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牧草试验基地,对在适应性观察中表现较好的引进虉草"川草3号"与对照品种"川草2号"老芒麦和野生虉草于2001~2004年进行了物候期、抗逆性、越冬率、茎叶比及产草量等方面的观测对比,结果表明:"川草3号"虉草在生产性能、适应性、抗逆性等方面都优于对照"川草2号"老芒麦和野生虉草。  相似文献   

2.
对“川草3号”虉草、野生虉草和本地主要栽培品种“川草2号”老芒麦在川西北不同区域的物候期、生长性能、抗逆性、牧草和种子产量及营养成分等进行综合对比观测,结果表明:在试验区域内,“川草3号”虉草较两个对照品种具有更好的生产性能和抗逆性,营养价值也较高,适合在温带到寒温带海拔1650.3800m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对3种牧草的饲用价值进行初步研究表明,"川草3号"稿草在鲜草产量、粗蛋白产量、茎叶比、鲜干比等方面均优于对照"川草2号"老芒麦和野生虉草;无论是在初花期还是盛花期, "川草3号"虉草的生物碱含量都显著低于对照野生虉草.  相似文献   

4.
对"川草3号"虉草、野生虉草和本地主要栽培品种"川草2号"老芒麦在川西北不同区域的物候期、生长性能、抗逆性、牧草和种子产量及营养成分等进行综合对比观测,结果表明:在试验区域内,"川草3号"虉草较两个对照品种具有更好的生产性能和抗逆性,营养价值也较高,适合在温带到寒温带海拔1 650~3 800 m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在四川阿坝州壤塘县进行,以阿坝老芒麦、“川草1号”老芒麦和当地老芒麦为试验材料,对物候期、茎叶比、牧草鲜干重、种子产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阿坝老芒麦在适应性、牧草产量、种子产量等生产性能方面都优于“川草1号”老芒麦和当地老芒麦,但与“川草1号”老芒麦比较差异不显著,与当地老芒麦比较差异显著。本试验结果可为几种牧草的种子生产和牧草高产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解决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的优势种老芒麦的种子供不应求的现状,更好地为青藏高原的天然草地植被恢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对3种牧草的饲用价值进行初步研究表明,"川草3号"虉草在鲜草产量、粗蛋白产量、茎叶比、鲜干比等方面均优于对照"川草2号"老芒麦和野生虉草;无论是在初花期还是盛花期,"川草3号"虉草的生物碱含量都显著低于对照野生虉草。  相似文献   

7.
以“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cv.chuancao NO.2)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底肥、不同施肥量和不同行距等处理对“川草2号”老芒麦进行种子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以期为“川草2号”老芒麦种子生产管理技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复合肥作底肥施肥量为120kg/hm^2的平均种子产量最高,达1612.26kg/hm^2,施肥量为120kg/hm^2比较适合老芒麦种子生产。施肥量过高,不但浪费资金投入,而且不利于“川草2号”老芒麦种子生产;复合肥作底肥行距为60cm的种子产量最高,为1534.5kg/hm^2,在红原进行“川草2号”老芒麦种子生产,行距60cm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8.
《四川草原》2004,(4):61-61
<正> 川草1号、2号老芒麦是四川省草原研究所从若尔盖高原本地老芒麦中选育成功的牧草新品利。川草1号老芒麦为疏从型禾草,幼苗叶片宽短、淡绿色,生长快、有短根茎,翌年返肯早、分蘖强、抗寒、  相似文献   

