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产后瘫痪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发病原因1.1发病与胎次有关:大多数奶牛在3胎后易发病,头胎奶牛早配也可引发该病。1.2发病与产奶量有关:产奶量越高,发病率越高,而日产奶量在20千克以下的牛少发病。  相似文献   

2.
随着畜牧业的结构调整,新乐市奶牛存栏量不断增加,饲养管理上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其中生产瘫痪的发病率最多。本病是成年母牛分娩后,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一种营养代谢障碍疾病。该病的特征是低血钙症,患牛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四肢瘫痪,体温降低。一、发病情况调查1.发病与胎次有关:头胎奶牛很少发病,即便有也是早配造成的,大多数在3胎后发病。2.发病与产奶量有关:大多数牛发病都在3胎以后,这也是产奶量最高阶段,产奶量越高发病率越高,而日产奶量在20千克以下的牛很少发病。3.本病无季节性:主要与饲料、光照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龙江县景星镇畜牧站于2001~2009年共诊治奶牛多汗症34例,占奶牛发病总数的28%。1发病情况1.1胎次在景星镇畜牧站所诊治的34例多汗病奶牛中,有3胎牛6例、4胎牛18例、5胎以上的牛10例。1.2产奶量据34例多汗病牛的产奶量统计,奶量均在20千克/天以上的奶牛多发,产奶量越高,多汗病出现的越早,而且汗量也多。  相似文献   

4.
<正>龙江县景星镇畜牧站于2001~2009年共诊治奶牛多汗症34例,占奶牛发病总数的28%。1发病情况1.1胎次在景星镇畜牧站所诊治的34例奶牛多汗病奶牛中,有3胎牛6例、4胎牛18例、5胎以上的占10例。1.2产奶量据34例多汗病牛的产奶量统计,奶量均在20千克/天以上的奶牛多发,产奶量越高,多汗病出现的越早,而且汗量越多。一般多发生在泌乳盛期或干奶期之前。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奶牛真胃移位的发病原因和发病规律,对1678头成年中国荷斯坦牛进行跟踪调查分析。结果:奶牛真胃移位的发病率为22.35%,死亡率为25.87%;秋季和冬季发病率最高,分别为22.87%、24.19%;随着胎次、年龄和产奶量的增加,奶牛真胃移位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呈正相关发病;日精料饲喂量越多,越容易发病。调查结果说明,该病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且能够降低奶牛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母畜在分娩前后突然发生以肌肉松弛、昏迷和低血钙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病。本病多发生于高产奶牛,奶产量越高,发病越多,年发病率在3.5%~8.8%,有些农场发生率很低,约为1.2%;但有些可高达25%~30%。本病的发生与奶牛年龄、胎次、产奶量及品种有关。青年母牛很少发病,95%以上的病牛是5-9岁或第3~7胎;易患病牛的乳产量均高于平均产乳量,为未发病牛的2-3倍。  相似文献   

7.
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养殖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全世界约有2.2亿头奶牛,其中约1/3奶牛患各种类型的乳房炎。据报道,美国每年因奶牛乳房炎造成的损失达20亿美元,而我国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则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奶牛乳房炎造成的损失约70%是由隐性乳房炎引起的产奶量下降,我国每年因隐性乳房炎造成的损失约达1.35亿元人民币。乳房炎不仅影响奶牛产奶量,造成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影响乳的品质,危害人类健康,其防制问题已日益为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8.
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与病原微生物、营养、代谢、内分泌、人为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为了进一步探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规律性及相关因素,本研究以大型规模化奶牛场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奶牛胎衣不下、产犊季节、胎次及产奶量与子宫内膜炎感染率的相关性,依据相关性及规律性提前做好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预防工作。尽量降低子宫内膜炎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北疆地区某规模化牛场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规律,试验统计了该场2016—2020年各月份、胎次、产奶量、不同分娩情况、不同发病原因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同时对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与胎次、产奶量、分娩情况和发病原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7—9月份(夏季)和1—2月份(冬季)是奶牛子宫内膜炎高发月份;3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平均发病率最高,为49.86%;产奶量>7 000 kg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平均发病率最高,为44.05%,产奶量越高,发病率越高;早产奶牛的子宫内膜炎平均发病率最高,为47.66%;病原微生物是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原因。不同产奶量、不同分娩情况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分别呈极强正相关、强正相关,而不同胎次、不同发病原因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均呈弱负相关,其中夏冬季、3胎、高产奶牛和病原微生物是引起奶牛发生子宫内膜炎的主要原因。说明在生产中应加强产犊时间调控、高产奶牛产后能量供应、早产奶牛产后护理及消毒,减少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一)发病情况 某奶牛饲养户养殖奶牛34头,其中有4头奶牛,于2004年7月25日出现精神异常.采食量减少.体温升高等症状.产奶量大幅下降。请当地兽医治疗.连续输液3天不见好转.病牛高烧不退.气喘,排浓茶色尿液.死亡率25%。  相似文献   

11.
黄光红 《中国奶牛》2011,(16):39-41
为了探索奶牛产后瘫痪发病规律及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对1134头适龄中国荷斯坦牛进行跟踪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奶牛产后瘫痪总发病率为24.34%;春、夏、秋、冬四季的发病率分别为9.6%、21.48%、27.84%和30.75%,其中冬季发病率最高;随着胎次、年龄和产奶量的增加,产后瘫痪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日粮种类和微量元素越少,奶牛产后瘫痪就越容易发生;奶牛产后瘫痪能够明显地降低受胎率、产奶量和乳品质。结果说明,该病发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且能够降低奶牛的繁殖性能、产奶量和乳品质。  相似文献   

