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舞蹈作品的意境,就是舞蹈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起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对舞蹈艺术来说,意境美的创造是其审美追求的一种境界,是舞蹈的灵魂。意境不仅对主题起到深化的作用,而且还会调动起观众的想象力,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舞蹈的意境创造要达到这种境界,才能称之为艺术品并被观众所接受和喜爱。  相似文献   

2.
境界是中国园林的审美传统,关联词汇丰富而多彩.正如生命的精彩一样,园林空间每个片段都是精彩的,语汇是丰富的,也是多义的.通过深入分析和归纳,认为中国传统园林的审美境界是自然美、艺术美和意境美的融合,而其语汇则是中国文化多元复合的结果.山水、植物、建筑、文学、绘画以及书法艺术,使中国传统园林走上了世界的高峰.  相似文献   

3.
意境是艺术作品借助形象所达到的一种意蕴和境界。古典园林的意境,是比直观的园林景象更为深刻、更为高级的审美范畴,首先蕴含了造园者的人生态度,并通过精彩的园林景观打动游人,使其在园林中驻足,通过景物中的题咏,感悟到造园者所赋予景物的思想内涵,往往在造园中通过置石、栽植、筑亭、楹联等小品来象征,有因时、因境、因人之异,来表达不同的象征主题,达到构景随机,形式多变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梅花是中国传统园林喜用的主题植物之一。传统梅园所追求的赏梅意境是一种以传统文人的赏梅意趣为导向的、浪漫的梅园境界。传统文人所追求的"物我交融"的梅花审美取向在当代梅花专类园设计中仍然起到指导梅花种植和造景的作用。通过解析传统梅园美感生成机制,并以现代环境美学观点研究传统梅园的美感生成机制,指出梅园的环境美感是由感觉价值、形式价值和综合价值构成,并据此启发当代梅花专类园设计。  相似文献   

5.
陈展川  侯则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090-6091
分析了园林意境的含义,介绍了园林意境的创造方法,阐明了追求意境是中国园林的审美特性,是现代景观设计所需继承的传统精华。  相似文献   

6.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含蓄的意境美——文之极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所追求的至高境界。本文将中国古典园林之冠名分为三类,并初步分析了冠名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文之极”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浅谈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是中国美学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理论概念,这一美学概念贯穿了唐朝以后的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整个历史,渗透到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旨在追求"象外之象"、"言外之意",即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从意境、园林意境词汇的发展历程及相关属性的研究来探讨其内在涵义及创造、审美要素.  相似文献   

8.
邬丛瑜  卢山  陈波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1):2054-2060
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通过对现有的园林意境及其营造途径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和收集,大致梳理了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内涵,归纳总结现存研究中园林意境的营造途径主要集中于诗格、画理、典故、风俗、道德、宗教等方面,指出园林意境营造途径研究局限于文化角度,仅体现了意境营造的外在因素。建议今后园林意境营造途径研究可结合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借鉴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人的需求角度探讨现代园林意境营造途径,以期为园林意境的解读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雕塑艺术在园林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园林雕塑源远流长,“石头”文化开创了园林雕塑的先河,它体现着一种文化和审美,象征着一种精神和意境。雕塑是环境艺术,它具有依附性,雕塑家的作品创作仅仅是完成了室内创作的一部分,园林雕塑重要的是要接受大环境的检验,一件优秀的作品,是艺术和环境诸方面的统一体,“神形兼备”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只有形与神、神与境的完美统一才是园林雕塑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10.
<正>园林是时代的产物,不同历史时代的园林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思考。我国园林经历了从古代园林、古典园林到近代园林再到现代园林的发展过程。古代园林、古典园林蕴含着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审美情趣和文化意识,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境界,但它所追求的"自然"并非是真自然,是一种人造的虚幻仙境,为了制造这种人间仙境,人们热衷于搜集罗列古木怪石、奇花异草、珍禽瑞兽,而绿化部分却成了陪衬。古代园林、古典园林这些以观赏为主要目的的传统园林已经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美、宜居环境的需求。清朝末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与风景园林理论开始引入中国,1868年上海的公共花园(黄浦公园)和外滩公园成为城市公园在中国的开端。建国以后,我国提出参照  相似文献   

