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旨在探究贵州矮马生长慢的根本原因,本研究采用PCR和基因克隆技术测定贵州矮马生长激素受体基因(GHR)外显子10的核苷酸序列;以伊犁马为对照,通过AS-PCR和SSCP方法研究贵州矮马群体中SNP位点的分布频率,应用群体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因型与体尺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从贵州矮马GHR外显子10中得到10个单倍型,包括10个SNPs位点,其中的5个引起氨基酸改变。与伊犁马相比,贵州矮马GHR基因1028位点的A等位基因占优势,对应较低的尻高和较粗的管围;1471位点的E等位基因在贵州矮马群体中分布较多,与胸围率较高相关;1697和1732两个位点的杂合型存在于最矮的雄性矮马(6岁)GHR基因中。1028位点引起的V343A位于UbE结构域中,1471、1697和1732位点引起的S491G、Y566C和R578G改变与GHR蛋白的磷酸化有关。这4个位点可能影响GHR的内化作用或通过磷酸化途径影响细胞内的信号传导效率。研究结果提示,贵州矮马GHR基因外显子10中的多态性变化可能影响贵州矮马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兰州大尾羊血液蛋白(酶)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6只兰州大尾羊为实验对象,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血清酯酶(Es)、淀粉酶(Amy)、乳酸脱氢酶(LDH)、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后白蛋白(Po)和转铁蛋白(Tf)等7个蛋白位点进行了多态性检测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7个蛋白位点中,Es、Hb、Po和Tf等4个蛋白位点表现多态性,而Alb、Amy和LDH等3种蛋白(酶)未检测到多态性。其中,Es基因座上共检测到3种基因型,即Es++、Es+-、Es--;Po基因座上表现出2种基因型,即AA、AB;Tf蛋白位点上表现出5种基因型,分别为AC、BB、CC、BC、CD;Hb蛋白位点上表现出3种基因型,分别是AA、AB、BB。群体遗传分析表明,Es、Hb、Po、Tf的杂合度分别为0.4987、0.4574、0.3346、0.5547。Es、Hb、Po、Tf蛋白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9948、1.8430、1.5029、2.2457。卡方检验表明,在Es、Po、Tf、Hb多态性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兰州大尾羊种内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杂合度、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1.8966、0.4614、0.3802。平均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呈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40头新疆天山马鹿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o),转铁蛋白(Tf),前转铁蛋白(Prt),血红蛋白(Hb)5个蛋白座位的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和群体遗传变异指标,以便为天山马鹿选种选配繁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Alb座位呈单态为AA型,其余各蛋白座位均呈多态。Pro有1种基因型AB,受A、B 2个等位基因控制;Hb有2种基因型AB、BB,受A、B 2个等位基因所控制;Prt有5种基因型AA、AB、BB、AC、BC,受A、B、C 3个等位基因控制;Tf有4种基因型AB、BB、AC、BC,受A、B、C 3个等位基因控制。群体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Prt、Tf、Alb、Pro、Hb的杂合度分别为0.667,0.610,0,0.513,0.431。基因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575,0.528,0,0.375,0.332。平均杂合度为0.444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362,表明天山马鹿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具有较大的遗传潜力。  相似文献   

4.
贵州剑河白、黑香猪的血液蛋白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测定贵州剑河白、黑香猪血清转铁蛋白(Tf) 、前白蛋白(Pa) 、后白蛋白(Po) 、淀粉酶(Am) ,酯酶(Es) 的遗传多态性。并计算它们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以及5 个多态位点的平均杂合度。结果表明,贵州剑河白、黑香猪5 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差异不显著(P> 0 .05) ,平均杂合度均较小,且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 0 .05) 。  相似文献   

5.
利用PCR-RFLP技术对贵州矮马、德保矮马和宁强矮马3个品种的45个个体的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 MSTN)基因的启动子区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大小为204 bp的扩增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SspⅠ酶切后,不同基因型经过测序发现156T→C突变,产生AA和AB两种基因型,没有发现BB基因型。贵州矮马和宁强矮马中AB基因型频率大于AA基因型,德保矮马中AA基因型占优势,在3种矮马品种A等位基因频率均大于B等位基因。卡方检测结果发现,贵州和德保矮马在该酶切位点处于平衡状态(P>0.05),而宁强矮马在该位点分布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矮小同源盒基因(SHOX)突变是儿童身材矮小的重要原因。贵州矮马的体高和前膊长较小,但不清楚马基因组中是否有SHOX基因。本研究采用PCR和RT-PCR方法 ,从贵州矮马血液和心脏中克隆SHOX基因F1和F2片段;经测序研究贵州矮马SHOX基因的多态性。结果表明:从贵州矮马基因组中克隆到F1片段279 bp,从心脏总RNA逆转录得到F2片段216 bp,分别对应于人SHOX基因外显子2和外显子3区域;片段F2编码72个氨基酸,其中Ser16为磷酸化位点,且含有DNA结合结构域N端的45个氨基酸;片段F1对应于马参考基因组未定位的Scaffold 118中,推测马SHOX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的短臂末端;从SHOX基因2个片段的序列中找到6个变异位点,但贵州矮马群体中各SNP位点的分布频率与伊犁马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矮马个体中存在SHOX基因的单核苷酸变异,可能参与骨的发育调节。本研究结果表明,马基因组中存在SHOX基因,且有转录活性,SHOX基因外显子2和3的序列保守,基因的变异可能参与个体的骨发育调节。  相似文献   

