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稻田生态种养模式一般可分为稻渔间作、稻渔连作和稻渔轮作3种。稻渔间作是在田间开挖"日"或"田"字形、面积不超过10%的鱼沟、鱼窝,进行稻渔生态种养模式。稻渔连作是一个田块的一部分面积实施水产养殖、一部分面积种植稻麦两茬进行粮、渔种养连作生态种养模式。稻渔轮作是某田块长期种植或养殖某一农作物或水产养殖,为避免土质、底质僵化和减少病、虫、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为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规范健康发展,5月15日,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主办,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学会淡水养殖分会)、江西省渔业局承办的中国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会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宣贯工作会议在江西南昌举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副站长刘忠松,中国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上海海洋大学副校长李家乐出席会议并讲话。江西省农业厅副巡视员张跃  相似文献   

3.
正稻蟹综合种养是天津地区主推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占全市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的90%以上。近年来,为了缓解扣蟹苗种对本地区稻田综合种养的制约,同时增加经济效益和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天津市尝试了"稻田-扣蟹""稻田-成蟹"综合种养模式,通过稻田蟹池工程改造、水稻种植管理、成蟹养殖管理、蟹种培育管理等综合种养技术的应用,获得本地区稻蟹综合种养的基础养殖数据,为天津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正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将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有机结合,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总体要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提高稻田综合生产能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为稻田"减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搞好场地建设稻渔综合种养虽然好处很多,操作也比较容易,但对拟作为养殖场地的稻田要做一些改建,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要开设鱼沟、鱼溜。可以采取插秧前在稻田中先开挖,也可在插秧时采取少插一行或插秧后往两边移动返青秧苗的办法,在田内开挖"十"字、"田"字或"目"字形鱼沟,宽为0.4~0.5米、深0.4~0.5米,鱼沟的宽  相似文献   

5.
湖北荆州市和潜江市稻虾综合种养情况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作为传统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是中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之一。这种立体式种养结合的模式已经延续千年,在此种养模式下既能稳定稻田生态、保持较好的经济效益,又有利于"三产"融合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有效地促进了粮食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2018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了3000万亩以上,现已发展为稻田养虾、养蟹、养鱼、养鳖等17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其中小龙虾养殖已被推至水产行业的最高点。湖北省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水土资源优越、气候适宜,特别是江汉平原,土壤肥沃,具有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发展优势,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水稻是湖北的主要作物,面积和总产量均排在全国前列;湖北又是水产大省,淡水水产品产量连年位居全国第一。为促进稻田种养产业迈上新台阶,实现可持续发展,扩大并充分释放潜在效益,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双水双绿"理念,作为产业发展升级的模式和目标。华中农大成立了"双水双绿"研究院,建立"双水双绿"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研究、示范与推广。为了更详细地了解稻虾综合种养的养殖模式,湖北省便是调研首选之地。近期科学养鱼杂志社调研了湖北省荆州市和潜江市的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为养殖户提供最真实的一线养殖方法和养殖效益数据,从而更好地促进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推广,为养殖户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可靠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稻渔综合种养是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一种绿色生态种养模式,是利用稻田浅水环境为水产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形成稻渔共生的新型复合立体稻田养殖技术模式,具备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广西三江县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的广西北部山区,自古以来就有稻田养鱼的传统,至今已有1 000多年历史。  相似文献   

7.
稻渔综合种养就是我国在传统意义上的稻田养鱼基础上,随着社会经济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生态新模式,通过运用种养结合的形式与绿色生态循环的方式,保证农田中一水多用以及一田双收的高效发展。在此基础上在运用田间水稻种植业与水产养殖业的共同、生态化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就会充分推动田间农业结构的运转方式,并提升我国田间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我国水产技术的充分推广并有效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创新型、水产产业探索过程中产生的实践性问题,就我国的稻渔综合种养主要含义和当前发展的现状,深入剖析应当如何在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保证绿色生态化。  相似文献   

8.
<正>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引领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现代技术模式之一,具有以渔促稻、稳粮增效、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等优点。兴安盟现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稻渔综合种养基地,通过稻渔综合种养和品牌认证,带动5000余户贫困户增收1000万元,稻渔综合种养成为"兴安盟大米"的绿色名片。内蒙古兴安盟有组织的稻田养鱼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是单纯以获取鱼产量为主,效益较低。本世  相似文献   

9.
正一、技术名称稻渔综合种养养殖技术二、技术概述稻渔综合种养是指利用稻田水面进行水产品养殖,获得水稻和水产品的一种生态种养模式。稻渔综合种养可充分利用物种间资源互补的循环生态学机理,采用稻鱼共生、稻鱼轮作方式,依托水稻和水产两大资源优势,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目的,是一种生态循环、优质高效的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稻和渔是一个相互依存、循环利用的生物链,养殖的鱼能为秧苗活泥增氧,田间的秸  相似文献   

