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接种苗木在生长量和生物量上均表现出极其显著的生长优势,ECM真菌蜡蘑菌单接种及其与4种VA菌根菌剂混合接种,对苗木生长的促进作用尤为显著。在接种后16周时,与对照苗相比,蓝桉和尾叶桉接种苗木的高生长量最大增幅分别为28.86%(LS)和86.65%(LG);两种桉树地上部分平均干质量最大增幅分别为129.93%(LS)和133.34%(L),地下部分分别为119.93%(LF)和174.83%(L  相似文献   

2.
尾叶桉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速生造林树种之一.同其它桉属树种一样,尾叶桉不仅可以形成外生菌根或内生菌根,而且可以同时与这两种类型的菌根真菌形成混合菌根.试验采用优良内生菌根菌苏格兰球囊霉( Glom us caledoniu m) 和外生菌根菌彩色豆马勃( Pisolithus tinctorius) 对尾叶按进行接种.根系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接种菌株均能感染根系并合成相应类型的菌根,在混合菌根合成过程中,两种真菌间存在一定的竞争作用.试验苗根系菌根感染率与苗木5 个月时的生物量呈正相关( r2 =079 , P = 005 ) .与未接种对照苗相比,3 种接种处理苗生长量和生物量均有显著增加,差异极显著( P = 001) .接种菌根菌还有利于促进苗木根系对基质营养元素的吸收,其中混合接种方式效果更佳.研究证实了尾叶桉苗期菌根依赖性较大,其中对混合菌根的依赖性最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蜡磨菌与VA菌根真菌分别对蓝桉和叶桉进行单接种或混合接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菌根类型的真菌均能在桉树苗木根系上成功地定殖,分别合成了外生菌根、VA菌根和混合菌根,证实了桉树不仅是菌根营养型树种,而且能形成多种菌根类型。VA菌根感染率在接种初期较高,但随时间的推移有降低的趋势;而外生菌根菌初期合成菌根的速度较慢,但单位长度根段内菌根根尖数目有明显增加趋势。与单接种VA根真菌苗木相比,外生菌根真菌  相似文献   

4.
ECM和VAM菌混合接种对尾叶桉生长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混合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和VA菌根真菌苏格兰球囊霉对尾叶桉苗斯有接种效应。根系样口检查表明接种的两个菌朱均能在尾叶桉上成功合成的相应的菌根。接种后5个月试验的苗生长量和生长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接种与未接种对照差异极显著,其中,两种混合接种方式苗木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40.3%和194.3%;苗高生长增加了73.8%和41.7%;地径增加了17.2%和19.3%。试验苗木对菌根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蜡磨菌与VA 菌根真菌分别对蓝桉和尾叶桉进行单接种或混合接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菌根类型的真菌均能在桉树苗木根系上成功地定殖,分别合成了外生菌根、VA 菌根和混合菌根,证实了桉树不仅是菌根营养型树种,而且能形成多种菌根类型。VA 菌根感染率在接种初期较高,但随时间的推移有降低的趋势;而外生菌根菌初期合成菌根的速度较慢,但单位长度根段内菌根根尖数目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与单接种VA菌根真菌苗木相比,外生菌根真菌抑制了VA 菌根菌在根系上的进一步侵染,体现在较低的VA 菌根感染率;而外生菌根菌显示出了较强的竞争能力,并能在接种后9 周时开始形成子实体。在混合菌根中,外生菌根有逐步替代VA 菌根的发展趋势,两种类型的菌根真菌间存在一定的竞争性作用关系。基质磷(P)素水平对菌根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993年和1994年,在红河州石寨林场进行直干桉接种菌根菌育苗试验,采用天然菌根土和人工菌根剂接种,分不同菌根菌、不同接种部位和剂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菌根菌对直干桉苗木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菌根土接种的效果较人工菌剂好。  相似文献   

7.
1993年和1994年,在红河州石岩寨林场进行直干桉接种菌根菌育苗试验,采用天然菌根土和人工菌根剂接种,分不同菌根菌、不同接种部位和剂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菌根菌对直干桉苗木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菌根土接种的效果较人工菌剂好。  相似文献   

8.
尾叶桉混合菌根营养生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桉树是具有混合菌根(ECM和VAM)的树种,关于混合菌根营养生理的研究,国内外均未见报道。本文在菌圃接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尾叶桉苗混合接种ECM菌彩色豆马勃和VAM菌苏格兰球囊霉对宿主营养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尾叶桉苗期混合拉种菌根真菌后,对苗木根系营养生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菌根接种有显著提高苗木的根系活力,中混合接种方式分别比未拉种对照苗提高了31.90%和28.69%,并好一两种单接种处理,  相似文献   

