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主要对近年来玉米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一方面阐述了玉米组培过程中不同部位的外植体选取对组织培养结果的影响,另一方面阐述了不同培养条件、不同激素组合以及不同基因型对玉米组织培养结果的影响,最后对今后玉米组织培养研究重点和方向提出了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植物组织培养是研究植物生长和分化规律的重要手段,植物组织培养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培养外植体再生器官或植株的技术,可以在不受植株体其它部分干扰下研究被培养部分生长和分化的规律,并可以利用各种培养条件影响它们的发育进程.而植物花粉培养在单倍体育种上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植物花粉培养研究进展,系统的介绍了花粉培养的意义、影响花粉培养效率的诸多因素及当前花粉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绞股蓝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概述了绞股蓝外植体种类、消毒程序、培养基、培养条件等对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再生绞股蓝完整植株的影响,并提出绞股蓝组织培养技术现存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发展很快,在生产实践上的重要意义日益显著.粮食作物的组织培养更为人所重视.利用花药培养玉米纯合自交系已在我国首先取得成功,并开始应用于育种实践.Green等进行玉米幼胚、盾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但培养未成熟花序没有获得成功.笔者进行玉米幼穗培养得到了再生完整植株,这可能为建立玉米无性繁殖系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现择要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材料用本所杂粮室配制的"肖纱3-2×330"玉米杂交种.取田间生长植株的幼穗(长10毫米左右),以10%双氧水消毒10~15分钟,切成2~3毫米切段,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一般每管接种2~3块外植体.诱导培养,在30—32℃中分别进行暗培养和光培养(自然光).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玉米成熟胚组织培养条件和植株再生频率的影响因素,建立玉米成熟胚高效再生体系.[方法]以玉米成熟胚为材料,通过相关影响因子对成熟胚外殖体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及分化培养影响的研究.[结果]2,4-D浓度在1.0-2.0 mg/L,NAA浓度为0.5-0.6 mg/L明显促进成熟胚愈伤组织生长;6-BA浓度为0.15mg/L时适合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新自523在三个自交系中愈伤生长质量较好,并且容易产生胚性愈伤,早21愈伤组织较少,在0.5 mg/L NAA、1.5 mg/L6-BA、100 mg/L AgNO3浓度下早21分化能力和新自523相当,且两者都容易生根,再生苗频率达到30;-40;.B73分化和生根能力较弱.[结论]利用玉米成熟胚诱导产生愈伤、分化并产生再生植株是继幼胚再生体系有利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玉米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玉米的遗传转化已由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玉米组织培养是遗传转化中的一个基础而重要的环节。组织培养技术在玉米转基因育种中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不同基因型玉米的幼胚、茎尖、成熟胚出发,综述了近年来玉米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进展、影响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玉米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随着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玉米的遗传转化已由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玉米组织培养是遗传转化中的一个基础而重要的环节,论述了近年来玉米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进展,影响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建立高效的人参果离体组织培养体系是遗传转化成功的关键性基础,本文综述了人参果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培养条件等对植株再生的影响,分析了当前人参果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人参果组织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细胞工程在玉米种质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或组织培养在玉米育种上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通过细胞和其它外植体的人工培养,迅速获得纯合二倍体,达到缩短育种年限的目的。二是转基因育种的组成部分,为基因转移提供了适宜的受体细胞,为植株再生和正常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简述花药培养的一般程序,影响花药培养效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合适的受体材料是玉米成功转化的关键,本实验试图通过成熟玉米来诱导愈伤,为转化提供材料。选取生产上常用的几个玉米系为材料,参考相关文献,摸索组织培养条件将成熟胚诱导愈伤,来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1.
超甜玉米细胞和组织培养及其后代育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高培养力基因型与甜玉米杂交,其F1代进行花药培养具有较高的培养力,花粉胚的诱导频率可达26%.甜玉米基因型通过幼胚培养,建立起2个可长期继代培养,大量再生绿苗的体细胞克隆,并获得了自交结实后代,同工酶分析表明,同一克隆再生植株可产生基因突变.常规高培养力材料与甜玉米杂交后代进行二环系培养,可以筛选出高配合力的超甜玉米自交系。  相似文献   

12.
