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哺育群与蜂王体型一般挑选哺育群来育王,要蜂强、蜜粉饲料足。要求严格时要减少哺育群幼虫量,以求对育王框饲喂更充足;老王群接受率高些,但有时育出来蜂王偏小。一种情况是饲养的浆蜂类王浆高产型蜂群,本身吐浆量大,经过挑选的哺育群,吐浆能力更足。但移虫育王仍用...  相似文献   

2.
如何获得和使用优质高产蜂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优良品种与优质高产蜂王的关系优质高产蜂王(以下简称好王)来源于优良品种。良种是前提,辅以正确的育王技术手段,才能育出好王。劣种也会育出蜂王,但受劣种自身遗传因素的制约,不能表现出优质高产的性能,生产效益不会好。有了良种,但育王技术不恰当,同样育不出好王。孬王不能充分延续和遗传其优良性状,故同样达不到目的。因此,良种不等于好王,好王又无法替代良种。前者为育种技术,后者为育王技术,两者必须统一。即选择并使用优良品种,运用良好的育王技术手段,才能育出良种好王,使其优良性状及生物学特性一并发挥出来,取得优势和效益。运用人工育种技术,使其优势更为明显并得以保持,并且有多面性。2良种好王具有的主要特点及优势2.1繁殖方面:产卵力强,日产卵多,外界有蜜粉源,日产卵量应达2000粒左右或以上;育成效率高,繁殖速度快,适龄蜂(无论采集蜂与越冬蜂)出房集中,能在较短时间内繁殖成强群。且能维持强群。一般双王群应维持16~24框蜂,单王群应维持12框蜂以上而不发生“分蜂热”,在保持饲料充足的情况下,一个双王8框平箱群应在30天左右满继箱。2.2采集力强,群势稳定:工蜂体格健壮,寿命长,群体强大,蜂群整体能维持较高的日产蜜量和较长的...  相似文献   

3.
对蜂王初生体重与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实践证明,蜂王的初生体重是鉴别它们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志,初生体重大的蜂王比体重小的蜂王卵巢发育好,卵小管数量较多,因此蜂王产卵多,产卵量比较稳定,产卵时间也比较长。作者在北京香山地区从1982年的4月23日~7月15日,在不同时期,不同蜜粉源条件下,从同一个母本移出,先后培育蜂王10批。对在不同蜜粉源条件下培育蜂王的初生体重;移不同虫龄的幼虫育王的初生体重;干移、点蜜、点浆与复式移虫育王的初生体重;初生蜂王头部、胸部与腹部的重量以及初生蜂王体重与初产体重的关系等,进行了测定与观察。  相似文献   

4.
本人养蜂已近 30年 ,以前都是饲养喀意杂交蜂种 ,因王浆产量低 ,育王时王台小 ,就很少有侏儒蜂王。自从引进浆蜂种后 ,培育蜂王时常遇到侏儒蜂王现象 ,育出的蜂王个体小 ,产卵差 ,不能维持强群 ,还时常爬上继箱影响王浆生产 ,我地其他蜂友都有同样情况 ,常感到束手无策。本人认为侏儒蜂王的产生是浆蜂种特殊喂浆功能的体现 ,只有浆蜂种产浆量高 ,喂浆足 ,才会有这种现象 (当然群势弱小或王台过多也会产生侏儒蜂王现象 )。当外界条件不好或气温偏低时移虫育王 ,侏儒蜂王现象就会减少 ,但不可能育出高质量的蜂王来。春季蜜粉源丰富 ,产浆量高 …  相似文献   

5.
《中国蜂业》2017,(1):39-40
<正>饲养强群有诸多的优点,拥有优良的蜂王是饲养强群的关键,而人工育王是培育优良蜂王的重要措施。本文将详细介绍在人工育王的过程中,对父本、母本、育王群、交尾群选择、组织、管理的方法,希望能方便操作者掌握,饲养出强群,提高蜂蜜产量。中蜂的饲养管理中,人工育王技术很重要。蜂场在进行大批量人工分蜂、更换老蜂王时,都需要大量的蜂王。培育和提供优良的蜂王是饲养强群的关键,可以预  相似文献   

