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在自然条件下,泥鳅受精卵黏附在水草或其他附着物的天然鱼巢上直至仔鱼出膜,这种孵化方法称为天然鱼巢附卵孵化法。在泥鳅人工繁殖生产中,人们模拟天然鱼巢附卵孵化法,在泥鳅产卵前在养殖池中预先放置人工鱼巢以替代天然鱼巢,形成了目前普遍采用的人工鱼巢附卵孵化法。以上两种孵化方法统称为鱼巢附卵孵化法或鱼巢附卵静水孵化法。但在实践中发现,泥鳅受精卵黏性较弱,附巢鱼卵轻轻摇动即  相似文献   

2.
嘉陵江北碚江段人工鱼巢增殖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人工鱼巢的增殖效果,于2014年2月15日—4月20日,在嘉陵江北碚江段郭家沱和三圣庙产卵场投放人工鱼巢对该区域产黏性卵鱼类进行增殖。结果显示:在两水域人工鱼巢上产卵的为鲤(67.2%)和鲫(32.8%),产卵集中在3月中旬-4月上旬,产卵均有4次峰值,分别粘附鱼卵814.6万和2 194.6万粒;推算本研究投放的人工鱼巢至少可为200组鲤、520组鲫亲鱼提供繁殖场所,增殖鲤58.0万尾、鲫28.4万尾,增加鲤400.4 t、鲫8.7 t,经济价值达491万元。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繁殖时期对人工鱼巢的偏好性, 2018年6—7月开展了不同水温条件下黄颡鱼对不同鱼巢颜色和材质产卵偏好性的对比实验。实验用产卵鱼巢为半球形棕榈空鱼巢(直径25 cm,深12 cm);同规格内部放置4~6枚碎石块的棕榈鱼巢和塑料鱼巢;折叠6层尼龙渔网(30cm×40cm)和棕榈片(30cm×40cm)鱼巢,于水泥池(290 cm×120 cm×100 cm)内开展两种温度区间条件下产卵偏好性实验。实验用黄颡鱼亲本雌雄比例为1:1,雌鱼体长(167.8±19.0)mm,体重(99.9±21.7)g;雄鱼体长(235.1±18.8)mm,体重(188.5±38.1)g。结果表明,在24~26℃水环境下,半球形棕色棕榈(无石子)鱼巢内个体平均附卵量为628.49粒/m2,个体单位面积平均附卵率为2.77%;28~32℃水环境下,半球形棕榈(无石子)个体平均附卵量为225.48粒/m2,个体单位面积平均附卵率为1.40%。结果分析发现, 24~26℃是黄颡鱼产卵的最适水温区间;黄颡鱼对棕色鱼巢产卵偏好显著(P0.05),而对灰色、粉色、黄色和绿色无明显偏好;黄颡鱼对半球形棕榈(无石子)鱼巢产卵偏好显著(P0.05),而对其他材质鱼巢的偏好性依次为:半球形棕榈(有石子)平铺棕榈片悬挂棕榈片半球形塑料水泥池。可见,黄颡鱼产卵的最佳偏好为24~26℃水环境下棕色半球形棕榈鱼巢。本研究结果对黄颡鱼的人工繁殖、产沉黏性卵鱼类产卵场的修复和资源增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9年4-5月在重庆市长寿区桃花河开展了人工鱼巢试验,探讨了人工鱼巢的增殖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监测期间6个投放点人工鱼巢共采集到鱼卵11批次,出现3次产卵高峰。1、2、3、4、5、6号投放点人工鱼巢粘附鱼卵总数分别为12074粒、74207粒、360563粒、187472粒、131026粒和210854粒,其中,鲤占28.69%、鲫占31.96%、红鳍原鲌占39.35%。按照鱼苗的野外成活率5%估算,人工鱼巢可增殖10843尾鲤、12079尾鲫、14873尾红鳍原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人工鱼巢的附卵均数在不同投放点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不同产卵批次间则存在显著性差异。Pearson 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投放点人工鱼巢粘附的鱼卵数与水温、溶解氧相关。研究结果可为保护渔业资源多样性和制定重要生境的修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找出最适合的人工鱼巢材料,形成产黏性卵鱼类产卵场修复技术,该研究于2019年3—5月在西江肇庆江段利用芦竹(Arundo donax)、芒草(Miscanthus sp.)、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仿真水草、尼龙网布共6种材料制作人工鱼巢,分析了材料及环境因素对鱼巢实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鲤(Cyprinus carpio)鱼卵对黏附介质具有较强的偏好性,芦竹制作的鱼巢有卵黏附的比例和单件鱼巢黏附鱼卵数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材料制作的鱼巢(P<0.05),可知芦竹是制作鱼巢的最佳材料。有卵黏附的比例和鱼卵数量均随着入水天数的延长而下降,主成分分析表明鱼巢入水天数是影响实施效果的最主要因素,径流量和水位的上涨可促使鲤到鱼巢产卵,而天气状况对鱼巢效果影响不大。此外,还讨论了鱼巢投放时间、地点对实施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场于1992年对以往竹杆绑扎式鱼巢改成框架缝制式底巢,加大了产卵池底覆盖面积,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还提高了鱼巢接卵率15%以上,使接卵率达95%以上。本方法适用于水泥池催产孵化鲤鱼。现将改进方法及措施简述如下: 一、底巢的制作  相似文献   

