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饰棍蓟马(Dendothrips ornatus)在浙江丽水以成、若虫刺吸危害小蜡(Ligustrum sinense)和金叶女贞(L.vicaryi),1a发生多代,以成虫在地表和枯枝落叶层中越冬,翌年3月上旬出蛰活动,12月上甸开始越冬;一年中有两个危害高峰,分别为4、5月和9、10月.5种药剂防治试验表明,1.8%菌素乳油的4 00倍液、480 g/L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77.5%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0.5%二甲基二硫醚乳油2000倍液、3%啶虫脒微乳油2000倍液对饰棍蓟马成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杜鹃冠网蝽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鹃冠网蝽(Stephanitis pyeioides)是严重危害杜鹃的害虫之一,在浙江省绍兴市1 a发生5~6代,以成、若虫在枯枝落叶、杂草或根际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代成虫、若虫开始活动,至10月中旬开始越冬,世代重叠明显,全年所有发生季节均能发现各个虫态.5月下旬用1.8%阿维菌素乳油1 500 倍液、森得保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5%吡虫啉乳油1 000 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2 000 倍液和80%敌敌畏乳油1 500 倍喷雾防治,3 d后防治效果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3.
在受害白榆植株上观察红足壮异蝽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集安市气候条件下1 a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5月中旬成虫进行交配,约10 d左右开始产卵,卵期约15 d;6月中旬卵开始孵化,7月上旬为孵化高峰期;若虫共脱皮5次,历期约为60 d;8月中旬若虫开始羽化为成虫,9月上旬为羽化盛期;10月下旬全部进入越冬状态。可捕杀交配期成虫和卵,或在若虫初期喷洒10%吡虫啉2 000倍液、1.2%苦参碱乳油1 000倍液等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4.
方明刚 《中国森林病虫》2007,26(5):23-25,34
华栗绛蚧是板栗枝干上的主要刺吸性害虫之一。该虫1 a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冬,越冬后的2龄若虫和雌成虫固定寄生在板栗枝干上刺吸寄主汁液危害。成虫期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行两性生殖,存在孤雌生殖,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3 975粒。若虫在5月上旬孵化,5月末达盛期。用10%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在越冬若虫膨大期进行喷杀效果好。黑缘红瓢虫、绛蚧跳小蜂和芽枝状芽孢霉菌是控制虫口密度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5.
四种杀虫剂对橡胶盔蚧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4年8月进行4种杀虫剂对橡胶盔蚧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0%杀扑磷乳油800倍液、2.5%杀蚧乳油 800 倍液、2.5% 蛛八蚧乳油 800~1 000 倍液、40% 氧化乐果乳油 800 倍液对橡胶盔蚧 1、2 龄若虫效果显著,14d 的防效均在91.3%以上;4种药剂的 800倍液对3龄若虫、成虫的试验结果,40%杀扑磷施药后 14d 防效为 64.7%,对成虫无效;对橡胶树无药害。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桉树上的1种重要刺吸性害虫——桉树芽木虱Blastopsylla barbara Li。该虫在广西南宁全年有2个危害高峰期,分别为3月上旬至5月下旬和9月上旬至11月下旬。在5月室外平均气温26.42℃条件下,全世代发育需15~18 d。卵期6~7 d,1龄若虫期1~2 d,2龄若虫期3~4d,3龄若虫期约1 d,4龄若虫期1~2 d,5龄若虫期2~3 d,成虫产卵前期6~8 d。不同药剂防治试验表明,50%烯啶虫胺20 000倍液喷雾,24 h后防治效果达90%以上,70%吡虫啉25 000倍液或5.4%阿维菌素5 000倍液喷雾,72 h后防治效果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7.
初冬深翻林下土壤,可明显降低松阿扁叶蜂越冬虫密度,控制其危害。每年4月份成虫羽化出蛰期地面喷8%的绿色威雷300倍液,防效达92%以上;1~2龄幼虫期郁闭度大于0.7的林分采用DDV和林丹烟剂防治效果达85%以上。5月上中旬,树冠喷40%氧化乐果乳油1 200倍液、25%灭幼虫脲Ⅲ号胶悬剂1 5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4 000倍液、3%高渗苯氧威4 000倍液、1.2%苦·烟乳油1 200倍液进行树冠喷药,其防效达92%以上,最高达96%。提出了油松幼林营造油松栎类混交林;中龄林适当增加林窗密度促进形成针阔混交林;大面积油松营造防虫林带的营林防治措施,以控制松阿扁叶蜂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板栗绛蚧是板栗枝干上主要的刺吸性害虫之一,广泛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湖北、贵州、四川、江西等省的板栗产区。此虫1 a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冬,越冬后的2龄若虫和雌成虫固定寄生在板栗枝干上刺吸寄主汁液危害。成虫期4月上旬至5月下旬,行两性生殖,存在孤雌生殖,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3 975粒。新若虫在5月上旬孵化,5月末达盛期。用10%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在越冬若虫膨大期进行喷杀效果好。黑缘红瓢虫、寄生蜂和芽枝状芽孢霉菌是显著控制虫口密度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9.
山东广翅蜡蝉主要危害乐昌含笑、杜英、马褂木、喜树、枫香等树种。在嵊州1 a发生2代,以卵在枝条或叶脉内越冬,4月中旬开始孵化,吸取新叶或嫩梢的汁液危害,6月初出现成虫,6月中下旬产卵,7月中旬第2代若虫孵化,9月上旬第2代成虫羽化,9月中旬第2代成虫产卵。5月初至10月用敌敌畏加吡虫啉、阿维菌素1 000~2 000倍液防治,效果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旋纹潜叶蛾Leucoptera scitella Zeller是危害板栗的主要害虫,在浙江省绍兴市1 a发生4代.以蛹在枝干树皮缝或枝叉处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代成虫羽化并产卵,4月下旬第1代幼虫孵化,5月中旬幼虫老熟并结茧,5月下旬1代成虫羽化并产卵.6月上旬第2代幼虫孵化,下旬化蛹,7月上旬第2代成虫羽化并产卵,7月中旬第3代幼虫孵化,8月上旬化蛹、成虫羽化并产卵,8月中旬出现第4代幼虫,9月下旬开始结茧化蛹越冬.在第1代幼虫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5%吡虫啉乳油1 000倍液和生绿Bt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5 d后效果分别达到97.2%,98.0%和85.7%.  相似文献   

