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旨在观察南堰猪场母猪与仔猪的PRRS免疫程序。选取15日龄乳猪、25~79日龄保育猪、产后15d及产后25d的母猪,采用猪蓝耳病毒ELISA抗体检测法,检测其母源抗体与免疫抗体水平,其中25日龄仔猪的PRRS母源抗体合格率仅41.3%,而接种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后14d具有可靠保护力。因此,该场仔猪的PRRS免疫程序需要调整,免疫接种时间可提前到15日龄。产后25d的断奶母猪即免疫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后146d免疫抗体合格率为100%,说明所选用的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免疫保护期达5个月。因此,采用母猪断奶时接种该疫苗的跟胎免疫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为制订合理的猪瘟免疫程序,本研究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对某规模化猪场进行猪瘟免疫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猪瘟母源抗体的合格率、抗体效价平均值均存在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而呈逐渐下降的趋势;35 d~40 d仔猪母源抗体的合格率达78.79%、抗体平均效价为5.97 Log2;仔猪35 d~40 d实施猪瘟首免,其一免抗体合格率和抗体效价均比20 d首免有所提高;同一窝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有11%窝次的猪差距在3个~8个滴度;母猪猪瘟免疫抗体的合格率,一胎母猪稍低,其它经产母猪基本接近;猪瘟抗体效价的平均值随胎龄增加而升高,并且抗体的离散度则随胎龄增加而缩小。因此,在母猪实施与仔猪同时免疫的猪场,40日龄左右是较佳的首免日期。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某猪场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采用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剂盒对该猪场的种猪及不同日龄商品猪猪瘟疫苗免疫抗体水平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种猪的免疫合格率均达100%,猪瘟疫苗首免前仔猪母源抗体阳性率达41.18%,疫苗首免后21d免疫抗体合格率达67.75%,变异系数达42.65%,二免后21d免疫抗体合格率达92.80%,变异系数达21.05%。表明该猪场首免时母源抗体水平较高,导致首免后猪瘟抗体水平增长缓慢,免疫抗体效价较低,整齐度较差,应及时优化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4.
浙江灯塔种猪有限公司,猪瘟免疫程序:生产母猪妊娠90 d时实施免疫接种,临产时母猪猪瘟抗体水平达到最佳时期,免疫抗体阻断率、阳性合格率和离散度分别达到86.15%、100%和5.41%;哺乳仔猪则可获得较高的母源抗体,10日龄仔猪母源抗体阻断率、阳性合格率和离散度分别为73.10%、84.62%和26.81%;45日龄仔猪分别为50.93%、62.32%和42.90%。仔猪实施45日龄首免,65日龄二免,后备母猪160~170日龄三免,种公猪每年4月和10月各免疫一次,经2508例猪瘟免疫抗体检测,阻断率、阳性合格率和离散度分别达到65.69%、82.70%和32.68%。  相似文献   

