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绿色木霉化L4C作为纤维素酶的生产菌株,分别研究了碳源、氮源、接种量、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培养基初始p H对液态发酵方法产纤维素酶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绿色木霉化L4C液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培养时间对酶产量影响最大,液态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分别以稻草粉—纤维素粉混合物和硫酸铵为碳源和氮源,初始p H 5.0,接种量15%,28℃培养5 d。在最佳产酶条件下,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为1 315.16 U·m L-1,滤纸酶活性为1 282.77 U·m L-1。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以汽爆毛白杨木粉为原料 ,采用正交实验法进行同时糖化发酵 (SSF)来生产乙醇 .通过考察反应温度、pH值、酶浓度和酵母用量来寻找绿色木霉纤维素酶和酿酒酵母同时糖化发酵转化汽爆毛白杨木粉成乙醇的最佳条件 .研究结果表明 :①在相同条件下 ,同时糖化发酵可提高汽爆毛白杨木粉转化成乙醇的效率 ,转化率高达86 % ,比分步糖化发酵 (LHF)提高了 1.6倍 ;②绿色木霉纤维素酶和酿酒酵母同时糖化发酵转化汽爆毛白杨木粉成乙醇的最佳条件为 :反应温度 36℃ ,pH值 5 .0 ,酶浓度 2 5U/ g ,酵母用量 (湿重 ) 0 0 1g/mL发酵液 .  相似文献   

3.
陈莉  杨双全  徐茹  王修俊  谢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129-13131
[目的]优化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的条件,为其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液体发酵方法对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的条件进行研究,分别考察发酵时间、氮源、接种量和pH值对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结果]绿色木霉产不同酶组分的分泌高峰并不一致,FPA酶活在发酵2d后达到最高值,Cx酶活在发酵3d后达到最高值。发酵培养基以蛋白胨为唯一氮源时,纤维素酶活力最高。发酵培养的最佳接种量为5%,最适初始pH值为4.5。[结论]不同培养条件对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的活力影响各异。  相似文献   

4.
以康氏木霉RW-1为材料,采用固体发酵方法,对所产纤维素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为6.0的条件下,最适培养温度为28℃,固体发酵最佳培养时间为108 h,最适接种量为8%,CMCase酶活、FPA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活分别达14.2、9.2、4.8 U/g.  相似文献   

5.
响应面法对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绿色木霉固态发酵产生纤维素酶的最佳发酵条件,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方法设计实验,选取麸皮与秸秆粉质量比、培养基含水量和初始pH值作为影响因素,以产酶量为响应值建立二次回归方程,并通过响应曲面分析法分析数据并确定优化条件。结果显示,在不同条件下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活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采用响应面法在培养温度29℃,硫酸铵添加量为2%时,获得了最适培养基成分为麸皮秸秆粉比例1.37:1,含水率250%(10 g干基),初始pH6.04,在72 h获得了最大产酶量,酶活为59.72 U·g-1,与基础培养基相比有近20%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季更生  林弦  曹阳  朱婵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593-8594
以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为产酶菌,研究了不同pH值控制方法对绿色木霉合成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pH值对绿色木霉合成纤维素酶的影响较大,当初始pH值为4.5时,纤维素酶活力到第7天达到40.74 IU/ml;而初始pH值为6.0时,纤维素酶活力到第7天仅有29.02 IU/ml。采用产酶过程调控pH值,当pH值7.5为最佳调控点,此时纤维素酶活力最高可达41.35 IU/ml。采用0.1mol/L的柠檬酸缓冲液调节产酶过程中的培养基pH值;经过6 d培养;纤维素酶活力可达58.70 IU/ml。  相似文献   

