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设计,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西农单交2号玉米品种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在2000-4000株/667m^2范围内,西农单交2号产量表现与种植密度呈抛物线关系,以3200株/667m^2种植密度处理产量最高;适宜种植密度为3000-3500株/667m^2;不同种植密度对是空秆率、千粒重、行粒数、秃尖长度影响较大,对穗行数影响较小;行粒数、千粒重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经试验野葱种植密度应控制在20万~30万株/667m2,播期控制在4月上中旬,播量2.0~2.5kg/667m2。如果作为次年的移栽苗,播期可调至571中旬,播量为1.5~2.0kg/667m2,种植密度控制在35万株/667m2左右的模式均可取得较好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对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徐稻3号不同密度、不同播期和不同施氮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徐稻3号产量高、品质良、抗病性强,在江苏淮北稻区产量达700kg/667m^2以上,基本苗4.98—5.21万苗,施氮量22.5—30kg/667m^2。为提高群体质量和效益,适宜播期为5月1—8日,栽插密度2.2—2.4万穴/667m^2,施氮量18—22kg/667m^2。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不同密度及栽培方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2006年试验结果显示,种植密度在2600-6500穴/667m^2范围内产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但密度在3000-4500穴/667m^2产量有一定优势;单行垄作比双行垄作增产5.45%,并达到显著水平;密度和栽培方式互作无相关性,以单行垄作种植4500株/667m^2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0引言 黑大片打瓜是木垒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为降低打瓜的种植成本,增加效益,根据本地干旱少雨、土质沙壤的特点,我们从2004年开始试验平播畦灌打瓜栽培,2005年大面积推广2万(667m^2),产量180-200kg/667m^2。由于平播畦灌省去了顺蔓这道工序,降低成本100元/667m^2左右,比小麦纯收入翻了一番。2007-2008年.有些重茬打瓜产量也达到150kg/667m^2。现将该项技术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通过选用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偃展4110,进行播期、密度、施肥栽培试验,研究其对产量形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一定的播期范围内,成穗数随播期的推迟而逐渐下降,穗粒数随播期的推迟而提高。当播期太晚,穗粒数、粒重随播期的推迟而下降;(2)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穗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粒重随密度的提高而下降,当播期超过一定的范围时,籽粒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3)在一定的施肥量范围内,穗数、穗粒数、粒重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范围时,施肥量的效果不明显;(4)11月13日播种,35万/667m^2基本苗,15kg/667m^2氮素追施肥量时产量最高为436.1kg/667m^2。  相似文献   

7.
通过品种、播期、播量3因素裂区试验,研究海安县主推弱筋小麦品种在不同的播期、播量下对产量及抗逆性的影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生产中,应坚持适期早播,争取冬前温光资源,促早发。扬麦15和宁麦13在该地种植,10月24日-11月5日为适宜播期,选择16万/667m^2基本苗为宜。11月5日后晚、迟播的应适当增加播种量.以16万~24万/667m^2基本苗为宜,随播期推迟逐步加大播量。  相似文献   

8.
宁夏彭阳县玉米集雨补灌节水增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机修水平梯田种植地膜玉米.在生育关键期利用水窖集雨补充灌溉试验结果表明:在春季严重干旱少雨的气候年份,两年机修水平梯田种植地膜玉米(垄上种植),以补灌标准为15m3/667m^2.30m^3/667m^2、45m^3/667m^2,玉米产量达到346.3-389.1kg/667m^2,较不补灌产量326.9kg/667m^2.增产幅度5.94%-19.03%。其中以补灌标准为45m3/667m^2增产效益较好,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WUE)为2.08kg/m^3,较对照处理区净增加0.45kg/m^3,提高27.61%。  相似文献   

9.
夏玉米不同品种与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豫北温县生态区对郑单958、豫单998、晋061、晋014、晋024五个品种进行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郑单958、豫单998的最佳密度是5000株/667m^2,其产量分别为637.5kg/667m^2、652.7kg/667m^2,晋061、晋024的最佳合理密度是4000株/667m^2,其产量分别为594.7kg/667m^2、580.5kg/667m^2;而晋014三个密度间产量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品种、不同种植密度对株高的影响亦不同。  相似文献   

