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接2002年第6期40页) 11肛门的检查 鸡肛门是粪道、尿道和生殖道的共同开口,肛门内是泄殖腔,泄殖腔是直肠管最后的扩大部分.在检查肛门时,检查者用左手抓住鸡的两腿,将鸡倒拎起来,使肛门朝上,以便于检查.首先观察肛门周围羽毛是否清洁,如果肛门及其周围被稀粪污染,说明鸡正在拉稀.然后用手指翻开肛门,以检查肛门的色泽、松紧程度、干湿程度和有无异物等.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检查中药颗粒剂对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鸡免疫器官损伤的修复作用。采用病理组织学方法检查传染性法氏囊病自然耐过鸡和用中药颗粒剂治疗而康复鸡的免疫器官,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其主要免疫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即随机抽取中药颗粒剂治疗组和自然耐过对照组25日龄鸡各10只,其中中药治疗康复后35日龄鸡10只,自然耐过35日龄鸡7只,死亡3只。扑杀被检鸡,采集各鸡法氏囊、脾脏和肝脏病料,眼观病变以后,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组织切片,显微镜检查病理组织学变化,并进行显微组织拍照直观比较自然耐过鸡和自制中药颗粒治疗康复鸡的免疫器官病理组织学变化。被检的IBD自然耐过鸡的免疫器官仍呈轻度病理性变化,而采用自制中药颗粒治疗痊愈鸡的病理变化基本一致,表现为免疫增强。中药颗粒剂能够显著修复IBD鸡免疫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11 肛门的检查鸡肛门是粪道、尿道和生殖道的共同开口,肛门内是泄殖腔,泄殖腔是直肠管最后的扩大部分。在检查肛门时,检查者用左手抓住鸡的两腿,将鸡倒拎起来,使肛门朝上,以便于检查。首先观察肛门周围羽毛是否清洁,如果肛门及其周围被稀粪污染,说明鸡正在拉稀。然后用手指翻开肛门,以检查肛门的色泽、松紧程度、干湿程度和有无异物等。正在产蛋高峰的母鸡,肛门呈白色、湿润而松弛;低产或休产母鸡,肛门色泽淡黄,干燥而紧缩;休产母鸡,两耻骨间隙变窄,冠髯萎缩;肛门周围或深部发炎肿胀,并形成一种韧性、似  相似文献   

4.
2 鸡组织及器官的检查和病理变化 2.1 器官检查法 组织器官的检查,一般多在颈部、胸腔及腹腔器官摘出后一起检查,也可在器官摘出后,立即检查.在检查时,应注意器官的位置及有无移动,其移动是否在合理范围以内;器官体积的大小,是否有肿胀、萎缩、出血斑点或瘢痕等,并详记其变化的大小,可用比拟法,例如黄豆大、核桃大……等记载;器官的形状有无改变,改变后的形状;器官的颜色是否正常,变化后的颜色;器官软硬度有无变化;器官被膜有无褶皱、粗糙、萎缩、结节、瘢痕或坏死灶等,腔性器官如心、气管、膀胱及胃肠等的容积有无变化,内容物的数量、性状及气味等,内容物中有无虫体及虫卵等.  相似文献   

5.
鸡马立克氏病是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目前对本病的诊断依赖于临床检查、病理检查、病毒分离及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等。本试验对病鸡血清进行了电泳分析,力求为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一、试验鸡:长春某鸡场健康鸡31只,羽囊琼脂扩散检查为阴性;马立克氏病鸡31只,羽囊琼脂扩散检查均为  相似文献   

6.
在鸡病诊断方法中,病鸡尸体剖检(包括外部检查)是诊断鸡疾病常用的一种方法,剖检以其简便、直观、迅速、易被掌握的特点,已成为兽医技术人员诊断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检查自制中药颗粒剂对传染性腔上囊病(IBD)鸡免疫器官损伤的修复作用。扑杀传染性腔上囊病自然耐过鸡和用中药颗粒剂治疗而康复的鸡,眼观病理学变化后,无菌采集试验鸡的腔上囊、脾脏、肝脏等免疫器官,通过石蜡切片,H. E染色,显微镜观察该中药颗粒剂对其主要免疫器官病理组织学的影响。结果显示,该中药颗粒剂治疗组鸡的腔上囊、脾脏的眼观病变及镜检组织学损伤基本修复,并表现为代偿性免疫增强象征。而自然耐过鸡的腔上囊、脾脏仍呈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及组织学损伤。结果表明,自制中药颗粒剂能够显著修复腔上囊病鸡免疫器官的病理性的损伤,修复腔上囊病鸡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二、鸡的尸体剖检技术鸡的尸体剖检即解剖鸡的尸体,检查各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进行科学地分析、综合,找出死亡原因,判定疾病的性质。尸体剖检过程中,不能破坏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不能漏检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所以剖检时要按一定的程序和技术要  相似文献   

