株型观赏桃的生长指标、光合参数、叶片叶绿素Chl.含量、比叶重SLW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株型观赏桃的生长存在较大差异,高大的杂种山桃、帚型观赏桃比同期低矮的垂枝型和寿星型地径生长更快,株型高大植株的叶片比矮小植株的叶片稍小;利用表观光量子效率AQY、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值研究光合作用,发现寿星型和帚型等紧凑型的植株利用弱光性较强,表观光量子效率AQY都高于其他株型的观赏桃,而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低于其他株型,株型紧凑的观赏桃比疏松的观赏桃更耐阴,而与植株的高矮无关,但从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看出,植株较高的帚型和直枝型比植株较矮的垂枝型和寿星型光合作用较强;株型高大的植物吸收光的能力强,叶绿素Chl.含量也越高;垂枝型、直枝型和杂种山桃因株型较疏松,利于对光线的吸收,比叶重SLW较高,且比叶重SLW与植株高矮无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时、准确、无损地检测葡萄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水平,以评价葡萄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确保栽培的科学和施肥的合理,以‘夏黑’‘巨玫瑰’‘户太8号’‘阳光玫瑰’‘金手指’‘摩尔多瓦’这6个品种葡萄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叶绿素测定仪测定了6个葡萄品种叶片不同位置的SPAD值,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了葡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探寻了葡萄叶片SPAD值的最适测量位点,分析了SPAD值与光合色素含量的关系,并建立了SPAD值与光合色素含量的线性函数拟合方程。结果表明:6个品种葡萄叶片的SPAD值,叶片顶部的均最高,中部的均次之,基部的均最小;其中,葡萄叶片中部的SPAD值最具有代表性。6个品种葡萄叶片的SPAD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相关,其与叶绿素a含量的相关性最高;在不同品种葡萄叶片的SPAD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总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线性函数拟合方程中,‘户太8号’的拟合方程决定系数值最高,其叶绿素a、叶绿素总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决定系数值分别为0.903 5、0.867 2、0.749 9;在叶绿素b与葡萄叶片SPAD值的拟合方程中,‘金手指’的拟合方程为y=0.034 7x-0.084 0,其决定系数R2值(0.773 4)最高。单一品种葡萄叶片的SPAD值与光合色素含量的回归模型的拟合准确率比6个葡萄品种汇总拟合回归模型的要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施肥对紫穗槐幼苗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影响,并筛选出单独施肥对其影响的最佳浓度,为紫穗槐人工培育提供理论支撑及技术指导。试验采用了氮、磷、钾3因素3水平单独施肥,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紫穗槐幼苗光合色素以及可溶性糖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测量、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所有施肥处理均增加了紫穗槐幼苗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其中施K2,钾的含量为0.75 g/株,紫穗槐叶片的叶绿素a最高;施P2,磷的含量为0.10 g/株,紫穗槐叶片的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花青素最高;施N3,氮的含量为0.93 g/株,紫穗槐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杂交与多倍化是物种进化与多样化的主要途径。本研究以二倍体大果榆与四倍体白榆杂交获得的榆树异源三倍体后代及其亲本为材料,比较榆树异源三倍体在表型性状与亲本之间的差异,并对其光合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榆树异源三倍体叶面积小于母本二倍体大果榆,与父本四倍体白榆不存在明显差异,而其综合叶片形态特征遗传特性更为偏向于母本;榆树异源三倍体气孔大小显著高于母本二倍体大果榆,与父本四倍体白榆无显著差异;叶片厚度榆树异源三倍体较父母本薄。叶绿素含量与叶绿素a/b比值与父本四倍体白榆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母本二倍体大果榆。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母本二倍体大果榆,与父本四倍体白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在田间条件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低肥力库尔勒香梨分别施用3种不同用量的生物黑炭和羊粪,利用CIRAS-2型光合仪对不同有机物料处理的库尔勒香梨坐果期光合特性日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香梨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表现为双峰曲线,具有光合"午休"现象。气孔导度和气孔限制值的日变化曲线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基本保持一致,呈双峰型。胞间CO2浓度日变化曲线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相反,呈双谷型。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曲线则呈单谷型。施用有机物料对库尔勒香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光合特性都有显著影响。土壤中施入生物黑炭和羊粪都能提高香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香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光合特性的施肥效应均表现为羊粪>生物黑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