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外稻种资源在广东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外引稻种用于杂交育种始于丁颖教授,其中早年育成的竹印2号,至今仍发挥优良的育种效应,衍生出一批高产、抗性好的品种。50年代开展矮化育种,利用国外矮源育成的矮秆良种,使我国水稻品种产生巨大的变革,水稻工作者对如何利用外引种的优良种质,育成适应本地种植的良种做了大量工作,使国外稻种资源对广东的水稻生产和育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2020年12月18-20日,第三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会在湖南长沙召开,会上对各省(区、市)农业主管部门及国家水稻良种攻关体推荐的优质稻品种进行了初评、复评两轮鉴评,评选出粳稻15个,籼稻15个获奖品种。获奖品种中总分第一的粳稻组品种宁香粳9号及籼稻组品种华浙优261均通过良种攻关推荐,获奖品种推荐单位共28家,其中良种攻关成员单位有15家,由良种攻关推荐的宁香粳9号、辽粳433、益农稻12号等3个粳稻品种和华浙优261、桂香18、T两优131、泰丰优208等4个籼稻品种获得金奖。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年推广面积高峰时过千万亩的44个水稻品种的育种方法、亲本血缘和育种单位,清楚地看出我国水稻育种经历了系统育种、国外引进、矮化育种、辐射育种、三系育种、两系育种的历程;所分析品种几乎都来源于南特号、矮仔占、IR8、农垦58等4个系列或其中2系列的杂交。除南特号外,其他3个品种都是国外引进,正是这3个品种催生了我国水稻育种技术上的3次突破:矮化育种、三系育种、两系育种。由此发现,水稻育种技术的重大进步都是从新的基因资源的发现和利用开始的,只有新的基因资源和新的育种技术结合,才会有育种实践的重大突破。作者预测,我国水稻育种的第4次重大突破是分子育种,下一轮超大规模种植品种将是转基因抗螟虫水稻,育种中心可能在湖北。  相似文献   

4.
蔡凤林 《种子科技》2005,23(4):214-215
2005年我市继续实行水稻良种补贴,凡是在吴江市供种企业购买良种进行水稻生产的农户,都属于良种补贴的对象,补贴标准为每亩水稻面积10元.经农林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确定,2005年我市享受良种补贴的水稻推广品种(系)常规单季晚稻有苏引201、苏香粳1号2105、杂交粳稻为常优1号,这4个水稻品种都可以享受购种补贴.  相似文献   

5.
浅谈沿黄地区水稻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乡市农科院水稻育种近10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育成两个国审品种豫粳6号、新稻10号,两个省审品种豫粳8号、新稻11号,这些品种在沿黄乃至黄淮及京津唐地区水稻生产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在这些品种育成同时也有几点体会,进而引发对今后沿黄水稻育种技术路线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大豆育种方法影响品种选育的成败与效果,分析已育成品种的育种方法,既可以总结过去又可以指导未来,在大豆品种改良创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采用常规育种方法已育成合丰(合交、合农、佳豆)号系列大豆新品种119个,其中有性杂交育成品种97个,系统选择育成品种6个,无性嫁接育成品种2个,有性杂交与辐射育种结合育成品种7个,有性杂交与航天育种结合育成品种4个,杂优利用育成杂交大豆品种3个,说明常规育种仍是最有效的育种方法。大豆分子育种代表了大豆育种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和品种分子设计育种。目前,我国大豆分子育种技术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尚未在育种上广泛应用,推进常规育种方法与分子育种技术结合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随着水稻育种技术进步和水稻种子产业化发展.我国生产应用的水稻品种数量年年增加。一个问题引起我们关注:良种多了,粮食单产却在下降,农民并没有因为良种多了而增收。良种多了,农民为什么不增收?在世界粮食日召开的“水稻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上,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朱德峰博士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说:“良种没有良法的配套,  相似文献   