10.
陈光蓉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105-106
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油菜新品种万油25产量(Y)与播期(X1)、施氮量(X2)和密度(X3)间的数学模型。在本试验条件下,三因素对油菜产量影响的顺序是:施氮量〉密度〉播期;经因子水平选优,得出产量在180.00kg/667m^2以上的优化栽培措施为:播期:9月8-14日;施纯氮量:17.179-20.632kg/667m^2;密度:7632-8800株/667m^2。  相似文献   

11.
在粗缩病发生年份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品种青农105、农大108为材料,研究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粗缩病发生年份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粗缩病发生年份,有效穗数、行粒数对小区产量贡献较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2品种有效穗数均显著增加;晚播处理下2品种的行粒数显著增加;农大108有效穗数表现为早播处理>晚播处理>中播处理,青农105有效穗数表现为晚播处理大于早播、中播处理。从产量结果来看,对于农大108,低种植密度(4.50万株/hm2)时适宜早播,中高种植密度(≥5.25万株/hm2)适宜晚播;对于青农105,在高种植密度(≥7.50万株/hm2)下中晚期播种利于产量提高。因此粗缩病发生年份,应根据品种抗性选择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确保玉米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2.
播期、密度对皖麦52产量及产量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半冬性新品种皖麦52不同播期和密度试验的研究,对该品种产量与产量因素之间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本年度条件下,不同播期对产量及产量因素有影响:不同密度对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影响大,对千粒重影响不大。在淮北地区播期可掌握在10月12日-24日.密度控制在15.0万~22.5万/667m^2。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烟农19为品种材料,进行播期、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适合本地种植,播期在10月上旬,基本苗8~16万株/667m^2比较适宜,群体质量高,穗粒结构协调,产量高;播期较晚,以主茎成穗为主,要增加基本苗,提高成穗数,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4.
旱地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以系统工程“黑箱”原理为依据,采用了四因素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方法,研究旱地马铃薯密肥最佳组合方案。结果表明:旱地影响马铃薯产量的因素依次是:氮肥〉磷肥〉氮磷肥配合〉农家肥〉密度。要想获得1500kg/667m。以上产量,密肥最优方案是:施氮肥5.42-5.85kg/667m^2,磷肥5.31~5.82kg/667m^2,农家肥1589-1896kg,种植密度3818-3959株/667m^2。  相似文献   

15.
旱塬地膜玉米播期密度施肥量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和计算机模拟选优方法,优化出了旱塬地区地膜玉米667m^2产量750kg以上的适宜播种期为4月6-11日,密度为4000-4200株/667m^2,施肥量为N8.39kg/667m^2、P2O5 4.59kg/667m^2,经反馈验证,优化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6.
利用试验数据,做二元线性回归分析,得二次曲线方程:Y=-228.93+426.86x-74.9x^2,对曲线方程进行计算,筛选出适宜于当地棉田种植密度在2850株/667m^2时,平均产量最高为373.95kg/667m^2的最优农艺栽培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17.
春播大豆种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市春播大豆种植面积占全市大豆面积的50%以上,但目前春播大豆因种植密度过高,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为此我们配合高蛋白大豆科新3号的推广,进行了春播大豆种植密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中等肥力条件下,密度在1.2万株/667m^2时,大豆产量最高,达到173.3kg/667m^2。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B12):139-139
栽培要点:该品种喜水肥,适时早播,种植密度3500~400株/667m^2,施农家肥1500~2000kg/667m^2,种肥二铵10~15kg/667m^2,拔节期追尿素15~20kg/667m^2,适时预防虫害。  相似文献   

19.
墨西哥专用青饲玉米最佳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种植密度方式对墨西哥专用青饲玉米的最佳种植密度及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种植密度为4500株/667m^2,其生物学产量最高.可达4596.7kg/667m^2;不同密度植株生长表现为株高、主茎叶片数、再生株高和再生主茎叶片数均符合6种生长模型,即株高用y=ae^br,主茎叶片数用y=ax^b,再生株高和再生主茎叶片数用y=a bx拟合效果较好,分蘖规律遵循y=c(1-ac^bx)^-1,求出快慢拐点是6000株/667m^2出现最早,2次割青,株高、主茎叶片数和分蘖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青花菜的栽培密度与施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4因素5水平正交通用回归设计,对青花菜的种植密度及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的施用量进行分析.得出适合当地种植青花菜的高产方案:密度3000株/667m^2,尿素30kg/667m^2,磷酸二铵15kg/667m^2.硫酸钾25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