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科技通讯》2005,(7):53-53
我国育种科学家历经10余年努力在矮败小麦高新育种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并培育出“轮选”系列矮败小麦新品种。这一成果属国际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6月10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矮败小麦轮选987现场观摩会”上.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说,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研究,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小麦新品种“轮选518”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利用我国独创的矮败小麦育种技术选育,已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相似文献   

3.
<正>小麦新品种"轮选518"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利用我国独创的矮败小麦育种技术选育,已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据矮败小麦育种技术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秉华介绍,"轮选518"适宜在北部冬麦区的北京、天津、河北省中北部、山西省中部和东南部的水地种植,也适宜在新疆阿拉尔地区水地种植。  相似文献   

4.
轮选987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刘秉华研究员利用其独创的矮败小麦育种技术。结合系谱法选育成的融高产、稳产、多抗和广适应性为一体的冬小麦新品种。2003年轮选987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品种审定号:国审麦2003017。2004年列入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  相似文献   

5.
<正>品种名称:轮选987(优系)审定编号:国审麦2003017,豫审麦2006002选育单位: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利用独特的小麦矮败育种体系,采  相似文献   

6.
耗散结构理论与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耗散结构理论并以此为依据分析了矮败小麦育种体系的耗散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效率的途径:科学构建原始群保证系统远离平衡态;引入新种质,保持体系的开放性;保证有益基因的引入,增加负熵流是群体改良的关键。最后从育种规划学角度提出建议:矮败小麦轮回选择育种技术的深化和组装;矮败小麦轮轮回选择技术的区域布局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新品种轮选987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轮选987是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刘秉华研究员等以我国特有的矮败小麦为育种工具,通过轮回选择技术培育的超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1轮选987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1.1产量表现轮选987在国家北部冬麦区区试中连续两年列各参试品种第一位,平均比对照品种(京冬8号)增产14.8%。在历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平台。[方法]对矮败小麦的创制和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将单倍体育种技术引入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的构想。[结果]矮败小麦既保留了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开放授粉异交结实率高的特性,又发挥了矮变1号降秆作用强的特点,是较理想的群体改良工具。目前对矮败小麦的应用主要包括利用矮败小麦进行群体改良的种质资源平台、利用矮败小麦建立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的技术平台及利用矮败小麦作为新品种选育的生产平台。通过在已建立的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中引入单倍体技术的应用,从理论上建立了一套矮败小麦高效育种生物技术新体系。[结论]该研究为矮败小麦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莹  赵翠荣  王立峰  陈科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3986-13987,13990
[目的]探讨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平台。[方法]对矮败小麦的创制和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将单倍体育种技术引入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的构想。[结果]矮败小麦既保留了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开放授粉异交结实率高的特性,又发挥了矮变1号降秆作用强的特点,是较理想的群体改良工具。目前对矮败小麦的应用主要包括利用矮败小麦进行群体改良的种质资源平台、利用矮败小麦建立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的技术平台及利用矮败小麦作为新品种选育的生产平台。通过在已建立的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中引入单倍体技术的应用,从理论上建立了一套矮败小麦高效育种生物技术新体系。[结论]该研究为矮败小麦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育成适合沧州地区生产的小麦突破性品种,利用矮败材料和优异抗旱耐盐亲本材料,建立盐碱圃和优良圃的双向交替选择,从而构建轮回选择群体,创新了矮败小麦轮回双向交替选择育种技术,实现了品种大量聚集有效的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使之充分重组累加,产生更多遗传变异。利用自然选择的方法加大逆境选择压力,培育品种的多抗性,并通过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方法选择培育出不同类型区的品种,培育出了沧核036等小麦品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轮选987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利用我国特有的矮败小麦进行轮回选择,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连续两年的国家小麦北部冬麦区区试和生产试验,产量都名列第一位.2002年12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北京农业》2010,(7):24-25
中国农科院的科学家自主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轮选987”创造了667米^2产715千克的纪录,是我国小麦育种技术的重大突破。这一新品种是利用矮败小麦技术选育出来的,而矮败小麦的选育过程却历经挫折。  相似文献   

13.
<正>新乡县视察种业有限公司结合河南省小麦生产实际情况选育出了视察168小麦新品种,2021年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210104。一、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一)亲本来源以矮败小麦为母本,周麦18、周麦22等小麦品种为父本进行轮回杂交,经过反复侧交、异交,轮回选择构建矮败小麦轮回群体。(二)选育过程2010—2011年从矮败小麦轮回群体中选择表现优良单株进行回交。2011—2012年从矮败小麦轮回群体选中32株优良单株。秋季播种F1。2012—2013年从F1的32个后代株系中,进一步筛选出5个优系(12-3、12-7、12-12、12-18、12-23),每个株系种植30行,作为重点选择,中选率为8.5%。秋季播种F2。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农科院的科学家自主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轮选987"创造了667米2产715千克的纪录,是我国小麦育种技术的重大突破。这一新品种是利用矮败小麦技术选育出来的,而矮败小麦的选育过程却历经挫折。  相似文献   

15.
为了在育种过程中有效控制矮败小麦群体的株高,对矮败小麦混合互交轮选群体和控制授粉后代群体的株高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种杂交方式后代群体中可育株和不育株株高差异明显,有利于选择利用。混合互交轮选群体应注意扬花前在一定选择强度下及时淘汰不良高秆可育株,并收获相对较矮的矮秆不育株种子混合成下一轮群体。对轮选群体中分离出的优良矮秆不育株进行控制授粉,也应优先考虑选择株高相对较矮的优良种质做父本。通过以上措施,矮败小麦后代群体在株高性状上容易得到较好的控制,从而提高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可育株的出现频率。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秉华主持完成的“矮败小麦创制与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建立”研究,日前通过了由农业部组织,以庄巧生、李振声、刘大钧、董玉琛4位院士等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的成果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矮败小麦这个独特遗传资源属世界首创;经过10多年反复探索与实践,利用矮败小麦建立了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该体系创新性强、实用效果好、发展潜力大,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它接受其它品种花粉后,其下一代的矮秆株为雄性不育,非矮秆株为雄性可育,二者极易辨认;且雄性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异交结实率高,是开展轮回选择育种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17.
丰产冬小麦新品种晋太10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太102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矮败后代材料"矮败/生151-13-2//(CA88-13/900502//437)"为母本、引进材料7845-1-3-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选择方法培育出的小麦新品种。它具有高产、稳产、抗倒伏、抗干热风,籽粒商品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于2013年8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为了将矮败小麦育种技术迅速推广应用,联合全国60多家农业大学、科研院所组建了全国矮败小麦研究利用协作网,近年来分别在北京和河南新乡建立了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创新中心,在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陕西等省建立了矮败小麦育种试验点,通过实施"协作研究、成果共享、创新发展"的发展研究战略,有力地促进了矮败小麦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利用。  相似文献   

19.
豫麦158是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利用矮败核不育轮回群体选育的半冬性、广适、多抗、超高产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新品种,于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麦158品种优点突出,特别是高产特性,2006—2017年在国家审定黄淮南片冬性品种生产试验中产量均为第一位,同时品质较好,接近强筋小麦标准。豫麦158选育方法有一定的创新,对小麦育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霞 《油气储运》2007,(3):23-24
记者从近日闭幕的第一届全国矮败小麦育种技术研讨会上了解到,经过十多年不懈探索与反复实践,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秉华等建立的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成功应用于小麦育种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