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氮磷调控对杂交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氮磷调控对杂交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在四川稻区环境条件下优质稻品种的稻米品质对氮磷调控的响应。【方法】以杂交水稻品种德优4727为材料,分别设置4个氮素水平(0、90、150、270 kg/hm~2)和4个磷素水平(0、30、60、120 kg/hm~2),测定其稻谷产量性状、碾磨品质、外观品质、食味值及RVA谱特征值和直链淀粉含量,探究稻米产量及品质对氮磷调控的响应。【结果】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德优4727产量显著上升,在270 kg/hm~2条件下产量最大,而磷肥对于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氮肥和磷肥处理对其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德优4727糙米率、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精米率呈降低趋势,整精米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磷肥施用可以增加德优4727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稻米垩白度。氮肥和磷肥的施用与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存在显著相关性:氮肥与糊化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磷肥与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崩解值呈显著负相关。增施氮肥德优4727食味品质显著降低,低、中、高氮处理食味值分别降低4.37%、10.90%、12.13%。【结论】适当增加氮肥施用量,同时控制磷肥投入,可以在保证杂交水稻产量前提下获得较优品质。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水稻生产中的适宜施氮量,以龙稻18、龙稻6014,龙稻21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3个品种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施氮量162.5 kg·hm~(-2)时,产量最高。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在3个品种间的变化趋势不同,在各施氮水平内差异均不显著;垩白粒率、垩白度在3个品种间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其中龙稻18在N1(97.5 kg·hm~(-2))、N3(162.5 kg·hm~(-2))水平间差异显著,龙稻6014在N2(130.0 kg·hm~(-2))、N3水平间差异显著。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在3个品种间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食味评分在3个品种间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其中龙稻18、龙稻6014的食味评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N3水平时食味评分最高,在N1、N3水平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沸石潜在的应用价值,在设有遮雨棚的测坑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节水灌溉时不同沸石与氮肥水平对水稻理论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理论产量随氮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趋势变缓;中低水平沸石5~10t·hm-2对水稻的增产效应显著,高水平沸石15t·hm-2增产趋势变缓。随着氮肥的增加水稻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含氮量增加;适量沸石的投入也有利于提高水稻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含氮量。沸石和肥都能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不同氮肥水平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表现为:N3(105kg·hm-2)N4(157.5kg·hm-2)N2(52.5kg·hm-2)N1(0kg·hm-2),沸石的影响为:Z2(5t·hm-2)Z3(10t·hm-2)Z4(15t·hm-2)Z1(0t·hm-2)。节水灌溉时适量的肥与沸石混施于土壤,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的理论产量,也可减少氮肥流失。  相似文献   

4.
以水稻新品种吉粳513为供试品种,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氮肥用量(纯N 150、200、250 kg/hm~2)和栽插密度(33.33万、22.22万、16.67万穴/hm~2)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栽插密度显著影响吉粳513的有效穗数,而对穗实粒数、千粒重无显著影响。在施氮量为200 kg/hm~2和插秧密度为22.22万穴/hm~2时,水稻产量最高(9.43×103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时,在此条件下,降低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提高了蛋白质含量,其品质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5.
施氮量对优质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质稻桃优香占、隆晶优1号和五优308为材料,研究4个施氮水平0 kg/hm~2(CK)、105 kg/hm~2(N1)、150 kg/hm~2(N2)、195 kg/hm~2(N3)对生育期、成穗率、氮素利用效率、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N1和N2处理的生育期与对照的生育期一致,但N3处理导致生育期延长3~4 d;随着施氮量增加,水稻氮素积累总量增加,氮素的生产效率和收获指数下降;水稻单株的成穗率、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其中以N2处理的产量最高;适量施氮提高了稻米整精米率,降低了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胶稠度,其中以N2处理的稻米品质最佳。综合本试验结果,桃优香占、隆晶优1号和五优308高产优质化栽培的适宜氮肥用量为150 kg/hm~2。