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土壤水力特性的尺度效应,在农业水肥精准管理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采用Pearson相关和多重分形方法分析土壤饱和导水率与物理性质(砂、粉、粘粒、有机碳含量)基于单一尺度和多重尺度上的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在单一尺度上,饱和导水率与土壤机械组成、有机碳含量均呈显著相关;多重分形表明,砂粒和粘粒含量可反映导水率在多重尺度上的空间变异性,而粉粒和有机碳含量在多重尺度上与导水率的相关性降低,这主要是由于尺度的变化,影响它们之间关系的因素亦不同。  相似文献   

2.
温州稻田耕层土壤机械组成与理化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温州地区稻田耕层土壤中机械组成与有机质、全氮、阳离子交换量等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粘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砂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砂粒含量与速效磷,粘粒、粉粒含量与速效钾,粘粒、粉粒含量与速效磷,砂粒含量与速效钾,粘粒、粉粒含量与阳离子交换量,砂粒含量与阳离子交换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实验相结合,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农田表层土壤的粒度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田表层土壤机械组成以粉粒和砂粒为主,土壤质地较轻,粘粒和砂粒含量属于弱至中等变异强度;2就各土地利用类型而言,粘粒含量果林地最高,混合作物地最低;粉粒含量混合作物地最高,棉花地最低;砂粒含量棉花地最高,谷物地最低;3各连作年限棉田而言,粘粒含量连作15年棉田最高,连作20年棉田最低;粉粒含量连作15年棉田最高,连作25年棉田最低;砂粒含量连作25年棉田最高,连作15年棉田最低;4从总体上来讲,渭干河、库车河、塔里木河冲洪积物交汇处粘粒和粉粒含量较高,而砂粒含量较低,由绿洲中心往外,以粘粒和粉粒含量逐渐降低,而砂粒含量逐渐增加;5土壤母质属性、地貌地形、气象气候等结构性因素是控制研究区农田表层土壤粒径变异的主要因素,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等随机性因素加剧了农田表层土壤粒径的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4.
土壤水分常数是评价土壤改良效果的主要指标。文章通过研究不同掺粘量对砂壤土水分常数的影响及机理分析。旨在为内蒙古旱作农业砂壤土改良、扩蓄、提高生产力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理论依据。研究表明:砂壤土掺粘后土壤的饱和导水率明显下降,当掺粘量为5%时,饱和导水率降低约为砂壤土的36%;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饱和含水量和萎蔫含水量随着粘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有效含水率随着掺粘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南亚热带典型人工林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水分在土壤中的运动规律,为进一步研究人工林土壤水分运动规律提供基础科学理论支持。  方法  以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内的马尾松、杉木、尾巨桉、米老排、红锥等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恒定水头法测定5种人工林地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利用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等数学分析方法,探讨南亚热带人工林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1)杉木和马尾松2种人工林土壤的平均饱和导水率相对较高,尾巨桉人工林土壤的平均饱和导水率最低。不同人工林土壤饱和导水率随土壤深度均具有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规律,且土壤表层(0 ~ 10 cm)的饱和导水率均显著高于土壤下层(10 ~ 50 cm)。(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大于0.2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和黏粒含量均与饱和导水率呈正相关关系,土壤密度与饱和导水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3)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大于0.2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土壤密度、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非毛管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是土壤饱和导水率的重要影响因素,砂粒含量、粉粒含量和黏粒含量是次重要因素。  结论  相比红锥、尾巨桉和米老排,杉木和马尾松可以显著提高土壤饱和导水率,延缓地表径流产生,减少土壤侵蚀。应注重科学的人工林经营措施,以便有效提高土壤的导水与贮水能力。   相似文献   

