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昌亚热带暖温河谷区冬春干旱季节的光热条件可满足非秋眠级紫花苜蓿种子生产,是紫花苜蓿种子生产的可选区。对非秋眠级紫花苜蓿进行现蕾期叶面施硼和现蕾期、花期叶面施硼处理,结果表明,二次叶面施硼组好于1次施硼组,产种量253.5 kg/hm2,比对照组增产19.5 kg/hm2,生殖枝比例也较高,占50.83%,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施用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硼钼肥配施对紫花苜蓿生理生化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因素四水平正交设计,研究在分枝期、现蕾期、初花期对新牧1号紫花苜蓿叶面喷施硼、钼对紫花苜蓿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和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硼钼配比可使紫花苜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丙二醛含量降低。硼提高紫花苜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作用大于钼。单施钼肥,施钼量从0增加到0.225 kg/hm2时,总叶绿素含量随施钼量的增加而增大。单施硼肥时,施硼量从0增加到2.5 kg/hm2时,丙二醛含量随施硼量的增加而降低。与分枝期和初花期相比,现蕾期硼钼元素对紫花苜蓿增产的作用最大。紫花苜蓿喷施硼、钼后干草产量与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硼、钼、锌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裂裂区设计研究硼、钼、锌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钼、锌以一定的比例配施可以显著提高苜蓿干草产量,尤其是硼(1.0kg/hm^2)、钼(100g/hm^2)、锌(3.0kg/hm^2)配施可获得最高产量(17.7 t/hm^2),较对照增产21.3%;单施硼(1.0 kg/hm^2)或钼(100g/hm^2)或锌(1.5 kg/hm^2)也可以显著(p〈0.05)提高苜蓿干草产量.硼、钼互作对苜蓿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硼(1.0 kg/hm^2)和锌(3.0 kg/hm^2)配施可以显著提高苜蓿粗蛋白质含量;在不施硼的情况下,钼、锌配施可以显著降低苜蓿粗蛋白质含量;单施锌对苜蓿粗蛋白质含量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应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苜蓿进行行距、灌水、施肥种类及施氮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行距以30em处理产草量最高,每公顷产干草11049kg,比45cm处理增产干草9.9%,差异显著(P〈O.05);以灌水1次为好;施农家肥22500kg/hm^2产干草11403kg/hm^2,增产效果最佳,比施复合肥150kg/hm^2增产干草17.1%(P〈O.05)和施磷酸二铵150kg/hm^2增产干草6.6%(P〈o.05),施磷酸二铵比施复合肥增产9.8%(P〈0.05);施尿素112.5kg/hm^2增产效果好于施尿素75kg/hm^2和150kg/hm^2处理;处理6(彳亍距30cm,灌水3次,施磷酸二铵150kg/hm^2,施氮肥112.5kg/hm^2)和处理2(行距15cm,灌水2次,施农家肥22500kg/hm^2,施氮肥112.5kg/hm^2)分别产干草11818kg/hm^2和11730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5.
松嫩平原苜蓿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松嫩平原,应用正交试验对苜蓿产量进行行距、灌水、施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30cm行距处理产草量最高,干草产量15389.66kg/hm^2;灌水以3次和1次为好;施农家肥22500kg/hm^2增产效果好于施磷酸二铵150kg/hm^2和施复合肥150kg/hm^2处理;施尿素112.5kg/hm^2增产效果最佳,平均产干草14673.61kg/hm^2;行距30cm、灌水3次、施磷酸二铵150kg/hm^2、施氮肥112.5kg/hm^2处理产干草19395.83kg/hm^2,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6.
中亚热带区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价不同秋眠强度紫花苜蓿品种在福建中亚热带生产性能,选择秋眠级数(FD)3、5、7、9.5的紫花苜蓿品种在福建延平、福建建阳进行品种比较试验,测定越夏率、年度产草量、产草量季节动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秋眠级数为7的阿瑞博表现最优,越夏率为67%,在延平、建阳年度鲜草产量分别为4 7931kg/hm2、62 505kg/hm2,干草产量分别为12 373.2kg/hm2、13 344.8kg/hm2,初花期粗蛋白含量28.0%。秋眠级数为3的苜蓿王初花期粗蛋白含量最高(33.4%),但越夏率和产草量最低。秋眠级数为9.5的萨兰多在秋季保持较高的产草量,但越夏率和春夏季产草量均低于阿瑞博。选择春季生长迅速,耐旱、耐热的非秋眠品种是中亚热带区紫花苜蓿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产性能和越冬能力的差异,本研究以国内外26个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紫花苜蓿生长性状、营养品质、越冬率及其综合评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单株生物量、株高、茎粗、粗蛋白含量随着秋眠级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茎叶比、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秋眠级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越冬率则随着秋眠级的升高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秋眠级4级>3级>2级>5级>6级>8级>7级>9级>10级,聚类分析表明秋眠级4级和3级紫花苜蓿为综合指标最优的一类。因此,秋眠级4级的紫花苜蓿最接近理想品种,其次为秋眠级3级,上述2个秋眠级紫花苜蓿均适合在新疆石河子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施肥对新麦草种子产量及产量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新麦草为材料,在河北坝上高原区种子生产实验研究中得出:在生育期中灌水6次、磷酸二铵做种肥的条件下,施化肥对新麦草种子产量影响显著,秋施45kgN/hm^2 45kgP2O5/hm^2、春施90kgN/hm^2时种子产量最高,为265.1kg/hm^2;新麦草种子产量的首要影响因紊是单位面积生殖枝数,生殖枝主要由上年果前短营养枝转化,秋春施氮可以增加果前短营养枝/m^2,使第二年生殖枝数/m^2增加。同一施氮量下,秋春分施氮肥与春季一次施氮处理之间,小穗数/生殖枝、小花数/小穗、种子数/小穗及种子千粒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冬季田间积雪覆盖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越冬率、产草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秋眠型(1,3级)、半秋眠型(5级)及非秋眠型(7,9级)紫花苜蓿,设置覆雪及不覆雪处理,观测紫花苜蓿根冠处及田间土层(1,20 cm)温度变化,测定其越冬率、株高、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结果表明:与不覆雪相比,覆雪可提高紫花苜蓿的越冬率,覆雪下紫花苜蓿的株高及干草产量呈上升趋势,覆雪可保证紫花苜蓿正常生产性能。与不覆雪相比,覆雪仅影响翌年第一茬紫花苜蓿的粗蛋白含量,而对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无明显影响。根据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在有积雪覆盖的情况下,秋眠级3级的‘中苜2号’和秋眠级5级的‘Archer’品种的越冬率、草产量及营养品质表现良好,适宜在新疆北疆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紫花苜蓿种子生产过程中氮素吸收、分配及利用规律,探索合理的施氮肥措施,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处理(0,45,90 和135 kg N/hm2)对敖汉苜蓿和公农1号苜蓿氮素累积量、生殖器官氮素累积量及氮素分配率的动态变化以及种子产量、质量及氮素收获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产量和氮素收获指数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但是结荚率、单株粒重、千粒重和种子质量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两个苜蓿品种的氮素累积量及氮素分配率的动态变化表现不一致。根据两个苜蓿品种需氮规律可得出,在返青期一次性施氮肥不能满足紫花苜蓿的需氮规律。其合理的施肥措施是:敖汉苜蓿在现蕾期追施45 kg N/hm2,开花期不施,结荚期补施90 kg N/hm2;公农1号苜蓿在现蕾期不施肥,开花期追施45 kg N/hm2,结荚期补施45 kg N/hm2。研究结果初步确定了赤峰地区苜蓿种子生产田的需氮肥规律及适宜施氮量,为苜蓿种子生产过程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氮素用量和密度对玉米营养体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1,他引:11  
研究了氮素施用量和密度对玉米营养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素和增加种植密度对玉米营养体产量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在密度为15万株/hm^2,施氮237kg/hm^2时,玉米营养体产量最高,为32584.7kg/hm^2,比常规种植密度9万株/hm^2增产26%。玉米营养体产量乳熟期最大,适宜收割期宜在灌浆期。营养体生产较籽实生产收获期提前了50d,利用玉米营养体收获后的生长余季(8月1日-10月20日)生产毛叶苕子营养体,二者合计生产绿色营养体3.88万kg/hm^2,粗蛋白5638.51kg/hm^2,分别是籽实生产的1.5,3.77倍。光,热,水生产效率较籽实生产提高了47.8%。  相似文献   