7.
通过富集培养、滤纸崩解测试、刚果红纤维素平板鉴别、液体产酶发酵试验等步骤,筛选出2株稻草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强的菌株,初步鉴定为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和曲霉(Jspergillus sp.),且二者存在互惠共生关系.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试验表明,其发酵稻草粉产纤维素酶的优化条件为:木霉与曲霉同浓度孢子悬液体积比3:2,混合孢子接种量5.5%,固形物(稻草粉、麸皮,质量比3:2)质量浓度40g/L,发酵温度28℃,发酵液初始pH值5.5,振荡转速180r/min,发酵时间144h,此条件下滤纸酶(FPA)活力达28.3U/mL.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里氏木霉RutC-30产纤维素酶的液体发酵条件。[方法]以里氏木霉RutC-30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培养基不同氮源(硫酸铵、尿素、蛋白胨)及浓度、不同碳源(纤维素、乳糖、甘油、葡萄糖)及浓度和不同的初始pH(3.0、4.0、5.0、6.0、7.0)对产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取氮源、碳源和pH为影响因子采用正交试验探讨里氏木霉RutC-30产纤维素酶的优化条件。[结果]正交试验分析表明,各因素对产酶影响顺序依次为碳源>氮源>pH,里氏木霉RutC-30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是:以1%纤维素为碳源、以0.5%蛋白胨为氮源,初始pH值为4.0,在30℃产酶发酵培养5 d,纤维素酶活力高达7.303 U。[结论]里氏木霉RutC-30经优化培养后,产酶能力可得到大幅度提高,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糠醛渣与啤酒糟为混合底物,对绿色木霉(CGMCC3.2941)液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一些条件进行了考察和优化。结果表明:底物浓度为2%,糠醛渣:啤酒糟质量比9∶1,在(29±1)℃培养11 d时,绿色木霉(CGMCC3.2941)所产纤维素酶的滤纸酶活为0.189 FPU/mL,内切酶活为0.451 U/mL,外切酶活为0.392 U/mL。与单一底物糠醛渣相比,混合底物的滤纸酶活、内切酶活、外切酶活分别提高了45.0%、3.8%、38.3%。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单因子及正交试验,对绿色木霉AS3.5455固体发酵稻草秸秆生产纤维素酶的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确定最佳产酶条件为:稻草粉8 g,麸皮4 g,Mandels营养液20 ml,起始pH5.0,28℃固体发酵3.5 d。在此优化条件下,纤维素酶活力可达0.34 IU/ml。  相似文献   

11.
绿色木霉F-UV264产纤维素酶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绿色木霉F-UV264固体发酵物中提取纤维素酶,基本酶学性质的研究表明:纤维素酶适宜pH值为4.6~5.6,此时能保持90%以上的酶活,pH值为5.0时相对酶活最高;适宜温度在40~50℃之间,在50℃时相对酶活达到最大值,纤维素酶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55℃保温1 h后,剩余酶活力为74.1%。  相似文献   

12.
柚子皮渣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柚子皮渣为原料,以康宁木霉、白地霉、酵母菌、产朊假丝酵母为菌体,用卵清蛋白为标准品和双缩脲试剂制定标准曲线,探究单菌株与混合菌株分别固态发酵后产单细胞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白地霉与康宁木霉组合菌发酵效果最好,培养基发酵7d后蛋白质含量达到8.060g,占培养基干重的19%左右。发酵效果受温度、p H值、接种量、培养基含水量等因素影响,用正交实验获得白地霉与康宁木霉最佳发酵条件组合为:最适p H值5.5,最适发酵温度25℃,最适接种量15%,最适培养基含水量65%,且各因素对发酵的影响大小为发酵温度培养基含水量接种量p H。  相似文献   

13.
张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189-2191
[目的]探讨嗜热侧孢霉TH3-9突变株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单因和正交试验对嗜热侧孢霉TH3-9突变株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进行研究,并测定CMC酶和滤纸酶(FPA)活力。[结果]单因子试验表明,该突变株产CMC酶和FPA酶的最适条件是:碳源为麸皮+甘蔗渣,氮源为(NH4)2SO4,培养温度45℃,培养时间3 d,起始pH值5.5,含水量60%。正交试验表明,最适产酶培养基为:麸皮+甘蔗渣(1∶2)40 g,(NH4)2SO41.0 g,K2HPO40.1 g,MgSO4.7H2O 0.03 g,含水量60%,pH值5.5;在45℃下培养3 d后测得的CMC酶和FPA酶活力最高,分别达832.56和70.38 IU。[结论]该突变株在高温下能利用廉价天然纤维素类物质生产纤维素酶。  相似文献   

14.
绿色木霉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3,(7):2823-2825
[目的]为了优化绿色木霉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条件。[方法]采用固态发酵方法对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培养时间、培养温度、接种量、含水量和麸皮含量对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结果]不同因素对固态发酵条件下纤维素酶活的影响有明显的变化趋势。通过正交试验,得出绿色木霉固态产酶发酵的最优条件是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5 d,接种量5%,含水量250%。[结论]该研究为绿色木霉对秸秆的转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绿色木霉纤维素酶AS3.3032液体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该研究采用绿色木霉AS3.30 32 (Trichodermaviride)液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 ,研究了碳源、氮源、培养基起始 pH值、接种量、摇床转速对绿色木酶产酶活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①以爆破后的甘蔗渣为碳源时滤纸酶活和 β Case酶活力分别高达 5 .37U/mL和 4.89U/mL ;②不同氮源产酶活力大小顺序为 :NH4 NO3,(NH4 ) 2 HPO4 ,(NH4 ) 2 SO4 ,尿素 ,NH4 Cl,酵母膏 ;③培养基起始 pH为 3 .5 ,摇床转速为 15 0r/min ,培养温度为 2 8℃时 ,产酶活力最高 ;④接种量对产酶活力影响不大 ,以体积分数 φ为 5 %接种量即可  相似文献   