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成都平原稻作区粳稻产量和品质与施氮量、栽插密度及其互作的关系,实现水稻高产优质生产.以粳稻D46为供试品种,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置3个氮水平(N 150、225、300 kg/hm~2)和3个栽插密度(20×10~4、26.67×10~4、40×10~4穴/hm~2),研究其对粳稻D4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均显著影响粳稻D46产量及其构成因素(P0.05)。在施氮量为225 kg/hm2和栽插密度为26.67×10~4穴/hm2时,水稻产量最高(7.58×103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稻米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施氮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施氮量225 kg/hm2时,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稻米的加工品质提高,垩白率和蛋白质含量增加,垩白度和食味品质降低;而当施氮量225 kg/hm2时稻米品质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提高栽插密度不利于稻米品质形成。本试验研究认为,实现成都平原稻作区粳稻D46高产与优质的适宜施氮量为225kg/hm~2,栽插密度为26.67×10~4穴/hm~2。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施氮量与斜发沸石耦合效应对水稻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将斜发沸石作为土壤改良剂引入稻田管理中,以"千重浪2号"稻种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氮肥量为主区(N0,0kg·hm~(-2);N1,70kg·hm~(-2);N2,140kg·hm~(-2);N3,210kg·hm~(-2)),沸石量为副区(Z0,0t·hm~(-2);Z1,10t·hm~(-2)),通过2年大田试验探究不同施氮水平与斜发沸石混施对乳熟期水稻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光合特性、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极显著提高水稻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光合特性、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以及产量。叶绿素含量及叶面积指数的增加促使光合速率显著提高,进而影响产量。斜发沸石对水稻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及产量均产生极显著或显著影响。同Z0相比,2015年Z1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及产量分别提高2.8%、7.6%、3.0%、5.2%;2016年Z1处理相应测试指标分别提高3.2%、5.5%、4.3%、5.4%。可见应用斜发沸石能够显著提高氮肥表观利用率,促进光合作用,达到增产效果。在氮肥和斜发沸石主效应中,N3和Z1均显著增加水稻产量且组合后产量最高,因此N3和Z1混施方法适合该地区水稻高产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8.
以花椰菜为供试材料,探讨不同氮量水平对花椰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各处理磷钾肥相同、施氮量不同,施氮量分别为0(N_0PK)、186.0(N_1PK)、265.5(N_2PK)、345.0(N_3PK)、399.0(N_4PK)kg·hm~(-2)。结果表明:在泉州市鲤城区耕作灰砂土上,磷钾肥施入量一定情况下,不同施氮量处理比对照不施氮N_0PK处理增产幅度为76.0%~109.1%,增收幅度为82.5%~120.3%,其中以N_2PK处理(施N量265.5 kg·hm~(-2))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较对照不施氮N_0PK处理增产109.1%、增值80 431.49元·hm~(-2)。通过回归分析,花椰菜理论最高经济产量可达到38 119.8 kg·hm~(-2),其最高经济产量时施氮量为263.4 kg·hm~(-2)。氮肥不充足或过量施用均会影响花椰菜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研究沸石对水稻的增产及环保效应,确定最优氮肥与沸石施用量,于2014年5月~2014年10月进行测坑试验。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2个因素(不同氮肥施用量、沸石施用量),8个处理,2次重复。主区为氮肥设置4个水平,依次为0,52.5,105,157.5kg·hm-2;副区为沸石设置4个水平依次为:0,5,10,15t·hm-2。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除水稻土CEC之外,氮肥对本试验测量指标均有显著影响,水稻产量、水分生产率、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水稻土CEC及土壤全氮均随氮肥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沸石具有较强的离子交换性、吸附性,适量沸石(5~10t·hm-2)施入增加水稻的产量、水分生产率、干重、叶面积、水稻土CEC,且在同等氮肥水平条件下,沸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效率大小依次为:Z2(5t·hm-2)Z3(10t·hm-2)Z4(15t·hm-2)Z1(0t·hm-2),而沸石在不同氮肥条件下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效率大小依次为N3(105kg·hm-2)N4(157.5kg·hm-2)N2(52.5kg·hm-2)N1(0kg·hm-2)。沸石施入土中,减少水稻深层土壤(45cm)中的全氮含量,增加表层土壤(15cm)中的全氮含量,减少氮肥的流失。说明沸石作为土壤改良剂在提高水稻产量、减轻环境污染方面有积极的作用,N2Z3处理为水稻增产环保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氮肥利用率,以空育131和龙粳21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基因型优质水稻品种在不同的施氮模式下生物量和产量差异,建立水稻无损氮素营养诊断与定量调控的方法和指标。结果表明:空育131总生物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呈现递增趋势,龙粳21处理3(氮肥总施用量100 kg·hm~(-2))生物量最大,处理4(氮肥总施用量130 kg·hm~(-2))次之;两个品种均表现为处理4(氮肥总施用量130 kg·hm~(-2))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较高,处理1(不施用氮肥)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11.
