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筛选对番茄叶霉病、晚疫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复配型杀菌剂,评价该药剂对番茄生长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喷雾法,探讨几种复配型杀菌剂对番茄叶霉病、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43%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和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2次药后14 d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效最好,分别为83.81%、84.62%;其次是12%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SC和50%克菌丹WP,防效相当,分别为77.23%、77.62%。2次药后14 d对番茄晚疫病防效最好的是12%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SC,防效为92.8%,其次是43%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和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防效较低的是50%克菌丹WP。[结论]43%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和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复配型杀菌剂对番茄叶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2%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SC复配型杀菌剂对番茄晚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建议在叶霉病和晚疫病发病初期轮换交替使用,对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500 g·L~(-1)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SC)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0g·L~(-1)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对黄瓜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150.0,187.5,225 g·hm~(-2)在3次药后7 d的防效分别达80.40%,81.70%,83.11%。500 g·L~(-1)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防治黄瓜灰霉病效果较好,是防治黄瓜灰霉病的一种较好的复配杀菌剂。  相似文献   

3.
双炔酰菌胺系由先正达公司的前身安万特公司所开发的酰胺类杀菌剂,也是至今为止唯一含苯基乙醇酰胺类结构的化合物。该药剂作为茎叶处理剂对作物重大病害疫病、霜霉病等卵菌类病菌具有很好的效果,且选择性极高。它最早于2003年上市,目前已在世界众多国家获得登记。  相似文献   

4.
6种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菌的毒力及药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有效药剂。[方法]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菌的室内毒力,并对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6种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菌的EC50在0.3255.256μg/m L;3次施药后7 d平均防效在84.07%93.10%,其中30%吡唑醚菌酯WG、22.5%啶氧菌酯SC和50%氟醚菌酰胺WG的防效超过90%。[结论]6种杀菌剂能较好地防治葡萄霜霉病,30%吡唑醚菌酯WG、22.5%啶氧菌酯SC和50%氟醚菌酰胺WG的防效较高,可在生产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用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400 g·L-1嘧霉胺悬浮剂和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等5种杀菌剂对浙贝母灰霉病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氟菌·肟菌酯、唑醚·氟酰胺2种杀菌剂对浙贝母灰霉病的防效良好,建议在缙云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平板培养测定60种化合物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杂色曲霉(A.versicolor)、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和木霉(Trichoderma sp.)等5种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分析其量效关系,以金针菇为材料初步评价其保鲜效果。结果显示,与阳性对照苯甲酸钠相比,含噻唑烷苯并二氢呋喃酮结构化合物ZTT-2-32和ZTT-2-43、含吲哚及吡唑酰胺结构化合物WZF-39、含吲哚苯环酰胺结构化合物mrj-87等4种化合物抗真菌活性较好。化合物ZTT-2-32和ZTT-2-43对黑曲霉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化合物WZF-39和mrj87对产黄青霉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化合物WZF-39对金针菇保鲜过程中的失质量率和褐变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次是ZTT-2-43和mrj-87。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不同剂量杀菌剂添加3%卵磷脂·维生素E后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采用茎叶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与单独施用杀菌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或12%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悬浮剂相比,在杀菌剂中添加助剂3%卵磷脂·维生素E 5 000倍液可提高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提高黄瓜产量;在防治黄瓜白粉病效果相当的情况下,加入助剂3%卵磷脂·维生素E,可使杀菌剂减量20%。  相似文献   

8.
Fenpicoxamid是陶氏益农公司联合日本明治制药株式会社发现,为吡啶酰胺类杀菌剂,是从链霉菌属放线菌517–02发酵液分离的天然抗菌化合物UK-2A(图1)的羧甲基醚衍生物。此物质主要用于谷物作物,但也可用于其他作物。吡啶酰胺类是谷物杀菌剂市场中具有新颖生化作用机制的杀菌剂。  相似文献   

9.
<正>12月18日,拜耳正式向中国市场推出被命名为"露娜森"的创新型氟吡菌酰胺杀菌剂。"露娜森"是拜耳首先研发的创新型广谱杀菌剂,含21.4%的氟吡菌酰胺和21.4%的肟菌脂,露娜森中两种不同作用机理化合物之间的协同作用,能直接能有效地控制多种果蔬上的真菌性难防病害,该产品已于去年在中国获得黄瓜、番茄、辣椒的登记,对控制白粉病、靶斑病、叶斑类病害有特别的效果,同时可以提高果实品质并延长货架期。"露娜森"中的氟吡菌酰胺是一种新型苯  相似文献   

10.
基于钒-聚吡唑硼酸盐配合物在仿生催化领域受到的广泛关注,归纳总结了部分聚吡唑硼酸盐及其钒化合物,并初步探讨了其在合成、结构和性质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对比4种新型杀菌剂防治烟草赤星病的效果,结果表明240克/升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乳油、42.4%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400克/升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40克/升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乳油4种药剂防效均高于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其中400克/升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防效最好,可达83.11±7.10%;为避免烟叶农残超标,可选用以上4种药剂交替使用,防治烟草赤星病。  相似文献   

