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利用博克图地区近30 a(1981-2010年)风向风速原始观测记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博克图地区风向风速及大风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近30 a博克图地区年平均风速为2.80 m/s,且以0.02(m/s)/10a的增幅上升;2)春季平均风速大于其他季节,且4月、5月平均风速大于其他各月;3)本地区主导风向为西西北方向,但夏季东风盛行。8月-次年5月均已西西北风为主,6月主风向为西方向,7月主风向为南东南风和东南风;4)本地区20世纪80年代大风日数偏多,年平均大风日数29.9 d,总体呈下降趋势,线性变化率为-8.31 d/10a;5)春季为大风现象频发季节,4月、5月为大风现象频发月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常州市近10a气温资料统计分析,掌握到近10a气温呈下降趋势,总结出月平均最高、最低;近10a极端最高、最低出现的时间。为工农业生产,用电建设及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尼勒克冬春季降雪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新疆尼勒克气象观测站1980~2017年冬春季降雪资料,利用线性回归法对该县近38年冬春季降雪气候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尼勒克近38年12月至翌年3月共出现1488个降雪日,多年平均降雪日数为39d,近38年冬春季降雪日数总体呈不断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083d/10a。以2月平均降雪日数最多,达11d,其次是12月和1月,3月相对最少。月平均降雪量最大值为60.4mm,出现在2010年2月,最小值为2.1mm,出现在2007年。  相似文献   

4.
对博克图地区近30年(1981———2010年)积雪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博克图年平均积雪日数为139.5 d,年平均降雪日数为83.5 d,最大积雪深度为35 cm,出现在1998年11月15日。降雪主要出现在春季、秋季和冬季,年平均月降雪日数最多为1月份,全年降雪日数在56~129 d,降雪日数以15.504 d/10 a的速度递减。  相似文献   

5.
贡觉群培  巴珠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4171-14172
利用藏西北羌塘草原荒漠生态功能区所辖39个气象观测站1971 ~2010年逐月大风出现日数数据,采用现代统计方法分析了近40年该地区大风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藏西北荒漠生态功能区大风日数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其中年大风日数减少率最大,减少率为20.0 d/10a,冬春季大风日数具有准4年,年大风日数具有准7年和准14年周期;藏西北地区冬春季以及年大风日数自东向西和自东向东南减少.  相似文献   

6.
基于1961~2018年海南省澄迈县气象站日降雨量,按逐月、逐季、逐年不同时间序列,分析其气候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澄迈县年代际降雨量呈上升趋势,而降雨日数呈减少状态,主要是因为日降雨量0.01 mm (毛毛雨)的累计降雨日数出现减少态势;(2)近58年年平均降雨量呈不显著上升变化趋势;年降雨日数和年毛毛雨日数呈极为显著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6.348 d/10a、-5.58 d/10a,均通过0.01显著性水平检验,而年暴雨日数呈显著上升趋势,为0.52 d/10a,通过0.05显著性水平检验;(3)四季降雨量从多到少分别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降雨日数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其中,秋季降雨日数和四季毛毛雨日数呈极为显著减少趋势,秋季小雨日数也呈显著减少趋势,值得关注的夏、秋、冬季暴雨日数均为上升趋势,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结果可为澄迈县工业、农业生产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常州市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近10a年的气温、降水及0.8m、1.60 m、3.2 m地温资料,对地温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确认了近10a各层次深层地温均呈下降趋势。发现影响深层地温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温。  相似文献   

8.
滨州市近50a四季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滨州市1961-2009年日平均气温资料,计算逐候的平均气温,分析滨州市近50a来四季开始时间和持续期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滨州的冬季最长,夏季次之,秋季最短,夏季气候变化幅度较大;近50a来春季开始时间呈逐渐偏早的趋势,秋季开始期波动最大、呈逐渐偏晚的趋势,夏季持续期波动最大且呈增长的趋势。开始期除秋季异常偏晚年数与异常偏早年数相当外,其余三季的异常偏晚年数明显多于异常偏早年数;21世纪气候变暖在四季的变化中表现为春季提前开始、夏季延长和秋季变短。  相似文献   