慈姑茎尖组织培养的研究(摘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筛选出慈姑茎尖组织培养的最佳试验条件。[方法]以江苏省慈姑的主栽品种"宝应紫圆"的茎尖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慈姑茎尖培养和匍匐茎诱导的影响。[结果]0.1mg/L6-BA+0.05mg/LNAA培养条件下的成苗效果较好,2.00mg/L6-BA+0.50mg/LNAA培养条件对慈姑匍匐茎的诱导效果较好;不同蔗糖浓度处理间对慈姑抽生匍匐茎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培养条件对慈姑的成苗和匍匐茎诱导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毛白杨叶片组培再生芽的玻璃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激素配比和培养条件两方面对毛白杨玻璃化的成因进行了研究,初步认为培养容器不同所造成的透气性和相对湿度等方面的差异是导致毛白杨玻璃化产生的重要因素.改变培养容器、改善透气性可将玻璃化程度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4.
绿玉树茎段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召亮  何觉民  陈彪  梁钾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161-10163
[目的]研究绿玉树茎段组织培养再生苗的条件,确定各培养阶段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绿玉树组培苗工厂化生产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绿玉树茎段作为外植体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萌芽率、增殖倍数、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萌芽培养最佳的诱导培养基为1/2MS+O.02mg/LNAA+1.00mg/L6-BA,分化率为89.7%;继代培养最佳培养基为1/2MS+O.02mg/LNAA+O.60mg/L6-BA+3.00mg/LAD,增殖倍数为5.70;生根培养最佳培养基为1/2MS+0.40mg/LNAA+0.40mg/LIBA,生根率达100%,移栽成活率达80%。[结论]初步确定了绿玉树茎段组织培养的生长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通过对影响超甜玉米再生因素的研究,建立超甜玉米转基因再生技术体系,获得抗虫资源。以超甜玉米幼胚为愈伤组织诱导外植体,利用基因枪法将苏云金杆菌杀虫蛋白基因转化胚性愈伤组织,通过优化再生和生根培养条件建立了稳定、高效的超甜玉米转基因再生成株体系。结果表明,随着愈伤组织继代时间的延长,再生成苗率降低,再生成苗越难;除草剂Basta对愈伤组织筛选的最适质量浓度为8 mg/L,愈伤组织预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40 g/L蔗糖+20 g/L甘露醇+5.0 mg/L ABA,最适的再生培养基为MS+20 g/L蔗糖+2.0 mg/L6-BA+0.1 mg/L NAA,生根培养基为1/2 MS+0.1 mg/L NAA,对生根不好的小苗附加0.1 mg/L NAA+2.0mg/L IBA或0.2 mg/L NAA+3.0 mg/L IBA可以促进生根,生根率达93%以上。对部分再生转化植株进行PCR分析,部分植株能够扩增出426 bp片段,与阳性对照大小相同。试验结果初步证明Bt基因已经导入到玉米植株中。  相似文献   

16.
海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国内外大型海藻组织培养的研究历史、概况、培养技术、相关研究及其应用前景,并阐述海藻取材、外植体无菌处理、培养基配制、培养条件、激素添加及藻体再生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植物转基因育种研究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并取得辉煌成就,高效转基因的前提是高效的组织培养再生系统。植物组织培养的再生能力受基因型决定,不同基因型间再生能力差异很大,且多为数量性状。对高效转基因育种的追求使得研究再生相关基因显得很重要,国内外在水稻、小麦、玉米、大麦等多种作物上开展了再生相关基因的定位研究,发现了一些QTL位点。在高效再生QTL克隆方面,仅在水稻上克隆了PSR1基因,并确定PSR1为铁氧还蛋白亚硝酸盐还原酶,将PSR1转化到低再生能力的品种中,提高了该品种的再生能力。对植物再生相关基因的QTL定位及克隆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再生相关基因作为一种新型选择标记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紫苏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研究紫苏芽再生频率。[方法]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配比的6-BA和IAA,给予不同黑暗培养时间2、4,-D浓度和预培养时间,研究各因素对紫苏芽苗分化的影响。[结果]子叶在分化培养基MS+1.0 mg/L 6-BA+1.5mg/L IAA中培养可获得高达80.01%的再生频率0,.10 mg/L 24,-D的分化培养基预培养3 d,黑暗培养12 d后再转入光照培养效果最好。[结论]该试验可为紫苏的组培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组培条件快速优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以马铃薯栽培品种鲁马一号为实验材料,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最少量的典型试验资料研究了再生系统主要因子对马铃薯外植体(叶园片)再生率的影响,并且利用改进的单纯形法对再生系统进行优化,得到了良好的组织培养条件和优化的再生系统。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大大缩短优化再生条件的筛选周期,可靠性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