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2016年我国种猪企业共从国外进口曾祖代种猪5746头,较2015年增加30%,进口国家分别来自丹麦、加拿大、法国和美国。引种企业以大型集团公司为主。近年来,进口种猪技术操作各环节越趋成熟,进口成本在降低,进口伤亡损失率越来越低,进口种猪的质量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我国种猪企业共从国外进口曾祖代种猪5746头,较2015年增加30%,进口国家分别来自丹麦、加拿大、法国和美国。引种企业以大型集团公司为主。近年来,进口种猪技术操作各环节越趋成熟,进口成本在降低,进口伤亡损失率越来越低,进口种猪的质量在不断提高。自2017年1月1日起,我国进口种猪将按农业部2460号公告执行新的农业部技术要求:从境外引进种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辑】据养猪内参2016年1月11日报道,2015年我国共从国外进口曾祖代种猪4 442头,这些种猪分别来自法国、丹麦、美国和加拿大。国内引种企业以大型集团公司为主,有河南雏鹰农牧公司、新希望六和、上海农场、河南华扬农牧集团、河南科普利信新大公司等多家企业。  相似文献   

4.
微新闻     
正农业部:2020年全国消灭小反刍兽疫日前,农业部印发了《全国小反刍兽疫消灭计划(2016—2020年)》,全面启动全国小反刍兽疫消灭行动,力争到2020年全国消灭小反刍兽疫。这一计划的提出比全球消灭计划提前10年。2015年我国进口曾祖代种猪共计4442头2015年我国共从国外进口曾祖代种猪4442头,分别来自法国、丹麦、美国和加拿大。国内引种企业以大型集团公司为主。  相似文献   

5.
中国种猪市场需求庞大,经历了2015、2016年进口种猪数量持续低迷以及原种猪更新阶段,2017年进口种猪数量较2016年翻番,达到了10527头,创近年新高。养殖结构的调整影响着种猪市场需求的变化,2017年种猪进口市场形成美系、加系和法系三分天下的格局。根据中国种猪信息网2017年全年对种猪及相关企业引种跟踪统计,得出下列资料,具体引种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加拿大、丹麦等国家都有国家引导建立的育种体系或组织,几乎归集了所有的优秀种源。我国缺乏以政府组织引导为主建立的生猪育种体系,目前生猪育种的主体主要是大型企业,对进口种猪依赖性较大。据博亚和讯数据显示,2014年至今,国内种猪进口总计约8659头,只有去年同期一半的引种量,整体引种企业较往年减少了很多,今年署名的引种企业共计6个,往年都有20个以上,引种价格变化不大。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我国至少有6次规模较大的种猪进口。  相似文献   

7.
自2009年4月底北美洲暴发甲型H1N1流感以来,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联合发布了禁止从美国、加拿大、丹麦等国进口种猪的禁令,国内企业引种步伐减缓。2009年,全国从国外引进的种猪不超过3000头,与  相似文献   

8.
我国核心种猪长期依赖进口,且进口集中于少数几个国家,对我国种业安全是巨大考验。根据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对国内主要相关猪企的问卷调查数据,2022年上半年,我国进口种猪来源仍较集中,主要来自法国和美国;种猪、精液引进主要用于企业新建猪场扩充生产(37%)和选育补充遗传材料(35%)。目前国内种猪发展仍困难重重,从国外引种成本高、引种程序复杂,国内自主育种缺乏技术经验支持,投入成本高且缺乏相关技术人才,本文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猪业》2016,(4):8-8
<正>近年来,随着国内生猪养殖行业的迅速发展和国家对猪育种改良的高度重视,国内企业纷纷加大了对种猪产业的投入,并斥巨资引进国外优良种猪遗传资源,种猪进口数量几度刺激养猪人的神经。《中国猪业》杂志2016年第2期刊登了《2015年我国种猪进口三大特点分析》一文,并在杂志微信公众平台"猪业资讯"同步进行了推送,引来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为了帮助养猪及相关企业了解种猪进口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种猪进口国家种猪企业及种猪性能特点,本刊特约请华中农业大学彭中镇教授、福州大学陶红军教授及英国养猪协会、丹麦养猪研究院、美国  相似文献   

10.
王怀禹 《猪业科学》2022,39(11):38-40
我国生猪饲养量占世界总量的一半,猪种资源占全球总数的1/3。但我国商品猪90%以上来自国外品种。近年来,我国依赖大量从国外引进种猪,自2014年起引种量已逐步减少,2019年后,由于非洲猪瘟对我国种猪体系的破坏,叠加猪价维持高位,2020年我国进口种猪量再创新高,突破2.2万头。我国长期从国外大量引种,久而久之形成了“引种—制种—退化—再引种”的被动局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种猪育种存在的较大差距体现在育种的各个环节,非洲猪瘟疫情给我国育种工作也造成了较大影响,不仅种猪质量退化,育种意识也受到冲击。因此,从生猪产业长期发展需求来看,要使我国从养猪大国走向养猪强国,需要彻底解决种猪育种的“卡脖子”问题,才能打赢种猪“翻身仗”。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与养殖业的快速融合,一场生猪育种数字化革命正在悄然兴起。  相似文献   