7.
蒙古马血液蛋白(酶)遗传多态性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垂直平板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221匹蒙古马(包括乌珠穆沁马、乌审马、锡尼河马和巴尔虎马)的8种血液蛋白进行多态性检测。计算了各位点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遗传杂合度,并通过聚类分析探讨了群体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距离。结果表明:除α1-B糖蛋白(A1B)位点呈现为单态外,其余7个蛋白(酶)位点均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多态。8个蛋白(酶)位点的平均杂合度分别为:乌珠穆沁马0.3296,乌审马0.3056,锡尼河马0.3783和巴尔虎马0.3666。对Nei氏标准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巴尔虎马和锡尼河马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近,它们与乌珠穆沁马和乌审马的遗传距离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8.
贵州马4个微卫星位点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4个微卫星标记对20匹贵州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微卫星位点上存在遗传多态性,各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5.2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45,平均杂合度0.825.表明贵州马保持了较为纯净的原始基因库.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淀粉凝胶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测定了安宁果下马(中国矮马)和建昌马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Ib),血清运铁蛋白(Tf)、碳酸酐酶(CA)和酯酶(ES)同工酶等3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为了分析安宁果下马在马种中的地位,本研究利用当地安宁果下马和建昌马与其它7种马的3种蛋白质多态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资料,计算出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系数,并进行聚类分析,证明了安宁果下马是我国自古以来遗留下来的一个独立的马匹系统,与其它马无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研究了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群及其两个父本(波德代、陶赛特)与母本(蒙古羊)血红蛋白(Hb)、血液转铁蛋白(Tf)、后转铁蛋白(PTf)、白蛋白(Alb)、脂酶(Es)5个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运用群体遗传学方法统计分析了9个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并计算了这9个羊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结果表明这9个群体在所检测的5个蛋白(酶)位点上均存在丰富的多态;各群体的平均基因杂合度、群体的多态基因座百分数、有效等位基因数、以及Shannon信息量比较高,群体基因均质度、平均纯合度比较低.9个群体内都有较大变异,群体多样性高.B与BMF1的遗传距离最远,与BMF3遗传距离最近,遗传距离分别为0.129 7、0.044 2.D与DMF1的遗传距离最远,与DMF3遗传距离最近,遗传距离分别为0.083 0、0.043 7,B、D与蒙古羊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23 3、0.137 1,遗传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11.
试验通过9个微卫星座位对贵州矮马和伊犁马2个品种共84匹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以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PCR扩增产物,并用银染法显色,计算各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有效等位基因数(Ne)、杂合度(H)和多态信息含量(PIC)。结果表明,9个微卫星座位中COR059检出的变异最大,AHT040的变异最小;伊犁马的Ne、H和PIC的平均值高于贵州矮马;2个群体的平均遗传分化系数为0.041。说明2个品种都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贵州矮马的基因较伊犁马更为纯合。  相似文献   

12.
利用13个微卫星基因座对中国5个矮马品种(德保、贵州、宁强、四川、云南)群体进行了遗传平衡检测。根据微卫星等位基因频率,应用无限等位基因模型(infinite allele model,IAM)、双相突变模型(two-phased model of mutation,TPM)和逐步突变模型(step-wise mutation model,SMM)3种模型,符号和Wilcoxon 符号—秩2种检验方法,对5个矮马群体的突变-漂移平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IAM下,Wilcoxon 符号-秩检验中,德保矮马和云南矮马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在SMM下,宁强矮马在符号检验中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在TPM下,5个群体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因此,德保、云南和宁强矮马近期可能经历了瓶颈效应。本研究结果对中国矮马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3个马群感染马泰勒虫的分子病原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显微镜观察、PCR和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ompet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cELISA)等方法对贵州矮马、西南马和伊犁马的马泰勒虫病的感染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从32份新鲜的血液涂片中,观察到形态完整的马泰勒虫(Theileria equi)虫体,检出率12.5%。从贵州矮马、西南马及伊犁马3个马群血液总DNA中都检测到马泰勒虫的18S rRNA基因片段,与已知序列的同源性为97%~100%;相比之下,贵州矮马与伊犁马的阳性率相近,分别为76.62%和73.81%,西南马较低,仅为33.33%。另外,经cELISA检测,与伊犁马(31.71%)相比,贵州矮马和西南马血液中抗马泰勒虫抗体的阳性率较低,分别为24.68%和12.12%,并与两个马群的血液理化指标存在一定的联系:与中性细胞数量、γ-谷氨酰转移酶和肌酸激酶的含量呈弱正相关;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呈弱负相关。这些研究结果提示3个马群中均存在较高比例的马泰勒虫感染。  相似文献   