6.
一、步骤1.前期父母群的管理育王前选择优良父群和母群。选择标准为王优、群强、蜜粉足,西蜂10框足蜂,中蜂8框足蜂以上。体色鲜,无病虫害。要求用优良新王群育王,父群的雄蜂出房时准备移虫育王。2.移虫前组织育王群把蜂王放在巢箱,隔王板上放蜜脾、粉脾、幼虫脾、巢础和饲喂器。花粉脾放中间,育王框紧挨着花粉脾和幼虫脾。巢箱内放有蜜粉脾、封盖子脾、正出房的老子脾和空脾。巢箱巢门转到相反方向,关掉巢箱的巢门迫使工蜂从继箱开启的巢门出入。这样继箱蜂多,有助于幼虫和幼蜂的哺育和王台建造质量。在育王前和育王期均要奖励饲喂糖浆和花粉,以保持育王群的安定和哺育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南北气候差异较大 ,蜜粉源植物自南向北先后开花流蜜。大流蜜花期是选育优质蜂王的最佳时机。辅助蜜粉源花期 ,加强蜂群管理 ,同样能育出优质蜂王。下面向各位同仁介绍优质蜂王的培育方法。一、母本是关键培育蜂王选择母本很重要。大流蜜花期选择蜂蜜、王浆都高产的蜂群。再检查蜂群内封盖子脾是否整齐 ,子脾是否到边到角 ,花粉是否集中在巢脾上部、蜂王体色是否鲜艳、蜂王体型是否又大又长 ,蜜蜂体色是否一致 ,各龄子脾是否完全健康 ,群内是否有自然王台等等。上面各项指标都好的蜂群 ,可以将之选择做母本。二、雄蜂选育强群蜜粉充足 ,…  相似文献   

8.
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蜂群与控制无偿增殖是饲养强群夺取高产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本人通过十多年来充分发挥王笼在养蜂生产各个管理环节中的作用,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一)在双王群中的作用饲养双王群是培养强群获得高产的重要途径,合理利用王笼在双王群中的作用则是管理双王群的手段。1.春季为夺取油菜蜜高产,双王群繁殖满箱,加继箱时可扣王一只挂到继箱巢脾间,这样做既能预防分蜂,又能增加采蜜量。大流蜜后可放王到单箱以快速增殖群势。2.双王弱群越冬不安全,可用王笼同时扣住两只蜂王挂巢脾中心,合并为一群,这  相似文献   

9.
1选用优良蜂王,并常换新王在中蜂生产实践中,我们常见到有分蜂热的强群,其工蜂采集情绪低迷,产蜜量大大低于没有分蜂情绪的较小群势。养蜂有句话:“养蜂就是养王”,可见蜂王对蜂群的发展和产量有决定性的影响,蜂种的品性是蜂群本质的遗传现象所决定的。因此,在饲养管理中要坚决去劣选优,选用优良蜂群进行育王,除掉劣群中产生的雄蜂。蜂王的生理状况受育王时的气候、蜜粉源、群势和育王技术的影响,同样也随着蜂王的老化而降低其生活力,中蜂王的老化要比意蜂王更快些,因此要强调结合春、冬2个分蜂季节更换新王,这样既提高了蜂…  相似文献   

10.
<正>选择适宜本地区的蜂种育王,最好每隔两年就从外地引进一次种王,以免种性退化。有了好的种王,还要有好的蜜粉源。如外界蜜粉条件差则不能育王。利用大卵育王,首先要将种王用竹丝王笼囚禁5~10天,移虫前4~5天放王,让蜂王开始产卵,放王后4天内所产的卵的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以后随产卵量增多而逐  相似文献   

11.
蜂王品质的优劣,对于蜂群的发展及其遗传性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产卵力强的蜂王,能维持强大的蜂群群势.而强群是高产稳产的基础.培育优质蜂王过程中,有哪些因素影响蜂王的品质呢?广大的养蜂科技工作者在人工育王技术普遍采用之后,对培育蜂王各个步骤的细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  相似文献   

12.
(十)人工育王 人工育王是通过严格选择种群,利用工蜂房内早期幼虫或卵,改造环境和营养条件,培育出优质的蜂王,以达到增殖蜂群和推广良种的目的。 1.育王条件:为培育出优质高产的蜂王,育王时应尽量满足以下条件。(1)丰富的蜜粉源:从工蜂造王台  相似文献   

13.
杨华 《中国蜂业》2003,54(2):28-28
利用死蜂王检查蜂群有无蜂王 ,即方便又节省时间。方法是 :平常管理蜂群时用塑料代存放几只死王搁冰箱冷存室备用 (死亡时间越短越好 )。检查时 ,用线拴住死蜂王放在框梁上观察 ,如蜂群无王 ,工蜂会立即把头调向死蜂王 ,高高抬起散发信息素的尾部 ,张开有信息腺的尾节 ,使劲地振翅扇风 ,并发出嗡嗡声 ,甚至全群轰鸣 ,此时工蜂不但不围咬死王 ,反而非常亲近 ,这表明该群为无王群。反之 ,如工蜂围咬死蜂王 ,那肯定蜂群里有王 ;应立即拿走死王 ,免得形成围王团扰乱蜂群。去秋 ,我利用此法准确查找了 4个无王交尾群。用死蜂王查无王群$荷泽市王…  相似文献   