11.
谈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是一种艺术作品,设计者在作品中抒发一种感情,表达一种意愿,倾诉一种理想。园林意境是文化素养的流露,是情意的表达,是对山水景观欣赏美感的升华,是一种非常浪漫、非常高远的思想境界。本文尝试从园林意境的特征、园林意境的表现性和园林意境与人三方面来论述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  相似文献   

12.
园林是一种艺术作品,设计者在作品中抒发一种感情,表达一种意愿,倾诉一种理想。园林意境是文化素养的流露,是情意的表达,是对山水景观欣赏美感的升华,是一种非常浪漫、非常高远的思想境界。本文尝试从园林意境的特征、园林意境的表现性和园林意境与人三方面来论述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之母,也是中国古典建造、设计的代表。中国古典园林在意境营造上具有独到之处,这也影响了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审美文化心理。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借鉴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精华,营造更深层次的审美意境,也成为现代设计关注的一个方向。文章首先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然后就现代景观设计如何创新意境表达方法做出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曲,作为中国传统园林中最为人所称道的特点之一,既表现在物质形态层面,又体现在精神内涵方面.曲在中国园林里常被赋予优美、含蓄、深邃和自然的审美特征.中国传统园林中对于曲径、曲蹊、曲桥、曲廊等的美学设计,既增加了园林的含蓄性,拓宽了游者的审美视角,同时还激发了游人探幽访胜的好奇心,并最终使观赏者达到幽、深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5.
意境是园林造园的精髓和境界。笔者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缘起、营造要素及其营造手法.以期能为现代造园提供指导性的设计思维。  相似文献   

16.
诗情画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得到充分体现;而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文化的属性,是诗和画的统一体。诗画对园林,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内涵上都有着深刻影响;反过来,园林在诗画中也时常有反映。园林、诗和画具有共同的追求,即所谓的"意境"。中国古典园林和诗画打通各艺术范畴甚至人的感官隔阂,达到审美体验的互渗交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山水因为主要类型。古代中国人基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产生了人与自然万物可以融为一体,内在性灵与外界自然之间无绝对界限的意识,并且把人与自然合一当作一种最高的境界来追求,从而促使山水文化的产生和繁荣。在山水文化的哺育下,中国园林把崇尚自然、乐山悦水作为造园的指导思想。对自然朴素美的意识,导致中国园林把对追求山林原野自然形态的“真趣”“野趣”作为最高的审美境界;而对于山林原野自然形态美的追求,在园林艺术实践上又必然以利用自然、模拟自然和妙造自然作为造园手法,从而使得园林艺术出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达到情景交融、逸味无穷的艺术境界。参10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意境所折射出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她所创造的意境渗透着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儒家学说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最为深远,它所倡导"天人合一"思想使得"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成为了中国园林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儒学之外,道家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思想也是中国园林的美学渊源之一。道家思想在园林上的最大体现就是崇尚自然、追求自然而又不单纯模仿自然。中国古典园林与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学、山水画等艺术紧密相联,不仅更形象地体现了园林的诗画情趣,同时也深化了园林意境的涵蕴,并再次开拓意境创作的更高领域。分析和讨论中国古典园林内在的文化底蕴及美学价值,对于我国现代园林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许悦  丁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739-6741
[目的]以期在现代的园林意境的营造中更好的继承文化,发扬园林意境的风格和作用。[方法]从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和立意出发,总结传统园林意境的各种营造手法。[结果]提出在现代园林意境的创造中,应该将以人为本做为出发点,构建现代大文化背景下的园林意境;尊重现代人的审美习惯,同时挖掘传统理念,丰富园林意境的设计内涵。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核心内涵在于其“境生象外”的意境魅力。意境赋予园林艺术以灵魂,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文章分别从人的视觉、听觉、嗅觉感官感知所体会的不同意境以及园林要素(山石、水体、建筑等)不同处理的艺术手法上进行分析,以期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