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鱼类配合饲料的研究中,不仅需要以饲料系数,生长增重率及养殖效果等生长指标来评定饲料的生产能力,而且还需借助消化生理的研究方法,了解鱼类对饲料的利用状况,这样才能更全面地评价配方的营养水平,揭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因此,测定团头鲂  相似文献   

2.
<正> 配合饲料是按照饲料配方加工而成的,其优点是:1.营养全面,制作科学,不仅能满足鱼类生长的需要,而且能提高各种单一饲料养分的实际效能,大幅度地提高鱼产量;2.在加工过程中能消除部分毒素,杀死病原菌和虫卵,减少鱼类疾病,增强鱼类抵抗力;3.适口性好,利于鱼类摄食,并且减少水中散失,提高饲料利用率,而保障经济效益。 生产配合饲料的关键是配方,它对饲养  相似文献   

3.
鱼类营养与配合饲料第四讲饲料配方计算有了前面介绍的知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计算,即可以选择出供生产鱼类食用的颗粒饲料配方。一、选购饲料原料的最佳方法在选购饲料原料时是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即可以满足某种营养需要的原料有多种,如我们要配合某种鱼饲料时,可以...  相似文献   

4.
2.青鱼配合饲料添加剂的研究鱼类配合饲料研究的核心是基础饲料配方及其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在改进饲料质量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陈建明等(2009年)在青鱼饲料中添加中性蛋白酶,研究其对青鱼生长、消化及鱼体组成的影响,试验用含中性蛋白酶  相似文献   

5.
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始于70年前并借鉴陆生动物营养研究经验形成了研究范式。在过去70年中,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推动了水产配合饲料技术的进步,为水产饲料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做出了贡献。然而,随着全球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水产养殖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加,对水产饲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表明,根据一些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成果所配方的饲料在养殖生产实践中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应用效果,这意味着在已有范式下取得的研究成果有时难以很好地满足现代鱼类养殖产业的需要。本文叙述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两种肉食性鱼类大口黑鲈和大黄鱼配合饲料研发与应用的历程,指出对饲料蛋白需求的低估是限制配合饲料长期未能在大口黑鲈和大黄鱼养殖生产中应用的主要原因。早期研究报道大口黑鲈的饲料蛋白需求为400-440 g/kg,大黄鱼的饲料蛋白需求为450-470 g/kg。经过重新评估后将大口黑鲈和大黄鱼的最适饲料蛋白水平分别提高到480-510 g/kg和490-520 g/kg。在适宜的饲料蛋白水平下,投喂配合饲料的大口黑鲈和大黄鱼生长与投喂冰鲜鱼时相当。作者认为对饲料蛋白需求的低估与已有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范式存在的不足有关,其表现为:(1)强调食物对鱼类生长的作用,但忽视了实验鱼遗传背景和食物以外的环境条件对生长和摄食的影响;(2)强调鱼类个体生长对评价营养需求和饲料质量的重要性,但忽视了鱼类个体生长差异并不能完全反映养殖产量和效益的事实;(3)强调生长和饲料利用效率作为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评价指标的重要性,但忽视了养殖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负面影响是限制水产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4)没有足够重视基础饲料配方在评价营养需求或饲料质量方面的影响,一些研究因基础饲料组成不当而产生没有实际意义的评价结果。针对上述问题,作者建议从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对已有的范式做如下修改:(1)重视鱼类遗传背景和食物以外的环境条件对鱼类生长的影响,明确鱼类营养需求取决于其生长需求;(2)重视食物中各种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明确不同饲料原料在实现配方的营养平衡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3)重视对实验鱼种质和种群结构的选择,重视对照组和处理组个体生长差异的幅度对判断饲料处理效应的指示作用,重视饲料配方对渔业资源和环境等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内容的影响。经过修改后的研究范式更符合养殖生产实际,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所获得的成果也能够更好地指导配合饲料生产,为鱼类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6.
草鱼配合饲料营养参数及配制技术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配合饲料的质量是受制多方面的。配方设计必需符合养殖对象的营养要求;加工质量,原料和管理等也要符合一定指标要求。为了确保草鱼配合饲料的质量,促进养殖渔业的发展。笔者根据多年研究试验所得的结果,以及其他学者研究的资料,对草鱼配合饲料营养参数值及配制技术提出要求,以供参考。1配合饲料营养参数动物为了维持生命,和生长、活动与繁殖等,就需要各种营养素。对于营养素的需要,由于动物的种类不同,或者同一种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其所需要量也都有所差异。配合饲料就是为了满足动物这些变动着的营养需要而设计的饲料。饲料…  相似文献   

7.
鱼用配合饲料是根据鱼类生长所需要的氨基酸、多微元素、抗生素而设计的,营养全面,配方科学,不但能调节鱼体的新陈代谢,而且具有促进鱼类生长的作用。已知配合饲料在鱼类养殖生产上的应用,是当今养鱼业的一大特点,特别对高密度精养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在资金、投入能力允许的条件下,用投喂配合饲料的精养方式是提高小型水库养鱼单产的主要途径。我们于九二年三月十五日一十二月二十五日进行了该项目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小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饲料:由;陆川县饲料厂提供全价硬颗粒配合饲料。基础料含量为:代谢能量1800…  相似文献   

