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愚公移山》由一个寓言故事上升为民族精神,表明愚公移山精神自有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相契合之处:一方面,它孕育的哲学思想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另一方面,这些思想又在历代的诠释中得到了新的发展。这些优秀的哲学思想包括:人定胜天的自然观、自强不息的人生观、坚忍不拔的奋斗观、团结协作的群体观。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人生观、本体观以及自然观都有内在统一性。传统理念文化建构了中国哲学本元内涵,牵引了城乡文化信仰和理性。以"本体论"为方法,探析中国哲学本元。以城乡文化两个维度进行研析,浅析当下乡村文化建设困境实质及其现实出路。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的创新与发展,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最新成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系完整、内涵丰富,包括生态哲学观、生态系统观、生态政治观、生态经济观、生态法治观、生态民生观以及生态生活观等内容,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华州皮影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戏剧品种之一,它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风土民情融入到一起,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华州皮影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理念,在影人造型、制作工艺、表演者表演动力及演唱者唱腔等方面独具一格,不断扩大其文化影响力,丰富其自身文化内涵,塑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有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具有中国文化气派、文化风度、文化内涵,同时本质上是马克思生态文明观的新时代表达,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创新理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兼具问题导向的理论品质,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大国情怀,生动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融合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和传统文化。而舞蹈艺术是每个民族历史传承中,最具美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是民族历史文化精华沉淀后形成的璀璨明珠。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民族舞蹈技术技巧的艺术内涵和文化意蕴,学会如何发现和欣赏民族舞蹈,提高对艺术内涵和文化意蕴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7.
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古塔被赋予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精神内涵。处于皖南山区的古徽州区域内,古塔数量众多,其中较多体现了古徽州地区“天人合一”的人文观、求人丁子嗣兴旺的宗族观,以及受中国传统人文地理中的风水学说影响,障空补缺,以人工构筑补地理之不足的古代风水观。此外,建“高”“显”的塔来求人杰地灵的做法也迎合了古徽州地区以文致仕的心理需求。徽州古塔所具有的价值不仅仅是建筑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其体现出的古代中国的人文精神价值。古塔的保存、矗立也是传统精神文化的物质纪念。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种世俗文化,人们都喜欢用“诗情画意”来形容它的美,这是基于其特有的政治背景和文化基础,同中国传统文学、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基础的分析,找出影响园林风格的根源,以及古典园林文化内涵的表现,来强调它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9.
贾文岩  刘芳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0):206-207
2004年底,中国文化外交思路在对外文化工作的提升和创新的基础上日渐成熟,但是中国文化外交从本质上讲不同于一些国家进行的文化输出、文化渗透和文化争夺,而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和而不同"思想作为其理论内涵的新型文化外交.本文通过对"以同化异"、"以异抗同"、"和而不同"三种不同的文化外交观进行比较,意在揭示中国文化外交的必要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伟大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最丰沛的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夺取胜利的重要精神指引。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与奋斗精神一脉相承,是指引青年大学生成为可堪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精神力量,它形成于经典马克思主义青年奋斗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实践等基础之上,并包含着拼搏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务实精神、斗争精神等丰富内涵,对于个人、国家和时代来说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气象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气象文化中,气象与我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医学、文学艺术、军事政治、民俗文化、哲学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将气象科普工作与中国传统气象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在全球气候不稳定性日益加剧,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增多,人与自然矛盾不断加深的当前,能够赋予中国传统气象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新媒体时代利用丰富多样的气象科普媒介和手段传播中国传统气象文化,对气象科普工作起到促进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气象科普和中国传统气象文化的融合还将会有更多的创新和发展。