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两优500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两优500是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育性稳定、米质好、株型好、再生能力强的培矮64S为母本,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穗大粒多、米质较好的优良品系500为父本进行杂交,于1995年育成的适合作中稻蓄留再生种植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经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头季比汕优63生育期短4d,产量相当;再生季生育期比汕优63长7d,增产1倍左右;两季均表现出高产稳产、米质好、田间抗性较强。2002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已向农业部申请植物新品种种权保护。  相似文献   

2.
优质两系杂交稻两优363的产量与品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优质两系杂交稻两优363经区域性试验和生产试验,产量与对照汕优晚3相当,12项稻米品质检测除垩白米率(14%)外,其余11项指标均达农业部颁优质稻米标准二级以上,并具有香味。生育期比对照晚熟2d左右。200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优质高产两系杂交稻新组合黔两优58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2136S与恢复系M86配组,育成了优质高产两系杂交稻新组合黔两优58.经两年贵州省早熟组杂交稻区试鉴定,平均单产8.51t/hm2,比对照平均增产5.66%;一年生产试验鉴定,平均单产8.28t/hm2,比对照平均增产10.11%;在贵阳进行两年高产栽培试验,平均单产达10.99t/hm2.黔两优58对稻瘟病的抗性优于对照,耐寒性强.稻米理化指标测试和食味鉴评结果表明品质较优,是适合中高海拔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杂交稻理想组合.黔两优58于2004年4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两系杂交稻—培两优慈4于2003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应湖南省、长江流域及热带地域海拔500米以下地区作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5.
超级杂交稻两优932系湖北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200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2003年通过第一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是“十五”期间长江  相似文献   

6.
两优培九由江苏省农科院采用培矮64S为母本、9311为父本,通过两系法配组育成的亚种间集优质、高产、多抗于一体的中熟籼型杂交稻新组合,代号为65002。该组合于1999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两优培九”。  相似文献   

7.
杂交稻新组合Y两优318是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的不育系是以Y58S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R318为父本选育成的感温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于2013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稻2013020)。该组合具有高产、中抗稻瘟病、耐寒性中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两优6785是由用两系不育系885S为母本、黔恢785为父本配组的高产稳产、抗性较强、米质较优的两系中籼杂交稻新组合。经2010-2011年贵州省杂交水稻迟熟组2a区域试验平均单产9.25 t/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9.06%;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9.59 t/hm2,比对照增产10.30%;全生育期158.9 d,比Ⅱ优838早熟0.9 d;稻瘟病抗性、稻米理化指标和食味鉴评结果均优于对照。2014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稻2014004号)。  相似文献   

9.
管好两优培九种子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优培九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水稻“86 3”课题组以低温敏核不育系培矮 6 4S为母本 ,中籼品系 9311为父本配制成的籼型两系杂交稻组合。 1999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0 0 1年通过国家审定。 1997年种植以来很受各地农户信赖。大面积产量 6 5 0~ 70 0kg/ 6  相似文献   

10.
<正> 两优培九是江苏省农科院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合作研究育成的两系杂交稻,是袁隆平主持的“超级杂交稻选育”项目中的一个新的苗头组合,1999年4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2000年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襄阳县自1998年引进试种,1999年扩大示范334hm~2,2000年示范面积达到2000hm~2,平均单产比当地主推品种“Ⅱ优501”增产1.2%~6.5%,增产效果显著,且米质优,抗性强,深受广大干部群众欢迎,已被确定为襄阳县当前水稻品种结构调整的主导品种 但  相似文献   

11.
北方杂交粳稻亲本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辽宁省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有代表性的杂交水稻及亲本,采用多种统计方法.重点研究了北方杂交粳稻亲本主要产量性状、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在F1代的遗传表达。结果表明:(1)杂交水稻的结实率主要受母本控制,呈正相关关系,接近显水平,与父本关系不大,且呈负相关关系。杂交水稻的千粒重主要受父本影响。(2)杂交水稻剑叶的叶周长和叶长主要与恢复系相关,叶宽和长宽比主要与不育系相关。倒二叶的叶周长、叶长、叶面积主要与恢复系相关.长宽比与父母本相关均显。倒三叶叶面积、叶长、叶周长与恢复系楣关显,叶宽与不育系相关显。在杂交水稻组合选育过程中,应注重对不育系的穗长和经济系数进行选择.而对恢复系更应注意株高和穗长两性状。(3)对恢复系应重点选择籽粒外部形状、糊化温度和垩白米率,对不育系应重点选择粗蛋白含量和垩白米率,其他性状父母本应平衡协调选择。  相似文献   