9.
<正>利用西藏日喀则地区7个气象台站1981-2010年近30 a的观测数据,分析日喀则地区近30 a大风天气的月际变化、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及年代际变化,并说明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30 a来日喀则地区的大风天气主要出现在冬季和春季,秋季次之,夏季平均大风日数最少;近30 a来日喀则地区的西部出现大风天气最多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占总大风日数的41.7%,2000-2010年次之,20世纪90年代中大风日数最少,1984年出现了大风日数最高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深入掌握富裕县四季开始时间和四季长度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富裕气象站1961~2014年逐日气温资料,按照《气候季节划分》对四季开始日期和长度进行划分,对近54a来富裕县入季时间、四季持续天数及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近54a来富裕县春、夏、秋、冬季平均开始日期分别为4月27日、7月2日、8月10日和10月1日,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482、-2.241、1.121、0.807d/10a,春季和夏季开始时间呈提前趋势,秋季和冬季开始时间略有推迟,幅度较小;四季平均长度分别为66、39、52和208 d,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759、3.362、-0.314、-2.267 d/10a,富裕县冬季最长、夏季最短,春季和冬季持续天数呈缩短趋势,夏季持续天数增加趋势明显,秋季持续天数基本没有变化。[结论]该研究可为应季农业生产、城市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衡邵干旱走廊地带1961—2018年的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综合分析衡邵干旱走廊地带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8年来衡邵干旱走廊地带的气候呈暖干趋势,年平均气温上升率为0.157℃/10 a,进入21世纪,气候变暖明显;春季升温贡献最大,气温上升率为0.254℃/10 a;年平均气温以及春季、冬季、秋季平均气温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年降水量呈缓慢减少趋势,减少率为4.3 mm/10 a,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以春季降水量的减幅最大,减少率为11.4 mm/10 a。  相似文献   