12.
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和营养成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THG-1青干草产量最高达9102kg/hm^2,现蕾期粗白蛋最高达22.41%,对照组天水苜蓿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均起最低,仅为6798kg/hm^2和19.86%。4个品种均在现蕾期营养价值最高。因此,现蕾期为最佳收割期,THG-1为高产优质的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石河子地区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和生产性能,以获得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休眠型苜蓿品种。选择10个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紫花苜蓿初花期的营养品质、生产指标和越冬率,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以渝苜1号为代表的第一类群非秋眠型和极非秋眠型苜蓿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均为优,但越冬能力较差,半秋眠型(新疆大叶、Victoria和Archer)苜蓿的越冬性较强且综合性能表现良好,秋眠型(肇东、新牧2号和骑士2)苜蓿的越冬能力强,但综合性能较差。研究表明,综合考虑当地气候及苜蓿多年生的特性,应优选综合性能较好且越冬能力较强的半秋眠苜蓿(新疆大叶、Victoria和Archer)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田间覆雪对不同秋眠型紫花苜蓿生理特性及抗寒基因表达的影响,选择秋眠型紫花苜蓿肇东(1级)、半秋眠型紫花苜蓿Archer(5级)及非秋眠型紫花苜蓿WL903(9级),测定越冬期间苜蓿的越冬率、根部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抗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抗寒相关基因(CAS15A、DREB1、NAC3)表达。结果表明:冬季积雪可提高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的越冬率。覆雪状态下紫花苜蓿主根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高于不覆雪状态;紫花苜蓿DREB1基因的表达量在秋眠型苜蓿(肇东)中最高,CAS15A和NAC3基因的表达量在半秋眠型苜蓿(Archer)中最高。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科尔沁沙地适宜种植苜蓿秋眠级和刈割次数,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以不同秋眠级的6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刈割2次、3次和4次对产量、品质和越冬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刈割次数的增加,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越冬率逐渐降低;秋眠级1~3级苜蓿品种年刈割3次总产量最高,秋眠级4~5级苜蓿品种年刈割4次总产量最高;不同刈割次数各茬次间苜蓿品质不同。综合分析得出,在科尔沁沙地灌溉苜蓿种植区,选择秋眠级1~4级的苜蓿品种,年刈割2~3次为宜。  相似文献   

