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乌苏里拟鲿,俗称牛尾巴、招财鱼、马钩子。一般个体在0.5~2千克,最大个体在5千克以上。市场需求旺盛,价格好,是具有养殖前途的一个特有新品种。本研究详细介绍了乌苏里拟鲿鱼种培育和网箱养殖成鱼的方法。一、池塘乌苏里拟鲿夏花培育方法1.池塘选择选择闽清县宝峰鱼乐渔业有限公司一个4亩的池塘,深度2.0米,蓄水深1.5米,进排水方便,水源为溪水,无任何工农业污染,水量充足,池塘埂坚固,具有良好的保水性,池底部平坦、  相似文献   

2.
乌苏里拟鲿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经人工繁殖刚开口摄食的乌苏里拟鲿水花,在池塘和水族箱内同时进行培育。池塘每667m^2投放水花3万尾,水族箱内投放水花400尾。3个月培育结果表明,池塘养殖的乌苏里拟鲿体长由1.21cm增长至15.31cm,体重由0.023g/尾增重至28.25g/尾,成活率为96.8%;水族箱培育的乌苏里拟鲿体长增长至5.76cm,体重增长至1.92g/尾,成活率为33%。雌雄个体生长不均,池塘培育雌性个体平均体长为10.2cm,体重为16.5g/尾,雄性个体平均体长为21,8cm,体重为60Ag/尾;水族箱培育雌性个体平均体长为5.6cm,体重为1.49g/尾,雄性个体平均体长为6.6cm,体重为2.42g/尾。  相似文献   

3.
研究山西沁河水系野生乌苏里拟鲿群体、黑龙江水系野生和养殖乌苏里拟鲿群体的形态学区分,为沁河水系本土拟鲿的增殖放流提供形态学判别依据,以利于优良经济鱼类种质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沁河拟鲿采集于山西沁河安泽段(35.91°N,112.33°E),黑龙江野生拟鲿采集于黑龙江抚远江段(48.37°N,134.25°E)、养殖拟鲿采集于抚远当地水库(48.30°N,134.27°E)养殖网箱,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途径对山西沁河野生种群进行种属鉴定,运用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以及判别分析研究其形态学差异。(1)15个形态学指标和其他分类性状的形态学分析、线粒体DNA的CO I、Cyt b基因以及D-Loop区的序列比对结果均表明,沁河捕获的样本鱼为乌苏里拟鲿;(2)形态学差异分析表明山西沁河野生乌苏里拟鲿与黑龙江野生及养殖乌苏里拟鲿的形态差异均较大,尤其是眼径/头长达到亚种分化水平;(3)聚类分析表明,山西沁河野生群体单独成为1支,黑龙江野生群体和黑龙江养殖群体聚为另1支;(4)筛选出4个判别贡献率较大的形态学指标,建立了3个群体的判别函数,对山西乌苏里拟鲿群体综合判别率为84.6%,逐步判别分析显示沁河野生群体与黑龙江2个群体组中心相距较远,测量值分布独立于2群之外的区域。为避免人工放流过程中的基因污染,需要放流本水域的群体子代,以保护当地特色的种质资源;建立准确率高的判别函数将有助于简便地分析放流种类是否为该水系种群繁育的后代。  相似文献   

4.
<正>在农技推广项目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养殖模式的推广,实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养殖工程,涌现出高产高效养殖典型,积累了较好的养殖经验。2014年,在广西平南县环城镇进行了池塘主养乌苏里拟鲿商品鱼的养殖,结合利用底层微孔曝气增氧技术,亩均产乌苏里拟鲿1096.5千克、其他成鱼152千克,亩效益12274.78元,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乌苏里拟鲿,俗名牛尾巴,为鲇形目、鲿科、拟鲿属鱼类。笔者于2006年开始对野生乌苏里拟鲿进行驯养、繁殖试验,初步掌握了该品种繁殖、养殖技术。试验表明,乌苏里拟鲿适应性较强,具有个体大、生长  相似文献   

6.
正乌苏里拟鲿又名乌苏里,俗称牛尾巴,属鲇形目、鲿科,是黑龙江流域水系特有的中小型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乌苏里拟鲿在松花江流域自然产量较低,且渔获物呈逐年小型化趋势,所以市场价格与日俱增。因此,对乌苏里拟鲿的人工养殖就显得尤为重要。该鱼在南方养殖比较普遍,从养殖到繁育都已形成规模,但在哈  相似文献   

