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喜才 《养猪》2019,(4):49-51
因杜长大肥育猪具有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等特点,在我国被广泛饲养。由于肥育猪处在生猪养殖末端,生长速度最快、耗料量约占总成本的40%~50%。因此,肥育猪不同出栏体重最显著、最直接影响生猪养殖效益。目前,我国肥育猪出栏国家标准为90~110 kg。但随着杜长大瘦肉型商品猪生产性能和屠体品质的改善,提高生猪出栏体重将成为一种趋势,不但能增加猪肉产量、提高养猪收益,还可降低饲养成本和屠宰成本,改善肉质。如今许多中小规模猪场和专业肥育猪场已将生猪出栏体重提高至130~140 kg,但是否科学合理还有待研究论证。本试验旨在研究杜长大肥育猪最佳出栏时间和相对应的体重。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营养水平对生长育肥期鲁莱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猪肉品质的影响,确定鲁莱猪适宜的能量蛋白水平。选取平均体重20kg左右的健康鲁莱猪72头,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饲喂高、中、低3种营养水平饲粮,试验共分为20~50、50~80 kg 2个阶段进行饲养,测定其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质指标,试验期82 d。结果表明:与高营养水平组相比,低营养水平显著提高了肥育期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和试验全期的饲料增重比(P0.05);不同营养水平对胴体重、瘦肉率,背膘厚度和脂重有显著影响(P0.05),对眼肌面积、屠宰率影响不显著(P0.05);中、低营养水平能改善肉质,对肉色、肌肉嫩度和失水率有显著影响(P0.05);高、中营养水平组试验全期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与经济效益持平,低营养水平组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略高于中、低营养水平组。由此可见,鲁莱猪饲养建议能量和粗蛋白水平为生长期消化能为12.99 MJ/kg、粗蛋白质为16.39%,肥育期消化能为12.99 MJ/kg、粗蛋白质为14.16%。  相似文献   

3.
选择20~30 kg的二元龙宝猪60头、三元龙宝猪40头,将二元龙宝猪按照体重大小随机分为两个处理组(A组和B组),40头三元龙宝猪作为一个处理组(C组)。通过阶段细分,设计出高、低两种不同营养(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的日粮,A组和C组饲喂高营养水平日粮,B组饲喂低营养水平日粮,进行为期137天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与A组相比,B组日增重下降了87.27 g/天(P<0.05),出栏重降低了12.34 kg(P<0.05),料肉比提高了0.14,单位增重饲料成本降低了0.31元/kg;与A组相比,C组日增重提高了20.9%;料肉比降低了0.31,达到90 kg的日龄缩短了48天。可见,二元龙宝猪经过杂交后其对蛋白、氨基酸等营养需求比纯种地方猪要求要高,考虑到饲料成本,可以适当降低二元龙宝猪的营养水平;三元龙宝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效率明显优于二元龙宝猪。  相似文献   

4.
肖和良 《养猪》2022,(2):70-73
湖南省洞口县岩山镇某代养猪场,采取全进全出批次化生猪生产,制订猪场防疫管理制度和规章管理制度,明确职工分工职责,加强职工责任性.文章真实记录一个批次化猪饲养管理过程和生产效益计算方法.此批次化猪成活率93.85%,料重比2.987,一级品率97.87%,日增重823.44 g,头耗饲料511.58 kg,猪场获利217...  相似文献   