5.
选择广东梅州地区3个规模化猪场A、B、C场,通过采用ELISA抗体检测法对产后母猪进行0、7、14、21 d猪瘟抗体检测,对新生仔猪进行0、1、7、14、21、28、35、42、49日龄猪瘟母源抗体检测,研究其消长规律,据此确定仔猪的首免日龄,通过二免后免疫效果的观察,制定有针对性的免疫程序。结果表明:未吃初乳的0日龄仔猪无母源抗体,7日龄仔猪母源抗体较高,之后逐渐降低,A猪场猪瘟母源抗体对21日龄仔猪仍有保护,随后母源抗体水平骤减;B猪场和C猪场猪瘟母源抗体对35日龄仔猪仍有保护,随后母源抗体水平骤减;而且母源抗体对仔猪保护持续时间和母猪自身的抗体呈正相关。确定3个猪场不同的首免时间,首免后30 d进行二免,其较高的免疫抗体水平可以维持到二免后4个月,因此生产中建议应根据科学的监测跟踪依据,制定合理的首免日期,以有效保护仔猪免受猪瘟的威胁。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猪瘟疫苗首次和二次免疫的最佳时间,对淮阳某规模化猪场7头母猪及其各自哺乳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进行检测.通过猪瘟IHA试验,发现试验母猪和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均较高,仔猪到42日龄时猪瘟母源抗体水平才不能有效保护仔猪.因此,35日龄左右时对仔猪进行猪瘟首免,可以有效减少猪瘟母源抗体对疫苗免疫的干扰,为猪场免疫程序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养猪》2019,(2)
为科学评价猪瘟细胞源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并合理制定规模猪场猪瘟免疫程序,采用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猪群母源抗体及疫苗免疫抗体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仔猪28日龄时母源抗体回落近临界值(50%),猪群首次免疫后21 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35~42 d抗体水平下降至临界值;二次免疫后14~21 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随后抗体水平逐渐下降,120 d抗体水平下降至临界值。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建议规模猪场免疫程序如下:仔猪30日龄首免猪瘟细胞源活疫苗,70日龄进行二免,以后每4个月加强免疫1次。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和改进某猪场实施1年以上的猪瘟免疫程序,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哺乳母猪、哺乳仔猪、保育猪、后备猪、肥育猪、种公猪等各阶段猪群猪瘟免疫抗体。结果发现除其他阶段抗体合格率高于70%外,3周龄哺乳仔猪和8周龄保育猪抗体合格率均低于30%。为调整起见,原免疫程序中妊娠母猪分娩前6星期增加1次猪瘟免疫,取消产后3星期的猪瘟接种。同时,将原程序断奶仔猪二免从出生后8星期提前到6星期,其他阶段猪群,包括断奶后到配种前母猪,均按原程序每年3月和9月各防疫1次。1年后,同法测得各阶段猪瘟抗体合格率均超过88%,证明新免疫程序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川藏黑猪和长白猪的猪瘟免疫方法,本研究采用猪瘟阻断ELISA对0、1、4、7、10、20、25、30、35日龄时川藏黑猪与长白猪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川藏黑猪仔猪和长白猪仔猪出生后哺母乳前的猪瘟母源抗体均为0,哺母乳后d1,猪瘟母源抗体分别为210和28.2,合格率分别为100%和87%。4日龄和7日龄时,川藏黑猪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仍为≥210,合格率100%;长白猪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为28.4和27.4,合格率100%和83%;随后川藏黑猪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呈下降趋势,35日龄达到保护临界值(24.0);长白猪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下降更迅速,25日龄时其母源抗体水平已达临界值(24.0)。检测结果表明无论是母源抗体水平还是母源抗体持续时间,川藏黑猪与长白猪仔猪之间有较大差异,川藏黑猪仔猪猪瘟疫苗的首免时间应为35日龄,而长白猪仔猪猪瘟疫苗的首免时间应为25日龄。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猪瘟病毒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应用不同猪瘟免疫程序的猪场进行仔猪母源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在20日龄以内仔猪母源抗体的OD630平均值和阳性率均维持较高的水平,仔猪能够获得较好的母源抗体保护,避免猪瘟病毒的早期感染。随着日龄增长,仔猪母源抗体逐渐下降,尤其在断奶后一周(30~40日龄)下降趋势最为显著。本研究可为本地区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程序的制定尤其是仔猪首免日龄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优化猪口蹄疫灭活苗、猪三联活疫苗和猪瘟活疫苗的免疫程序,试验依次分组进行了仔猪母源抗体消长情况、不同剂量口蹄疫和猪瘟疫苗同时分点注射免疫同一月龄仔猪后抗体消长情况、猪瘟疫苗与猪三联疫苗分别和口蹄疫疫苗同时分点注射免疫同一月龄仔猪后抗体消长情况的测定,并对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仔猪母源抗体合格率在35日龄时接近70%临界值,35日龄后母源抗体合格率呈急剧下降趋势,且不足以抵御外界病毒侵袭;不同剂量口蹄疫疫苗免疫同一月龄仔猪后有效保护期(均为16周)相同,而不同剂量猪瘟疫苗免疫后的有效保护期不同,适当加大猪瘟疫苗注射剂量(2 mL/头)可增强免疫效果,但过大剂量注射猪瘟疫苗不能持续增强免疫效果,且会造成疫苗浪费;猪瘟疫苗与猪三联疫苗分别和猪口蹄疫疫苗同时分点注射免疫同一月龄仔猪后抗体有效保护期(均为18周)相同。说明仔猪在28~35日龄时用1 mL/头口蹄疫(O型灭活苗)和2 mL/头政府采购专用猪瘟活疫苗(脾淋苗)同时左右颈部肌肉注射接种进行初免,然后每隔4个月采用同样方法、同样剂量免疫1次,猪瘟活疫苗(脾淋苗)与猪三联活疫苗应轮流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为给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PR)免疫程序制定提供参考,在贵州省某规模猪场选取3组不同母源抗体背景仔猪群,按照不同的免疫程序进行PR疫苗免疫,然后设置不同的检测时间点,采集猪血清采用ELISA方法进行gE和gB抗体跟踪检测,初步探索仔猪群免疫抗体消长规律。结果显示:在母源gE和gB抗体均为阴性背景下,1日龄初生仔猪活疫苗滴鼻免疫对免疫抗体水平没有影响,15日龄基因缺失疫苗注射免疫后,免疫抗体水平逐渐升高,45日龄基因缺失疫苗加强免疫1个月后,免疫抗体水平达到顶峰,此后逐渐下降,到120日龄时,仍有50%的有效保护率;在gE母源抗体阴性背景下,产前40 d免疫母猪,55日龄进行基因缺失疫苗注射免疫后,仔猪免疫抗体水平持续升高,90日龄时再用基因缺失疫苗加强注射免疫1次,至120日龄免疫抗体水平达到顶峰,150日龄后开始下降,到185日龄时,仍有50%的有效保护率;在母源gE抗体阳性背景下,疫苗免疫不能使仔猪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抗体。结果表明,仔猪母源抗体背景对于仔猪免疫程序的制定具有较大影响,合理的免疫程序要结合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合理制定,并要及时淘汰gE阳性种猪。  相似文献   