16.
半秋眠和非秋眠紫花苜蓿品种耐涝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来自国外的28个半秋眠和非秋眠紫花苜蓿品种耐涝性能的生物学评价和水淹后不同耐涝品种丙二醛含量比较分析,筛选出5个耐涝性能优良的半秋眠和非秋眠紫花苜蓿品种;钾、钙、锌和硼四种微量元素对改善苜蓿的抗涝能力有明显的作用(p<0.05),合理使用能够显著提高苜蓿的抗涝能力.  相似文献   

17.
磷、钾、硼肥料配施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黑龙江省苜蓿良种繁育技术滞后、种子产量低、质量差等实际问题,通过研究施肥时期与磷、钾、硼肥不同处理组合对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筛选出较优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开花期各施肥组合处理的苜蓿种子产量和千粒重均高于现蕾期、分枝期各施肥组合,其中二铵60kg/hm^2,氯化钾90kg/hm^2与硼砂2kg/hm^2施肥组合是最佳组合,其苜蓿种子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21.5%。  相似文献   

18.
以蓝茎冰草为实验材料,经过2年研究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蓝茎冰草种子产量增加;同一施氯量下,秋春分施氮肥处理的种子产量高于春季1次施氮处理,其中秋施45kgN/hm^2、春施90kgN/hm^2时,种子产量最高。达341.4kg/hm^2;单位面积生殖枝数是影响蓝茎冰草种子产量的主要组分,其生殖枝主要由上年果后短营养枝转化;连续2年施氮使单位面积生殖枝数显著增加,秋施45kgN/hm^2、春施90kgN/hm^2时,生殖枝数/m^2最多,达232.3枝;秋施90kgN/hm^2、春施90kgN/hm^2时,小穗数/生殖枝与种子千粒重最高,为11.2个和4.857g。  相似文献   

19.
紫花苜蓿在湖北省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湖北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品种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筛选4个秋眠级在5~8之间的紫花苜蓿品种,在湖北西北丘陵及鄂北岗地开展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品种在试验区均能完成生育期,秋眠级在6以上的紫花苜蓿品种表现较好,WL525干草产量最高,667m~2达1 620kg。育肥试验表明,紫花苜蓿在肉牛养殖中可以代替一部分精料,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并且比当地栽培粮食作物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刘香萍  李国良  杜广明  崔国文 《草业科学》2011,28(12):2167-2169
通过对盛花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进行叶面喷施不同质量分数的硼、钼、锌,测定不同处理下紫花苜蓿种子产量、株高、千粒重、花序数/生殖枝、豆荚数/花序、籽粒数/豆荚等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硼、钼、锌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效应。3种微肥中0.9%硼、0.04%钼和0.6%锌处理对苜蓿种子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种子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6.89%、26.51%和13.8%,其中0.04%钼增产效果最优。同时各处理对花序数/生殖枝、荚果数/花序、籽粒数/荚果等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