14.
张遵太 《中国蜂业》2001,52(6):16-16
俗话说 :“一只好王千斤蜜”。此话虽夸张一点 ,但足以说明蜂王在蜂群当中的作用 ,但是好王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下面就我本人十多年来养蜂管理中的育王体会阐述如下。一、要选择适宜本地区的蜂种育王。可以从正规的种蜂场引种 ,也可以从本场择优移虫培育。最好每隔两年就从外地引进一次种王 ,以免种性退化。二、有了好的种王也不一定就能育出好王来 ,还必须有好的或辅助的蜜粉源 ,这是培育好王的又一个主要条件。如外界蜜粉源条件差则不能育王 ,蜜粉源条件一般时 ,则每天傍晚要进行奖饲。三、有了上述两个条件还不够 ,还必须利用大卵育…  相似文献   

15.
郑元明 《中国蜂业》2007,58(4):23-24
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优良蜂种,定地结合小转地新法饲养是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但是,中蜂蜂王产卵量不如意蜂王,繁殖速度慢。如果利用双王繁殖,产卵量可增加一倍,容易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繁殖成强群,当蜜粉源植物泌蜜期到来,可除掉劣王,利用单王带大群采集蜜粉,产量比单王群可增加一倍。  相似文献   

16.
王志 《养蜂科技》2004,(1):24-25
蜂群的采集力取决于蜂王的质量,人工育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蜂群经济效益的高低,提早有计划地进行育王,是减少分蜂,饲养强群以及获得高产的主要因素。然而,长白山区的蜂群越冬期较长,每年的3月末4月初蜂群出窖,须经过35——40天才逐渐进入增殖  相似文献   

17.
段云锋 《蜜蜂杂志》2006,26(1):27-27
关于育王,《蜜蜂杂志》上介绍了不少方法,但有一个问题,我认为应引起广大蜂友的注意。我经过反复试验和对比,得出一个结论,即:蜂王的优良性在种王体内就形成了。也就是说,只注意育王群中的各个育王环节,而忽视了种王群的营养及群势,是不能培育出好的蜂王的。有人提出,用关王或限产的方法来积累种王体内的营养有一定作用。如果要根本解决问题,还要保证蜂群中蜂数密集和给蜂群提供充足的蜜粉。2005年6月,我用3脾蜂的种王群作移虫育王试验,方法如下:6月1日,控制种王产卵(未关王),补给蜂群充足的蜜粉;6月10日,第一批育王移虫,用第一育王继箱;6月…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 ,强群是丰收的保证 ,王好是强群的根本。育出一批好蜂王是每个养蜂人的共同愿望。怎样才能育出一批好蜂王呢 ?作者经过数年的观察、对比、试验 ,发现一条规律 ,凡是强群自然分蜂留下的自然王台 ,育出的蜂王 ,不光形体粗壮、健康 ,而且交尾快、成功率高 ,产子节率陡 ,适应外界环境变化敏感 ,其优良品性都超过人工培育的蜂王。然而 ,这些王台再优越 ,却远远满足不了大型蜂场的需要。为此 ,笔者以蜜蜂生物学为理论指导 ,以蜂群自然生活规律为依据 ,总结了一套模拟自然王台的育王方法。1 良种的选育良好的育王方法必须以良种为前提。…  相似文献   

19.
养蜂人都知道蜂群中的优质高产蜂王是夺取养蜂高产稳产的关键。怎样才能培育出优质高产蜂王呢?笔者根据长期育王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供同仁参考。 一、因地制宜地选择种材。目前我国除部份山区饲养“中蜂”外,绝大多数地区都是饲养“西蜂”,由于我国南北气温与蜜源差异,北方多引进耐寒的高加索蜂王;喀尔巴阡蜂王、东北黑蜂王等品种。长江流域及广东、广西地区  相似文献   

20.
段继远 《蜜蜂杂志》1999,(10):19-19
蜂王质量优劣,对蜂群繁殖快慢,群势强弱,生产效益高低有直接的影响。为此,在育王时掌握好综合配套措施,提高育王技术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就笔者的实践和体会谈点见解,以供参考。1.选择优良蜂种。选择和引进优良蜂种,要根据当地的气候、蜜源、生产目的及饲养方式而定。以产蜜为主的蜂场直选择产蜜型蜂种,如喀蜂、意蜂及喀X意杂交种等2以产浆为主的蜂场选择浆蜂,要求蜜浆兼顾者选择蜜浆双高产蜂种;北方高寒地区宜选择耐寒的黑色蜂种;南方直选择耐热的黄色蜂种。为了取长补短.不论南方和北方都可引进黄黑两种体色的蜂种配制饲养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