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环塔里木盆地果棉间作棉花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环塔里木盆地果、棉间作棉花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该地区间作棉花品种的培育和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RAPD标记技术,对环塔里木盆地23个果、棉间作棉花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相似性进行分析,并对其分子聚类结果进行探讨。【结果】经筛选发现,在70个随机引物中,有27个引物能在23个间作棉花品种间扩增出较好的多态性片段,共扩增出136条多态性条带,占总条带数的67.3%。环塔里木盆地23个间作棉花品种之间的平均成对相似系数为0.665,成对相似系数大于0.7的品种对有66个,占总数的26.09%,而成对相似系数小于0.5的品种对仅占总数的6.72%。23个棉花品种可聚为2个大类5个亚类。【结论】环塔里木盆地果、棉间作棉花品种遗传相似性较高,遗传基础比较狭窄。  相似文献   

2.
选取4个棉花栽培种的29份棉花品种/品系,利用分布在棉花26条染色体的67对SSR多态性引物进行标记基因型检测,共检测出341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的等位位点数在2~9之间,平均为5.1个.29份棉花品种/品系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3~0.97之间,平均值为0.73.遗传相似系数为0.78时,可将29份材料分为陆地棉、海岛棉和二倍体栽培种3个大组.遗传相似系数为0.84时,可将22份陆地棉品种/品系分成7亚组,同时将二倍体栽培种的中棉和草棉各分为一组.本研究表明,棉花栽培种陆地棉、海岛棉、中棉和草棉种内遗传差异小,种间杂交渐渗系的培育是增加陆地棉遗传多样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利用香蕉枯萎病的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对巴西蕉、粤科1号、粤科3号、抗枯1号、粉杂1号、农科1号等香蕉品种进行离体叶片的病原菌接种试验,结果显示,不同香蕉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巴西蕉最感病,其他品种都具有不用程度的抗性。对不同香蕉品种(包括抗枯5号)进行ISSR分子标记试验,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9条扩增效果好、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ISSR引物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121个条带,其中98个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达81.0%;记录ISSR标记的多态性数据,用NTSYS2.10e软件计算得到Dice相似性系数为0.57~0.94,表明香蕉品种间遗传背景丰富,UPGMA法聚类将7个香蕉品种分为两大类群。综合分析表明,不同香蕉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强弱与其遗传相似性之间没有明确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山西省的73个桑树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基于遗传相似系数,采用UPGMA法,对这些品种的遗传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15个ISSR引物从73个地方品种的总DNA中共扩增出条带129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15条,多态性条带的比率为89.15%.说明参试的桑树地方品种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589 1 ~ 0.945 7,平均Nei's遗传相似系数为0.767 4;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1.891 5,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77 1,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78 0,Shannon's信息指数为0.419 7,总基因多样度为0.278 0.聚类结果说明山西桑树地方品种可被分为差异明显的3大类.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利用SSR标记技术对20个麻核桃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从12对引物中筛选出6对用于正式PCR扩增,共检测到52个遗传位点,其中多态性遗传位点50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6%。遗传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麻核桃种质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17~0.90,说明SSR标记能将20份种质完全区分开。UPGMA聚类结果显示,供试材料在相似系数为0.61处聚为4类。  相似文献   

6.
棉花γ射线诱变后代的SSR标记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39个多态性SSR标记分析了三个棉花品种辐射诱变后代M5材料(共74份)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三个品种各检测到的多态性位点占总个多态性位点的百分数分别为51.3%、48.7%和66.7%;且其基因型多样性(H'')的平均值分别为0.997、0.648、1.187。三个品种诱变后代材料与其未辐射处理对照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分别为0.6515~0.9697、0.6970~1.0000、0.5524~0.8095,其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8637、0.9206、0.6818。Arcot-1和Su9108两个品种诱变后代的成对相似系数大于或等于8.000的比例达到60.0%以上,J11诱变后代的成对相似系数主要集中在低相似性区域,其对成相似系数小于7.000的比例达62.5%。该研究从分子水平揭示出辐射可创造丰富的遗传变异,拓宽了原品种的遗传基础。同时还明确了辐射对不同棉花品种的诱变效果的差异,为辐射诱变创新种质提供了可靠的检测方法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北疆早熟陆地棉部分种质资源材料进行基因组分子检测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从分子水平上揭示遗传性关系.[方法]从39个SSR核心引物中筛选多态性好且稳定的24对引物在43份北疆早熟陆地棉种质材料进行分子检测,利用NTSYS-pc 2.11软件进行遗传相似性及聚类分析.[结果]共扩增出71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为2.84个条带,扩增98个等位基因.