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华鳖是喜温性冷血动物,在我省气候条件下,每年自十二月(冬至前后)至翌年三月(春分前后)为冬眠期。鳖在冬眠期间不摄食,不但不增重,而且易受敌害侵袭,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延长了养殖周期,影响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鳄龟(Chelydra serpentina)别名鳄鱼龟、小鳄龟、肉龟。原产美国,1997年我国开始引进。因其具有适应能力强,冬季不怕冷,可自然冬眠,生长速度快等优点,目前,在我国鳄龟已受到人们的重视,养殖鳄龟正在全国不断兴起。正确选的择鳄龟苗、种,是养殖成功的重  相似文献   

3.
宾强 《水产养殖》2012,33(2):40-41
黄沙鳖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的西江流域地区,在广西贵港地区黄沙鳖的养殖已经成规模,是农民发展创收的养殖品种。由于鳖有冬眠的习惯,当水温降至15℃以下时开始冬眠,直到翌年水温恢复到15℃以上时才开始苏醒。因此抓好黄沙鳖的越冬管理尤为重要。特别是稚、幼鳖和亲鳖,如果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前,甲鱼的养殖技术成熟,一万只苗温室养殖产量(台湾鳖、泰国鳖)基本可达到4000kg以上,高者甚至超过5000kg,外塘生态养殖也克服诸多技术难题,如温室转外塘、稚鳖培育以及冬眠管理等技术环节.但是温室和外塘养殖因过多的人工干预导致商品鳖口感、品质逐年下降.我场主要养殖日本系中华鳖,为提高养殖中华鳖的品质,我场采用了拟天然生态养殖,它是生产实践和消费市场所孕育的产物,使中华鳖养殖业走出困境的一条路径,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的健康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5.
卢仲春 《内陆水产》1996,(12):18-18
牛蛙冬季塑料大棚养殖技术牛蛙属变温动物,当气温降到10℃左右时即冬眠。冬眠期间,牛蛙不食不动,靠消耗体内蓄积的养料维持低微的新陈代谢,以致身体消瘦、病害增多,尤其是刚变态的幼蛙易造成大批量的死亡。牛蛙冬眠并非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生理现象,而仅是...  相似文献   

6.
曹焱中 《淡水渔业》1998,28(3):41-42
加温养殖的幼鳖进入常温养殖前的变温锻炼曹焱中(湖北罗田县三里畈地热开发公司)鳖的冬眠,并非是生理上的需要,而是对自然环境的一种适应。长江流域鳖冬眠期有5—6个月,广东省2—4个月左右。而海南岛和台湾南部的鳖几乎不冬眠。因此人们为了加快生长速度,采用冬...  相似文献   

7.
以常规的成蟹养殖技术,培育出规格50g左右的河蟹200余kg,于7月底8月初性成熟之前收捕,置于室内带有制冷设备的水泥池中,在4~6℃的水温环境中,开始人工冬眠,控制其性发育。经过近100d的人工冬眠过程,成活率83%,性发育终止,到11月3日放入养殖池塘,均未成熟。  相似文献   

8.
中国林蛙南移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登建 《内陆水产》2007,32(3):21-22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gnsis),俗称哈士蟆,是我国一种重要的野生药用动物,名贵的山珍。在北方地区已经广泛开展了人工养殖林蛙,而南方地区由于地理气候的原因,林蛙养殖技术难度大,但也有其优势:南方无霜期长,林蛙冬眠时间缩短,生长取食期延长;环境  相似文献   

9.
<正>泥鳅(Oriental weatherfish)因适应能力强、成活率高、繁殖力强、饵料易得,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养殖前景广阔。通常泥鳅都在秋季大批量上市,但此时,其售价并不高,而春节前后上市,售价则能提高20%~50%。泥鳅有冬眠的习性,要实现冬天顺利捕捞泥鳅并且不使其患病绝非易事。笔者结合近几年国内捕捞泥鳅的经验教训,将池塘养殖泥鳅冬季捕捞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引地下井水,唤醒泥鳅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地下采矿水养殖棘腹蛙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8年3月~2009年7月对在采矿水养殖条件下刚完成变态发育到性成熟期间的棘腹蛙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和记录.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6个月的精心养殖,棘腹蛙非冬眠组的体重、体长均大于冬眠组,并早于冬眠组达到性成熟;棘腹蛙由幼蛙发育到性成熟的体重增长经历了"慢-快-慢-快-慢"5个阶段,体长增长则经历了"慢-快-慢"3个阶段;平均相对吃食率为5.85%.  相似文献   

