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探究茜素络合物(Alizarin complex, ALC)对鳙(Aristichthys nobilis)的标记效果,评估其作为鳙增殖放流检测手段的价值,为鱼类的大规模标记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选用不同质量浓度的ALC(50、100和200 mg/L)分别对不同饲养密度(20、40和50尾/L)的鳙进行24 h和48 h的浸泡标记,确定最适标记条件后进行增殖放流。结果表明,ALC对鳙的最适标记条件是:质量浓度100 mg/L,浸泡时间48 h,饲养密度50 尾/L;微耳石是检测ALC对鳙荧光标记最适宜的耳石类型,且在蓝色荧光下观察效果最佳。标记的鳙在为期1 a的灞河放流过程中生长情况良好,标记环清晰可见,说明ALC标记法标记效果稳定,可用于对鳙增殖放流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对来自9个采样点的鲌属(Culter)翘嘴鲌(C.alburnus)、蒙古鲌(C.mongolicus)、达氏鲌(C.dabryi)和近红鲌属(Ancherythroculter)黑尾近红鲌(A.nigrocauda)共810尾个体星耳石的8个特征值进行形态度量,运用Statistica软件作鲌类鱼体生长与耳石生长的回归分析、形态特征值及6个形态因子和6个形态指数的多变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4种鲌耳石形态存在极显著差异。(2)幂函数回归方程相对于直线回归方程能更好地表述鲌体生长及耳石生长关系;鲌类体质量与耳石质量、体长与耳石直径的回归方程近于线性回归关系,体质量与耳石直径、与体长回归方程幂值分别近于3.5、3,而耳石质量与耳石直径回归方程幂值近于2。耳石质量增长速度与体质量增长速度相近,但耳石质量相对耳石长度的增长速度较体质量相对体长或耳石长度的增长速度要慢。(3)鲌耳石形态度量特征值判别函数分析判别正确率达71.11%,对识别影响较大的特征值为耳石宽、耳石面积、耳石长、基叶长等;通过4种鲌耳石形态因子和形态指数的主成分分析,对识别影响较大的形态因子为F2、F1、F6、F5和形态指数为形态系数、充实度、椭圆率等。(4)采用鲌类群体耳石形态度量特征值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均能较好地区分翘嘴鲌3个长江群体(太湖、鄱阳湖、丹江口水库)与漓江群体、蒙古鲌鄱阳湖5个群体(新妙湖、南北港、青岚湖、庐山西海、章江),其群体聚类距离与群体间的地理距离相关联。本研究结果说明,星耳石形态度量分析能为鲌类物种或群体间关联性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翘嘴鲌及翘嘴鲌“全雌1号”在氨氮胁迫下的生理应答反应及耐受性,为新品种选育和健康养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在预试验确定96 h氨氮半致死浓度(96 h LC50)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浓度(0、8、16 mg/L)氨氮对翘嘴鲌及翘嘴鲌“全雌1号”存活指标、肝脏组织学、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翘嘴鲌及翘嘴鲌“全雌1号”的死亡率随氨氮浓度与胁迫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在8和16 mg/L浓度下,翘嘴鲌“全雌1号”的死亡率更低;(2)组织学观察显示,随着氨氮浓度与胁迫时间的增加,肝血窦逐渐增大,局部破损增加,出现肝细胞融合,细胞轮廓与空泡界限模糊的现象增多。低浓度胁迫96 h与高浓度胁迫48 h和96 h均造成肝脏出现较大的病理学组织损伤。(3) SOD活性检测显示,对照组SOD活性稳定,而高、低浓度组则均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且高浓度组高于低浓度组。同时,翘嘴鲌“全雌1号”增幅更大,降幅更小,其在相同氨氮浓度与胁迫时间下SOD活性较翘嘴鲌高。【结论】翘嘴鲌“全雌1号”较普通翘嘴鲌具有更强的氨氮抗逆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粘性卵翘嘴鲌与漂浮性卵翘嘴鲌肌肉品质差异,为翘嘴鲌营养品质鉴定及其养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相关标准分别对2种翘嘴鲌肌肉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质构特性和矿物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粘性卵翘嘴鲌肌肉的灰分含量(1.16 g/100 g)显著低于漂浮性卵翘嘴鲌(1.26 g/100 g)(P<0.05,下同),而2种翘嘴鲌的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2种翘嘴鲌肌肉中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粘性卵翘嘴鲌的谷氨酸(Glu)、精氨酸(Arg)含量及鲜味氨基酸总量(∑DAA)显著低于漂浮性卵翘嘴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低于漂浮性卵翘嘴鲌;2种翘嘴鲌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Met+Cys),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Val)。粘性卵翘嘴鲌肌肉中检测出15种脂肪酸,漂浮性卵翘嘴鲌肌肉中检测出17种脂肪酸,其中粘性卵翘嘴鲌的二十碳一烯酸(C20:1)相对含量(0.85%)显著高于漂浮性卵翘嘴鲌(0.61%),而α-亚麻酸(C18:3)的相对含量(1.93%)显著低于漂浮性卵翘嘴鲌(2.62%)。质构特性方面,粘性卵翘嘴鲌肌肉硬度、弹性和咀嚼性低于漂浮性卵翘嘴鲌,但回复性高于漂浮性卵翘嘴鲌;粘性卵翘嘴鲌肌纤维长径和短径大于漂浮性卵翘嘴鲌。2种翘嘴鲌肌肉矿物元素含量丰富,粘性卵翘嘴鲌肌肉中硒含量(0.06mg/kg)显著低于漂浮性卵翘嘴鲌(0.11mg/kg),钙、镁、锌和铁含量在2种翘嘴鲌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粘性卵和漂浮性卵翘嘴鲌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具有高蛋白的特点,但漂浮性卵翘嘴鲌肌肉营养价值更高,口感更好。  相似文献   