5.
《养猪》2016,(5)
为研究大河乌猪采食特性与生长性能的相关性,选择云南富源县大河种猪场饲养的日龄相近、体重30 kg左右的50头大河乌猪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头,每头均打上电子识别耳标,进入测定舍测定,试验猪100 kg体重结束试验。试验期间饲喂相同饲粮,自由采食和饮水。结果显示:1)30~50 kg与50~100 kg体重阶段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总耗料量、日增重及料重比均差异显著(P0.05)。2)双变量分析表明,30~50 kg体重阶段大河乌猪的日采食量与日增重、料重比呈强度相关(r=0.960;r=0.932);总耗料量与日增重、料重比呈强度相关(r=0.988;r=0.861);日增重与料重比呈强度相关(r=0.845)。50~100 kg体重阶段大河乌猪的日采食量与日增重、料重比呈强度相关(r=0.981;r=0.990);总耗料量与日增重、料重比呈强度相关(r=0.978;r=0.984);日增重与料重比呈强度相关(r=0.969)。3)30~50 kg和50~100 kg体重阶段日采食量、总耗料量、日增重与料重比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上海某猪场法系大白母猪、阉公猪和公猪各30头的饲养试验,分析3种类别的猪在40~100 kg阶段日采食量、料重比、日增重、活体背膘厚、眼肌面积、眼肌高度的差异。结果显示,料重比,阉公猪分别比母猪和公猪显著高15.05%和11.85%;日增重,阉公猪分别比母猪和公猪显著低10.77%和8.93%;活体背膘厚,公猪分别比母猪和阉公猪高13.28%和3.21%;眼肌面积,阉公猪分别比母猪和公猪高1.76%和4.71%;眼肌高度,阉公猪分别比母猪和公猪高3.25%和6.49%。阉公猪从90~100 kg体重开始采食量明显高于公猪和母猪,提示在生产上应该在阉公猪到达90 kg时尽早上市销售,或者在这一阶段到来时开始限饲以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探究柯乐猪的最佳屠宰期,试验选取体重和日龄相近、健康、发育良好的柯乐猪12头,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于不同体重阶段(90,100,110 kg)屠宰,分别对其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并结合日增重及料重比进一步分析确定柯乐猪的最佳屠宰期。结果表明:100 kg体重阶段柯乐猪平均背膘厚低于90 kg和110 kg体重阶段,但差异不显著(P0. 05);90 kg体重阶段熟肉率显著低于100 kg和110 kg体重阶段(P0. 05);90 kg体重阶段滴水损失显著高于100 kg和110 kg体重阶段(P0. 05);其他指标各体重阶段均差异不显著(P0. 05)。说明100 kg体重阶段的肉品质更优,经济效益更佳,可作为柯乐猪的最佳屠宰期。  相似文献   

8.
一般来进,生猪在约100公斤下日增重快,饲料报酬高,本阶段前期瘦肉增长快。体重达到100公斤后,饲料报酬低;多耗饲料;如果继续饲养就不合算,因此,生猪一般最佳屠宰体重为100公斤左右。此时屠宰生产成本合算,肥瘦肉比例也较合适,售价也高,经济效益好。当然,猪的品种不同,最佳屠宰重量也有区别,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的两个试验旨在评估保育猪最佳生长性能所需的标准回肠可消化(SID)色氨酸与赖氨酸的比值。试验配方确保赖氨酸作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试验1中(饲养体重阶段为6~10 kg),255头保育仔猪(PIC 327×1050,初始体重为6.3±0.15kg,平均数±标准差)按栏重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7栏(每栏为1个重复),每栏饲养6至7头仔猪。6个处理的SID赖氨酸水平均为1.30%,但SID色氨酸与赖氨酸比值分别为14.7%、16.5%、18.4%、20.3%、22.1%和24.0%,试验为期14天。试验2中(饲养体重阶段为11~20 kg),1088头保育仔猪(PIC 337×1050,初始体重11.2±1.35 kg,平均数±标准差)按保育猪的平均体重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6栏(每栏为1个重复),每栏饲养24至27头仔猪。7个处理的配方均含30%玉米干酒糟且SID赖氨酸水平均为0.97%,但SID色氨酸与赖氨酸比值分别为14.5%、16.5%、18.0%、19.5%、21.0%、22.5%和24.5%,试验为期21天。试验结果统计采用含异残差的一般线性混合模型。竞争异方差模型包括折线线性(BLL)、折线二次(BLQ)和二次多项式(QP)模型。试验结果根据贝叶斯信息准则来选择最佳模型。在试验1中(体重6~10 kg阶段的保育仔猪),随着SID色氨酸与赖氨酸比值的提高,保育仔猪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也提高(呈线性,P0.05)。在仔猪平均日增重方面,最佳模型是二次多项式,获得最佳日增重的SID色氨酸与赖氨酸比值为23.9%(95%置信区间:[14.7%,24.0%])。在仔猪料重比方面,最佳模型是折线线性,获得最佳料重比的SID色氨酸与赖氨酸比值为20.4%(95%置信区间:[14.3%,26.5%])。在试验2中(体重11~20 kg阶段的保育仔猪),随着SID色氨酸与赖氨酸比值的提高,保育仔猪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也提高(呈二次方式,P0.05)。在仔猪平均日增重方面,最佳模型是二次多项式,获得最佳日增重的SID色氨酸与赖氨酸比值为21.2%(95%置信区间:[20.5%,21.9%])。在仔猪料重比方面,折线线性和二次折线模型都比较适合,获得最佳料重比的SID色氨酸与赖氨酸比值分别为16.6%(95%置信区间:[16.0%,17.3%])和17.1%(95%置信区间:[16.6%,17.7%])。总结:在试验1中(体重6~10 kg阶段的保育仔猪),获得最佳料重比的SID色氨酸与赖氨酸比值为20.4%,获得最佳日增重的SID色氨酸与赖氨酸比值为23.9%。在试验2中(体重11~20 kg阶段的保育仔猪),获得最佳料重比的SID色氨酸与赖氨酸比值为16.6%,获得最佳日增重的SID色氨酸与赖氨酸比值为21.2%。这些结果表明,NRC(2012)的推荐标准可能低估了体重11~20 kg阶段保育仔猪的SID色氨酸与赖氨酸比值。  相似文献   