11.
国外种猪引种项目涉及多专业、多部门,需要企业内外和各层级人员密切配合,方可圆满完成.文章就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非洲猪瘟疫情"双疫"条件下,顺利完成6批次合计11120头种猪进口业务的经验进行总结,重点介绍了国外引种主要流程、种猪选择质量把控、接猪方案及其关键把控点3个方面,以期为同行开展国外种猪引种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1大型种猪企业引种时间和人员选择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引种的场家。应选择实力强、信誉好、质量佳、售后服务完善的大型种猪企业。引种前充分了解该品种,严格要求质量,了解自己本场种猪的健康状况,最好抽血化验。确定引种场家时,要求与本场种猪健康状况相近的种猪。如果引进的种猪健康水平好于本场猪,要在引种后隔离期间做主动免疫,对于健康水平不如本场的种猪,要权衡利弊,最好不要引进,以免出现意外的麻烦。  相似文献   

13.
焦纯青 《猪业科学》2007,24(1):66-67
1 2006年国外引种情况分析 根据《中国种猪信息网》2006年全年跟踪统计(见表1),得出下面结论:  相似文献   

14.
1大型种猪企业引种时间和人员选择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引种的场家。应选择实力强、信誉好、质量佳、售后服务完善的大型种猪企业。引种前充分了解该品种,严格要求质量,了解自己本场种猪的健康状况,最好抽血化验。确定引种场家时,要求与本场种猪健康状况相近的种猪。如果引进的种猪健康水平好于本场猪,要在引种后隔离期间做主动免疫,对于健康水平不如本场的种猪,要权衡利弊,最好不要引进,以免出现意外的麻烦。  相似文献   

15.
正非洲猪瘟疫情给我国种猪育种和生猪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困扰。目前为止,多家大型育种企业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造成育种进展停滞,良种覆盖率有所倒退,复产中如何快速提高良种覆盖率是当前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根据目前种猪缺口较大的形势分析,2020年我国从国外进口种猪的数量极有可能突破2万头,或创造进口  相似文献   

16.
养猪企业每年种猪更新率大约为25%~35%,因此种猪的质量与引种安全关系到养猪企业的命运。在引种和运输时防疫、检疫、猪只健康与疾病、生产性能与外貌、运输程序与手续尤为重要。 1要了解种猪来源与品种质量购买种猪要货比三家。国内大型种猪场既有国外引进的纯种,如美系、加系、德系等种猪,也有在国内纯繁的祖代、父母代种猪,可做为首选。  相似文献   

17.
傅衍 《猪业科学》2021,38(12):39-41
猪的育种技术,欧美国家长期领先于我国,所以从国外引种成了常态。近年来,国内有些大型养猪公司,在内部需求的驱动下,加大了对育种的投入,建立了较强的育种团队,开展了育种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我国基于大公司猪育种的技术和成效与国外公司的差距正在缩小,有望在不远的将来赶上或超过国外种猪公司,改变我国猪遗传进展过度依赖进口种猪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正>肉猪价格的低迷顺势把种猪市场的泡沫挤破,商业化的扩繁场将失去进口种猪的动力——进口一头原种猪动辄两三万,加上头均五千元的包机运输费用,代价高昂。未来哪种类型的猪场会继续进口种猪,也许只有以育种为目的的专业育种公司和以自用为目的大体系猪场,甚至连他们也会选择引进猪精或种公猪的方式,减少成本。近10年来,中国的大举跨国引种已经成了业界常态,以引种代替育种的模式成了一些种猪企业的谋生之道,有些行业人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的种猪生产处于一种由国外引种—退化—再国外引种的恶性循环状态,由于国外引种需要大量资金,使得种猪的饲养与生产成本增加很多,因此对于种猪生产亟需进行育种工作,并将育种作为养猪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切实抓好此项工作,以达到保持国外种猪原本的性能基础上,通过国内的选种培育,使种猪各个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培育出我国自己的优良种猪,降低国内种猪的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20.
从国外引种数量激增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从英国、美国、加拿大、丹麦、法国引进种猪的数量达到了7166头。今年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量的引种,2009年,由于H1N1猪流感的流行,中国政府实施了进口限制,随着中央政府放宽进口政策导致2011年从国外引种数量激增。生猪行情高位运行2011年养猪行情一片大好!据统计,生猪价格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了22元/kg。据有关专家分析2011年生猪行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