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第二代杉木种子园建立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在初级种子园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杉木二代种子园材料的选择标准和选择方法。并选择出湖南省杉木二代种子园的建园材料,提出了第二代种子园育种群体的大小及育种群体的组成,为控制共祖率和减少近交的抑制作用,对园址选择,园地区划,无性系配置进行了系统研究。对营建林木高世代种子园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杉木种源种子园营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我国第一个杉木种源种子园营建的关键技术,包括建园材料的选择和亲本配置、采穗圃的营建和管理、种子园园址的选择、穗条的采集、种子园嫁接和管理等技术,为加速杉木良种化和高世代育种进程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我国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高世代种子园的相关报道,包括建园材料的选择、建园的配置设计、种子园的营建及经营管理等内容,并对高世代种子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实现我国油松生态公益林与用材林建设质量的稳定提高,同时促进森林生态系统与林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优树采穗圃的建立、园址选择、砧木定植、无性系配置与嫁接、抚育管理等方面,系统总结了白蜡无性系初级种子园的营建与管理技术。种子园的建成为加速白蜡良种化和高世代育种进程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也为正在建立和将要建立的同类林木良种基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杉木开花结实早,生长的早一晚龄相关紧密,又极易扦插繁殖的特点,并参照世界林木育种多群体多世代育种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了建立一个兼具遗传测验群体,育种群体和增殖群体功能,同时能为种子园和无性系林业利用的单群体多功能改良方案,以求我国杉木良种事业能低成本地广泛开展,加速各地良种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高世代杉木种子园建立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杉木初级种子园基础上,选出了1.5代、双系、2代种子园的建园材料,并提出了相应的选择标准、方法和建园技术,总结出影响开花结实的主导因子是建园材料选择、园址选择、合理密度、科学施肥、球果病虫害防治等,对高世代种子园营建效果进行了阶段性评价,同时推出了优良家系扩大繁殖系数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育种已进入高世代改良阶段,但因起步较晚,缺乏指导多世代改良的育种策略,存在育种体系不完善、育种材料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本研究基于广西马尾松第一代改良取得的研究成果与经验,将马尾松自身特点与改良现状相结合,制定出创新度高、计划周详、开放灵活、操作性强的多世代育种策略,创新育种群体的亚系结构划分方法,使之具有兼顾多性状改良、发挥优异育种材料优势、控制近交发生等优点,并对育种材料规划管理、高世代改良的遗传设计、测定方法、选择标准与方法、杂交育种园建立方法、生产性种子园建立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形成了广西马尾松高世代育种策略的主体构架,在有效管理马尾松育种资源、充分发挥优质育种材料优势、控制多世代育种近交水平、建立马尾松高世代杂交育种基地与高世代种子园、提供多用途高品质马尾松良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集13个种子园种子进行子代测定,约2/3的种子园子代优于融江流域优良种源区的种子,胸径和树高平均增长6.4%和3.9%,分析种子园的无性系组成,由优良种源区优树建立起的种子园,增产效益显著,而由非优良种源优树建立的种子园,增产效益差或不如优良种源的种子。本文认为,在优良种源的基础上进行种子园世代改良可获得较高的改良效益。  相似文献   

9.
杉木无性系年龄段球果分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广东小坑、安徽西田2个杉木种子园26个无性系,每系3个标准株,计78个分株各年龄段的球果分布资料,研究分析了杉木无性系水平的年龄段球果分布状况,进一步认识了杉木无性系球果的着生规律,为高世代杉木种子园的无性系再选择,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建设樟子松高世代种子园是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以黑龙江省林口县青山1981年营造的樟子松初级无性系种子园和经种源试验鉴定为优良种源(红花尔基、金山、卡伦山、银阿)的母树林为研究对象,应用Asreml-R对不同定值组的树高、胸径、材积、干型进行分析,应用R统计软件中的AAfun程序包提取各育种值和个体遗传力,经对比分析,选择出了13个优良家系。通过嫁接繁育,分别构建了1.5代和2代种子园,为优良樟子松种子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林木遗传改良发展中的新见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我国林木育种界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国际上已通过试验验证了的一些新见解。这些新学术见解正推动着世界林木遗传改良沿高效、低成本和快速的方向发展,对正处在发展中的我国林木育种事业有重要借鉴意义。合理吸收和利用它们将有助于使我国林木遗传改良向低成本和高速方向发展,以缩小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遗传改良研究现状及育种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综述樟子松引种概况、地理变异与种源试验、优良林分选择与母树林营建、优树选择与种子园建设和杂交育种等遗传改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育种策略,尤其要重视遗传资源的收集、改建或营建高世代种子园、开展无性系育种以及分子辅助育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我国林木良种繁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对我国林木良种繁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述。从80年代起,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并对40多个主要造林树种,开展了不同水平的遗传改良,取得了显著成效。林木良种繁育工作,充分利用种源、林分和个体选择的结果,按照自然区划和树种特点,建立不同层次的种子生产基地。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园址选择不尽合适,繁殖材料选择、配置不当,经营管理粗放,产量较低,在种子园建设中,对实生种子园有所忽略  相似文献   

14.
