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超高产水稻育种是当前稻作科学中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本文综述报道开展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由来,超高产水稻的概念,国内外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现状以及水稻超高产育种突破途径等。并就水稻超高产育种与米质、抗性和地域性等问题作了讨论,还提出了水稻超高产育种中对杂交后代群体选择的一些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2.
超高产水稻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了国内外超高产水稻育种的研究历史,对目前超高产水稻育种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就水稻超高产育种与米质、抗性、栽培技术和地域性等问题作了讨论,还提出了水稻超高产育种中对杂交后代群体选择的一些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3.
陈圣柱  陈丹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18(9):113-114,117
我国水稻高产和超高产育种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矮化育种、杂交稻育种和超高产(超级稻)育种。水稻超高产(超级稻)育种被认为是水稻育种史上的第三次革命。本文回顾、分析了国内外水稻高产和超高产育种现状,对株型育种的主要理论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动态理想株型的观点和水稻动态理想株型的塑造途径,对水稻超高产动态育种理想株型育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产量的稳定提高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单产的提高是实现增产的唯一途径,超高产育种是摆在农业育种家面前的首要课题。文中就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研究现状、新株型创制、杂种优势利用等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综述了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并结合北方超高产育种实践对未来超高产育种研究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水稻超高产育种发展历程,从水稻新株型育种理论、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籼粳亚种间杂交、借助分子技术选育超高产组合4个方面总结了目前水稻超高产育种取得的研究进展,并针对当前云南省水稻超高产育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的总体设想.  相似文献   

6.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回顾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研究历史,总结了十几年来超高产育种研究的进步和成就。作者就目前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面临的主要难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两系超高产杂交水稻育种之所以受到水稻育种界的高度重视,是因其独特的技术以及配组自由的优势,较易选育到我们所要求的形态特征的超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通过对优良实用的两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超大穗选育之实践进行了总结描述与思考,意在探索用常规手段实现超高产杂交水稻育种之深遂.  相似文献   

8.
两系超高产杂交水稻育种之所以受到水稻育种界的高度重视,是因其独特的技术以及配组自由的优势,较易选育到我们所要求的形态特征的超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通过对优良实用的两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超大穗选育之实践进行了总结描述与思考,意在探索用常规手段实现超高产杂交水稻育种之深遂。  相似文献   

9.
水稻核心种质育种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顾中国超高产水稻育种概况,将中国的超级稻育种分为超高产水稻育种和超级稻育种两个阶段。构建水稻核心种质育种体系,从理论体系和育种材料体系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水稻核心种质育种体系是水稻育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产物,水稻核心种质是指具有某些优良性状的育种材料中,控制某些优良性状的特殊基因群体或基因系统,在品种改良过程中,它能够沿着育种目标置换和扩充基因群体,直至全面符合育种目标。建设水稻核心种质育种平台(产量性状育种研究部分),从水稻核心种质的遗传演变和理想遗传模型研究、影响产量基因的分子育种、栽培稻和野生稻高产基因的发掘、根系生物学育种研究4个方面展开遗传育种探索。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虽然我国水稻的产量大幅度提高,但仍然没有出现产量的第三次飞跃,这是因为我国水稻超高育种还存在若干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从水稻超高产育种着手,对水稻超高产的概念、基本特征,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虽然我国水稻的产量大幅度提高,但仍然没有出现产量的第三次飞跃,这是因为我国水稻超高育种还存在若干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从水稻超高产育种着手,对水稻超高产的概念、基本特征,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稻超高产育种新技术探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水稻超高产育种进行了探索,对远缘杂交育种技术进行了论述,认为水稻与高粱远缘杂交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60-70年代推行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选育与推广以来,我国水稻单产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为了增强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效能,80年代日本人率先提出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概念。我国水稻超高产育种始于90年代中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超高产水稻育种已经成为稻作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文章综述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进展:(1)新株型育种理论;(2)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是超高产育种的一大方向;(3)籼粳亚种间杂交是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技术路线;(4)利用野生稻有利基因选育超高产组合。并指出当前水稻超高产育种存在的一些问题:(1)超高产和优质的统一问题;(2)不能实现传统育种方法与现代生物技术的有机结合;(3)超高产与抗性的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与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研究与育种实践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是实现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稻超高产育种杂种优势的有效利用、目标性状的选择和评价过程。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落后于实践,这种局面长期制约了水稻更大范围内有效利用杂种优势。本文简要地分析水稻超高产育种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评述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目标与途径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和研究。要较大辐度地突破现有水稻品种的产量,进行水稻超高产育种是唯一的出路。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目标应分三步实现:第一步比现有品种增产10%以上;第二步比现有品种增产20—30%;第三步比现有品种增产50%以上,即单产达11250Kg/hm~2,水稻超高产育种的途经主要是杂种优势的利用,籼粳亚种间杂交,无融合生殖。遗传工程,品种间杂交育种。  相似文献   

17.
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姜健  傅秀林 《吉林农业科学》1999,24(6):19-23,31
对水稻高产育种的发展历史进行了阐述,并对目前各种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的提出依据、育种手段方法和所需要达到的目标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认为利用远缘杂交,特别是籼粳杂交创造中间材料,充分利用优良品种资源,把株型育种与优势利用紧密结合起来,培育偏大穗、分蘖力中等、高结实率、高成穗率、耐肥抗倒和根系发达的超高产新品种是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水稻育种现状与今后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目前吉林省水稻育种现状入手 ,抓住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水稻超高产育种指标、优质米育种和抗瘟育种提出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9.
天津稻区水稻超高产育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综述了国内外水稻超高产育种的途径、方法;探讨了在超高产育种中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优质与高产之间的关系;认为天津稻区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最有效途径是选育三系法次亚种间优质超高产杂粳组合。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水稻在我国的重要地位与21世纪面临的挑战,阐明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紧迫性,总结了国内外超高产育种的经验,提出了在江西生态条件下超高产育种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