6.
选取云南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在昆明设置不同土壤质地对高山娃娃菜(Brassica pekinensis)品质效应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施肥管理条件下,不同质地的土壤土生长的娃娃菜产量差异显著;在容重较轻、通透性较好的土壤下种植的高山娃娃菜株高、叶片数、结球的紧实度等生长发育情况较好,具有优良的商品外观品质和产量表现;高山娃娃菜中蛋白质含量与土壤中细砂粒和粘粒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土壤中粉粒、粗粘粒极显著相关;碳水化合物含量与砂粒显著和极显著相关,与粘粒极显著负相关;膳食纤维与粘粒含量极显著负相关;收获食用部分的NO3-含量与砂粒极显著负相关,与粉粒和粘粒极显著相关;维生素C含量与土壤颗粒没有相关性.从蔬菜产量和安全品质综合来看,砂壤为高山娃娃菜较为适宜的土壤质地类型,其次为容重较轻、通透性较好、有机质含量丰富的中性偏碱的壤土.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梵净山珍稀植物梵净山冷杉、南方红豆杉和珙桐林下的土壤特征,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方法,对其土壤机械组成、pH、CEC、有机质、N、P、K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各林下土壤机械组成与土壤化学特性及其关系。结果表明:梵净山冷杉林下土壤颗粒组成为中砂细砂粗粉粒≈粘粒细粉粒中粉粒,为轻壤土;南方红豆杉林下土壤颗粒组成为细砂粒粗粉粒细粉粒≈中粉粒中砂≈粘粒,为重壤土;珙桐林下土壤颗粒组成为细粉粒粘粒≈粗粉粒中粉粒中砂细砂,为重壤土。3种土壤均为酸性反应,全磷和全钾含量较低;梵净山冷杉林下土壤有机质、CEC、碱解氮和全氮含量达极丰富水平,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为丰富水平;南方红豆杉林下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为极丰富水平,全氮、有效磷、速效钾、CEC含量为丰富水平;珙桐林下土壤碱解氮含量为极丰富水平,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适宜。梵净山冷杉林下土壤粗粉粒、细粉粒与全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物理性粘粒与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南方红豆杉林下土壤中砂粒与pH值、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中粉粒、物理性粘粒与pH呈显著负相关,粘粒与碱解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显著负相关;珙桐林下土壤的中砂粒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细砂与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细粉粒与pH呈显著负相关,物理性粘粒与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3种珍稀植物林下土壤质地不同,养分含量有所差异,梵净山冷杉林质地轻,南方红豆杉、珙桐林质地较为粘重。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黄土高原南部旱地土壤肥力降低的原因,在长期水土流失监测的基础上,采用土壤颗粒分级的方法,对黄土高原南部旱地土壤不同颗粒级有机碳、氮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侵蚀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侵蚀性旱地土壤粘粒中的有机碳、氮含量最高,粉粒次之,沙粒最低,有机碳、氮主要分布在<50μm的粘粒和粉粒中,分别占土壤总量的97.07%和85.25%;随农地土壤产沙量的增加,各颗粒级中的有机碳、氮含量呈减小趋势,土壤粘粒中的有机C/N逐渐增加,砂粒中的有机C/N逐渐减小;产沙量与土壤粘粒、粉粒和砂粒中的有机碳、氮含量间存在着显著和极显著的线性相关性。因此可以认为,黄土高原细小土壤颗粒的大量流失,是导致该区土壤肥力水平降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山西农业科学》2017,(11):1794-1800
以晋西北地区忻州市五寨县石咀头村为研究地,采集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和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样本,分析该地区的土壤水分及粒度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土壤砂粒、粉粒、黏粒的含量存在差异,粒度组成主要以砂粒和粉粒为主,总体属于砂土和壤土质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土壤粒度参数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柠条地的分选性最好;土壤容重在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表现为:杨树林地柠条地蒿地草地,孔隙度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其中,蒿地的土壤容重与另外3种植被恢复类型有显著差异(P0.05);4种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质量含水量、饱和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间也存在很大差异,且土壤质量含水量与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粉粒和黏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0.890,0.819。  相似文献   

10.
1997年—1999年通过桶栽试验研究了粉煤灰改良砂姜黑土对冬小麦田生态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施入砂姜黑土降低了土壤的容重、比重及土壤的粘粒含量,增加了土壤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土壤饱和导水率。并分别得出土壤容重、比重、毛管孔隙度和饱和导水率与粉煤灰用量的模拟方程。同时,也对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在整个生育时期的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以位于适合人类居住黄海沿岸的大连市金州区大黑山松树林和玉米田为研究对象,分层采集土样,测定粘棕壤有机碳含量和机械组成。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机械组成对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垂直分布总体上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松树林和玉米田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为7.619g/kg和5.971g/kg。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同层次间差异极显著(P<0.01)。土壤机械组成与有机碳含量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松树林土壤粉粒平均含量与有机碳平均含量的相关性最大(R2=0.8822),玉米田土壤砂粒平均含量与有机碳平均含量的相关性最大(R2=0.9786);松树林、玉米田土壤粘粒含量与有机碳平均含量的相关性最小(分别为R2=0.8186、0.6145)。粉粒在各层土壤中所占的平均含量(>32%)最大。松树林土壤的粉粒和玉米田土壤的砂粒含量可以作为有机碳含量的一个预测因子,用来估计土壤有机碳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用吸管法对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温孟滩移民安置区155个土壤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土壤以壤土居多,约占75%,在不同的质地类开中,其主导颗粒明显不同,砂土中以砂粒为主,壤土以粗粉粒为主,粘土中细粉粒和粘粒占色对优势,在所有持地类型中,中粉粒含量都较少,且随质地变化不明显,土壤质地类型对土壤中细粉粒和粘粒总量的依赖性较强;在土壤颗粒分布中,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在10%左右时,土壤颗粒特征发生较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黄灌区水利工程的灌溉效率,对甘肃省引黄灌区不同灌溉强度和灌溉方式对土壤水分和成分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引黄灌区的土壤含水量较低,该区灌溉前0~10 cm表层土壤含水量最高为10.18%,其中表层土壤中6~10 cm含水量较高。随灌溉水量增加,实验区土壤含水量增加。灌溉前,0~2 cm土壤砂粒、粉粒和黏粒的占比分别为2.59%、80.37%和17.04%。随灌溉强度增加和土层厚度增加,实验区土壤砂粒增加,粉粒减少。波涌灌溉减少灌溉水量,提高灌溉均匀度和土壤含水率。  相似文献   

