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在山东省鱼台县王鲁镇陈堂村,稻田10hm2养殖中华绒螯蟹,放养扣蟹为350只/667m2,经122天饲养,个体均重121.3g/只,平均产量32.3kg/667m2,回捕率为76.1%,新增纯利961元/667m2。水稻产量550kg/667m2。  相似文献   

2.
为确保稻田成蟹养殖质量,打造稻田扣蟹培育示范基地,加快推进稻蟹种养大面积示范推广项目的顺利实施,今年以来,宁夏贺兰县把稻田扣蟹培育作为稻田养蟹主攻环节来抓,共落实稻田扣蟹养殖面积1.6万亩。目前,扣蟹已进入起捕阶段。平均规格160~200只/千克,预计扣蟹总产量达25万千克。起捕后的扣蟹,一部分作为明年稻田成蟹养殖蟹种,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在上海崇明地区养殖大规格中华绒螯蟹成蟹的技术,在崇明西北部地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养殖池塘开展种草生态养殖成蟹试验。试验池塘面积15亩(15亩=1 hm2,下同),放养规格为100只/kg的中华绒螯蟹蟹种500只/亩,试验期间池塘整体水草覆盖率约为70%。试验结果:养殖成蟹871.95kg,亩产58.13 kg,其中雄蟹平均壳长64.23 mm,壳宽72.03 mm,体质量194.07 g,个体200 g以上的比例为40.0%;雌蟹平均壳长60.46 mm,壳宽67.51 mm,体质量140.88 g,个体150 g以上的比例为36.7%。结果表明,采用种草生态养蟹模式,可以在崇明地区养成大规格中华绒螯蟹,该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4.
大水面蟹鳜混养,不但蟹鳜生长快,病害少,方便上市,而且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是沿湖乡镇农民养殖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铁河乡进行大水面蟹鳜混养技术试验,取得较理想的效果。河蟹经207d养殖,共收获成蟹18899kg,平均规格150g/只,回捕率21%;鳜鱼经170d养殖,共收获成鱼13998kg,平均规格0.5kg/尾,成活率56%。河蟹产值151×104元,鳜鱼产值83×104元,每667m2经济效益1200元。  相似文献   

5.
利用稻田培育扣蟹主要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山市稻田养蟹发展很快,去年养蟹稻田面积达3万亩,其中有2万亩用于培育扣蟹,由于技术管理措施得当,养殖效果显著,2万亩稻田平均亩产扣蟹35公斤,高产典型亩产超过SO公斤,由于市场价格较好,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平均亩效益2700元,收入高的亩效益超过5000元。实践证明,养蟹对稻谷产量没有大的影响,由于限制片稻田施用农药,使水稻达到了绿色食品的标准,实现了稻、蟹双丰收。在稻田培育扣蟹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一、稻田选择:选择水源充足、进排水通畅,水质无污染,地势平坦,土质保水力强的田块,以自然田块为单…  相似文献   

6.
瓯江蟹的生长性能及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万全 《淡水渔业》1997,27(2):44-47
用人工放流及围网养殖的方法对巨江蟹的生长进行观察研究。放流巨江蟹平均规格0.5263g/只,收获成蟹规格平均145.87g/只,回捕率6.84%,群体增重18.70倍。围网放养规格平均0.4466g/只,收获成蟹规格99.4g/只,回捕率872%,群体增重19.13倍。  相似文献   

7.
管忠勤 《水产科技情报》2017,44(3):154-156, 161
为探索现代河蟹健康生态养殖模式,于2013~2014年在长江口地区,利用生态湿地净化的长江水作为养殖水源,通过开挖深槽沟和种植水草等措施营造"水草森林"的生长环境,运用生态养殖技术,开展了大规格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和示范试验。试验结果显示:2014年大规格河蟹平均亩产(15亩=1 hm~2,下同)67.5 kg,雄蟹平均规格221 g/只、雌蟹平均规格161 g/只,回捕率在70%以上,达到了增产增量的目的。养殖的商品河蟹经2次药残检测,全部合格,达到水产品安全标准要求。生产期间采用鲜活螺蛳及冰鲜小杂鱼投喂方式大大提高了河蟹的品质,是一种绿色环保健康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8.
1993-1994年利用鱼池、稻田改造成的池塘培育中华绒螯蟹扣蟹,采取塑膜围栏防逃、调节水质、科学投饵、抑制幼蟹性腺发育等技术,52亩鱼池改造池亩扣蟹105kg,规格100只/kg;595亩稻田改造池亩产扣蟹55kg,规格180只/kg。  相似文献   

9.
筑坝围塘5.33hm^2进行河蟹养殖,投放规格6g/只的蟹苗2.7万只,养殖5个月,起捕成蟹1329kg,平均规格132g/只,回捕率36.8%,单产249kg/hm^2,总收入28.78万元,纯收入12.00万元,折合纯收入2.25万元/hm^2,投入产出比1:1.7。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亲蟹平均规格分别为158.9g、132.8g,♂亲蟹平均规格为180g、150g两种群体繁育的蟹苗培育的1龄蟹种,其群体规格分别为128只/kg、160只/kg。在面积相同、放养密度相同、饲养条件相同的条件下,采用天然海水土池繁育的蟹苗培育的1龄蟹种成活率为5.1%、亩产蟹种8064只;而采用天然海水工厂化繁育的蟹苗,育种成活率为2.24%、亩产蟹种3609只;在蟹苗来源相同、饲养管理相同,培育池面积为19亩的培育池蟹种产量低于面积5亩的池塘。  相似文献   