8.
大力推广合系水稻品种云南省种子管理站李全衡合系水稻品种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与日本国际农林水产业研究中心合作研究育成的水稻品种(系)的总称。自1982年开始合作研究以来,已先后选育出39个品系,其中合系2、4、5、10、15、22、24、25、30号等9...  相似文献   

9.
栽培技术对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权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深入挖掘影响水稻产量提高的栽培技术,明确水稻产量提高的限制性因素,对四川省1981—2010年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与2001—2010年新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的产量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栽培技术在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中的权重。结果表明,2001—2010年四川省杂交水稻育种的整体水平已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水稻单位面积产量连续10年徘徊不前。说明现阶段单靠品种更新已不能实现水稻单产的显著提高,推测良种良法配套以及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与推广可能是限制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项栽培技术在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中的权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施肥技术>良种选择>灌溉方式>栽插密度>病虫害防治>化控措施>育秧方式,施肥技术、育秧方式与化控措施的指标中各指标对水稻单产的权重差异较小,说明在水稻生产上对于这些技术的使用还可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未来应加强这些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新品种     
《种业导刊》2008,(4):48-48
“洛新998”获国家小麦新品种保护,2008年山东省棉花良种补贴主推品种,湖北省通过审定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两优培九”超级稻种植超过1亿亩,安徽省推荐29个水稻主推品种,我国现代分子育种技术日趋成熟“863”作物新品种经济效益凸显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所为了加快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在高产、广适应性育种的基础上,加大了优质育种投入,在高油育种上取得重大进展,解决了高产与优质的矛盾。先后育成油分含量22.0%~23.5%的合丰40号、合丰41号、合丰42号、合丰47等高脂肪品种,育成的高油品系合辐93155-6、合00-23、合00-126、合00-152和合00-1023。  相似文献   

12.
《种子科技》2019,(2):I0008-I0008
近日,国家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调度会在京召开。从会上获悉,自2014年以来,农业农村部陆续启动玉米、大豆、水稻、小麦四大作物国家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及基础理论创新组,加强资源整合,创新体制机制,在绿色优质品种选育、种业基础理论与育种技术创新、育种新材料创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据了解,四大作物联合攻关组共选育新品种231个,包括节水抗旱、抗赤霉病小麦,抗倒伏、耐密植的机收籽粒玉米,优质高产大豆及优质水稻等。  相似文献   

