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Hedinichthys)yarkandensis(Day)],俗名狗头鱼,是鳅科高原鳅属报道个体较大的优良物种之一,我国主要分布于塔里木河水系,目前是塔里木河主要的优势土著鱼类。近年来,随着塔里木河流域人类开发的加剧、外来物种引种逃逸现象普遍、塔里木河水水量枯竭和盐碱化程度加剧等原因使得叶尔羌高原鳅鱼类资源锐减,成为较严重的濒危鱼类。目前,国内外对高原鳅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分类和生物学研究,叶尔羌高原鳅目前在高原鳅  相似文献   

2.
正异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wartii)隶属鲤形目、鳅科、条鳅亚科、高原鳅属,为小型底栖鱼类,常栖息于河流湖泊浅水处的草丛或砾石之间,主要以剑水蚤、摇蚊幼虫和底栖介形虫为食。高原鳅属分布于海拔5 000米以上的高原,与裂腹鱼共同组成了青藏高原区系鱼的主体,是青藏高原渔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原鳅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邻近区域的河流湖泊中。  相似文献   

3.
正似鲇高原鳅(Triplophysa siluroides)隶属于鲤形目,鳅科,条鳅亚科,高原鳅属,是能够适应于青藏高原特殊的高寒环境,为鳅科中个体较大的一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甘肃、青海的黄河干支流及附属湖泊。似鲇高原鳅以小型鱼类为食,其肉质鲜美,具有较高经济价值。近几十年来,由于人为活动、生境变化、分布的局限性及生长缓慢等原因,造成其野外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笔者于2015年  相似文献   

4.
黄河鲶鱼是生活于黄河干流及支流水域的鲶科、鲶属鱼类(包括兰州鲶Silurus lanzhouensis Chen和鲶鱼Silurus asotus linnaeus)。主要分布于黄河干流及其支流,是黄河中游河段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其肉质鲜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少肌间刺,具有很高的养殖经济价值,是淡水养殖优质高档鱼  相似文献   

5.
2005—2007年对黄河上游龙羊峡至刘家峡河段干流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整个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类35种,分属于4目8科;渔获物主要种类为花斑裸鲤(Gymnodiptyis(Gymnocypris)eckloniHorzen-stein)、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鲤(Cyprinus carpioLinnaeus)、鲫(Carassius auratus(Linnaeus))、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us)、小型鳅科鱼类,如花鳅(Cobitis taeniaLinnaeus)等;土著鱼类,如黄河雅罗鱼(Leuciscus chua-nchicus(Kessler))等种群呈衰退趋势,外来引入鱼类,如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us)等种群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6.
刘利林  王帅 《中国水产》2011,(11):33-35
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rHedinichthys)yarkandensis(Day),又名叶尔羌鼓缥鳅、叶尔羌条鳅,地方名狗头鱼。属鲤形目、鳅科、条鳅亚科、高原鳅属、鼓鳔亚属,广泛分布于塔里木河水系,是塔里木河流域中生长较快、个体较大的一种,是生活在塔里木河流域的主要优势土著鱼类之一。叶尔羌高原鳅在鳅科鱼类中属于个体较大的鱼类之一,最大体长可达30.0cm、体重在305g左右。  相似文献   