11.
河蟹生态养殖不同放养模式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池塘生态养殖的方法,研究了河蟹不同放养模式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每667m^2放养扣蟹350只~750只,规格200~300只/kg,均可达到上市规格150g/只,回捕率60%以上,其中放养350只/667m^2,平均上市规格最大,而单产、效果最低;放养750只/667m^2,回捕率下降,单产优势不明显,实验结果显示,河蟹生态养殖适宜放养模式是:河蟹500~750只/667m^2,规格200~300只/kg,套放青虾5~6kg/667m^2,规格1200~2000尾/kg;花白鲢15~20尾/667m^2,规格5~6尾/kg;鳜鱼8~12尾/667m^2,规格7~8cm。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盘锦地区稻田扣蟹养殖存在产量低、规格小(200~360只/kg)、严重制约成蟹养殖健康发展的实际问题,经过多年的不断试验、示范,连续三年实现水稻不减产,稻田扣蟹养殖产量1 125 kg/hm2,养成规格120~160只/kg的好成绩,提出了蟹苗选择、放养密度、饵料投喂及稻蟹病害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本镇河蟹养殖户朱仁球在笔者的指导下进行河蟹养殖,主养品种河蟹回捕率超过72%,亩产商品蟹达65千克,总产河蟹3250千克,平均规格150克/只。实现销售总收入39.82万元,除去成本支出,获得纯收入24.25万元,亩纯利4850元。他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1990-1992年在高桥湖(面积400亩,无水草)进行鱼蟹混养试验。1990年放蟹6.5kg,规格1600只/kg,经15个月饲养,捕获蟹3997只,637.5kg,回捕率38.4%,蟹鱼收入187508元,养蟹投资收益率831.5%;1992年分两次放蟹45.5kg,规格900只/kg,经6个多月饲养,捕蟹6490只,853.7kg,回捕率36.1%,蟹鱼收入137136元,养蟹投资收益率761.5%。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水库栏网养殖河蟹对调整渔业养殖品种结构,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林七水库投放规格为4~6克/只的长江系扣蟹进行栏网养殖,收获成蟹规格多为110~220克/只,最大个体达356克/只,回捕率36%,养殖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梭子蟹池塘人工养殖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军 《齐鲁渔业》2003,20(5):15-15
近年来,由于人工大量捕捞和环境污染等原因,梭子蟹的自然资源逐年减少。1999年我县开始利用对虾池进行梭子蟹人工试养,取得了较为理想的试验结果。2001年我县又实施省下达的海洋渔业开发项目——梭子蟹池塘人工养殖,实施面积2180亩。经过1年的养殖,亩产梭子蟹57.4 kg,起捕率达24.3%,平均规格195 g/只,总产值达223万元,亩平均效益达521元。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通过科学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对池塘彻底清淤、消毒、建防逃设施,在池塘内移栽种植水草并投放螺蛳,每667 m~2投放河蟹(平均规格100~200只/kg)1000只,银鲫(规格40尾/kg)20尾,鲢(规格100g/尾)40尾,鳙(规格100 g/尾)10尾。经过7~8个月精心饲养,每667 m~2回捕成蟹700只(平均规格达125 g/只)重87.5 kg,回捕率达70%,每667m~2利润3180元,投入产出比1:3.11。  相似文献   

18.
稻田养蟹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稻田养殖业在不断发展,并向淡水名优品种转化。如辽宁省盘锦、营口地区和东沟县稻田养蟹蓬勃兴起,东沟县还推广了革胡子鲶和泥鳅的稻田养殖。1992年营口水产研究所利用20亩稻田进行养蟹试验,其中成蟹6亩,平均亩产21.1千克,水稻平均亩产550千克,平均亩利润548.2元;扣蟹14亩,平均亩产34.1千克,水稻平均亩产600千克,平均亩利润597.3元。比单种稻谷亩增产10—15%,增收8.14—8.96倍。 实践证明,稻田养蟹和其他适宜名优品种,具有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全省水稻产区开创一条行之有效的致富门路。为使稻田养蟹能尽快推广应用,本文对其效益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9.
提高池塘养殖效益的几种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华  张建 《科学养鱼》2002,(5):24-24
近年来,池塘养殖常规鱼的产量不断提高,而养殖效益却相对降低,单纯养殖常规鱼水面的平均纯利一般在500元/亩左右。为了充分挖掘水体潜力,降低养殖成本,减少投资风险,提高产品质量和池塘的养殖效益,笔者认为可在池塘适当套放一些特水养殖品种。一、套放模式1.鱼蟹混养在2~3月份,每亩水面套放200只/千克的扣蟹80~100只,不需建防逃设施。放养的蟹种应选个体整齐、肢体完整健壮、未性成熟、长江系的纯正种苗,养殖者最好购蟹苗自己培育大规格蟹种。到10月中旬前后应及时将蟹捕出,回捕率一般在60%左右,每亩水…  相似文献   

20.
2002年黔东南州水产站从上海引进优质中华绒螯蟹扣蟹8000只,在州内凯里市三棵树镇小营村的10.5亩的稻田中进行试验。从5月6日引种投放至10月24日捕测验收历经5个多月的养殖,成蟹个体最大165克,平均66.7克,共捕获1800只,回捕率23%。以上数据表明,尽管此次试验基本取得成功,但其回捕率还比较低,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初步分析如下: 一、稻田生态环境未能得到有效调控 1.清野消毒不彻底 刚放入田沟中的蟹种较为弱小,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