13.
猪瘟的首免     
猪瘟是危害我国养猪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当前防制猪瘟最有效的武器,仍是接种猪瘟活疫苗(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搞好猪瘟免疫接种的关键是合理的免疫程序,猪瘟免疫程序的核心是仔猪的首免日龄。确定首免日龄的根据是仔猪的母源抗体是否己消失。对猪瘟抗体检测的结果表明,仔猪的母源抗体于断奶后1周才能完全消失。我国大多猪场的仔猪为25日龄前后断奶。因此。  相似文献   

14.
猪瘟的首免     
猪瘟是危害我国养猪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当前防制猪瘟最有效的武器,仍是接种猪瘟活疫苗(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搞好猪瘟免疫接种的关键是合理的免疫程序,猪瘟免疫程序的核心是仔猪的首免日龄。确定首免日龄的根据是仔猪的母源抗体是否己消失。对猪瘟抗体检测的结果表明,仔猪的母源抗体于断奶后1周才能完全消失。我国大多猪场的仔猪为25日龄前后断奶。因此。  相似文献   

15.
采用ELISA检测方法,对某规模猪场不同日龄仔猪、不同阶段种猪和不同胎龄母猪的猪瘟免疫抗体进行跟踪监测,以对该场不同猪群猪瘟抗体水平和免疫状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该场不同日龄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变异系数较高,应高度重视,及时进行免疫程序优化。不同阶段种猪群中,公猪的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和平均阻断率较低,变异系数较高,应及时补免;不同阶段母猪群的猪瘟免疫程序较合理。不同胎龄母猪的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1胎母猪较低,2-5胎基本相同,但随着台龄增加平均阻断率不断增大,变异系数不断缩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昌吉地区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抗体水平的高低及消长规律,同时为养殖户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本试验收集2013~2014年不同年龄阶段的猪血清共1350份,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其抗体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昌吉地区5个规模化猪场共1350份血清间接ELISA方法检测总抗体阳性率为80.07%(1081/1350),平均抗体滴度为8log2;公猪、后备母猪、哺乳母猪、妊娠母猪、7日龄仔猪、14日龄仔猪、21日龄仔猪、30日龄仔猪、40日龄仔猪、55日龄仔猪等不同阶段猪群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2%、69%、86%、93%、72%、82%、88.67%、80.67%、72.66%、82.67%。因此,结合检测结果、临床生产数据及猪场已采用CSF的免疫程序,建议试验区仔猪猪瘟免疫程序为23~25日龄进行首免疫,60日龄时进行第二次免疫,生产公、母猪每年春秋两秋各普免一次,经产母猪每次断奶前跟胎免疫一次。  相似文献   