5.
翘嘴鲌是上海市淀山湖的土著鱼类。近年来,翘嘴鲌天然资源几近枯竭,青浦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翘嘴鲌繁殖的生物学相关研究,总结了一套翘嘴鲌人工繁育、苗种培育技术,并在淀山湖水域实施了翘嘴鲌大规格鱼种的增殖放流。为规范翘嘴鲌增殖放流行为,修复水域生物多样性,增殖渔业资源,确保水生生物安全,并指导相关单位科学开展翘嘴鲌繁殖、养殖和增殖放流,特制定翘嘴鲌增殖放流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抑制素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成员,该超家族的多个基因均已证明直接或间接与肌肉生长发育相关。研究探讨了翘嘴鲌(Culter alburnus)抑制素βB基因(inhibinβB,INHBB)的多态性及其与雌核发育一代翘嘴鲌群体生长性状的关联性,为揭示抑制素βB基因对翘嘴鲌生长发育的影响奠定基础。【方法】实验通过翘嘴鲌转录组数据库设计引物,扩增抑制素βB基因的外显子序列,利用直接测序法获得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然后通过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tetra-primer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PCR,tetra-primer ARMS PCR)技术,对144个雌核发育一代翘嘴鲌样本的SNP位点进行分型,并将SNP位点基因型与翘嘴鲌7个形态性状(体长、体质量、体厚、体高、全长、尾柄长、尾柄高)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优化PCR反应条件后,在退火温度为61.5℃,内、外引物各浓度比例为2∶1时,c.717GT位点得到良好的分型结果;在退火温度为58.8℃,内、外引物各浓度比例为1∶1时,c.778GA位点得到良好的分型结果。抑制素βB基因c.717GT位点和c.778GA位点不同基因型与7个生长性状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c.717GT位点GG基因型和c.778GA位点GG基因型是与翘嘴鲌生长性状有关的有利突变。一般线性模型分析了这2个SNP位点的3种高频率双倍型(分别为双倍型D1、D2和D3),结果表明双倍型D1和D2的7个生长性状指标均显著高于双倍型D3(P0.05)。【结论】抑制素βB基因c.717GT位点和c.778GA位点均具有作为雌核发育一代翘嘴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的潜力,而且c.778GA位点GG基因型对雌核发育一代翘嘴鲌生长性状的影响更加显著,研究可以为翘嘴鲌分子育种提供新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一种适合翘嘴鲌(Culter alburnus)测量、标记、亲鱼采卵、采血、活鱼运输等试验和生产操作的麻醉技术,在水温24℃下进行了不同浓度丁香酚对翘嘴鲌麻醉以及复苏效果的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丁香酚对翘嘴鲌都有比较好的麻醉以及复苏效果,20~120mg/L的丁香酚都能在5min中内使翘嘴鲌进入麻醉期,并且都能在10min中内完成麻醉鱼的复苏,复苏率以及成活率均达到100%。麻醉和复苏的时间除30、40、60mg/L 3组之间差异并不十分明显外,其余的各组之间以及其他各组与30、40、60mg/L3组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麻醉时间总体是随着丁香酚的浓度上升而缩短,与浓度呈现较强的负相关。麻醉后的复苏所需要的时间以20mg/L最短,随浓度上升依次增加。30、40、60mg/L浓度的丁香酚均能达到3min麻醉5min苏醒。同时,探讨了在60mg/L浓度下麻醉的翘嘴鲌分别在空气中暴露5、10、15、20、25min时间后对其复苏的影响。结果表明,麻醉鱼的复苏率以及存活率均为100%,复苏时间最长的为空气暴露5min,随暴露时间的增加,复苏所需要的时间逐渐减短,差异并不是非常突出,暴露时间与复苏时间并不是明显的线性关系。由此可见,丁香酚是翘嘴鲌安全、有效的麻醉剂,40~60mg/L浓度的效果最佳,可满足翘嘴鲌的常规实验操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兴凯湖翘嘴鲌的生物学特征及其资源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凯湖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Bleeker)又名兴凯湖大白鱼,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极高的经济价值。由于过度捕捞、水位下降和环境破坏等原因,兴凯湖翘嘴鲌的产量逐年下降。文章介绍了兴凯湖翘嘴鲌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长及繁殖,并对兴凯湖翘嘴鲌资源的恢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孔雀石绿对鱼的安全浓度较低,许多鱼对其十分敏感。如对翘嘴红鲌、牙鲆稚鱼的安全浓度为0.04毫克/升,对虹鳟鱼苗、加州鲈鱼苗的安全浓度为0.015毫克/升,这比孔雀石绿的有效用药浓度0.1~0.2毫克/升低。因此,孔雀石绿在水产动物养殖中使用是不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兴凯湖翘嘴红(鲌)种质资源的研究和鉴定提供可靠的遗传学依据,以肾细胞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对兴凯湖翘嘴红(鲌)(Culter ablurnus Basilewsky)染色体的数目及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兴凯湖翘嘴红(鲌)染色体树木(2 n)为44,核型组成为:16m+16sm+12St.  相似文献   