普文试验林场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8~1995年在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普文试验林场建成了全国第一个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面积333hm2。本文应用思茅松天然优良林分选择的研究成果,在中选的优良林分中,以5株优势木法、指数法为评选优树的方法,详细介绍了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建园材料的选择标准和方法。以普文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建设为例,从园址选择、种子园区划、苗木培育、优树收集区和种子生产区的建立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的建园技术及方法。并就如何通过半同胞子代测定评估优良家系的遗传增益,以及建立展示林、试验林等作了论述。普文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的建设经验,可供今后继续扩大建园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永吉县西阳林木种子园2010年开始进行长白落叶松1.5代种子园建设工作,采用先定砧、后嫁接方式建园。建园材料为88个优良无性系。其中,从第一代种子园生产区中逆向选择无性系47个,优良种源天然林优良林分选择无性系41个。建设总面积20 hm~2,区划为4个大区、18个小区,以小区为单位利用完全随机法配置无性系,为充分异型交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杉木第三代优树选择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杉木二代种子园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杉木第三代优树的选优区域和选优林分。提出了优树的选择优方法和步骤,并相应制定出优树树干、树皮、侧枝、结实等形质标准,优树分树龄、密度的绝对生长量标准和相对生长量标准。同时,对杉木第三代种子园育种群体的组成及建园时无性系配置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林木种子园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木种子园是重要的良种生产基地。近年来, 林木种子园发展迅速。文中概括了种子园建园和经营过程中保障产量和品质的技术措施, 阐述了种子园增益的表现规律, 提出了未来种子园发展趋势, 以期为我国种子园经营实践提供参考, 促进林木良种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杉木种子园丰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五年中布置了多项试验,对浙江省杉木投产和园丰产经营技术作出了进一步的研究;调查了浙江几个主要杉木一代种子园的经营管理水平及年度产量变化情况;进行了影响杉木种子园种子产量的生物因子和环境因子的系统监测和收集。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杉木种子园丰产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初级种子园双列交配设计控制授粉,进行全同胞子代测定,评选出花期相近、自交系不育、正反交子代均生长突出(材积增益30%以上)的组合建立杂交种子园。我省从457个组合的全同胞子代测定林中,评选出杂交种子因亲本9组,并在靖州、会同、江华、资兴建成种子园共200亩。杂交种子因子代14a生单株材积0.1866—0.2274m^3,大于生产种对照30.0%-58.4%,建园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0.
Forest tree breeding star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d since then the use of improved forest regeneration material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part of forestry in many countries. This review describes methods and achievements of tree breeding programmes, which aim at increasing the quantities and improving qualities of wood-based raw materials through selection, field testing and controlled crossings. Most improved materials currently deployed are seed crops from first-generation phenotypic or tested seed orchards, which offer 10–25% gains in yield depending on the selection intensity of parent trees. Methods of vegetative propagation are developed intensively so that it could be applied to a larger range of species, because it offers high genetic gain and uniformity of the material. Genomic tools are also developed to enhance the efficacy of selection. Applications of genetic engineering are currently limited to research purposes. Forest tree breeding will be an integral part of bioeconomy in securing the production of good quality raw materials in large quantities and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economic impact on the profitability of forestry in the long ter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