7.
正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yarkandensis)地方名狗头鱼,属鲤形目、鳅科、条鳅亚科、高原鳅属、鼓鳔鳅亚属;曾广泛分布于塔里木河水系。近年来,随着塔里木河生态环境的破坏,致水量减少、盐碱加剧、资源锐减,亟待增殖保护,其苗种培育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池塘鱼菜共生模式开展土著鱼类的苗种培育,效果颇佳,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秀丽高原鳅属于鳅科高原鳅属鱼类,仅分布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自然形成的龙潭及其附属河流,随着人类活动及自然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加剧,其种群生存面临严峻挑战,亟须进行相应的苗种人工培育,开展保护性研究工作。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来源试验用鱼来自2015年8月人工繁殖的秀丽高原鳅幼鱼,体表无伤痕,活力较好。1.2试验方法将投喂生物饵料的秀丽高原鳅幼鱼,移至钢化玻璃缸中,引金沙江干流自然水,形成微流水环境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了解大渡河金川至丹巴河段干、支流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分布特征,2020年5和9月及2021年7月,对大渡河上游金川电站坝址至猴子岩电站库尾111.5 km干流及区间主要支流进行了系统的鱼类资源调查。结果显示,研究河段共分布鱼类18种,隶属2目6科10属;鲤形目有15种,占总种数的83.33%;鲇形目3种,占16.66%。土著鱼类主要为裂腹鱼亚科、高原鳅属和爬鮡属等适应高山峡谷流水生境、特化程度较高的鱼类;大渡软刺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malacanthus chengi)、细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nura)和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为研究河段的优势种。渔获物统计及多样性分析表明,小金川、革什扎河、东谷河及勒乌沟等支流与干流土著鱼类组成较为相似,但干流与支流以及各支流间鱼类资源及其多样性差异明显。研究表明,金川至丹巴河段鱼类群落组成简单,生态脆弱性较高,且大部分土著鱼类为珍稀濒危和特有鱼类,种群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恢复。大渡河上游鱼类正面临严重的外来鱼类入侵威胁,需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鱼类生物地理学初步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盆地与青藏高原地理位置邻近,但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差别显著,而两地的鱼类区系组成却均以裂腹鱼和高原鳅为主。本文依据现代生物地理学研究方法,以裂腹鱼和高原鳅的起源与演化为线索,结合塔里木盆地的地质、气候变迁,探究塔里木盆地鱼类空间分布格局形成原因及过程,研究塔里木盆地与青藏高原两地间鱼类的关系。结果显示:中新世晚期至上新世末塔里木盆地出现的从外围山地向沙漠腹地流向的水文网雏形,使不同进化水平的裂腹鱼和高原鳅在以后不同的地质时期陆续随地表径流从青藏高原(昆仑山)、天山等塔里木盆地周边山地进入该盆地成为可能。扁吻鱼Aspiorhynchus laticeps(Day)、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Racoma)biddulphi Günrher、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Hedinichthys)yarkandensis yarkandensis(Day)、隆额高原鳅T.(T.)bombifrons(Herzenstein)和长身高原鳅T(Triplophysa)tenuis(Day)5种鱼类可能是裂腹鱼类和高原鳅类某些较为原始的类群在晚中新世-早更新世进入塔里木盆地,在地理隔离下,趋异进化适应辐射形成的物种。宽口裂腹鱼S.(Schizothorax)eurystomus(Kessler)、扁嘴裂腹鱼S.(R.)esocinus Heckel、厚唇裂腹鱼S.(R.)irregularis Day、重唇裂腹鱼S.(R.)barbatus Mcclelland、斑重唇鱼Diptychus maculatus steindachner、新疆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dybowskii(Kessler)、斯氏高原鳅T.(T.)stoliczkae(Steindachuner)7种鱼类可能发生在塔里木盆地周边的山地及青藏高原,第四纪陆续进入塔里木盆地。进入塔里木盆地的鱼类在环境的选择压力下、种间和种内的竞争中,受多重因子的共同作用,逐步形成近现代的区系及空间分布格局。塔里木盆地和青藏高原两地主要的鱼类起源的种类和时间基本一致,演化发生的地区地形、气候显著不同,形成了区系结构相似、种类组成各具地域性的特点。近50年来,受灌溉引水、筑坝发电等人为影响,塔里木盆地鱼类资源量迅速衰减,分布范围大幅缩小。  相似文献   