9.
以"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cv.chuancao NO.2)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底肥、不同施肥量和不同行距等处理对"川草2号"老芒麦进行种子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以期为"川草2号"老芒麦种子生产管理技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复合肥作底肥施肥量为120 kg/hm2的平均种子产量最高,达1 612.26 kg/hm2,施肥量为120 kg/hm2比较适合老芒麦种子生产.施肥量过高.不但浪费资金投入,而且不利于"川草2号"老芒麦种子生产;复合肥作底肥行距为60 cm的种子产量最高,为1 534.5kg/hm2,在红原进行"川草2号"老芒麦种子生产,行距60 cm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10.
川草2号老芒麦选育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sibiricusL,cv。chuancaoNo。2)品种,原品系编号为812189(下同),于1990年定名为川草2号老芒麦,它是根据我所1980年拟定的禾草育种计划,针对以若尔盖高原为主体的川西北高原寒温气候地域主栽禾草老芒麦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良提高,经系统选择育成的继川草1号老芒麦之后的又一个新品种。该品种由三个入选的优良株(穗)系混合组成,经过系统的育种试验和生产试验,证明是一个适宜本气候地域栽培的,主要经济性状表现不但优于红原原有的本地老芒麦,且优于川草1号老芒麦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川西北高寒牧区主推草种青贮效果,以收种后的老芒麦(Elymus sibiricns L.)和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L.)为原料,对其叶围微生物进行计数,使用纤维素酶、蔗糖、尿素和乙酸作为添加剂,灌装青贮60 d后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老芒麦和虉草附着的乳酸菌数量远低于霉菌、酵母菌和丁酸菌;蔗糖和尿素处理下,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氨态氮与总氮比值显著低于对照(P<0.05),能够改善老芒麦青贮饲料和虉草青贮饲料发酵品质;乙酸处理下,pH值、氨态氮与总氮比值显著低于对照,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能够改善老芒麦青贮饲料和虉草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纤维素酶对改善虉草青贮饲料发酵品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抽穗期“川草2号”老芒麦为研究对象,探讨青宝Ⅱ号(FS)、乳酸菌制剂I(LABI)、乳酸菌制剂Ⅱ(LABⅡ)等3种乳酸菌制剂的不同添加比例对川西北老芒麦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乳酸菌制剂添加比例对老芒麦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影响不同;青宝Ⅱ号(FS,0.03g·kg^-1FM)能够改善老芒麦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乳酸菌制剂(LABI)和乳酸菌制剂Ⅱ(LABⅡ)均能够显著降低老芒麦青贮饲料的pH、氨态氮/总氮比值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P〈0.05),提高干物质含量、乳酸含量和乙酸含量,改善老芒麦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3.
对川草1号老芒麦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的生产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明确了其经济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为其人工草地的建植和合理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以"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cv.chuancaoNO.2)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底肥、不同施肥量和不同行距等处理对"川草2号"老芒麦进行种子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以期为"川草2号"老芒麦种子生产管理技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复合肥作底肥施肥量为120 kg/hm2的平均种子产量最高,达1 612.26 kg/hm2,施肥量为120 kg/hm2比较适合老芒麦种子生产。施肥量过高,不但浪费资金投入,而且不利于"川草2号"老芒麦种子生产;复合肥作底肥行距为60 cm的种子产量最高,为1 534.5 kg/hm2,在红原进行"川草2号"老芒麦种子生产,行距60 cm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15.
行距和肥力对川草2号老芒麦生产性能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追肥、不同行距和不同基肥对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cv.chuancao No.2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拔节期追施120kg/hm2复合肥可提高老芒麦生产性能;60cm行距时老芒麦种子产量最高达1 485kg/hm2,30 cm行距时老芒麦产量最高达10 70 kg/hm2;施180kg/hm2复合肥较施15t/hm2牛粪更有利于老芒麦种子生产.  相似文献   

16.
以抽穗期“川草2号”老芒麦(E.sibiricns L.cv.chuancao No.2)为青贮原料,探讨丙酸(PAT)和甲酸钠(SF)两种添加剂对老芒麦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丙酸和甲酸钠处理后的老芒麦青贮饲料pH和氨态氮/总氮比值显著降低。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增加,能够显著改善老芒麦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P〈0.05);其中,丙酸(0.3ml·kg^-1FM)处理和甲酸钠(0.3ml·kg^-1FM)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干物质含量,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改善老芒麦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P〈0.05)。  相似文献   

17.
李才旺  柏正强 《四川草原》1998,(4):24-24,51
四川省草原研究所选育的川草一号、二号老芒麦抗逆性强、产草量高、利用年限长、饲草品质优,是适合川西北牧区建设高产优质打贮草基地的主要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18.
对川草1号老芒麦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的生产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明确了其经济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为其人工草地的建植和合理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川草961”于1998年开始大面积运用于绿化工程,是目前成都地区(亚热带气候区),较为理想的草坪草群组合.该组合不仅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强的抗逆性,而且建植出的景观草坪景观十分华丽.  相似文献   

20.
川草1号老芒麦选育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川草1号老芒麦(ElymussibircusL.cv.chuancaoNo.1)(原品系编号为802320下同)是根据我所1980年拟定的禾草育种计划以川西北高原寒温气候地区(若尔盖高原为主)为育种服务区域,用阿坝县本地老芒麦为育种原始材料,以提高产草量、叶量率,延长利用年限,播种当年生长迅速和选育需肥水平低的品种为育种目标,应用系统选择方法育成的优良品种。自1980年选单株开始经历了“选单株-株系-系统-品比-生产试验和多点示范”等育种程序。育成的802320老芒麦,主要经济性状和枝条生长特点与原始群体有较大差异,表现为苗期叶片宽短,叶色较淡,株丛整齐,株高较原始材料高5厘米,总枝条数多45.6%,并且具有原始材料所没有的“短根茎”。育成品种的产草量,利用年限,播种当年生长状况和适应性以及需肥水平等,均达到了育种的预期目标。在川西北高原普通生产条件下,年产风干草可达7500kg/公顷,较之本地原有老芒麦增产21%以上,最高可达40%左右。在同一栽培条件下年度间增产率相当稳定,(S=±3.7%)。且因需肥水平低,在高原平坝草场普遍可以种植,亦可在省内山地温带气候地区种植。目前已在红原、松潘、壤塘、若尔盖等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