11.
<正>入冬后,气温逐渐下降,各种水产养殖品种逐渐由旺食转入少食、停食,直至进入冬眠。当水温降至10℃左右时,水产养殖产品的管理一方面要及时搞好已达商品规格的养殖  相似文献   

12.
室内养殖:阳春三月,气候渐暖,晴天时要敞开温棚门窗,让空气流通。室外养殖:春天雨水多,乍暖还寒,越冬池的“保暖”仍很重要。三月份温度变化很大,而且水温又是在甲鱼结束冬眠的临界点,甲鱼会因水温升高而结束冬眠,又会因温度降低而沉入池底,此时正是越冬甲鱼经历漫长的越冬期后体质量弱的时候,容易因环境不良而致病死亡。本月应注意春季甲鱼越冬后期的死亡问题。三月份甲鱼养殖的操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中华鳖的仿生养殖,就是采用模拟生态的手段,恢复中华鳖晒背、冬眠的自然习性,结合人工养殖技术,使中华鳖获得较高的产量、较快的增长速度,同时又具有野生中华鳖的风味及营养.  相似文献   

14.
9月份中华鳖养殖的重点工作是防御秋寒,加强池塘水质管理,防病治病,抓紧当前气温还较高的有利时机为冬眠作准备。  相似文献   

15.
<正> 斑节对虾做为养殖品种是有发展前途的,饲养比较省力。从体长20mm(重0.02g)的虾苗养到17cm(25g)以上达到上市出售的规格只需要4个月的时间,而且至今尚未发现其它病症。斑节对虾的一般特征:根据中国台湾省文献:斑节对虾(Pencus monodon)属于南方大型海产虾类,其分布广,从太平洋西海岸到印度洋,从南非到包括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的浅海河口水深10—30米海域。五年前我们就亲手进行斑节对虾的养殖。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反复进行冬眠包装、装  相似文献   

16.
<正>养殖乌龟时,只要进入10月底后,气温和水温加速降低,乌龟就开始深入池底淤泥,进入冬眠。这时如果我们把孵化出的幼龟放入温室龟池中饲养,把水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8℃以上,幼龟就不存在冬眠了,充分利用这个冬闲时间,使乌龟能吃、能生长,就可缩短乌龟养殖期,就可加倍提高乌龟的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现就温室培育乌龟种苗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龟鳖冬眠并不是让它睡就可以了,需要一些保护措施来使它们安全地越冬。"香港中文大学医学系高级导师卢启良说。除了导师头衔,卢启良还是一名有着四十年金钱龟养殖经验的养龟发烧友。近日,龟鳖美食文化实物展在顺德开幕,卢启良专程赶来向龟友们传授经验。冬眠环境有要求"龟鳖冬眠时新陈代谢很慢,但不是停止。如果停止则是死亡了。"卢启良说,一般时至惊蛰,冬眠的动物就会重新出来活动。而龟鳖的正常习惯是,在冬眠的时候找一个洞穴或者掩体,比如沙坑或者泥层下。"但是现在很多人养龟鳖,在它冬眠的时候是没有洞可钻的,用的地面是瓷砖或者水泥,你让龟鳖去哪  相似文献   

18.
养鳖效益好     
养鳖效益好跋山水库管理局水产技术人员从1988年致力于甲鱼人工养殖的技术攻关工作。经过7年多的试验,在甲鱼的常规养殖、解除冬眠快速养殖、人工繁殖孵化、饲料投喂、疾病防治等方面攻克了多个技术难题,探索出了人工养殖甲鱼成功经验。今年,2亩水面存塘稚鳖38...  相似文献   

19.
<正>温室大棚养殖是中华鳖养殖的主要方式之一,利用温室大棚养殖中华鳖,可以打破鳖冬眠的习性,人为地给鳖创造一个最佳的生活和生长环境,使鳖始终处于快速生长状态。2013年我们利用温室大棚养殖中华鳖,并进行科学管理,从投饵、抗应激、水质管理等方面实行可控的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对温室养殖  相似文献   

20.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Miers),俗称梭子蟹,属于甲壳纲、十足目、梭子蟹科,是我国沿海地区重要的养殖畅销品种。目前,养殖技术成熟,产量高。梭子蟹为当年养成品种,具有冬眠的习性,如果起捕时间晚(水温低于10℃),便潜入泥沙中冬眠,起捕困难,且越冬成活率低。因此,在每年9~10月份商品蟹集中上市,造成市场供大于求,经营者竞相压价,蟹贱伤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