11.
2010~2012年设置6个断面,调查黄河干流山西段的鱼类组成及其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三场)的分布。调查期间,共采集到43种鱼类,分属6目10科,包括鲤Cyprinus carpioLinnaeus、鲫Carassius auratus(Linnacus)、鲶Parasilurus asotus(Linnaeus)、赤眼鳟Squaliobarus curriculus(Richardson)、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Dybowski)、黄河鮈Gobio huanghensis Lo,Yao et Chen等土著鱼类42种,外来种主要是在万家寨库区引进的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us(Pallas)。河段"三场"主要有7个。黄河干流山西段鱼类分布呈现了万家寨至天桥段的"河流-水库"生态类型,鱼类"三场"小而散,但鱼类种类较多,以小型鱼类为主;天桥至禹门口峡谷段,生物多样性低,"三场"主要分布在碛口段,种类和资源量少;禹门口段以下则鱼类资源较为丰富,鱼类"三场"分布多,生态环境较好。本文还提出了保护和养护黄河干流山西段鱼类资源和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Hedinichthgs) yarkandensis (Day),属鲤形目(Cyprinidformes),鳅科(Cobitidae),高原鳅属(Triplophysa),俗称"狗头鱼",广泛分布于塔里木河流域,因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由于资源锐减,近年来,有关人员从野外捕捞野生叶尔羌高原鳅进行驯养。人工养殖条件下,该鱼夏、秋季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玛柯河的鱼类资源现状,2013年7月对玛柯河班玛县境内的干流和支流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大渡软刺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malacanthus chengi)和玛柯河高原鳅(Triplophysa markehensis)574尾,平均全长分别为18.2 cm和12.3 cm。根据河段密度法估算出6条支流内两种鱼的资源量分别为42 059尾和42 352尾。环境因子与鱼类密度的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大渡软刺裸裂尻鱼和玛柯河高原鳅的密度与流速和比降呈现正相关,玛柯河高原鳅的密度还与水深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河干流叶尔羌高原鳅种群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9年对塔里木河干流叶尔羌高原鳅[Triyplophysa(Hedinichthys)yarkandensis(Day)]群体生物学进行研究。叶尔羌高原鳅体长、体重相关方程为:W=0.0190L2.8911;相对怀卵量平均为(1160.7±364.7)粒/g,性腺处于Ⅳ期发育阶段的雌、雄鱼平均成熟系数分别为(13.59±5.21)%、(0.79±0.26)%;集中产卵时间在6-7月份,繁殖水温约为22℃。食物组成以水生高等植物(秋季)和水生昆虫(春季)为主,秋季的摄食率、饱满度及摄食强度等指标远高于春季。春季群体,体长5~8cm、体重4.1~8.1g,主要为繁殖群体;秋季群体,体长2~5cm、体重0.1~4.1g,主要为育肥生长阶段的幼小群体。当干流全线有一定流量或有洪水暴发时,叶尔羌高原鳅遍布于塔里木河干流全线,并在干流鱼类种群数量中占优势地位,其种群资源主要集中在塔里木河干流阿拉尔河段;该鱼属于广温性(0.2~33℃)底层小型鱼,具有耐低氧、喜集群及短距洄游特性。  相似文献   

15.
<正>秀丽高原鳅(Triplophysa venusta)属鲤形目、鳅科的一种小型鱼类。多生活于静水和缓流水体,营底栖生活,以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为食。多在砾石底浅滩处产卵,卵黄色,呈黏性卵。秀丽高原鳅为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仅分布于金沙江水系,历史记录仅出现在漾弓江以及与此相通的拉市海等地。其数量较少,较难捕到,属狭域分布种类。近年来,金沙江水系各支流干流,由于受过度捕捞、气候变化、入侵物种以及水利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秀丽高原鳅的栖息地退化,其数量急剧下滑。  相似文献   