12.
阿勒泰地区近50 a≥0 ℃积温时空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勒泰地区近50 a≥0℃界限温度内的积温及持续日数、初终日的时空变化趋势.[方法]采用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检验法、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0℃界限温度进行分析.[结果]近50 a阿勒泰地区≥0℃积温及持续日数、终日的倾向率分别以71.7℃·d/10a、2.8 d/10a、2.5 d/10a增加.吉木乃县和福海县≥0℃初日呈明显提前趋势外,其它县市均不明显.≥0℃积温及持续日数、终日突变年份分别为1994年、1977年、1988年.各县市≥0℃积温和持续日数突变后较突变前分别增加120℃·d以上和6d以上,其中富蕴县积温增加最多为346℃·d,福海县持续日数延长最多为14 d.≥0℃积温及持续日数的周期震荡变化趋势表明,在未来≥0℃界限温度内积温和持续日数将呈持续升高和增加趋势.[结论]近50 a≥0℃界限温度内的积温及持续日数、终日均呈增加和延迟趋势,研究期内均发生突变,突变后较突变前增加幅度大,但≥0℃初日整体提前趋势不明显.≥0℃积温及持续日数存在周期震荡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81—2011年长海县国家基准站逐月大雾日数统计资料,对大雾日数的年、季和月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1—2011年长海县大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9 d/10年。四季大雾日数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和冬季,四季大雾日数均呈上升的变化趋势,秋季的气候倾向率最大,春季和冬季最小。近31年长海县月大雾日数变化呈先增加后迅速减少的抛物线变化规律,大雾天气主要出现在5—7月,其间应加强相关的预警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14.
利用本溪县有气象记录以来近55年(1958~2012年)的雷暴资料,统计分析本溪县地区雷暴日数的年际和月际变化特征、雷暴初终日变化的趋势,研究本溪县近55年雷暴日数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本溪县年平均雷暴日为28.1 d,属于多雷区;随着年代的增加总体呈逐增加趋势,倾向率为1.3 d/10a;6~8月为全年雷暴高峰月,其中6月份最多,7月次之;年平均雷暴初日为4月22日左右,年雷暴初日以5.3 d/10a速率提前;年平均雷暴终日为10月22日左右,年雷暴终日以0.4 d/10a速率提前。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大风变化特征及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961-2010年山西省65个气象站逐日大风资料,对山西省大风日数时间演变、空间分布进行分析,运用信息扩散理论得出发生不同大风日数的概率风险估计。结果表明:(1)近50a来,山西省年平均大风日数显著减少,趋势达到-3.1d/10a;(2)山西省大风日数以纬向分布为主,北部大风日数较多,近50a平均年总日数基本上都在15天以上,中部一般在10~15天之间,南部大部分地区在10天以下。近50a北部减少明显,每10年减少一般在3天以上,而中南部大部分地区每10年减少在2天以下。(3)山西省北部大部和南部局部为大风风险高值区,中南部大部为风险低值区。(4)山西省大风日数的减少除受大尺度范围的大气环流的影响外,城市的迅速扩张和土地利用变化造成下垫面的改变对局地风速也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本溪县有气象记录以来近55年(1958-2012年)的雷暴资料,统计分析本溪县地区雷暴日数的年际和月际变化特征、雷暴初终日变化的趋势,研究本溪县近55年雷暴日数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本溪县年平均雷暴日为28.1d,属于多雷区;随着年代的增加总体呈逐增加趋势,倾向率为1.3/10a;6~8月为全年雷暴高峰月,其中6月份最多,7月次之;年平均雷暴初日为4月22日左右,年雷暴初日以5.3d/10a速率提前;年平均雷暴终日为10月22日左右,年雷暴终日以0.4d/10a速率提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额济纳旗气象站1981—2015年逐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资料,对额济纳旗近35a气温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额济纳旗近35a平均气温9.5℃,平均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0.546℃/10a;春、夏、秋、冬季平均气温均趋于逐增加,秋季和春季增温幅度最显著,冬季增温幅度较小;额济纳旗极端最高/低气温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586℃/10a和0.565℃/10a,均呈逐年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吉林省辽源市1987—2016年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观测资料采取线性回归法对辽源市近30a气候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辽源市近30a平均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0.147℃/10a;春、夏、秋季平均温度均为上升趋势,以春季增温幅度最大,冬季平均气温则呈下降趋势;辽源市近30a平均降水量630.5mm,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45.476mm/10a,四季平均降水量都呈增加趋势;辽源市近30a日照时数呈逐年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7.545h/10a。  相似文献   

19.
岳元  贾萍  王琪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741-10744
利用1963 ~2012年长春市的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百分位阈值法确定暖日、暖夜和冷日、冷夜的标准,采用非参数Z统计量检验法、线性倾向估计法和M-K突变检测方法,研究长春市50年的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春市的暖日和暖夜呈现上升的变化趋势,上升速率分别为1.44和5.50个/10a;而冷日和冷夜则呈现减少的趋势,减少的速率分别为1.61和5.35个/10a;同时夜间增暖幅度大于白天;极端温度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明显,近50年的暖日和冷日、冷夜存在突变.秋季的暖日增加最为显著,春季次之;夏季的暖夜增加最为显著,冬季次之;而冷日和冷夜的减少主要存在于春季和冬季;四季的气温均在变暖,其中以春季、冬季变暖最明显;2月暖日的增加和冷日、冷夜的减少最为明显,暖夜则在6月变化最显著.  相似文献   

20.
基于1961~2019年海南省北部澄迈县日平均最高气温,按不同时段序列分析气候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显示,近59年海南省北部年高温日数年代际变化呈阶梯上升趋势,2011~2019年代最多;年代际高温过程也处于上升趋势,但是上升年代际阶段不一致;中等高温和强高温过程的变化趋势与高温日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高温日数、年高温过程、中等高温过程和强高温过程次数均呈极显著上升趋势,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气候倾向率为6.0 d/10 a、0.77次/10 a、0.55次/10 a和0.32次/10 a。极端最高气温为41.1℃,最早出现高温的时间为2019年2月8日,最晚结束高温的时间为1997年11月25日;高温天气持续时间最长为23 d,高温天气持续时间大于10 d的年份有27年。研究结果对澄迈经济农作物种植调整和布局、气候资源开发和利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