7.
一、搞好网箱配套。王家福告诉笔者,用池塘培育的鱼种进行网箱养殖成鱼,半个月内鱼种很不适应,在网箱内东冲西撞,伤亡很大,加上运输中的损伤,成活率不到80%。而网箱培育的鱼种已适应了网箱内的水环境,极少死亡。他的网箱有4种网眼规格,进行系列化配套生产。利用5号、8号网制成的网箱培育鱼种;10号网、14号网制成的网箱养殖成鱼。买进夏花先进5号网进行培育,2~3个  相似文献   

8.
一,搞好网箱配套。王家福告诉笔者,用池塘培育的鱼种进行网箱养殖成鱼,半个月内鱼种很不适应,在网箱内东冲西撞,伤亡很大,加上运输中的损伤,成活率不到80%。而网箱培育的鱼种已适应了网箱内的水环境,极少死亡。他的网箱有4种网眼规格,进行系列化配套生产。利用5号,8号网制成的网箱培育鱼种;10号网、14号网制成的网箱养殖成鱼。  相似文献   

9.
以乌苏里拟鲿、瓦氏黄颡鱼为亲本,建立了杂交(正交)乌♀×瓦♂、(反交)乌♂×瓦♀及乌苏里拟鲿和瓦氏黄颡鱼自交4个试验组合,鱼苗在水泥池培育51d,放入土池网箱养殖,在412、710d分别测定了相应的生长参数。试验结果表明,(1)51、412、710d3个生长阶段比较,正交组合(乌♀×瓦♂)全长、体质量均大于反交(乌♂×瓦♀)和自交组合。整个试验期间4个群体质量绝对增加率随养殖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特定生长率则下降。质量增加率以正交组最高,412、710d时,杂交组高于自交组,正交组与自交组差异显著(P<0.05),反交组与瓦氏黄颡鱼自交组差异不显著(P>0.05)。(2)3个生长阶段子代群体肥满度,以瓦氏黄颡鱼自交组最大。(3)杂交组在3个生长阶段均有超亲优势,分别相差1.005倍、1.472倍、1.818倍。(4)证明乌苏里拟鲿与瓦氏黄颡鱼属间杂交及育苗生产可行。  相似文献   

10.
<正>乌苏里拟鲿隶属于鲿科,拟鲿属,别名乌苏里、黄昂子、牛尾巴。在对山西南部沁河流域内采集到的类似乌苏里拟鲿的样本进行形态学和分子学鉴定后,发现样本就是乌苏里拟鲿,其为山西省沁河流域段内的土著鱼类之一。目前,该鱼已被山西省列为重点保护、开发、增养殖与推广研究的土著名特优品种之一。随着自然环境遭到不断的破坏,在沁河流域段内野生乌苏里拟鲿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湖南省水产产业技术体系岳阳试验站引进了乌苏里拟鲿,在岳阳县中洲渔场苗种场示范基地试养,养殖获得了成功,达到平均规格305克/尾、产量788千克/亩。2020年又在示范展示基地——湘阴县水产科学研究所开展了乌苏里拟鲿的池塘养殖试验,亩纯利润在8 303元/亩,经济效益可观,现将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俗称牛尾巴、招财鱼等,属鲇形目、鲿科、拟鲿属,在我国大部分江河、湖泊等水域均有分布,是一种重要的中小型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且食性广、生长快、病害少、产量高、易管理,具有很高的食用和经济价值。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流水中其数量明显下降,进而促成了乌苏里拟鲿人工养殖产业的发展,在此情况下,开发其人工繁育、扩大养殖面积,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as ussuriensis)隶属鲶形目、鲿科、拟鲿属,又名乌苏里鮠,地方名牛尾巴,主要分布于我国黑龙江水系(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等水域),20世纪90年代以前乌苏里拟鲿的自然产量仅次于同科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位居第二位。鳞科鱼类绝大部分为小型鱼类,尼克里斯基于1985年研究证实乌苏里拟鳞是鳞科生长速度最快的种类,其最大个体体长可达1.0米。  相似文献   