9.
魏俊峰 《兽医导刊》2012,(12):49-50
一、鸡免疫系统的组成鸡的免疫系统是指存在于鸡体内的免疫器官、淋巴样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等组成的并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结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协调,完成机体免疫功能。免疫器官是指实现免疫功能的器官和组织。鸡的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与哺乳类动物基本相似,但有一定的差异,其中最重要的差别是鸡有一个特殊的免疫器官——法氏囊;另外,鸡没有淋巴结而有淋巴样组织。鸡的免疫器官按功能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周围免疫器官。(1)中枢淋巴器官:由骨髓及胸腺组成,主要是  相似文献   

10.
鸡支原体病又称鸡霉形体病、鸡败血支原体病、鸡败血霉形体病、鸡慢性呼吸道病和鸡呼吸支原体病等.是由鸡败血支原体(MG)引起的鼻道、气管、支气管和气囊的慢性进行性疾病,表现流鼻涕、咳嗽、气喘、呼吸罗音、消瘦和生产性能下降.我国各地养鸡场普遍存在,并常与其它疾病病原体混合感染,使病情恶化,损失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雏鸡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一法氏囊.其特征是突然发病,呈尖峰式发病和死亡曲线.病鸡表现腹泻、发抖,运动失调,法氏囊显著肿大并出血,胸肌和腿肌呈斑块状出血.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是由仪一疱疹病毒引起的鸡的急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各种年龄鸡均可感染,尤以成年蛋鸡多发。鸡感染初期鼻流浆液性粘液,眼结膜发炎流泪。呼吸时发出混合性锣音,咳嗽有喘鸣音,每次吸气时,头、颈前伸,张口呼吸。病情严重的病鸡,呼吸高度困难,痉挛性咳嗽,吐出带血性粘液。打开口腔检查,喉头黏膜上有淡黄色坏死物附着。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雏鸡和育成鸡.病原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由双股RNA组成,无囊膜,淋巴组织、法氏囊为病毒攻击的主要器官.该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给养鸡业造成很大的损失.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是病毒的分离和鉴定、琼脂扩散试验以及易感雏鸡接种等.介绍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西结合治疗鸡慢性呼吸道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鸡慢性呼吸道病是由鸡败血霉形体感染引起的以咳嗽、流涕和呼吸时发出啰音为特征的疾病,多发于4~8周龄雏鸡.该病发展缓慢,病程长,病死率虽不高,但幼鸡生长不良,成年鸡产蛋减少.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取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10 260只病鸡,治愈9 408只,治愈率91.7%,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鸡病诊断方法中,病鸡尸体剖检(包括外部检查)是诊断鸡疾病常用的一种方法,剖检以其简便、直观、迅速、易被掌握的特点,已成为兽医技术人员诊断鸡病的主要方法。通过剖检所表现的特征性病变,结合流行特点和生前症状,一般就能作出初步诊断或确诊。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天水市有各类鸡313.1万羽,为了保障养鸡事业的健康发展,为鸡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1989年6-8月,采用血清学方法对天水市五县,二区的2个集体鸡场、193个专业户的887羽鸡进行了9种疫病普查.普查中用平板凝集反应检查禽结核、鸡白痢、鸡败血霉形体病;琼脂扩散反应用以检查鸡喉气管炎、禽霍乱、鸡马立克氏病、鸡法氏囊病;血凝抑制试验用以检查鸡新城疫;间接血凝试验检查鸡衣原体.结果,鸡白痢病检出阳性率为15.6%(138/887),禽结核为25.0%(130/519),鸡败血霉形体为57.7%  相似文献   

17.
鸡病临床诊断是动物疾病检查技术最基本的方法.为了尽早地发现鸡群病症,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在鸡病的诊断中,临床诊断是检查疾病不可缺少的一步,特别是对鸡整体状态的观察,对确诊疾病具有一定的意义.由于鸡是在地面上生存的小型禽类,特别是雏鸡对外界抗病力弱,易遭传染病的攻击.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名腔上囊病,传染性囊病,是法氏囊病毒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损害鸡法氏囊免疫器官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此病呈世界性分布,是一种全身性病毒性传染病,不仅引起育成鸡的死亡和影响增重,而且破坏鸡的体液免疫器官-法氏囊,导致免疫不全或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鸡球虫病等更易感,大肠杆菌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幼鸡的传染病,二者合并感染给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9.
肝脏是鸡的一座功能齐全的精细化工厂,它集有消化、合成、贮存、解毒、免疫等多种功能.鸡如果发生疾病,首先受到损害的是肝脏,肝脏就会出现一些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因此,检查鸡的肝脏,可以为诊断鸡病提供一定的依据,现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供临床诊断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七、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变化、鸡胚接种、初生雏气囊病变等进行综合判断,可作出初步诊断,但本病的确诊,必须依据病原体分离鉴定或血清学检查,还特别应与鸡新城疫、鸡痘、鸡“传支”、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鼻炎、慢性禽出败、曲霉菌病、维生素A缺乏症等有呼吸症状的疾病相区别,与滑液霉形体病相区别。由于从病鸡分离培养鸡毒霉形体比较困难,而即使病状已消退的病鸡,在其血液中仍长期存在抗体,所以,大多数情况下较多采用血清学检查来诊断本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