11.
松小蛎蚧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小蛎蚧 (LepidosaphespinetiBorchsenius) (重要异名 :InsulaspispinetiBorchsenius)隶属同翅目 (Homoptera)盾蚧科 (Diaspididae)牡蛎蚧属 (Lepidosaphes) ,是许多省、市广为分布  相似文献   

12.
13.
华南冠网蝽在福建晋江市1a发生5代,有2次危害高峰,分别出现在5~6月和9~10月,主要危害樟树。综合防治措施主要有:修剪被害枝叶的20%~30%,1a后虫口减退率达87%以上,保护野外捕食性天敌花蝽,合理使用农药,当樟树作为园林绿化树种时,以40%氧化乐果等灌根、涂干、注射施用,大发生时可应用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4.
核桃长足象(Alcidodes juglans Chao)在贵州1年1代,成虫在树皮粗缝、草丛、土壤表层越冬。第二年4月中旬开始上树补充营养、交配、产卵,5月上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下旬始见羽化成虫,11月初成虫越冬。4月底喷施乐果、大功臣2次,保果效果达72.7%,11月喷施白僵菌,保果效果62.0%,长期施用白僵菌可控制该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金缘吉丁虫是梨树的毁灭性蛀干害虫。虫蛹发生期主要与温度相关,4月下旬为始期,5月中旬为盛期,6月初为末期;成虫羽化喜温暖、高湿天气,与降雨关系密切,5月中旬为始期,5月下旬为盛期,6月中旬为末期;成虫具假死性,雄成虫寿命比雌成虫短;为害梨树和死刺槐,后者比前者虫口密度高7.9~12.9倍;梨树树势越强,受害越低,反之就高。成虫期树上喷药、捕捉成虫,幼虫期药剂熏蒸主干、涂刷虫部枝干以及加强管理、增强树势等措施,均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甘伪小眼夜蛾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伪小眼夜蛾Pseudopanolis kansuensis Chen系新种,在甘肃哈思山林区1年1代,取食油松Pinus tabulae formis Carr,叶和嫩皮,在土壤腐殖层或枯枝落叶层内化蛹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羽化盛期,5月上旬为产卵盛期,成虫具有越光性,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幼虫5龄,2龄前食量小,抗性弱,是防治的最佳时机,6月中旬被龄幼虫期用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2.5%功夫乳油,尿素混合液,飞机低容量喷雾,杀虫率可达88.5%。  相似文献   

17.
1990~ 1994年在赤壁市官塘林场对贺氏线盾蚧 (KuwanaspishowardiCooley)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虫在我省 1a发生 2代为主 ,少数 1a 1代和 1a 3代。大部分以第 2代受精雌成虫越冬 ,小部分以第 1代雌成虫、第3代 1龄若虫和雌性 2龄若虫越冬。其天敌主要有草蛉、寄生蜂、寄生真菌等。该虫主要发生于北坡、山脚、密林及 6a生以上老竹 ,立竹 3m以下虫口达 93 3%。 5月下旬第 1代若虫孵化高峰期 ,采用 2 0 %敌杀死喷杆、4 0 %乐果注干、3%呋喃丹根施 ,防治效果分别达 79 2 %、85 7%和 93 1% ,但由于若虫孵化期较长 ,竹林整体防效并不明显。通过疏伐虫害竹、抚育清林 ,竹林虫口密度由 10 0头·(10 0cm2 ) - 1 降为 1 4 5头·(10 0cm2 ) - 1 。对严重受害竹林 ,采取强度采伐虫竹、全垦抽槽、压青施肥 ,虫口密度降幅达 97 0 % ,新竹胸径平均增加 1 3cm ,取得了较好的综合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抚顺市松阿扁叶蜂防治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松阿扁叶蜂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在松阿扁叶蜂成虫和幼虫期应用化学药剂、释放赤眼蜂、人工破坏预蛹及老熟幼虫越冬环境等措施,进行了对比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人工破坏松阿扁叶蜂老熟幼虫和预蛹的栖息环境,杀虫效果可达85%以上;地面施用1.8%阿维菌素乳油8000倍液、1.2%苦参烟碱1000倍液杀幼虫效果均为100%;阿维菌素烟剂、苦参烟碱烟剂(含乳油)杀灭成虫.效果均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