10.
肉猪料肉比是指肉猪在饲养期内总耗料量与饲养期内总增重量的比值,是影响猪场生产效益的一个重点指标。影响肉猪料肉比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饲料营养营养标准的拟定一般都考虑最佳增重及料肉比低所需营养,猪每生长一天,就要消耗一部分饲料来维持它的生命需要,猪的生长发育与采食量和饲料质量有关,如果饲料所含蛋白质和能量水平较低,猪就会增加采食量,吃得多。相对而言,采食量越大,猪长得就越快,但过高的采食量必定会影响消化与吸收,从而提高料肉比,所以猪长得快饲料报酬未必就高;在同等的条件下,用营养水平高的饲料饲喂肉猪,料肉比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找出合适本场猪群的教槽料,本试验对断奶仔猪饲喂两种不同的教槽料,饲喂15天,观察不同教槽料对仔猪增重、腹泻的影响。结果显示,教槽料B与教槽料A对比,断奶仔猪头均日增重高65.66g,料重比降低0.44;每增重1kg体重的饲料成本:A料组为11.0元,B料组为10.96元。本试验结果表明,本猪场使用教槽料B能有效减少断奶仔猪断奶应激、提高日增重和降低料重比。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饲喂比较试验,以期优化最佳肉牛配方。[方法]将24头试验牛平均分为A、B、C三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不同配方的饲料。[结果]表明:A组配方增重效果最明显,平均日增重达到1.19kg;B组配方增重较A组低0.06kg,平均日增重1.13kg;C组最少,平均日增重1.11kg。其结果组内个体间增重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A与B、C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进一步作新复极法(LSR)检验,结果如表6,配方B、C增重效果不显著。而A与B、C均达到极显著水平。A组饲料报酬较高,料肉比12.39∶1;C组次之,料肉比12.41∶1;B组最低,料肉比12.75∶1。A组饲料成本相对于B组、C组要低。[结论]从本地比较丰富的饲草料中,选择适口性好、易消化、营养水平相对较高的饲草料经过合理搭配,可提高肉牛育肥效益。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究高精料肥育模式下奶公犊的生长规律及该模式下的生产效益。试验选用300头日龄为210±2.07d、体重为243±17.01kg的荷斯坦牛公犊进行试验,综合月龄和体重指标进行肥育阶段划分,分为肥育前期(7~9月龄)、饲料过渡期(10~11月龄)、肥育后期(12~18月龄),通过提高日粮精料比例,逐阶段提高日粮能量浓度,试验期共360d。结果表明:肥育前期,牛群个体平均增重为70kg,其中7~8月龄平均日增重在1.4kg以上;饲料过渡期日增重为1.43kg,较9月龄日增重(1.00kg)有明显提升;肥育后期12月龄与13月龄日增重分别为1.46kg和1.6kg,在该饲养阶段内群体达到最高增重水平,随后日增重呈波动式下降趋势;17月龄以后平均日增重降到1kg以下,且随着肥育月龄增大,肥育期间耗料增重比呈上升趋势。经济效益方面,高精料肥育奶公犊模式全期毛利润与年均利润率比传统外购架子牛肥育模式分别高1311元/头和2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奶公犊高精料肥育模式可以在我国大、中型奶公犊肥育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中小规模养猪场的养猪效益,有效地降低饲养成本,我们选择适合于中小猪场使用的饲料,开展了猪场自配饲料和商品饲料对肉猪的育肥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大型饲料公司生产的颗粒饲料用于规模化猪场肉猪的育肥,与自配饲料比较,能显著提高日增重(855.25g),料重比显著下降(2.54∶1),头平利润增加55.75元,经济效益提高了33.19%。  相似文献   