12.
对4种杀菌剂进行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2.8%肟菌酯·氟吡菌酰胺悬浮剂1 875倍液、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1 875倍液隔7 d施药2次,第2次药后7 d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达93.7%~94.8%,乙嘧酚防效较差,仅为75.6%。  相似文献   

13.
对4种杀菌剂进行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2.8%肟菌酯·氟吡菌酰胺悬浮剂1 875 倍液、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1 875倍液隔7 d施药2次,第2次药后7 d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达93.7%~94.8%,乙嘧酚防效较差,仅为75.6%。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含壳聚糖氨基酸肥料与悬浮剂混合使用下对悬浮剂的影响,以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噻呋酰胺3种悬浮剂的悬浮率作为对比,通过调整壳聚糖的含量、pH、与氨基酸中量元素的复配稳定性,测定与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噻呋酰胺3种悬浮剂混合后的悬浮率。结果得出:与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噻呋酰胺悬浮剂混合使用时,氨基酸中量元素肥料、壳聚糖的含量均会影响悬浮剂的悬浮率;且壳聚糖的浓度与戊唑醇和噻呋酰胺的混合使用时的悬浮率呈负线性相关关系;5%壳聚糖溶液的pH与5%壳聚糖溶液和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噻呋酰胺悬浮率显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调整pH7.0,添加亚甲基双萘磺酸钠(NNO), 5%壳聚糖的氨基酸水溶肥在0℃7d、54℃14d下稳定,且与悬浮剂在1∶1、1∶2比列下,与单独使用悬浮剂的悬浮率无差异,悬浮率也达到了9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对比4种新型杀菌剂防治烟草赤星病的效果。结果表明,24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乳油、42.4%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等4种药剂防效均高于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其中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防效最好,可达85.60%。为避免烟叶农残超标,可选用以上4种药剂交替使用防治烟草赤星病。  相似文献   

16.
正一、氟唑菌酰胺:预防治疗兼备氟唑菌酰胺为巴斯夫发现的联苯吡唑酰胺类杀菌剂,具备高效、广谱、持效、选择性强等特点。同时它有优异的内吸传导性,预防和治疗作用兼备,可有效防治谷物、大豆、玉米、棉花、油菜、果树、蔬菜、甜菜、花生、草坪和特种作物等的主要病害,如由壳针孢菌、灰葡萄孢菌、白粉菌、尾孢菌、柄锈菌、丝核菌、核腔菌等引起的病害。据称,氟唑菌酰胺在绝大多数作物  相似文献   

17.
6种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种杀菌剂进行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表明, 42.8%氟吡菌酰胺·肟菌脂、25%乙嘧酚、40%醚菌脂·乙嘧酚、29%吡唑萘菌胺·嘧菌酯、25%吡唑醚菌酯等5种药剂对草莓叶片和果实的白粉病的防治均具有较好的效果, 且安全性好, 70%甲基硫菌灵防效较差。其中, 29%吡唑萘菌胺·嘧菌酯、40%醚菌脂·乙嘧酚和42.8%氟吡菌酰胺·肟菌脂等3种药剂防效较好, 可作为防治草莓白粉病的首选药剂;25%乙嘧酚、25%吡唑醚菌酯等2种药剂可作为补充药剂, 在生产中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三环菌胺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发现的含三元环结构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已获得中国发明专利。目前世界较大的农药公司几乎都涉足了此类化合物研究开发,在国内自主创新的杀菌剂品种中此类杀菌剂占一半以上,如烯肟菌酯、  相似文献   

19.
5月28日,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举办的“远离小麦赤霉病保障粮食安全——先正达麦甜新产品示范会”上,先正达公司发布杀菌剂新品麦甜,为保障小麦等农作物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先正达新杀菌剂产品线经理张宝莹介绍说,麦甜的中文通用名称为氟唑菌酰羟胺,为先正达公司开发的新一代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在吡唑酰胺杀菌剂中属于一个全新的化学分组,其活性高,杀菌谱广,适用多种作物多种病害,如叶斑病、白粉病、灰霉病、菌核病等。更难能可贵的是,对防治镰刀菌引起的病害特效,对小麦赤霉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8种杀菌剂对甘蔗黑穗病菌的室内毒力,为甘蔗黑穗病药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冬孢子萌发抑制法、担孢子增殖抑制法及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甘蔗黑穗病菌的生物活性.[结果]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噻呋酰胺、吡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对甘蔗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EC50分别为0.0117、0.0234、0.0636、0.1238、0.1441、13.7620和25.9300 μg/mL,而丙环唑的活性较低,EC50为155.5000 μg/mL.啶酰菌胺对甘蔗黑穗病菌担孢子增殖没有抑制作用,除嘧菌酯对“+”、“-”两种担孢子增殖的EC50分别为4.3250和5.3040 μg/mL外,其余药剂的EC50均小于1.0000μg/mL.对甘蔗黑穗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好的药剂依次为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噻呋酰胺、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啶酰菌胺,EC50分别为0.0145、0.0643、0.1291、0.1689、0.2535、0.6767和4.8610 μg/mL,嘧菌酯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稍差,EC50为94.5000 μg/mL.[结论]供试8种杀菌剂对甘蔗黑穗病菌不同生长时期均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可进一步开展这些杀菌剂的田间药效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