9.
1998~1999年在田间条件下布置了毛白杨VA菌根(包括根内球囊霉菌和单孢球囊霉菌)与外生菌根硬皮马勃混合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菌根菌对毛白杨苗高生长量有促进作用,且以根内球囊霉菌作用最明显,单孢球囊霉菌处理次之,硬皮马勃处理最差.水涝大大降低人工接种菌根菌的效果,严重影响VA菌根和外生菌根菌单独接种及混合接种的效应,根内球囊霉菌甚至会抑制毛白杨苗木的高生长,VA菌根和外生菌根间的负交互作用也不对苗高生长产生影响.菌根真菌的感染率随时间变化出现较大的波动和变化.  相似文献   

10.
在广东省阳西县开展赤桉和尾叶桉接种10个外生菌根菌的野外试验,根据造林后对树高、地径和胸径的观测,发现菌根菌与树种间存在互作效应,这种效应影响菌根菌接种效果;试验筛选出的菌株:H4461,适于尾叶桉,树高增加2%-21%,胸径增加13%-35%,对赤桉树高生长也有促进作用;H4339,对赤桉1年生内幼树树高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 也改善径生长,也适用于尾叶桉;H4111,对赤桉、尾叶桉的后期生长有效果;E4100、H4331、H4338和H4317,有时对参试树种生长有改善作用;其它参试菌根菌E4070,H4937,H4314,在两树种间表现极不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主要研究施P肥和接种外生菌根菌对蓝桉生长、生物量和养分积累的影响。在云南楚雄的试验表明:接种外生菌根菌只能在幼林期促进树木生长,3a后这种促进作用不显著。施P肥能在幼林期促进蓝桉树高和胸径的生长,但4.5a后这种促进作用也变得不显著。由于施P肥提高了蓝桉的保存率,所以也显著地提高了蓝桉林的生物量。低P处理时,树木保存率低,较大的生长空间促进了树木的后期生长,可能会导致施P肥对后期单株蓝桉树高和胸径生长作用不显著。施P肥还增加了树木N、P和K的养分积累量,提高了上述养分的利用效率。施P肥同时还明显增加了林下植被和林下凋落物P的积累量,但不能明显增加N和K的养分积累量。树木叶片和土壤分析结果进一步说明施P肥对蓝桉幼林作用明显。试验表现出接种外生菌根菌只能在低P情况下促进树木生长,不能在高P情况下促进树木生长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2.
对澳大利亚西澳州桉树人工林菌根类型及其形成情况进行了调查 ,并采用生物测定法 (Bioas saymeasurement)研究了桉树林地土壤菌根菌剂的接种潜力 .根系菌根检查和生物测定法试验均表明 ,在自然条件下桉树可以和不同真菌共生而形成三种类型的菌根 ,即外生菌根、VA菌根和混合菌根 ;林分成熟程度与菌根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 ,与共生体的类型也有一定影响 .在幼林中 ,桉树根系主要与内囊霉菌共生形成VA菌根 ,而成熟林主要与担子菌共生形成外生菌根 ,混合菌根表现为一种中间类型 .在收集的林地土壤中移植的菌根诱饵植物 (三叶草和蓝桉 )分别检测出土壤中存在有一定量的VA菌根菌和外生菌根菌 ,但菌根菌繁殖体数量及接种潜力相对较小 ,并且也揭示了按树年龄对土壤菌剂的相对接种潜力影响较大 .本文对桉树人工林土壤菌剂接种潜力进行了评价 ,并就引进优良菌根菌对桉树人工林生产的重要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对混合接种VA菌根真菌苏格兰球囊霉和ECM真菌彩色豆马勃影响尾叶桉苗期矿质营养元素吸收情况进行了研究。接种菌根真菌对苗木吸收N、P、K和B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苗木对上述营养元素的吸收和积累。从试验苗木植株营养元素的含量来看,接种苗木N、P、K和B分别为未接种苗木相应元素的3.58~7.00,2.67~2.89,2.65~3.18和2.78~3.88倍,其中混合接种更有利于苗木对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但接种菌根真菌对试验苗木各部分营养元素的相对含量(浓度)的影响不同,且影响其在植株根系及枝叶中的运输和分配。接种这两种菌根真菌还影响苗木根系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其中混合接种及单接种ECM菌的苗木,其根系磷酸酶活性均高于未接种对照苗。菌根真菌对苗木矿质营养元素及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菌根真菌的接种效应。  相似文献   