15.
<正>近几年生猪生产有较大的发展,但由于生猪销售价格大起大落,造成养猪户严重亏损。为了应对生猪价格大起大落,利用生物技术降低养猪成本是值得推广的重要技术措施。笔者在为部分养猪场及分散养猪户进行技术服务中,利用生物饲料饲养2 658头生猪,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平均体重15千克的仔猪利用生物饲料饲养4个月后达到了90千克,育肥期平均月增重18.75千克,料重比为2.8。依靠生物技术,降低了饲料成本,提高了养猪效益。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15,(11):64-66
本文主要对不同育肥阶段大白猪平均日增重、屠宰性能、胴体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育肥阶段在30~80 kg平均日增重最低,30~100 kg最高,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屠宰性能上,大白猪胴体重、屠宰率、板油重、肾脏重随屠宰体重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骨率、皮率呈下降趋势,且在120 kg屠宰时屠宰率、肾脏重均高于80 kg、100 kg,差异极显著(P0.01);脂肪率差异显著(P0.05);瘦肉率、骨率、皮率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肉质性状上,肉色、大理石纹、肌内脂肪含量随屠宰体重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100 kg、120 kg屠宰时大理石纹分别比80 kg高0.67和0.69,差异显著(P0.05),其他肉质性状与屠宰体重均无显著关联(P0.05)。结果表明,育肥阶段在30~80 kg时平均日增重、屠宰率、大理石纹均较低,为获得较快生长速度,较好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上市屠宰体重在100~120 kg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杜洛克公猪在不同体重区间的日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F/G)等性状的相关关系,评估在较高始测重的情况下测定杜洛克公猪生长及料重比性能的有效性,探究杜洛克公猪不同体重阶段料重比与全程(30~110 kg)料重比的相关性,并建立不同体重阶段料重比与全程料重比的回归方程,以期增加测定站的年测定量,提高其利用率。使用8台奥饲本种猪生长性能测定系统,测定119头杜洛克公猪在30~110 kg体重阶段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及料重比,分析不同体重阶段料重比与全程料重比的相关性,并与全程料重比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杜洛克公猪的日采食量、日增重及料重比在30~110 kg期间均呈增加趋势,并在90 kg出现1个生长期拐点,之后其采食量、日增重及料重比都有下降趋势。不同体重阶段的料重比与全程料重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40~90 kg阶段的回归方程Y=0.316+0.873X1的决定系数为0.76,该回归方程校正准确率高,说明可通过40~90 kg料重比来衡量全程料重比,这样既能缩短料重比测定时间,为准确估算全程料重比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能够有效提高种猪测定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正>饲料成本占养猪成本的70%以上,饲料成本的控制是规模化养殖成本竞争的关键所在。如何最大限度降低饲料成本,并最大限度提高猪群繁殖和生长性能,关键在于饲喂技术管理。因此,接下来叙述新美系猪的特点及饲喂定额管理技术要点。1新美系猪的特点新美系猪的特点表现在:体质结实,蹄肢坚实,双肌臀;生长速度快,20 kg~125 kg阶段日增重800 g;饲料利用率高达2.5:1;胴体瘦肉率高,体重125 kg时屠宰瘦肉率达67%;对饲料营养水平要求比较高,最好用高能量、高蛋白  相似文献   

19.
茉莉花干粉饲喂生长肥育猪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显锡 《养猪》1995,(4):8-9
60头22千克杜大长三元杂交小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按能量和蛋白质基本接近设计饲粮配方,A组为对照组不加茉莉花干粉,B、C、D三组为试验组分别添加5%、10%、15%的茉莉花干粉,饲养105天。结果,A、B、C三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耗料与增重比和千克增重饲料成本B组均优于A组,C组耗料与增重比稍高于A4.65%,但千克增重饲料成本下降1.81%,D组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20.
《养猪》2020,(5)
为比较沙乌头猪二元杂种猪的生长性能,研究选取初始体重相似的两种二元猪82头,在相同营养水平及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喂至90 kg,比较分析其饲养时间、日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结果表明,杜洛克猪×沙乌头猪(DS)组30~90 kg的饲养时间为73.07 d,总采食量为179.97 kg,日采食量为2.48 kg,日增重为0.82 kg,料重比为3.03。鲁莱黑猪×沙乌头猪(LS)组30~90 kg饲养时间为122.95 d,总采食量为217.02 kg,日采食量为1.80 kg,日增重为0.50 kg,料重比为3.65。LS组各体重阶段日采食量、日增重均极显著低于DS组(P0.01)。除60~70 kg,LS组料重比显著高于DS组(P0.05)外,其余体重阶段均极显著高于后者(P0.01)。不同体重阶段料重比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S组30~90 kg的料重比与60~90 kg的料重比相关系数高达0.799(P0.01),30~60 kg的料重比与30~40 kg的料重比相关系数达0.781(P0.01);60~90 kg的料重比与60~70 kg的料重比相关系数达0.575(P0.01)。LS组30~90 kg的料重比与30~60 kg的料重比相关系数高达0.834(P0.01)。30~60 kg的料重比与40~50 kg的料重比相关系数为0.701(P0.01);60~90 kg的料重比与60~70 kg的料重比相关系数达0.515(P0.01)。综上,DS组生长性能优于LS组。此外,不同体重阶段料重比间相关性因杂交方式不同而异,在开展性能测定时应考虑杂交方式的影响。研究为沙乌头猪的开发利用提供相关理论及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