水稻高产、优质和氮高效协同的氮素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粳稻‘新稻18号’为试验材料,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0、232.5、255.0、277.5、300.0、322.5和345.0kg/hm2纯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明确高产、优质和氮高效协同的适宜氮素水平。结果表明,随氮素水平提高,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和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均呈先增后降趋势。施氮量为255.0kg/hm2纯氮处理下,产量最高为9 878.11kg/hm2,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较高,分别为84.81%、72.85%和66.94%,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低,分别10.00%和2.86%,氮肥吸收利用效率较高,为41.34%。低氮肥和高氮肥处理,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效率相对较低。说明,在适宜的氮肥水平下,水稻高产、优质和氮高效可达到协同一致。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玉米高产高效,以龙育828为供试品种,设置3个施氮水平(150,300,450 kg·hm~(-2))和3个种植密度(52 500,60 000,67 500株·hm~(-2)),研究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龙育828产量和氮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均显著影响龙育82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在本试验设置密度范围内,增加种植密度,龙育828产量显著提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龙育828产量在低密度(52 500株·hm~(-2))条件下显著增加,而在中密度(60 000株·hm~(-2))和高密度(67 500株·hm~(-2))条件下呈先增后降趋势。提高氮肥施用量,氮肥偏生产力(NPFP)、氮肥农学利用率(ANUE)、氮肥利用率(NUE)、氮素收获指数(NHI)整体呈下降趋势;随着密度的提高,在低氮(150 kg·hm~(-2))和中氮(300 kg·hm~(-2))条件下,NPFP、ANUE、NUE呈增加趋势,NHI呈下降趋势,而在高氮(450 kg·hm~(-2))条件下,NHI和NUE呈降低趋势,NPFP和ANUE呈增加趋势。在施氮量300 kg·hm~(-2)和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玉米产量最高(11 217 kg·hm~(-2))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氮肥利用率最高的组合则是施氮量150 kg·hm~(-2)与密度67 500株·hm~(-2)。因此,考虑到产量和经济效益,在本试验条件下认为施氮量为300 kg·hm~(-2)与密度为67 500株·hm~(-2)的组合为最适宜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稻米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南省新培育的优质粳稻新稻22为材料,设置0、240、262.5、285、307.5、330 kg/hm2纯氮6个施氮水平,22.2万、27.75万、33.3万穴/hm23种栽插密度,研究了施氮水平和栽插密度对水稻垩白和食味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稻米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先减小后增大,即27.75万穴/hm2种植密度下,稻米外观品质较好;其食味品质在低密度和中密度下较好,高密度下明显下降,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不同栽插密度间差异较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呈增加趋势(低密度下不施氮处理除外);食味值、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各施肥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综合密度和氮肥二因素可知,栽插密度27.75万穴/hm2(行株距30 cm×12 cm)、施氮量为262.5 kg/hm2时水稻外观和食味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由氨基酸肥(AAF)、品质调控剂(RQP)和增香剂(RFS)单一及复合组分对香稻产量、品质、香气2-乙酰-1-吡咯啉(2-AP)和微量元素的影响,同时提高水稻生产集约化程度,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投入。2015年在华南农业大学农场以‘象牙香占’和‘桂香占’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在破口期喷施米质改良剂,研究单一类型改良剂及复合组分对香稻产量品质、香气2-AP和微量元素质量分数的影响。单一米质改良剂处理分别为1.5kg·hm~(-2) AAF,3kg·hm~(-2) RQP和3kg·hm~(-2) RFS,复合米质改良剂处理包括3kg·hm~(-2) RFS+3kg·hm~(-2) RQP和3kg·hm~(-2) RFS+1.5kg·hm~(-2) AAF。结果表明:复合米质改良剂处理显著增加香稻的千粒质量和产量,增加幅度分别达到2.26%~4.88%和8.46%~12.43%;但单一米质改良剂处理下只有3kg·hm~(-2) RQP达到相同效果。各处理均能够显著降低香稻的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而复合米质改良剂还能够显著提高‘象牙香占’的糙米率和精米率。此外,复合米质改良剂处理较相应的单一米质改良剂具有更高的籽粒2-AP、Se和Zn质量分数。3kg·hm~(-2) RFS+1.5kg·hm~(-2)AAF是所有处理中效果最好的,因其处理后的香稻具有最大的千粒质量与产量及最高的籽粒2-AP、Se和Zn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5.