16.
新疆塔里木河水系土著鱼类区系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3年-2007年对新疆塔里木河水系土著鱼类的种类和分布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根据不同的海拔和生境,在整个调查范围内设置鱼类采集点200个,共采集鱼类标本3000余号,经鉴定有1目2科5属12种,均为中亚高山复合体的裂腹鱼和高原鳅种类。其中国家Ⅰ类保护动物扁吻鱼仅分布在海拔1 500 m以下,裂腹鱼属鱼类主要聚居于海拔1 300~2 700 m一带,裸重唇鱼属鱼类主要聚居于海拔1 500~2 900 m一带,重唇鱼属鱼类主要聚居于海拔2 700~3 700 m一带。高原鳅分布在裂腹鱼分布范围之内,最高可至3 700 m,土著鱼类的水平及垂直分布差异明显,水平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和地域性,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塔里木河水系土著鱼类在大尺度、大空间的分布格局有缩小的趋势,扁吻鱼栖息地岛屿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上游茨哈峡-羊曲干支流河段内鱼类的生态调度需要选择目标鱼类并明确其需求次序。采用2005-2006年、2011年、2012年、2014-2015年、2016年、2017年、2022年茨哈峡-羊曲干支流河段渔获物调查结果,考虑不同鱼类繁殖活动对生态水文过程的需求以及数据可得性,选择反映了鱼类的生活史特征、地理分布特征、保护必要性、种质资源价值和资源量现状等方面信息的10个评价指标构建评价体系,采用聚类分析与非维度排序方法对茨哈峡-羊曲干支流河段分布的21种土著鱼类生态调度需求次序进行分组分析。结果,生态需求等级最高的组别有8种鱼类,主要为适应缓流生境且均为砂砾产卵类型鱼类。根据评价体系综合结果分析,生态需求等级最高的8种鱼类厚唇裸重唇鱼、黄河高原鳅、黄河裸裂尻鱼、拟鲇高原鳅、花斑裸鲤、刺鮈、骨唇黄河鱼、极边扁咽齿鱼为茨哈峡-羊曲河段的主要生态调度目标鱼类,其它13种鱼类作为该河段生态调度的兼顾对象。研究结果可为茨哈峡-羊曲干支流河段生态调度方案的制订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10年9月采用样方法对陕西库峪岷县高原鳅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鱼类进行了调查.共调查到4种鱼类,即红尾副鳅(Paracobitis variegates)、岷县高原鳅(Triplophysa minxianensis)、拉氏(鲈)(Phoxinus lagowskii)和多鳞铲颌鱼(Scaphesthes macro...  相似文献   

19.
新疆渭干河土著鱼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渭干河流域的土著鱼类曾有过零星报道,李思忠记有塔里木弓鱼,叶尔羌高原鳅和斯氏高原鳅;朱松泉,武云飞等记录有长身高原鳅和叶尔羌高原鳅。我们于2003-2005年进行渭干河鱼类的采集,计有裂腹鱼亚科鱼类6种,高原鳅3种,共9种土著鱼类,对其鱼类组成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东莞淡水和河口鱼类资源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1月至2009年8月,通过实地调查和采集标本的方法,调查记录了东莞鱼类共计98种,分别隶属于14目34科。其中鲤形目最多,共3科43种,占总数的43.88%;其次为鲈形目和鲇形目,分别占27.55%和9.18%。调查发现,东莞鱼类分布的特点主要为鲌亚科、雅罗鱼亚科、鲿科和鲇科等河道性鱼类主要分布于东江干流;平鳍鳅科、鳅科、野鲮亚科和亚科鱼类等喜流水性鱼类则主要分布于东莞东部及东南部的溪流中;而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七丝鲚(Coilia grayi)、凤鲚(C.mystus)、花(C lupanodon thrissa)等咸淡水鱼类主要分布于珠江口至石龙一带。调查还显示,东莞的鱼类资源出现了衰退,主要表现为名贵、特色鱼类的减少及鱼类小型化的出现。文章还对东莞鱼类资源衰退的原因及保护对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