12.
1 发病情况 某地部分牛场和农户喂养的奶牛先后出现以水样腹泻、出血性下痢为特征的腹泻病。其中以成年奶牛,尤其是高产奶牛发病率较高,其发病病情较重,病程较长,青年牛和育成母牛发病率次之,其发病病情也较轻。发病奶牛产奶量急剧下降,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便血,便血从潜血、有血凝块到鲜血不等。病程一般为3-5d。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两种不同饲喂方式的奶牛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两种饲喂方式对酮病发病率的影响,同时分析了酮病的发生与发病年龄、产后时间、胎次、产奶量以及酮病持续时间等指标的关系。结果发现:酮病多发生在奶牛产后2个月内,1个月左右为高发期。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方式下酮病的发病率较低,以1~3胎次的母牛发病率较高,且初胎牛的发病率最高,之后随胎次升高发病率逐渐降低。奶牛产奶量越高,酮病发病率也越高。当日产奶量在50kg以上时,发病率为62%;在40~50k时发病率为44%;在30—40kg时发病率为33%;在20~30kg时发病率为25%;当日产奶量在10~20k时,基本上没有牛只发病。结论表明,不同饲喂方式影响奶牛酮病的发病率;奶牛酮病的发生与年龄、产后时间、胎次以及产奶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疾病之一。我国的奶牛隐性乳房炎头数阳性率为46.4%~85.7%,乳区阳性率为28.0%~59.0%。国外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也很高,例如美国为30%~70%。高乳房炎发病率造成奶牛产奶量下降,牛奶质量下降,母牛过早淘汰等、给奶牛业造成巨大损失。鉴于乳房炎高发病率、低治愈率的特点,乳房炎的预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据有关资料并结合生产实际,针对乳房炎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作简单的综述。  相似文献   

15.
1品种外貌结构 1.1良种奶牛的产奶量高,生下后代的产奶量也高。 1.2良种奶牛全身细致、紧凑、比较清秀。 1.3外貌结构呈倒三角形、楔形。后躯平宽,较前躯宽深。有发育良好的乳房。良种奶牛应达到“三宽三大”即:背腰宽、腹围大;腰角宽、骨盆大;后档宽、乳房大。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全世界约有2.2亿头奶牛,其中1/3的奶牛患有各种类型的乳房炎。据统计,临床型乳房炎占奶牛总发病数的21%~23%,其淘汰数占奶牛总淘汰数的9%~10%。因其造成产奶量明显下降,甚至乳区化脓、坏疽、失去泌乳能力,经济损失相当严重。而隐性乳房炎流行更广,为临床型乳房炎的15~40倍,不但引起奶产量降低4%~10%,  相似文献   

17.
奶牛是耐寒怕热性家畜.其生长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0~20℃。一般情况下.当环境温度为4~24℃、相对湿度为60%~80%时.对产奶量影响较小,当环境温度上升到25℃以上时.对奶牛的产奶量有不良影响.而且对产奶量越高的奶牛影响越大.能使产奶量下降5~10kg。夏季奶牛管理工作的重点是防暑降温,以缓解高温、高湿对奶牛的危害。但这仅仅是夏季奶牛管珲工作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奶牛真胃变位是奶牛真胃的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机能严重紊乱、导致营养代谢失调的急性外科病,可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临床上以真胃左方变位最常见,随着奶牛集约化饲养规模的扩大,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国外早在50年代就有该病的报道,特别是一些奶牛养殖业发达的国家。黑白花奶牛的发病率高达1.5%以上。而我国对本病的研究相对滞后,一方面原因是我国奶牛饲养相对粗放,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率不高:另一方面是我国兽医工作者对真胃变位的认识不足。许多真胃变位病例得不到确诊。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奶牛饲养量的扩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再加上大量饲喂精料,盲目追求高产,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人们对本病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尤其是我国大中城市的近郊区,该病的发病率很高。个别地区发病率达8%-10%,其中产后发病的高达85%以上,给奶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尽管国内外学者对该病研究报道很多,但多限于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有关病因和发病学的研究极少,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每年仍有大量奶牛产奶量下降甚至死亡。部分治愈的奶牛仍可复发本病或者是治愈后产奶量持续低下。基于此点,有必要对该病开展深入研究。本文以真胃左方变位为主,综述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以供兽医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奶牛乳腺炎(mastitis)是奶牛的常发病之一,给奶牛业造成很大的危害。法国、芬兰、瑞典、丹麦奶牛临床型乳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0%、10.9%、11.1%、21%。据报道,我国奶牛隐陛乳腺炎的发病率为46.4%~85.7%;患有临床型乳腺炎和隐性乳腺炎的牛每天的产奶量损失分别为0.5kg和11.7kg;美国每头母牛因乳腺炎的花费分别为117美元和182美元。抗菌药物一直为人们首选的方法来防治奶牛乳腺炎,下面就该问题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冷冻精液站1999-2002年的3年间共诊治奶牛多汗症16例,占奶牛发病总数的38%.现将发病,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治疗经过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