基于此,介绍中国传统气象文化的内涵,将中国传统气象文化融入气象科普工作的意义,提出了将中国传统气象文化与气象科普工作有机融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以传统文化为内涵的景观设计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现代景观的发展,必须与当代社会价值取向相协调,才能真正体现和促进现代社会精神面貌的发展与进步,十八大以后,国家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建设,只有恰当的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才能凸显中国景观设计的无穷意境,文章以社会的发展和内在切实需求为背景,以目前景观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阐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与景观的关系、提出了以传统文化为内涵的景观设计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下象棋为中国最古老的、不分贫富贵贱、老少皆益的益智娱乐比赛,包含着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该文从园林设计出发,调查分析各类园林绿地中象棋的设计形式、设计手法及表现的园林文化意境,探索出象棋在园林设计中的一般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国内新乡贤文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乡贤文化是中国传统乡贤文化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它在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推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提升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诸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培育和建设新乡贤文化必须赋予时代内涵,弘扬新乡贤文化,不断探索新乡贤文化建设的路径,积极推进中国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雪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7070-7071,7167
中国传统民居根植于农耕文化,具有丰富的思想和内涵。笔者通过分析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思想和文化思想以期为现代民居建筑的设计提供参考。笔者认为:①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思想包括"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观、"负阴抱阳"的风水观、"因势利导"的节能观。传统民居建筑多顺应自然地形而建,采用"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择址原则,就近取材,由该地区环境、气候特点决定建筑形式,使民居具有冬暖夏凉、南向日照充足、通风隔热、防风祛湿的特性,为居住者提供自然的生态居住环境。②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思想包括方正严明的哲理思想和丰富和谐的艺术思想。中国传统民居以严整的格局、强烈的秩序感来反映伦理规范,在空间格局上多具有明确的轴线,表现建筑群体中的层次与核心;传统民居建筑的建筑细部多使用抽象化的花、草、动物、人物图案,富有审美情趣。中国传统民居的形成与中国各地的社会、文化、居住习俗以及地理、水土、环境、气候、风土人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现代新型民居建筑的设计、改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桃文化是中国树文化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无论是它的花、果,还是枝干,都包含着或单一、或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桃树身上,不仅反映了一个民族植物崇拜的渊源与历史及其与之相关的民间俗信形成的原因,而且还能真正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风     
谢伟 《今日农村》2013,(2):114-115
旗袍张曼玉在《花样年华》中将旗袍的优雅妩媚够了到了极致,在无数西方人眼中,旗袍无疑是最烘托中国女生身材的服饰。旗袍是近代兴起的中国妇女的传统时装,而并非正式的传统民族服装。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更拥有焕然一新的现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加之可欣赏度比较高,因而富有一定收藏价值。景泰蓝花瓶景泰蓝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最具北京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它采用金银铜及多种天然矿物质为原材料,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为一体。古朴典雅,精美华贵,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被称为国宝"京"粹。  相似文献   

18.
郭际  易魁  李懿 《农业考古》2021,(2):22-28
源远流长的茶道文化蕴含着华夏文明独特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茶道天然的共情能力正逐渐凸显,不断促进着民族融合与共同繁荣。文化融则民心通,探索茶道中传统文化促进民心相通的本质内涵,有助于理解茶道文化共情效应的生成机理,能深入理解传统文化之于社会进步的意义、价值与作用。基于此,本研究通过逻辑推导与实证分析,解构了茶道文化共情效应的作用维度,结论表明:茶道中的共情观可认知为社会精神品格、价值观念内涵和艺术认同表达到人文交流互动,再到民心相通的过程。应当将茶道中的文化内涵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2):233-234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运用于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还面临着许多难题亟待解决,需要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启示和方法借鉴。从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视域下农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当前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以及农村文化建设路径探析三个方面试做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传播科学文化是图书馆的使命和责任之一,系统梳理分析科学文化建设的内涵,发掘图书馆的可为空间,为中国图书馆界参与科学文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网络调研和系统性综述法,梳理科学文化的多层次内涵及国际图书馆界相应的服务实践,结合中国图书馆界已有的工作基础,提出对策建议。[结果/结论]科学文化建设包含基础素养观、伦理道德观、职场文化观的多层次内涵,中国公共图书馆可从提升思想意识、加强与科学界联系、提升STEM活动占比、吸收伦理道德相关信息素养课程、开展公众科学等综合性科普活动的基础上参与基础素养观的科学文化建设;专业图书馆可提供设施、资源、服务“三位一体”的学术诚信支持服务,并通过专业图书馆学术评价服务规范建设,践行负责任科学计量,支撑伦理道德和职场文化观的科学文化建设。本研究属于宏观视角的研究,未来笔者将开展中、微观层面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