10.
<正>稻渔综合种养俗称"稻田养鱼"。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军解释称,一般指的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的措施,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水产品,使稻田内的水资源、水生动物资源以及其它物质和能源更加充分地被养殖的水生生物所利用,并通过所养殖的水生生物的生命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多年探索总结出适宜淮北地域不同养殖条件的稻田"稻蟹共作"综合种养模式.该模式利用水养动物和水体中微生物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多物种共存循环转化种养模式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并确定适宜稻田种养的主要水产养殖经济种类的养殖模式和技术要点.推广应用综合种养模式,可以增加养殖户经济效益,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推进水产养殖业向节约、生态、高效、健康、安全的方向发展,全面地提升水产养殖业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11月25日~26日,由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组织,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和上海海洋大学支持,中国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的"首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论坛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和优质渔米评介活动"在上海海洋大学举办。来自全国20余个省份的88家稻渔综合种养企业主体带来了40余种创新模式、79个渔米样品参赛、参展。梧州市水产畜牧试验场在评比中获得"2017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绿色生态奖"。  相似文献   

13.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则)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稻田水产养殖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如稻田养鱼形成的稻鱼共生系统,在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的陕西汉中、四川成都等地区就有记载,浙江南部的稻田养鱼具有1200年的历史。近10年来,在传统稻田养鱼的基础上,稻田水产养殖出现许多新的模式,稻-鱼、稻-蟹、稻-虾、稻-蛙、稻-鳅等共作或轮作模式。这些模式吸收新的种养技术和管理技术,形成了具有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机械化和信息化特征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体  相似文献   

14.
正稻田生态共作是一种种养结合、稻渔共生、稻渔互补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近年来,泰州市委市政府及各市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稻田生态种养工作,将其作为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收、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措施之一,真抓实干,加快推进。针对泰州稻田生态种养以"稻-蟹"为主、模式较单一的问题,2015年泰州农科所结合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项目《稻田生态共作技术集成创新  相似文献   

15.
正日前,浙江省《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宣贯与培训活动在嘉兴海宁举行。来自全省11个市农渔业技术推广人员、稻田综合种养试点负责人、综合种养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等共18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为规范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健康发展,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指导下,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依托中国稻田综合  相似文献   

16.
<正>本文通过构建“稻田+圆池”耦合式设施化稻渔综合种养,试验了设施化水产养殖和传统水稻种植相结合的稻渔耦合模式。通过对水稻和鱼的产量、成活率等的统计分析,揭示了种养耦合模式对综合经济效益的提升效果。同时,比较探讨了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益,通过对比两种模式的经济效益,为种养耦合模式的推广提供了经验总结和理论依据。通过监测养殖区圆池的溶氧、水温、p H以及稻田出水口的总氮、总磷含量,探讨了种养耦合模式对水体环境的改善效果及在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是以传统稻田养殖为基础,将稻田粮食种植与水产养殖紧密结合的一种新技术,它具有稳定粮食产量,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产品品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田质量,将"米袋子"、 "菜篮子"、 "钱夹子"紧密结合到一起的特点,深受农民欢迎,农业部高度重视该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工作. 2011年9月,农业部渔业局和科技教育司在辽宁省盘锦市联合召开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现场交流会,大力推进技术的完善和示范推广.今年又将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示范列为2012年全国渔业科技促进年的标志性活动,同时,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牵头,启动了稻田养殖技术的相关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和示范推广项目,决定在全国10省(区)建立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示范区1.25万亩.  相似文献   

18.
正新世纪以来,为解决水产养殖病害突出、养殖水域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全国农(渔)业系统积极探索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融合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新业态,逐步形成了"以渔促稻、稳粮增效、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的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取得了水稻稳产、农(渔)民增收、农药化肥、渔药饲料使用大幅减少的良好效果。目前稻渔综合种养现作为一种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典型模式,在全国掀起了新一轮发展的热潮,实现了农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陆基玻璃钢设施养鱼+稻渔共作是将“玻璃钢设施养鱼”和“稻渔综合种养”二者有机结合,形成水产品养殖+水稻种植的综合种养模式。其中,“玻璃钢设施养鱼”是指在稻田边建设玻璃钢材质养鱼设施,将名优鱼高密度集中圈养,实现高产高效养殖;养殖尾水进入稻田进行净化,再通过稻田排水口进入排水沟,消毒、杀菌后用水泵抽入玻璃钢养殖设施,完成循环水生态养殖过程。“稻渔共作”是指稻田中种植水稻,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由于农业科技的发展,水稻高产、稳产技术已经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农民提高经济收入手段乏力,发展稻田养鱼、养蟹等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就十分及时和必要了.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就是坚持"以渔促稻、稳粮增效、质量安全、生态环保"为发展理念,坚持以稳定水稻生产为基础,以特种水产品养殖为主导,以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为导向,在我县大面积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大幅度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