8.
《淡水渔业》1975,(1):17-21
在养殖鱼类饲料的研究中,特别是在人工合成饲料的研究中,借助于消化生理的方法,深入了解鱼类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情况,测定其消化率,结合饲养效果、饲料系数、营养成分等指标,才能更全面地评价某些饲料的营养价值,揭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办法。为此,测定鱼类对饲料的消化率,对合理配制人工合成饲料,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进一步研究鱼类营养要求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编制配方与选择原料是决定配合饲料质量的关键环节。配制时既要根据鱼类营养要求,使配合饲料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同时更要考虑原料的来源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鱼类的营养需要的研究是配合饲料的理论基础,以最少的饲料和成本换取养殖鱼类的最大增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鱼类营养需要的研究。鱼类营养研究目前在我国虽然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但是国内外对不同鱼类的营养指标已有不少报导和交流,  相似文献   

11.
鱼类食物来源有两大类:一类是天然饵料,一类是人工按鱼类营养需要生产的配合饲料。在目前宁夏地区大规模养殖条件下,人工配合饲料已成为饲养鱼类生长所需营养的重要来源。然而面对目前种类繁杂的人工配合饲料,如何选择优质饲料和采取科学饲养方法,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是每个养鱼户所关心的问题。现就水产养殖中饲料使用方面的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鱼类(包括甲壳类等其它投饵养殖的水产动物,下同)对饲料营养成份的利用效率,必须要深入研究鱼类的营养需要,并要弄清鱼类摄食与营养成份消化吸收的关系,这是人所共知的。然而,要合理地经营养鱼业,忽视鱼类对饲料的嗜好性也是饲料问题的一大缺陷。因此,日本、美国、苏联等一些先进的国家在对鱼用配合饲料的研究过程中,既注重研究饲养对象的营养生理,  相似文献   

13.
对虾的生理生态、营养要求和养殖环境等与鱼类不完全相同,因此,完全根据鱼饲料开发对虾配合饲料是困难的。科学地确定对虾配合饲料组成,必需了解对虾对各种营养物的需求量,而这又随种类、生长阶段和养殖环境而变化,有些人认为各种对虾对营养物要求是相同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同一种类在不同生长阶段和养殖环境中,使用同一配方饲料是不完全适宜的。  相似文献   

14.
鱼类营养与饲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鱼类营养学的深入研究,以鱼类营养与生物学为基础的全价配合饲料的生产与应用技术,在水产养殖业正日益广泛的普及,这突破了传统养殖的旧格局,使池塘渔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饲料是营养素的载体,含有鱼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它关系鱼的长势、生产成本和对水质的影响。如何获得优质高效的配合饲料,最大发挥配合饲料的使用效果,降低成本,减少浪费,使养鱼生产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养鱼户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对鱼用饲料营养原理及营养性疾病、饲料配方及其设计、饲料添加剂在配合饲料中的应用、饲料的加工、投饲的科学技术管理等内容,本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主的原则,在总结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作一些探讨,以更好地发挥配合饲料的使用效果,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王文瑞 《内陆水产》2000,(10):23-23
近年来,我国鱼用配合饲料工业发展很快,但饲料产品很不规范。尤其是对配合饲料起重要作用的添加剂的生产,由于没有建立统一的鱼类营养标准,因而添加剂也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造成添加剂产品千差万别,许多生产厂家添加的不是“最适量”而是“最低量”,不能满足鱼类的正常生理需求,因而也就形成不了全价日粮,生产不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俱佳的全价配合饲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就添加剂生产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介绍如下。 1注意合理的设计添加剂配方 1.1设计配合要参考国际 NRC、 ARC或各研究院所给出的需求量…  相似文献   

16.
草鱼是我国重要的吃食性鱼类,以往多以喂草为主,但因草资源有限,供不应求而限制了饲养草鱼的发展。为此,我们本着配方营养全面,适口性、可消融性好,物美价廉,降低成本的原则,研制了05-Ⅰ与05-Ⅱ号草鱼配合饲料,并进行了饲养草鱼成鱼的试验。本试验是“草鱼营养需要及饲料配方研究”课题的组成部分。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水产动物在高度密养的情况下,天然饲料很少,只有投喂营养全面的人工配合饲料,才能使水产动物健康、迅速地生长。若饲料长期不足,则会引发一些鱼病;某种营养成分缺乏或过多,不仅会影响鱼类生长,还会导致饲料系数高,严重时引起鱼类生病死亡。最适合的饲料应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日本从1959年起开发了淡水鱼的配合饲料,有关部门在参考美国东部和西部鱼类营养研究的基础上,对虹鳟鱼营养开展了研究,并首获成功。尔后又对日本主要养殖鱼类,如鲤鱼、鳗鱼和香鱼等进行了营养研究,分别研制成各自的配合饲料,并弄清了各养鱼场中鱼类某些营养性疾病的原因,因此,注意了营养性配合饲料的开发,满足了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9.
<正> 尼罗罗非鱼、加利略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都是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食性的种间差异不大,但是对人工饲料的消化与利用如何却很少报道。本试验比较了相同生长阶段的三种罗非鱼对豆饼、麦粉、麦麸以及人工配合饲料的消化情况,并且对生长速度、饲料系数进行了对比。主要目的是想为生产单位大面积养殖罗非鱼做到合理投饲,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一些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罗非鱼对营养的要求积累一些资料。现将试验主要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罗非鱼营养学的研究,大都是围绕着粗放式养鱼池的饲料补充,营养要求方面则很少。然而,研究鱼类的营养要求即饲料中必要营养素种类与含量,是准确设计配合饲料的关键。养鱼饲料的蛋白质,系高价饲料成分而且配合比例高,从成本方面考虑,鱼类蛋白质要求量亦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