氮素水平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中籼稻汕优63和中粳稻武育粳3号稻米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稻米的出糙率、精米率、粒长宽比、透明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影响。稻米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汕优63、武育粳3号施氮(纯氮)量分别为0~16和0~24 g.m-2,穗数、每穗粒数、产量、整精米率、最高黏度和崩解值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和消减值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汕优63、武育粳3号施氮(纯氮)量分别超过16、24 g.m-2时,结实率、千粒重、产量、整精米率、最高黏度和崩解值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和消减值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该试验条件下,可将施氮(纯氮)量160和240 kg.hm-2分别作为籼稻汕优63和粳稻武育粳3号高产优质的氮肥施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大田覆膜栽培技术,研究西北黄土塬区覆膜和施肥量对玉米产量、根层土壤硝态氮分布和去向的影响,为西北黄土塬区合理施氮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1)对照组(CK):不施肥、不覆膜;(2)覆膜和不施肥处理(MN0);(3)施基肥(氮肥80 kg·hm~(-2),磷肥80 kg·hm~(-2))和不覆膜处理(BN1);(4)施基肥(氮肥80 kg·hm~(-2),磷肥80 kg·hm~(-2))和覆膜处理(MN1);(5)施基肥(氮肥80kg·hm~(-2),磷肥80 kg·hm~(-2))、追施氮肥(氮肥80 kg·hm~(-2))和不覆膜处理(BN2);(6)施基肥(氮肥80 kg·hm~(-2),磷肥80 kg·hm~(-2))、追施氮肥(氮肥80 kg·hm~(-2))和覆膜处理(MN2),测定玉米产量、土壤水分、土壤硝态氮分布和玉米地上部氮素吸收量的差异。【结果】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持续增加的趋势,干物质积累速率也随之增加,两年的干物质积累量主要表现为MN2BN2MN1BN1CKMN0;玉米产量随着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而增加,覆膜和施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2012年,BN1和MN1处理的产量比CK处理分别提高了31.41%和38.33%,BN2和MN2处理的产量比CK处理分别提高了49.89%和79.06%;覆膜提高了玉米根层土壤水分含量,在整个生育期的影响程度为先增加、后降低;随生育期推进,不施肥处理根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持续下降,土壤上层(0—50 cm)硝态氮含量略大于下层(50—100 cm),土壤上、下层间的硝态氮含量差异逐渐减弱;在施基肥和追肥处理下,覆膜有提高土壤硝态氮含量的作用;玉米地上部对根层氮素的吸收率与施肥量正相关,覆膜和施肥对玉米氮素吸收量影响显著,在不施肥条件下,覆膜对氮素吸收量影响不显著;覆膜处理的氮素去向表现为:植株地上部氮素吸收量氮素残留量氮素表观损失量;两年的氮肥回收率表现为MN2BN2MN1BN1,覆膜可以显著提高氮肥回收率。【结论】综合考虑玉米产量、氮素表观损失和氮肥利用率,施基肥(氮肥80 kg·hm~(-2),磷肥80kg·hm~(-2))、追施氮肥(氮肥80 kg·hm~(-2))和覆膜处理(MN2)显著提高玉米产量、表层土壤含水量,以及减缓硝态氮向深层迁移速度、降低氮素表观损失量和提高氮肥利用率,推荐MN2处理为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一定氮钾配施条件下不同施磷水平对冬小麦群体发育特性、冠层截获光合有效辐射(IPAR)及产量的影响,同时分析IPAR与LAI之间的相关性,为在一定氮钾配施下筛选出适宜的磷肥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郑麦7698为试验材料,设低氮低钾N_1K_1(N 225 kg·hm~(-2)、K_2O 150 kg·hm~(-2))、低氮高钾N_1K2(N 225 kg·hm~(-2)、K_2O 225 kg·hm~(-2))、高氮低钾N_2K_1(N 300 kg·hm~(-2)、K_2O 150 kg·hm~(-2))、高氮高钾N_2K_2(N 300 kg·hm~(-2)、K_2O 225 kg·hm~(-2))4个氮钾配施比例,每个氮钾配施设置5个施磷水平:P0(不施磷)、P1(P_2O_5 150 kg·hm~(-2))、P_2(P_2O_5 225 kg·hm~(-2))、P~(-2)3(P_2O_5 300 kg·hm2)、P4(P_2O_5 375 kg·hm-),共20个处理。对小麦群体动态、叶面积指数(LAI)、开花后干物质积累、冠层截获光合有效辐射(IPAR)、产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1)在4种氮钾配施下,施P_2O_5 0—225 kg·hm~(-2)时,随施磷量的增加,总茎蘖数、开花后干物质积累及LAI均增加,施P_2O_5超过225 kg·hm~(-2)时,各指标均有所下降,以施P_2O_5 225 kg·hm~(-2)水平群体指标最佳。(2)氮钾配施固定条件下,不同施磷水平小麦冠层截获光合有效辐射值(IPAR)的大小顺序均为P_2P1P3P4P0,且P_2水平IPAR值最高,增幅最大。不同氮钾配施下以N_1K_1条件IPAR增幅最多。(3)4种氮钾配施条件下IPAR与LAI均呈指数正相关关系,N_1K_1、N_1K2、N_2K_1、N_2K_2条件下不同施磷水平小麦IPAR与LAI的拟合系数分别为0.8492、0.8363、0.7321、0.8081。产量与LAI在二阶多项式函数关系上拟合度较好,拟合系数为0.7145。(4)从3个年度各处理产量来看,适当增施磷肥有利于提高小麦的籽粒产量,但磷肥增加到一定程度小麦产量又呈下降趋势,不同氮钾配施下N_1K_1处理产量水平最高,氮钾配施固定条件下,不同施磷水平的产量及增产率均为P_2(P_2O_5 225 kg·hm~-2))时最高。【结论】本研究条件下,N_1K_1P_2(N_225 kg·hm~(-2)、K_2O 150 kg·hm~(-2)、P_2O_5 225 kg·hm~(-2))处理可以优化小麦群体结构,提高LAI,增加开花后干物质积累,提高IPAR和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8.