14.
To explore the prevalence of Theileria equi (T.equi) infection in horse in Guizhou province, the antibody level and 18S rRNA gene were detected from blood samples of Guizhou pony, Southwest horse and Yili horse using competitive ELISA and PCR methods.Giemsa-stained blood smear was prepared to observe T.equi in red blood cells.Intact protozoans of T.equi were observed in red blood cells of horses at Giemsa-stained slide smears with a detection rate of 12.5%.The 18S rRNA gene fragment of T.equi was detected in Guizhou pony, Southwest horse and Yili horse, and the consistent rates with the known nucleotide sequence were 97% to 100%.The PCR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positive rates of T.equi in Guizhou pony (76.62%) and Yili horse (73.81%) were similar,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Southwest horse (33.33%).Furthermore, the antibody levels against T.equi in Guizhou pony (24.68%) and Southwest horse (12.12%)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Yili horse (31.71%).A weak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ntibody level and the blood physicochemical indexes was calculated from Guizhou pony and Southwest horse, including weak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neutrophils numbers, 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 and creatine kinase levels, and weak negative correlations with the numbers of red blood cell, white blood cell, platelet and lymphocyte and contents of hemoglobin.It suggested that a higher proportion of T.equi infection present in three herds.  相似文献   

15.
哈萨克牛四种蛋白多态与体尺性状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萨克牛 Tf、Ptf、Alb和 Pa等 4个蛋白位点分别有 4、2、2和 3种表型 ,分别受 3、2、2和 2个共显性等位基因支配。应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 ,研究 4个蛋白位点的基因型与哈萨克牛体尺性状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在胸深性状上 ,Tf AE型的 LSE值显著高于 Tf DE型的 LSE值 ( P<0 .0 5 ) ;在胸围性状上 ,Tf AE型的 LSE值极显著高于 Tf DE型的 LSE值 ( P<0 .0 1 ) :对于胸深性状 ,Ptf AA型的LSE值显著高于 Ptf AB型的 LSE值 ( P<0 .0 5 ) ;在腰角宽性状上 ,Alb AA型的 LSE值显著高于 Alb AB型的 LSE值 ( P<0 .0 5 ) ;对于臀端高性状 ,Pa AA型的 LSE值极显著高于 Pa AB型的 LSE值 ( P<0 .0 1 ) ;对于十字部高性状 ,Pa AA型的 LSE值显著高于 Pa AB型的 LSE值 ( P<0 .0 5 )  相似文献   

16.
塞北兔血清蛋白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216只塞北兔血清转铁蛋白(Tf)、前转铁蛋白(Prt)、后白蛋白(Po)和白蛋白(Alb)等4个蛋折位点的遗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塞北兔群体中,Tf和Alb呈单态,Prt和Po呈多态。Prt有6种表型,受3个共显等位基因控制;Po有3种表型,受2个共显性等位基因控制。X^2检验结果表明,塞北兔群体在Po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测定了秦川牛(148头)血红蛋白(Hb)、运铁蛋白(Tf)、后运铁蛋白(PTf)、血清白蛋白(Alb)和后白蛋白(Pa)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了各多态座位不同基因型与秦川牛若干繁殖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HbAA型母牛的初情期年龄(AFS),初产年龄(AFC)极显著早于HbAB型母牛(P〈0.01)。TfAA型母牛的初情期和初产年龄显著早于TfDD型母牛(P〈0.05)。PTf SS型母牛的初情期显著早于PTf FS型母牛和PTf FF型母牛(P〈0.05)。Alb AA型母牛的初情期显著早于Alb AC型母牛(P〈0.05)。Tf A基因对D基因的替代平均效应值初情期提前1.68d,初产年龄提前19.89d。AlbA基因对B基因的替代平均效应值初情期提前8.06d。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贵州矮马的腹泻病原,试验以腹泻粪样为材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经SS和XLD培养基筛选,得到1株菌株S6,经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检验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S6菌株可在SS和XLD琼脂培养基表面生长,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生理生化检验结果与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相符;16S rRNA基因序列与已知的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 13311(登录号:NR_119108)的亲缘关系最近,序列同源性为99%。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分析表明,该菌株为鼠伤寒沙门氏菌。采用PCR方法从S6菌株基因组中得到侵袭蛋白A(invasion protein A,invA)基因,与已知基因序列有6~8 bp不一致,编码的氨基酸发生了一个替换。通过改良寇氏法测定S6菌株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4.71×102 CFU,属于强致病力菌株。推测S6 invA基因的变异可能与菌株的毒力强弱有关。贵州矮马群体中沙门氏菌的检出率为57%。本研究提示贵州矮马的腹泻病原之一可能是强毒力的鼠伤寒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