14.
淡水养殖中华鲟成鱼的3种方式及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淡水养殖中华鲟成鱼主要有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等3种方式。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中华鲟成鱼的生长速度要明显快于池塘养殖方式,其中网箱养殖的成鱼有最大的相对生长率和瞬时生长率。工厂化养殖中华鲟成鱼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和较高的生产运行成本,同等生产规模的投资成本和生产运行成本为网箱养殖的2~3倍,不宜大规模推广,可选择条件适宜的山溪、水库进行自流式流水养殖;网箱养殖投入产出比高,能源消耗少,节约水资源,养殖中华鲟的生长速度、成活率、资金投入的效益等均有较明显的优势,是一种值得提倡和推广的中华鲟成鱼养殖方式。池塘养殖中华鲟成鱼虽然投入和成本低,但养殖成活率低,效果差,不宜大量采用。试验结果表明,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中华鲟成鱼的单位面积载鱼量均较低,规格1~3kg的个体,养殖时的有效载鱼量控制在10kg·m-2左右较适宜,不宜超过15kg·m-2。  相似文献   

15.
美国斑点叉尾适应性强、生长快 ,是小网箱养殖的优良品种 ,目前 ,单产在150kg/m2以上已不足为奇。鱼种是网箱养殖的物质基础 ,鱼种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成鱼养殖的成败。特别是在大规模养殖情况下 ,如果完全依靠从外地调入苗种 ,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因为长途运输既增加成本 ,又容易使鱼体受伤而感染疾病 ,进箱成活率低。为此 ,我们在延平区太平镇的枕头洋库湾采用网箱配套培育鱼种 ,每立方米水体可产大规格美国斑点叉尾鱼种700~800尾 ,这样不仅可降低生产成本 ,而且网箱培育的鱼种适应性强 ,进箱成活率高。现将小网箱培育…  相似文献   

16.
流水条件下利用网箱驯化培育黄颡鱼鱼种和进行成鱼养殖,经驯化后鱼苗摄食人工膨化配合饲料取得成功,鱼种培育成活率达84.5%,成鱼养殖成活率达93.8%;密度为1000尾/m2。放养规格为180尾/k的养殖模式效果最显著。试验面积80m2,产鱼80.2kg/m2,产值2025.6元/m2,创利422.2元/m2。  相似文献   

17.
利用温泉鱼池培育罗非鱼鱼种与网箱养殖成鱼高产技术相结合,在南河水库设网箱20只,440平方米,1989年产罗非鱼41800公斤,饵料系数2.01,增重倍数8.81,成活率91.27%。每公斤鱼成本4.74元,盈利1.26元。  相似文献   

18.
<正>1龄草鱼鱼种培育是草鱼成鱼养殖的关键阶段,各地的培育方式各异,但以池塘单养为主。2006年到2009年期间,笔者在江苏省吴江水产养殖公司省级四大家鱼良种工程中心,尝试了在成鱼池中设置网箱培育1龄草鱼鱼种的试验,经过160天的培育,草鱼鱼种成活率达80%~90%,鱼种全长为14~22厘米,体重在40~122克。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供养殖户在生产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19.
花(鱼骨)网箱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域选择、网箱设置等技术层面分析了花鱼骨网箱养殖技术要点.鱼种培育日投饵3~4次,投饵率3%~5%;成鱼养殖日投饵4~6次,投饵率2%~5%.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治结合"的鱼病防治方针.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乌苏里拟鲿胚胎发育及仔鱼生长的最适温度,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温度(24、26、28和32℃)对乌苏里拟鲿胚胎受精、孵化及仔鱼存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组(32℃)的乌苏里拟鲿受精率、存活率均较其他组显著降低(P<0.05);低(24℃)、高温组(32℃)的孵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6℃)和中温组(28℃)(P<0.05);高温组(32℃)5—20日龄的乌苏里拟鲿生长缓慢,但20—30日龄生长加速,到30日龄时与对照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利用二次方程对乌苏里拟鲿仔鱼(0—30d)的生长率(AGR)进行拟合分析,得到拟合方程为:AGR=0.0225T-0.0004T2-0.2988通过求导推算极值的方法,得出乌苏里拟鲿的最适生长发育温度为28.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