变异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12 ~0.80.43份资源材料成对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458~0.944,其中63.75;的材料遗传相似系数在0.500 ~0.696,35.71;的材料遗传相似系数在0.700~0.944.根据UPGMA聚类分析,遗传相似系数在0.58时,可将43份材料聚类为2类群.[结论]43份资源材料中大部分材料成对间相似度较高,遗传性差异较小,遗传基础较狭窄.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华北地区樱属主栽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本研究用筛选出的14条扩增带型清晰、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对樱属31个品种进行ISSR分析。结果显示:14条引物共获得多态性谱带141条,多态性比例100%,表明供试材料间遗传多样性较高。樱属31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5177~0.9220之间,表明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近。通过UPGMA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时,可将31份材料分为2个类群,在0.69时可进一步分为5个亚类群,聚类结果与传统分类保持一致,这为我国华北地区樱属植物品种鉴定、引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忍冬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RAMP标记技术对8个忍冬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采用UPGMA方法对其进行聚类。[结果]8个忍冬品种均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多态性比率为83.67%,遗传相似系数为0.5901~0.971 3,平均值为0.784 1。Nei's遗传距离和UPGMA分析结果显示,8个忍冬品种被聚为2大类,其中淡红忍冬与金银花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0.590 1),亲缘关系最远;贯月忍冬与格雷姆忍冬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大(0.971 3),亲缘关系最近。[结论]应用RAMP标记可有效分析忍冬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忍冬种质资源的鉴别、分类和有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柑橘炭疽病菌的种内遗传多样性,从32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好、条带清晰的5条引物,对28株炭疽病菌株进行ISSR-PCR扩增.结果显示:5条引物共扩增出43个条带,多态性条带41个,多态性比例为95.34%,说明柑橘炭疽病菌种内遗传多样性丰富.利用NTSYS软件分析并构建UPGMA聚类图,当相似系数为0.73时,28株菌可以分为5个类群,不同菌株间遗传变异较大,遗传变异与地域来源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近年来广西45个主要栽培水稻品种的抗性基因遗传多样性,揭示其遗传差异,为更好筛选水稻品种组合和通过品种间轮作及合理布局控制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已克隆的抗病基因设计5对RGA引物,对广西45个主栽水稻品种进行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分析并构建聚类图谱。【结果】在45个水稻品种的抗病基因中,共扩增出813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4条,多态率达76.07%。聚类结果显示,不同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61~0.93,取相似系数0.67时,可将45个水稻品种分为5大类,聚类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品种来源的地域性和亲缘关系。【结论】广西不同主栽水稻品种间抗病基因数量差异较大,在广西稻瘟病发生严重的地区,采取不同抗性遗传背景的水稻品种轮作及混栽是控制该病害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应用西北农业大学创建的棉枯萎抗性定向培育法,使所有供试感病高产优质品种经人工病床病圃的病原菌持续压力,严格淘汰与系统定向选择,抗性逐年提高,经3~5年即可转化成为高抗品种,这是寄主的遗传免疫功能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所产生的定向性渐进变异,和后天获得抗性遗传累加作用的显示。获得高抗性后,原品种丰产性和品质也有改善,从而抗性与精良农艺性状并存,不存在抗性丰产与品质间的必然遗传反相关关系。经20年努力,已应用此法育成高抗良种和材料30余个。  相似文献   

13.
利用RAPD标记分析柞蚕品种资源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彦群  鲁成  秦利  向仲怀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2):2608-2614
【目的】从分子水平揭示柞蚕品种资源之间的遗传关系,为柞蚕的育种及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技术,对来自中国6个主要柞蚕产区的66个品种(系)和2个朝鲜的品种的基因组DNA多态性进行分析。根据扩增结果计算单匹配相似系数,用Neighbor-Joining法构建聚类图。【结果】筛选出的33个随机引物对68个柞蚕品种(系)共扩增出296条DNA带,其中多态性带269条(90.88%)。品种间的成对遗传距离在0.120~0.324之间,主要集中在0.200~0.300之间,有99.05%的品种对的遗传距离小于0.300。聚类分析表明,供试的68个柞蚕品种(系)聚为6个类群,并表现出按目前所在地域(产地)聚类的特性。【结论】柞蚕品种资源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小,并且遗传聚类与其目前的地理分布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SSR标记评价甘蔗品种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甘蔗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15对多态性SSR引物对20个广西主栽甘蔗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分析,研究现代甘蔗品种的遗传亲缘关系及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结果]利用15对多态性SSR引物对20个甘蔗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85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2.33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87.6%。供试甘蔗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54~0.826,平均值为0.679。根据UPGMA聚类分析结果,20个供试甘蔗品种可分为2个类群。[结论]20个供试甘蔗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SSR标记能较好地揭示供试甘蔗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