7.
<正>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精神,广东省肇庆市在西江高要乌榕江段设立人工鱼巢禁渔保护区,保护区内设置芦苇鱼巢两排,主要吸引鲤鱼、鲫鱼等附草性产卵鱼  相似文献   

8.
泥鳅规模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6月19日25日对泥鳅的繁殖季节、雌雄配比、注射方法、催产激素剂量、人工鱼巢的设置、苗种培育进行了研究,人工繁殖试验共催产亲鱼5批299组,产卵20万粒,出苗14万尾左右。  相似文献   

9.
西江人工鱼巢增殖鲤鱼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5~2016年在西江郁南、云安和高要江段开展了人工鱼巢增殖鲤鱼的实验工作,通过实施期间鱼巢粘附鱼卵数量以及同期鲤鱼资源状况调查对其增殖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两年人工鱼巢分别粘附鱼卵量达4.78亿粒和4.66亿粒,粘附鱼卵孵化出膜后统计全部为鲤鱼,按照自然水体鲤鱼苗的成活率5%计算,两年分别可增殖鲤鱼苗2 120万尾和2 020万尾,实现渔业捕捞经济效益增长达1 272万元和1 212万元。实践证明:选择好适宜的鱼巢投放位置和下水时间,保持鱼巢材料的新鲜能使人工鱼巢达到更好的效果,人工鱼巢是一种简单可行且易推广的鱼类增殖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人工鱼巢及孵化暂养槽对产粘性卵鱼类的早期资源进行监测,为制定降低三峡水库消落过程对消落带产粘性卵鱼类繁殖的影响的保护措施提供支持。2016-2017年,在三峡水库重庆木洞江段桃花岛内河中段设置人工鱼巢(采用水生植物作为粘性卵附着物)和孵化暂养槽,对产粘性卵鱼类的早期资源及同步水温、水文状况进行103d监测。结果表明,鱼巢当天有新增卵(1~5级)的天数为52d(占监测天数的50.5%),其中产卵量较多(3~5级)的天数有19d(占监测天数的18.5%),主要集中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产卵时水温范围为13~30℃,产卵盛期水温范围为16~29℃。选取的29批卵孵化、成活率高达90%以上,苗体健壮。平均孵化水温在14.28~29.5℃时,孵化时间为1~8d。初步鉴定出在鱼巢上产卵的鱼有10余种。人工鱼巢和孵化暂养槽可直接作为产粘性卵鱼类资源恢复的技术手段,同时也可以作为鱼类产卵规律研究及资源调查的科研工具。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人工鱼巢及孵化暂养槽对产粘性卵鱼类的早期资源进行监测,为制定减少三峡水库在消落过程中对消落带产粘性卵鱼类繁殖的影响的保护措施提供支持。2016-2017年,在三峡水库重庆木洞江段桃花岛内河中段设置人工鱼巢(采用水生植物作为粘性卵附着物)和孵化暂养槽,对产粘性卵鱼类的早期资源及同步水温、水文状况进行103d监测。结果表明,鱼巢当天有新增卵(1~5级)的天数为52d(占监测天数的50.5%),其中产卵量较多(3~5级)的天数有19d(占监测天数的18.5%),主要集中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产卵时水温范围为13~30℃,产卵盛期水温范围为16~29℃。选取的29批卵孵化、存活率高达90%以上,苗体健壮。平均孵化水温在14.28-29.5℃时,孵化时间为1~8d。初步鉴定出在鱼巢上产卵的鱼有10余种。人工鱼巢和孵化暂养槽可直接作为产粘性卵鱼类资源恢复的技术手段,同时也可以作为鱼类产卵规律研究及资源调查的科研工具。  相似文献   

12.
澳洲线纹尖塘鳢人工繁殖技术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澳洲线纹尖塘鳢为多次产卵型鱼类,具筑巢产卵习性,人工繁殖需设置人工鱼巢。培育二冬龄鱼作亲鱼,进入繁殖期时平均性腺成熟系数4.02%,相对怀卵量451粒/g。2003年4~5月进行繁殖试验,共计获卵2365万粒;受精率95.4%,获受精卵225.6万粒;经3~5d孵化,孵出鱼化199.7万尾,平均孵化率88.5%。实现了澳洲线纹尖塘鳢鱼苗规模化繁殖。  相似文献   