12.
采用35个杂交稻新选恢复系与已在生产上获得推广的16个杂交稻两系或三系不育系随机配组成73个杂交稻组合,将各杂交稻稻组合杂种F1及其亲本在相同栽培环境条件下种植,对其收获各杂交稻组合与其亲本种子的碾米品质性状及外观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丰源A/R2032、P64S/R996、粤太A/R259、金23A/R52等杂交稻组合的碾米与外观品质表现优异;母本T98A、陆18S,父本R2773、保健红米适宜大面积推广配组;杂交稻组合整精米率受恢复系的影响不可忽视,73个杂交稻新选恢复系整精米率的一级优质米达标率为95.9%;杂交稻垩白性状的超亲优势表现明显;同时还发现不同杂交稻恢复系与同一杂交稻不育系配组的杂交稻组合、同一杂交稻恢复系与不同杂交稻不育系配组的杂交稻组合的碾米品质及外观品质各性状均表现不同;今后杂交稻及其亲本的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改良重点是进一步提高糙米率和降低垩白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同工酶电泳技术,分析了上农香、黑糯等4个品种及其6个杂交后代选系的酯酶同工酶谱。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品系)酶谱基本相似;但也各有特异带,其中b_1、b_2带酶活性较强,可作为上农特种稻的特异性标志带。除Z_(17-3),其他杂交后代与母本相似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晚籼新组合兰优1972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优1972系南宁市沃德农作物研究所以自主选育的不育系兰A与优质恢复系R1972配组育成的优质晚籼弱感光组合.该组合杂种优势强,株叶型好,生育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优,适宜在桂南稻作区作双季晚稻种植.文章介绍了兰优1972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制种技术:注意确保父、母本种性;合理安排播差期,确保有效穗数;适时适量喷施"九二○";及时除杂、收割,确保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三系杂交水稻谷粒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不育系:金23A、11-32A、优IA、珍汕97A;恢复系(品种):桂99、广陆矮4号、桂朝2号、窄叶青8号、特青、胜优2号、比四稻、常杂3号、晚三、培C311、明恢86、明恢63、南京11号、9311、金陵57、盐籼1号、93—9、贵辐籼3号、黔籼2号、IR36、IR24、IR72、密阳46、密阳54、密阳42、水源287、水源290。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推广采用窄行宽株、两期父本各插一行、两行父本按“品”字形插植、扩大父母本间距等插植新技术,有利于父本及靠近父本行的母本个体生长发育和授粉。提高异交结实率,避免单行父本插植方式赶粉后父本易发生折倒伏,且克服大二行父本插植方式因父本占用空间过多而母本穗数不足的弊病,是一种高产稳产的插植技术。  相似文献   

17.
以紫宝香糯1号为母本,与海选1号杂交,成功培育出了含天然维生素A的中籼两系黑米恢复系紫恢07。紫恢07糙米中维生素A含量达20.8 IU/100 g。介绍了该恢复系及其杂交组合两优紫宝2407和两优紫宝2507的农艺性状、稻米品质、产量等。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北方大穗型杂交粳稻超高产的生理基础,为选育大穗型的北方杂交粳稻提供育种理论。对北方大穗型超级杂交粳稻辽优3072进行了产量结构和生理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大穗型恢复系C52和小穗稳产型推广品种辽粳294相比,辽优3072灌浆中后期,叶片与根系的SOD、CAT、POD活性高、Vc、脯氨酸、叶绿素与可溶性糖含量较高,根系MDA含量较低,从而使辽优3072叶片同化产物生产旺盛,根系不早衰,有利于抵抗衰老和逆境,这是大穗型杂交稻辽优3072获得超高产的生理生化基础。同时也探讨了辽优3072各生理生化指标与亲本之间的关系。辽优3072的叶片SOD和CAT含量与父本显著相关,总叶绿素含量与母本显著相关,根系中SOD含量与父本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超级杂交稻天优998引种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惠玲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11):1181-1183
天优998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优质籼稻不育系天丰A作母本、广恢998作父本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三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于2004年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柳江县自2006年早造引进种植,表现适应性广、抗病抗倒伏性强、高产优质、熟色好、米质优等特点。其高产栽培要求做好育秧和大田管理,培育适龄壮秧,适时移栽,及时中耕除草,适时收割。  相似文献   

20.
三系杂交水稻谷粒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三系杂交稻谷的遗传动态,探索不育系和恢复系各自对杂交稻谷粒性状的影响。[方法]利用华中地区常用的4个三系不育系与27个恢复系(品种)为供试材料,组成4×27NCⅡ交配设计,对三系杂交稻谷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及相关分析。[结果]谷粒长、粒宽、千粒重和长宽比等4个性状均为加性基因效应起主导作用;谷粒长、粒宽、千粒重和长宽比同时受到父母本的影响,但受父本的影响比受母本的影响大。谷粒长、粒宽、千粒重和长宽比都有很高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99.65%、98.31%、95.27%和98.81%。相关分析表明,粒长与千粒重和长宽比均达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粒长和长宽比均达极显著正相关,与粒宽未达显著相关;粒宽与粒长和长宽比达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粒长、粒宽和千粒重对长宽比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6246、-0.5559和-0.0158。[结论]该研究系统分析了不育系和恢复系对杂交稻谷粒性状的影响,为杂交水稻高产、优质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