采取人工接菌水泥槽病床的方法,研究抗源57-681的抗性特异性。结果表明,抗源57-681经过多年诱导抗性筛选,抗性一直保持稳定、持久。且抑菌谱宽,适应区域广,遗传效应高,具有广泛转育利用价值。全国利用57-681作抗枯萎病抗源,选育出一批抗病品种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棉枯萎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甘薯主要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趋势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用ISSR和AFLP分子标记手段,对中国不同时期不同甘薯种植区的26份主要育成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趋势分析,结果表明:①17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410条多态性谱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24.1条多态性谱带,10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203条多态性谱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20.3条多态性谱带,2种标记均具有较高的分辨力,可以用于甘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②甘薯主要育成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为 0.487 7~0.774 3,平均0.564 0,表明中国甘薯主要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低,遗传相似程度高,遗传基础狭窄.通过UPGMA聚类分析,26份品种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5处可分为2类.③南方薯区主要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差异高于长江中下游薯区和北方薯区,北方薯区和长江中下游薯区主要育成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小,但与南方薯区主要育成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大.④1990年前甘薯主要育成品种的遗传相似程度高,1990年后育成品种的遗传相似程度依然很高,遗传多样性程度没有明显改变.因此,在未来甘薯遗传改良中,可以通过加强不同薯区育种亲本的交换,逐步改变目前中国育成品种遗传基础狭窄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GenBank数据库上公布的棉花抗病基因序列及NCBI核苷酸序列数据库查找分析得到28个与抗病性相关的基因,共包含392条cDNA序列,利用软件Primer Premier 3.0,最终设计出107对RGA引物,利用设计出的RGA引物,对以3组杂交棉花亲本及F2群体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扩增,筛选出11对稳定多态性且与棉花抗黄萎病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其中,Gbrga70与抗性基因的交换值和遗传距离最大,分别为22.60%和24.40 cM.Gbrga55与抗性基因的交换值和遗传距离最小,分别为7.19%和7.24 cM.对抗黄萎病和感黄萎病品种单株进行x 2检测证明,该基因的抗性可能受多基因控制或微效基因控制.查找连锁标记来源发现根据拟南芥RPP5基因设计的引物最多,共有4对(占36.4%).结果表明,基于抗病基因序列开发棉花RGA标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枯萎病菌侵染后棉苗叶 片和根茎部组织中超氧物歧化酶( S O D)和过氧化氢酶 ( C A T)活性的变化动态, 结果表明:抗病品种 和感病品种棉苗 中 S O D 和 C A T 酶活性无显著 差异;氟乐灵处 理可诱发棉苗对枯萎病的诱导抗性,且氟乐灵处理的棉苗组织中 S O D 和 C A T 酶活性无显著变化;枯萎病菌侵染后棉苗叶 片和根茎部组织 中 S O D 和 C A T 酶活 性明显提 高,但抗病品 种棉苗组 织中 S O D 和 C A T酶活性在前期 增加不显著,后期增 加较慢,而感病品 种棉苗中两种酶活 性在前期就明 显升高,增加 速度快;氟乐灵处理的棉苗,其组织中两种酶活性始终低于未处理棉苗 接种后的水平⒚棉花组织中的 S O D 酶主要是 Cu, Zn S O D,受侵后 S O D 酶活性的升高主要来自于 Cu , Zn  S O D⒚因此, S O D 和 C A T 与棉花对枯萎病的抗性及由氟乐灵诱发的诱导抗性无关⒚  相似文献   

19.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2份蕨类材料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从180对引物中筛选出15对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对12份蕨类材料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17条带,其中多态性带98条,平均每对引物产生6.53条多态性带,多态性比例为83.76%。通过NTSYS—pc2.10e软件计算不同蕨类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并进行聚类分析。遗传分析表明,12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351~0.857,且聚类分析表明,遗传相似系数在0.61—0.63可将供试材料分为3个类群。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能较准确地分析蕨类不同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海岛棉枯萎病抗性遗传规律及分子标记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海岛棉枯萎病抗性遗传规律,并对与枯萎病抗性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初步筛选.[方法]以高产、优质、高感枯萎病的海岛棉品种新海21号为母本、高抗枯萎病的海岛棉品系HK237为父本,构建了P_1、P_2、F_1、F_2、F_(2:3)家系、BC_1六个世代群体.在苗期于温室中用人工接菌法对各个世代群体的枯萎病抗性鉴定.[结果]采用BSA法对2 000对SSR引物进行筛选,共获得5对在亲本及抗、感DNA池表现多态性的引物.根据多态性标记对F_2群体基因型鉴定结果结合抗病性表现,利用Mapmaker/Exp(Version3.0b)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遗传连锁分析.结果表明,标记NAU3240与海岛棉枯萎病抗性位点之间紧密连锁.[结论]海岛棉HK237对枯萎病的抗性遗传受显性单基因控制,表现为质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