14.
喜树育苗和接种菌根菌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苏格兰球囊菌 [Glomuscaledonium (Nicol&Gerd .)Trappe&Gerd .]和地表球囊 [Glomusversiforme (Karsten)Berch]菌种接种喜树幼苗。试验结果表明 :喜树幼苗根均可与两种菌种菌形成菌根 ,接种前者的苗木菌根感染率为 5 3% ,接种后者的苗木菌根感染率为 4 0 % ,非接种苗木 (对照 )的感染率 6 .7%。接种菌根菌后的苗木总生物量、根茎比及根系长度和地径有所提高 ,反映了 2个菌种均促进了喜树幼苗的生长 ,但对幼苗高生长的促进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江南油杉(Keteleeriai fortunei var.cyclolepis)苗木生长的影响,选择4个菌剂(HUN03B、XJ08A、HEB04、XJ04B)进行接种,检测接种AMF后幼苗的菌根浸染情况,测定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等生长指标,并进行菌根依赖性分析.结果表明,4个菌剂均能...  相似文献   

16.
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促进植物对矿质营养和水分的吸收,可以增强宿主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利用丛枝菌根真菌与宿主植物共生关系,在以矿区排土场土壤为基质的盆栽试验条件下,向刺槐幼苗接种供试丛枝菌根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象牙白多孢囊霉Diversispora eburnea、隐类球囊霉Paraglomus occultum及3种真菌的混合菌剂),验证丛枝菌根真菌对刺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供试丛枝菌根真菌能显著提高刺槐幼苗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其中以接种摩西球囊霉组植株菌根侵染率、株高、地径、生物量和SPAD值最高,说明供试菌剂中摩西球囊霉与刺槐幼苗根系的亲和力最高,接种效应最显著。研究结果为菌根技术在矿区土地复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非灭菌条件下)应用VA菌根菌对翻白叶树幼苗进行人工接种,接种苗木3个月后,接种苗生长速度明显大于对照苗,3个月时高于对照40.1%,至6个月时接种苗高生长高于对照苗的59.1%,9个月时高于对照53.7%;对苗木根系进行镜检,发现接种苗与对照苗均有VA菌根菌感染,接种苗感染率为100%,对照苗感染率为10%,接种苗的VA菌根菌感染程度远大于对照苗。试验证明,在田间自然条件下对翻白叶树幼苗接种VA菌根菌,能显著促进其高生长。  相似文献   

18.
利用3个内生菌根菌和10个外生菌根菌接种滨海木麻黄苗,测定小苗的树高、地径、地上干质量、地下干质量、总生物量和保存率.结果表明:接种两种菌根菌后能显著地促进滨海木麻黄苗期的生长;滨海木麻黄对供试的内生菌根菌和外生菌根菌的菌根依赖性都属于中等强度或较弱的依赖性;接种菌根菌后滨海木麻黄苗的保存率比对照显著提高;苏格兰球囊霉90068、地表球囊霉9004、苏格兰球囊霉90036、黄硬皮马勃0207、松茸和彩色豆马勃9705在促进滨海木麻黄苗期生长和提高保存率上都有较好的效果,可在滨海木麻黄苗期接种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适宜四药门花的生物菌肥,并研究生物菌肥对其生长的促进作用,以四药门花扦插苗为试材,进行AM真菌接种试验。设置摩西球囊霉菌(GM)、幼套球囊霉菌(GE)、摩西球囊霉菌与幼套球囊霉菌的混合菌种(M)、对照(CK)共4种处理,对四药门花进行施菌,定期监测其接种菌根后的生长情况,并测定其生物量、菌根侵染率等。结果表明:接种AM菌剂能够促进四药门花的生长,单种菌剂的促进效果比混合菌剂的好。单种菌剂施用后1个月出现生长减缓现象,而施用混合菌种没有出现减缓现象。单种菌剂对植物的苗高、冠幅与叶片生长促进作用的时间不相同,对冠幅生长促进作用的时间出现最早,对苗高和叶片生长的促进作用均较为滞后。相对于CK,GM菌剂对地下与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增加的促进作用均最为显著,而GE与M菌剂对地下部分生物量增加的促进作用均不显著,但对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加的促进作用均明显。生长最好的处理,其菌根依赖性与菌根侵染率均最高,混合菌种处理的菌根侵染率最低。说明GM菌可作为四药门花种群复壮的优良菌剂。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沙冬青幼苗的接种效应,对盆栽沙冬青幼苗分别接种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根内球囊霉3种丛枝菌根真菌,测定样苗成活率、侵染率、生长量及养分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3种丛枝菌根真菌均不影响样苗移栽成活率,均能与沙冬青幼苗形成菌根,侵染率40~50%;摩西球囊霉接种对样苗高、径、干物质生长和N、P、K吸收积累均有促进作用;幼套球囊霉接种样苗含水率最小,根冠比最大。总之,摩西球囊霉可以有效促进沙冬青幼苗生长,具有开发促进生长菌肥的潜力;幼套球囊霉可以提高幼苗耐旱性能,具有开发增强苗木抗逆性能的菌肥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