13.
美国太阳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水泥池、人工鱼巢 ,经人工催产 ,对 18组蓝鳃太阳鱼亲鱼进行人工繁殖技术试验 ,在第二次注射催产剂 2 8h后开始产卵 ,持续 6d产卵结束 ,共产卵 15窝 ,计 10 5万粒 ,产卵率为 83 3% ,受精卵为 9 0万粒 ,受精率约为 86 % ,经 38~ 4 2h孵化 ,出苗 7 8万尾 ,孵化率为 86 8%。蓝鳃太阳鱼雌鱼具有一年多次产卵、繁殖能力强的习性 ;其卵为粘性卵 ,制作特殊的人工鱼巢是人工繁殖成功的关键 ;而优良的水质、充足的溶氧、保持卵膜良好的通透性 ,是提高蓝鳃太阳鱼孵化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平旺水库位于河北省赞皇县境内槐河上游,宜渔面积3000亩。1996年1月从山东省诸城市王里在水库引进大银鱼受精卵500万粒,一次移植成功。据9月底预测有大银鱼资源量4000-5000kg,并安排人工采卵。采卵技术人员于12月6日进驻水库,19日进入采卵高潮,至”日结束,共采集银鱼卵0.98亿粒,经人工作卵(人工授精,下同)后,受精率为80%以上。IWh年人工采卵及作卵成效较好,原因之一是留足了产卵亲鱼,这是能作大量优质鱼卵的物质基础;二是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技术措施,现报告如下。l估算亲鱼资源量,有计划安排人工采卵lop年1月移植大银鱼…  相似文献   

15.
祖国各地     
汉寿县小规模河蟹育苗试验获得成功湖南省汉寿县水产研究所为探索一项小型、简易、适于推广的河蟹人工半咸水育苗技术,于1987年4月21日至5月17日,利用本所1982年修建的鱼苗孵化设备(主要是孵化槽),稍加改造,成功地孵出了蟹苗。2.34立方育苗水体共培育出大眼幼体28430余只,平均每立方米水体达12150余只,成活率为8.49%。这次试验,从抱卵蟹的运  相似文献   

16.
<正>5月18日,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和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有关专家,对湖南省地方标准《淡水人工鱼巢增殖技术规程》进行综合评审。人工鱼巢是指模仿鱼类繁殖生态、采用替代材料人工建造的、设置在特定水域供鱼类产卵繁殖,并为其仔幼鱼提供栖息  相似文献   

17.
在进行鲤、鲫鱼的人工繁殖时,通常采用杨、柳树的须根或棕树皮扎制鱼巢。但这两种材料来源比较困难,并且含有单宁酸,需作去毒处理。同时,采集和扎制都十分麻烦,有时会因缺少足够的材料而影响生产。近几年来,我们因地制宜地改用蒲草扎制自巢,实践证明,它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鱼巢材料。其使用效果并不比常用材料差,而且还具有下列优点:1.材料来源容易(沟渠、坑塘中随处可见),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廉。2.制好的鱼巢纤细、柔软,在水中易于散开,附卵率高。3不含有毒物质.在水中不易腐烂。4.整齐划一,大小均匀,便于管理和统计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青虾养殖中获得虾苗的途径,1987年,我们采用套装网箱设置在缓流水的河沟水体中进行青虾人工繁殖试验。自6月20日放养6公斤,1068只抱卵雌虾(规格5.5—7cm,平均绝对抱卵量2500粒)至6月30日,经11天孵化结束,至7月24日,经35天共培育出1—1.8cm的幼虾7万只,出苗率(幼虾数与总抱卵数比率)为2.62%。累计取出孵化后的亲虾5.5公斤(活虾)作为鲜活商品投入市场。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泥鳅无土静水养殖技术中人工鱼巢的选材与设置问题。试验结果表明:以废旧自行车外胎作鱼巢,成活率为87%,单位产量3.85kg/m2,效益59.9元/m2,投入与产出比为1.0∶1.10。以PVC塑料管作鱼巢,成活率78.1%,单位产量3.45kg/m2,单位效益49.0元/m2,投入与产出比为1.0∶1.12。两种人工鱼巢的选材与设置均比较合理,能为泥鳅提供良好的栖息隐蔽场所。综合比较,以废旧自行车外胎作为泥鳅无土静水养殖的人工鱼巢,生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黄颡鱼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4月21日至7月3日进行了黄颡鱼较大规模的人工繁殖试验,人工催产黄颡鱼6批,其中催产雌性黄颡鱼1017尾,计82.7kg,雄性黄颡鱼1080尾,计130kg,获黄颡鱼苗40万尾左右.本文对黄颡鱼的繁殖季节,雌雄比例,注射方法,几种催产激素对黄颡鱼的催产效果,流水孵化与静水孵化的效果,人工鱼巢的设置,苗种培育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