11.
兴凯湖翘嘴红鲌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凯湖翘嘴红鲌属淡水生产中的珍品,也是黑龙江省特有的品种资源,兴凯湖独特的地理水域环境,使兴凯湖翘嘴红鲌形成了独特的生物学和生活习性。本文着重介绍及评述近年来对兴凯湖翘嘴鲌生长、发育及繁殖研究的现状及成果,以促进对兴凯湖翘嘴红鲌的资源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12.
翘嘴红鲌,别名:白鱼、白条。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鲌亚科。翘嘴红鲌作为一个重要的特种水产新品种,因其肉质细嫩、味鲜美,经济价值较高而养殖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对我国的淡水渔业发展、出口创汇,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介绍翘翘嘴红鲌池塘成鱼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3.
翘嘴鲌、细鳞鲴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水系,同时也是上海淀山湖水域的主要土著品种。因此,开展翘嘴鲌、细鳞鲴池塘生态混养,有利于上海建设环淀山湖地区的特种水产优势产业带。根据翘嘴鲌和细鳞鲴的生物学特性,充分利用池塘水体,推广翘嘴鲌、细鳞鲴池塘生态混养模式,可提高饲料利用率,提升池塘养殖综合效益。并总结了翘嘴鲌、细鳞鲴池塘生态混养技术,对提高池塘的经济效益与水产养殖结构的调整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也为推广翘嘴鲌、细鳞鲴等池塘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鱼种培育池的准备、鱼苗放养、驯养、水质调控和越冬管理方面介绍了翘嘴红鲌池塘苗种的培育。同时介绍了以翘嘴红鲌为主的成鱼养殖模式和翘嘴红鲌套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正一、兴凯湖翘嘴鲌的形态特征翘嘴鲌属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鲤形目(Cypriniformer)鲤科(Cyprinidae)鲌亚科(Culterinae)鲌属(Culter)。俗称大白鱼、翘嘴白鱼、翘嘴鲌、,而在松花江沿岸则称之为"撅嘴岛子"。因其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不腥,且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故列为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翘嘴鲌分布范围从台湾省、珠江流域、长江流域一直到黑龙江  相似文献   

16.
以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和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的血细胞为材料,以鸡血细胞为DNA标准(2.5 pg/2C),利用流式细胞仪(Beckman Coulter Quanta SC)分别采用内标法和外标法测定其细胞核DNA含量。结果表明,翘嘴鳜和翘嘴红鲌的血细胞DNA含量分别为鸡血细胞的0.69倍和0.87倍,换算成绝对含量分别为1.74 pg/2C和2.18 pg/2C。  相似文献   

17.
兴凯湖翘嘴红鲌生长式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兴凯湖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 is(B leeker)的生长式型进行了研究,经统计分析表明:翘嘴红鲌的体长与鳞径的关系为L=0.7960×10-3R1.9060(r=0.9729);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8.9047×10-3L3.0427(r=0.9153),属等速生长类型;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了兴凯湖翘嘴红鲌的生长,其渐近体长和渐近体重分别为98.05 cm和10.21 kg,拐点年龄出现在10.42龄,拐点体长为65.81 cm,体重为3.03 kg,与长江水系翘嘴红鲌的生长式型不同。  相似文献   

18.
该文主要从翘嘴红鲌的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受精卵的孵化等方面对翘嘴红鲌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翘嘴红鲌,别名:白鱼、白条。分类地位为鲤形目、鲤科、鲌亚科。我国许多地区有养殖。翘嘴红鲌肉质细嫩、味鲜美。此鱼行动迅速,性凶猛,以捕食其他小型鱼类为食。其养殖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对我国的淡水渔业发展、出口创汇,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为此,翘嘴红鲌的池塘苗种培育相当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翘嘴红鲌池塘苗种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20.
翘嘴红鲌又名白条、和顺、太湖白鱼,是闻名的太湖三白之一,其个体大、肉质鲜美细嫩,为鱼中上品。目前市场畅销,价格居高不下,随着天然翘嘴红鲌资源日益衰退,开展人工养殖已势在必行。现将翘嘴红鲌池塘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