17.
调查某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种猪猪瘟抗体水平和仔猪母源抗体消退情况,为评估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和确定仔猪猪瘟疫苗的首免日龄提供科学参考。本试验使用猪瘟病毒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某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种猪及3头抗体水平合格母猪所产并且未经过猪瘟疫苗免疫的仔猪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公猪和后备母猪的猪瘟抗体合格率均为100%;经产母猪的猪瘟抗体合格率为98%。5、10、15、20、25、30、35、40日龄仔猪抗体合格率分别为100%、100%、100%、100%、100%、96%、68%、20%。根据母源抗体的消退情况,仔猪猪瘟的最佳首免时间为35日龄。  相似文献   

18.
采用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方法,对7头烟台黑猪和5头鲁烟白猪母猪及其哺乳仔猪进行母猪猪瘟抗体和哺乳仔猪母源抗体效价检测,研究烟台黑猪和鲁烟白猪仔猪母源抗体变化规律,通过试验找到烟台黑猪和鲁烟白猪最佳首免时间。试验表明,烟台黑猪和鲁烟白猪母猪的猪瘟抗体效价,从分娩到产后21 d一直维持较高水平;产后28天鲁烟白猪母猪猪瘟抗体效价下降速度快于烟台黑猪;烟台黑猪和鲁烟白猪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水平变化差异显著,产后21~35 d鲁烟白猪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水平下降明显快于烟台黑猪。根据猪瘟母源抗体的变化情况,确定烟台黑猪仔猪猪瘟首免时间最好在40日龄,可有效减少猪瘟母源抗体对疫苗免疫的干扰;鲁烟白猪仔猪猪瘟首免时间在30~35日龄为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掌握昌吉地区5个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抗体水平的高低及消长规律,同时为养殖户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本试验选择昌吉地区5个规模化猪场,收集2012~2013年不同年龄阶段的猪血清共1 350份,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其抗体水平并进行分析。经过对昌吉地区5个规模化猪场共1 350份血清采用间接ELISA方法进行了检测,结果总抗体阳性率为80.07%(1 081/1 350),平均抗体滴度为8log2,标准差为0.856。其中A、B、C、D、E 5个规模化猪场猪瘟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2.22%、82.59%、74.44%、88.51%、62.59%,通过对不同阶段猪群抗体阳性率结果统计可知公猪、后备母猪、哺乳母猪、妊娠母猪、7日龄仔猪、14日龄仔猪、21日龄仔猪、30日龄仔猪、40日龄仔猪、55日龄仔猪等不同阶段猪群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2%、69%、86%、93%、72%、82%、88.67%、80.67%、72.66%、82.67%。结合检测结果、临床生产数据及猪场已采用CSF的免疫程序,建议试验区仔猪猪瘟免疫程序为23~25日龄进行首免疫,60日龄时进行第二次免疫,生产公、母猪每年春秋两秋各普免一次,经产母猪每次断奶前跟胎免疫一次。  相似文献   

20.
为评估湖北洪湖某猪场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研究采用猪瘟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该猪场种猪及不同日龄商品猪的猪瘟疫苗免疫抗体水平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种猪的抗体阳性率均达到97%以上,猪瘟疫苗首免前哺乳仔猪的母源抗体阳性率为67%,疫苗首免后21 d免疫抗体阳性率为54%,二免后21 d免疫抗体阳性率为93%。表明该猪场哺乳仔猪在猪瘟疫苗首免时,母源抗体水平较高,导致首免后猪瘟抗体水平提高缓慢,免疫抗体效价较低,整齐度较差,应及时调整和优化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