14.
毛乌素沙地油蒿植冠下土壤粒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土壤结构与土壤稳定性的关系,分析了油蒿植冠微环境下土壤粒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表明:油蒿植冠下土壤机械组成以砂粒(90.23%)为主,其次是粉粒(8.31%),粘粒含量(1.46%)最少,有机质平均含量2.67 g/kg,总氮平均含量0.12 g/kg,受油蒿植株形态结构特征等因素影响,油蒿植冠下不同方向、同一方向不同距离处土壤颗粒组成及养分状况存在差异;油蒿植冠下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在1.689~1.860之间,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土壤粉粒、粘粒、总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微团聚体作为土壤结构的颗粒单元、土壤养分的主要载体,其含量及组成与土壤肥力、抗侵蚀性密切相关,在对油蒿群落进行恢复重建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油蒿植冠下微环境土壤粒径特征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市岷江流域水稻重金属含量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水稻重金属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关联规律,对成都市岷江流域种植水稻及其对应土壤进行采样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稻谷重金属富集指数CdCuHgAsPbCr,表明水稻是Cd富集作物;稻谷中Cd含量与土壤p H、有机质、全氮、砂粒、粘粒及土壤Cd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其中土壤p H与粘粒含量为主要影响因子,并且土壤p H对稻谷的Cd富集指数具有明显影响;稻谷中Pb含量与土壤砂粒及粘粒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且粘粒的影响强于砂粒;稻谷中Cu、As含量与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性;稻谷中Cr、Hg含量与土壤理化指标相关均不显著,但稻谷中Hg含量与土壤Hg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土壤有机质与稻谷中多种重金属含量都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而,生产上可以采用调节土壤理化性质(施用调理剂、有机肥等)、选择低富集镉的水稻品种、控制土壤污染源等措施来防控水稻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6.
粮田土壤养分的空间格局及其与土壤颗粒组成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对面积约 4 70km2 的玉田县粮田耕层土壤养分的空间格局及其与土壤颗粒组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N、P、K、Mn和Zn普遍缺乏 ;土壤OM和主要速效养分含量均呈现较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 ,对土壤主要养分N、P、K、Mn和Zn可分别分成 2、3、3、3和 2个养分分区 ,因而对这 5个土壤养分进行分区管理可行。土壤中OM和大部分速效养分含量与土壤各级颗粒含量之间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其中土壤OM和K含量与粘粒 (<0 .0 0 2mm)和粉粒 (0 .0 0 2~ 0 .0 2mm)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与砂粒 (0 .0 2~ 2mm)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而土壤P和Mn含量与粘粒和粉粒含量之间均是极显著的负相关 ,与砂粒含量之间是极显著的正相关 ;土壤Zn含量与粉粒含量之间为极显著的负相关 ,与砂粒含量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人工营造的旱柳与旱柳混交林是汾河上游河岸带面积较大的代表性植被群落,以河漫滩为对照,就这2种植被类型对土壤粒级组成与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种植被类型的土壤中,石砾与砂粒含量分别低于对照17.2%与9.4%,粉粒、黏粒与物理性黏粒的含量高于对照3.4%~22.5%,大于0.05mm与小于0.005mm土壤颗粒的含量与河漫滩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河漫滩相比,2个林分显著地提高了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与自然含水量(P<0.05), 提高幅度为3.7%~10.4%;土壤含水量与石砾、砂粒含量成负相关,而与粉粒、黏粒和物理性黏粒含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Mastersizer 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黑河上游八宝河流域高寒草地土壤粒径,计算其分形维数,并分析其与粘粒、粉粒和砂粒间关系。结果表明:八宝河流域土壤质地均一,以粉土或粉壤土为主。土壤分形维数在2.556~2.717间变化,变化幅度小。土壤分形维数与砂粒含量呈负相关,与粉粒含量呈正相关,与粘粒含量呈显著对数关系。分形维数小于2.81,说明八宝河流域内植被覆盖良好,未有明显的植被退化。  相似文献   

19.
影响田间持水量主要因子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0.01mm粘粒含量、毛管孔度、总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作为影响田间持水量的主要因子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田间持水量的直接影响以<0.01mm粘粒含量为最大,总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的共同作用对田间持水量的间接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防治区域水土流失、协调区域土地利用,完善区域土壤侵蚀预测。[方法]采用野外测定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雨城区老板山3种不同果园土壤入渗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土壤的入渗速率与砂粒含量、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初始含水量及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与粘粒含量、粉粒含量、容重呈负相关;紫叶李园的砂粒含量、非毛管孔隙度较梨园、桃园高,粉粒含量、粘粒含量较低;稳定入渗率、入渗总量、平均入渗率、初始入渗率均为紫叶李园梨园桃园。[结论]紫叶李园的入渗特征最好,最有利于控制地表侵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