基于盐碱地土质差、水稻产量低的问题,以不施用腐植酸(A0)及化肥常规用量(B1)处理为对照,研究化肥减量[常规用量减量20%(B2)]配施不同类型腐植酸有机肥[粒状腐植酸有机肥(A1)、粉状腐植酸有机肥(A2)]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盐碱地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量水平下,A1处理明显增加水稻穗数,A2处理明显增加水稻结实率,从而2个处理较A0处理增加产量;不同类型腐植酸有机肥均可明显降低稻米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增加垩白度和垩白粒率,A2处理明显增加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评分,其中,食味评分较A0处理提高3.40%,但A2处理降低蛋白质含量。B2处理总体上可明显降低水稻穗数、穗粒数,降低产量,同时明显降低稻米的加工品质,增加垩白度、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评分。A1B1处理可增加水稻净光合速率、穗粒数,进而提高产量,并明显增加糙米率。A2B2处理明显增加稻米的垩白度和垩白粒率,降低外观品质,A2B1处理明显增加稻米食味评分。综上,A1B1处理产量最高,A2B1处理食味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9.
以杂交籼稻广优847(优质食味)和F优498(高产低食味)品种为材料,在总施氮量120 kg/hm2和150 kg/hm2条件下,设置基肥、蘖肥、穗肥施用比例分别为4∶4∶2、3∶3∶4、2∶2∶6共6种氮肥运筹综合管理方式,以不施氮肥处理为对照,研究氮肥运筹对2个食味差异品种产量及米质特征的影响及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品种和氮肥运筹对2个杂交籼稻品种的产量、稻米加工及外观品质、RVA谱、蒸煮食味品质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品种对精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垩白度和垩白粒率的调控效应大于氮肥运筹对其的调控;氮肥运筹对稻谷产量、稻米食味值的影响大于品种对其的影响;可通过优化产量构成因子,促进抽穗至成熟期水稻群体干物质累积,提高稻米蒸煮食味值。在总施氮量150 kg/hm2下,基肥、蘖肥、穗肥的施用比例为3∶3∶4的氮肥运筹处理能显著提高2种杂交籼稻的产量,并能有效改善和提升稻米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20.
以扬粳3012为材料,设置4个播期[S1 (06-10)、S2 (06-17)、S3 (06-27)、S4 (07-04)]和3种密度[播量D1 (75 kg·hm~(-2))、D2 (112.5 kg·hm~(-2))、D3 (150 kg·hm~(-2))],研究其对直播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产量及构成、品质等指标影响显著,密度对产量影响显著。播期与密度存在交互作用,对总粒数、千粒重影响显著。随播期的推迟有效穗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呈下降趋势,千粒重、产量呈增加趋势;随密度的增加有效穗增加,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下降,千粒重和产量增加;随播期的后移,整精米率提高,且播期S3整精米率最高;垩白率和垩白度随播期的推迟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密度的增加,整精米率增加。随播期的推迟蛋白质含量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下降。随密度的增加胶稠度增加,直链淀粉含量下降。迟播和增密可提高稻米峰值黏度和崩解值,降低消减值,改善扬粳3012的食味品质。以S4D2和S3D1处理食味品质较好,说明适期迟播和增密可协同提高直播稻扬粳3012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