13.
1 概况水稻品种区域试验是使水稻育种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金桥。试验结果是品种审定推广的依据。北方稻区大多光照条件好,气温日较差大,单产居全国之首,是我国的粳稻主产区之一。北方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的目的还在于及时地沟通北方各省、市、自治区之间最新育成水稻品种(系)的应用信息,最大限度地扩大良种的应用范围,充分发挥良种的经济、社会效益,同时,为正确引种和区试点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已经成为水稻育种新型手段,香稻育种一直是水稻育种行业的研究热点,水稻香味主要由8号染色体上的甜菜碱脱氢酶基因Badh2控制。为了改良原有品种的香味性状,促进香稻育种的发展,以非香型粳稻品种东农425为试验材料,构建了2个CRISPR/Cas9敲除载体对Badh2基因进行定点编辑,第1个载体(p YLCRISPR/Cas9-B1-gRNA)的2个靶点分别位于第2和第3外显子上,第2个载体(p YLCRISPR/Cas9-B2-gRNA)的2个靶点均在第2外显子上。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对东农425进行遗传转化,成功获得了T0纯合植株,并对其衍生出的T1植株进行T-DNA元件检测,共获得8个突变类型不同且不含有转基因成分的纯合突变株系。同时采用咀嚼法和氢氧化钾浸泡法对这8个纯合突变株系的水稻籽粒进行香味检测,结果表明,8个Badh2株系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香味,总体上载体p YLCRISPR/Cas9-B1-gRNA编辑的3个株系的香味更为浓郁。对这8个纯合突变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考察,发现突变株系的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质量与野生型相比均没有明显差异。综上,本研究对东农425的Badh2基因成功地进行了编辑,并获得了香味显著提高且无转基因成分的纯合突变体材料,为加快香型粳稻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水稻抗旱育种材料的筛选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南优质籼稻丰矮占1号为轮回亲本,选择来自世界各地的水稻良种50个,构建了2650个近等基因导入系。利用上述材料,从2005年开始我们开展了水稻抗旱育种材料的筛选与研究,为水稻抗旱育种奠定基础,本文报道近5年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Pi9和Pi-ta 2个稻瘟病抗性主效基因在黄淮稻区种植水稻品种中的分布状况,利用分子标记对60个水稻品种进行Pi9和Pi-ta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鉴定。结果表明,60个检测品种中31个含有Pi9抗性基因,9个含有Pi-ta抗性基因,郑稻18、豫农粳12号、豫稻16、泰香2号、武香粳14号和武运粳21号等6个品种携带2个抗病基因。黄淮稻区水稻育种Pi9基因利用广泛,Pi-ta基因利用较少,今后应加强Pi-ta及更多主效广谱抗稻瘟病基因的聚合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与三系杂交水稻相比,两系水稻具有育种效率高、繁制种成本低、丰产优势强、品质相对优等优势,近年来在以重庆为代表的长江流域稻区得以迅速发展。为明确重庆市两系稻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文统计了2006—2015年10年间重庆市两系水稻的种植面积、主推品种及两系品种的审定情况。结果显示,10年间两系稻在种植面积上呈明显的增长态势,2014年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17.2%,推广面积最大的两系水稻品种是‘Y两优1号’和‘深两优5814’。在品种推广上,两系主导品种比例由2006年的5.9%上升到2015年的31.3%,且两系主导品种全为优质稻品种;在品种审定上,10年间重庆市审定(认定)的两系稻品种几乎全部为市外育种单位选育的品种,重庆市内农业科研单位在两系稻品种审定上一直保持着零的记录。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半个世纪里,我国的水稻育种实现了两次重要突破:第一次是60年代矮化育种的成功,把水稻产量提高了20%~30%;第二次是70年代中期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水稻产量在矮秆良种的基础上又增长20%左右。为进一步提高品种的产量潜力,我国的水稻育种界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以利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为主的超级稻计划。通过近10年的努力,该计划已取得较大成功,培育出的超级稻新品种的产嫩潜力有较大突破。但要使超级稻的产嫩潜力在大面积生产中得以实现,除要求高产、优质外,还应着重针对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02-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共审定920个玉米品种,其中普通玉米品种821个,鲜食玉米品种47个,饲用玉米品种47个,爆裂玉米品种5个。区内育种单位单独选育的普通玉米和鲜食玉米品种数量较区外育种单位更多;企业研发选育玉米品种数量所占比例逐年增大,已成为玉米育种行业的主导;部分育种单位实施联合育种,且联合方式极具多样化;鲜食玉米品种审定数量呈“断层式”增长;众多饲用玉米品种育种单位的育种目标针对性较强。此外,对未来内蒙古自治区玉米育种行业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并提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1存在的主要问题1.1没有建立商业化水稻育种机制1.1.1水稻育种资源仍然集中由于历史的原因,湖北省的水稻育种育、繁、推脱节。一方面水稻种质资源、育种人才、高端设备设施集中在省级以上院校和地级以上科研事业单位,这些单位体制僵化,与市场接轨差,很难出突破性满足市场需求的成果。另一方面现有种子企业种质资源匮乏,科研人员不足、素质不高,育种手段落后。1.1.2研究力量分散、资源不能共享育种单位各自独立、封闭,育种家之间缺乏沟通、交流与合作。科研单位与种子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1.1.3品种多,面积小一是品种审定的数量多,在生产上种植的品种多,但单个品种推广的面积都不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以来,本省审定和国审涵盖湖北省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