16.
绿色木霉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条件优化与酶的固定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麸皮与秸秆粉为主要原料,对影响绿色木霉固态发酵的因素如麸皮与秸秆粉的比例、发酵温度、时间、含水率、初始pH值、氮源浓度等进行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取正交实验设计,结果表明最佳固体发酵条件为:麸皮与秸秆比例4∶1,含氮量2%,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72 h,起始pH 5,接种量10%,含水率175%(相对于固体发酵底物)。在此条件下,CMC 酶活达到1 1325 U·g-1,比未优化条件下酶活6124 U·g-1,提高了849%。利用包埋、交联和交联包埋三种方法对纤维素酶进行固定化,其中交联包埋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纤维素酶提取工艺及酶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纤维素酶的最佳提取工艺和最佳反应条件。[方法]以里氏木霉Rut C-30为发酵菌种,在30℃、摇床转速170 r/min条件下培养8 d,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用盐析技术对粗酶液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正交实验法探讨了纤维素酶的提取工艺条件。并以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活力为指标,对该酶的最佳反应条件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纤维素酶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提取时间为16 h、盐析饱和度为70%、pH值为4.8。纤维素酶的最佳反应条件是:pH值为4.8、温度为60℃。酶在pH 3.6~7.0时较稳定,在78℃保温30 min下的残留酶活为50%。[结论]该研究为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淀粉平板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平板从选取的140株芽胞杆菌中初筛出8株具有产纤维素酶和淀粉酶复合酶芽胞杆菌,经酶活力测定解淀粉芽胞杆菌FJAT-8754(Bacillus amyloliquef aciens)具有较高的淀粉酶、纤维素酶活力。通过研究解淀粉芽胞杆菌FJAT-8754的生长、产酶曲线以及酶学特性,确定在发酵28 h后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培养44 h时发酵液中活菌数达到最大为4.41×109 cf u · mL -1,在36 h时纤维素酶、淀粉酶均达到酶活最高峰,酶活分别为135.8、1543.3 U · mL -1;纤维素酶反应最适p H值为5.5、最适温度为50℃,Vmax为5.14×10-3 mg · mL -1· min-1、 Km值为7.71×10-1 mg · mL -1;淀粉酶反应最适pH值为5.5、最适温度为55℃,Vmax为3.35×10-2 mg · mL -1· min-1、 Km值为6.03×10-3 mg · mL -1。采用3因素7水平,即U 7(73)均匀设计法优化解淀粉芽胞杆菌产酶条件,确定产纤维素酶、淀粉酶的最优条件均为:初始pH值6.2、培养温度37.5℃、转速180 r · min-1,优化后解淀粉芽胞杆菌 FJAT-8754纤维素酶活力为202.9 U·mL -1、淀粉酶活力为2392.9U·mL -1。  相似文献   

19.
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子试验对间型脉孢菌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及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测定了CMC酶、β-葡萄糖苷酶和滤纸酶活力,以CMC酶和β-葡萄糖苷酶为主要参考指标,结果表明:以麸皮米糠为碳源且比例为1∶1、硫酸铵的浓度为3%、料液比为1∶1.5为最佳产酶培养基,在初始pH值为7.0、温度为34℃、培养时间为108 h的条件下纤维素酶活力较高,CMC酶活、FAP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活分别为668.0、162.5、939.5 U/g,酶反应最适温度为55~60℃,最适pH值为4.0~4.5。  相似文献   

20.
利用前期从香樟叶片分离出来的1株可降解纤维素的内源真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进行液体发酵以分析其纤维素酶的酶活力.采用DNS还原糖法测定菌株液体发酵产生的粗酶液的纤维素酶活力,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其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菌龄4d、pH值为4、温度35℃、转速200 r/min、碳源为滤纸、氮源为(NH4)2SO4是最佳产酶发酵条件,最大CMC酶活达到0.263 U/mL,滤纸酶活0.057 U/mL;酶促反应最佳pH值和温度分别为5、55℃;该纤维素酶(CMC酶)酸碱稳定性较好,不耐50℃以上的高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