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对河北、河南和安徽省夜蛾昆虫区系的分析结果表明:(1)在世界昆虫区系中,河北省夜蛾以古北界种类最多,占47.4%;古北和东洋界共有种类次之,占39.5%。河南省夜蛾以古北界种类最多,占34.8%,古北和东洋界共有种类次之,占26.1%。安徽省夜蛾以东洋界种类最多,占37.3%;古北和东洋界共有种类次之,占33.9%;。(2)在中国昆虫区划中,河北省夜蛾以在东北和华北区均有分布的种类最多,占67.89%,在华北和华中区均有分布的种类次之,占50.53%。河南省夜蛾以华北和华中区均有分布的种类最多,占63.48%;东北和华北均有分布的种类次之,占45.22%。安徽省夜蛾以西南和华中区均有分布的种类最多,占47.21%,华北和华中区均有分布的种类次之,占46.35%。(3)就这三个省份来讲,自北向南夜蛾科昆虫种类增加,古北界种类减少,东洋界种类增加。  相似文献   

2.
陕西黄柏塬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路线调查法对陕西黄柏塬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陕西黄柏塬自然保护区有两栖动物2目7科11属15种。从地理型分析,两栖动物以东洋界种类为主,占种数的73.3%。同时,陕西黄柏塬自然保护区分布的两栖动物中有13种为中国特有种,占总数的86.7%。其中,宁陕齿突蟾和南江齿蟾为太白县境内新记录种,南江齿蟾亦是陕西境内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3.
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季兽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2007年春季对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春季兽类资源进行调查,从动物的分布型来看,古北界和广布种均为6种,各占40%;东洋界种3种,占20%;兽类的种类和数量均较少,数量相对较多的有猪獾、隐纹花松鼠和岩松鼠等。最后对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4.
研究白龙江林区金龟总科的昆虫区系分布,是对该地区进行昆虫区划的重要依据。在白龙江林区内按不同海拔、林型定点采集金龟总科昆虫标本1 000余号,经鉴定,共有157种,隶属于9科,59属。该区系属的组成为:只属于古北界成分的占10.53%;只属于东洋界成分的占20.34%,二者共有种类占71.93%。该林区科的区系分布结果为,锹甲科中属于东洋界的种类占60.0%,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占40.0%;金龟科中古北界种类占41.67%,东洋界种类占33.33%,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占25.0%;花金龟科中古北界种类占16.67%,东洋界种类占37.5%,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占45.83%;丽金龟科中古北界种类占22.22%,东洋界和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各占38.89%;鳃金龟科中古北界种类占26.32%,东洋界种类占8.77%,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占64.91%。综合分析上述结果可知,白龙江林区金龟总科属、科的区系分布特点为:东洋界成分相对较多,古北界成分最少,以古北、东洋界共有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5.
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和访问调查法对罗山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进行了综合科学调查,同时结合有关资料,对该地兽类区系特征及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共调查到罗山有兽类36种,隶属6目14科31属,其中啮齿目种数最多,有15种,占保护区兽类总种数41.67%。根据区系特征,罗山36种兽类动物中,古北界种类25种,东洋界种类3种,广布种类8种。根据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可以看到罗山兽类动物含华北区的跨区区型有30种,复计比重达83.33%,说明罗山兽类动物区系和华北区区系关系更为紧密。罗山兽类生态分布分析表明,生境类型中山地荒漠草地分布的种类最多,有26种,占保护区兽类动物的72.22%。  相似文献   

6.
许国权  段海生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9):1812-1815,1858
对湖北省已知478种蝶类中有具体分布的427种的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并讨论478种蝶类的区系组成,以研究湖北省蝶类地理分布。分析研究认为,427种蝶类分布在44个县市,蝶类资源分布不均,不同蝶类的分布区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10个以上县市有分布的种类只有37种,占有具体分布的蝶类种数的8.7%,总体分布呈鄂西南山区、鄂东北山区、鄂东南山区三角形分布的格局,以鄂西南山区最多,鄂西北山区和江汉平原较少。通过对478种蝶类进行区系分析,东洋界种类317种,占66.3%,古北界种类94种,占19.7%,广布两界种类67种,占14.0%。区系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蝶类区系应划归东洋界。  相似文献   

7.
1999年3月至2002年9月对浙江省龙王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龙王山自然保护区有两栖类2目8科15属20种,占浙江省种类的46.50%;爬行类4目11科24属36种,占浙江省种类的43.90%.从地理型分析,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均以东洋界种类为主,分别占种数的75.00%和77.78%.安吉小鲵Hynobius anjiensis为特有种.表4参4  相似文献   

8.
中国秆野螟属昆虫的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现有秆野螟属Ostrinia昆虫分类研究文献,列出了中国已知种类名录,对中国该属昆虫区系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在世界动物区系中, 可分为5个分布型, 以古北、东洋界共有种比重最大,占总种数43.75%;其次为古北界独有种,占总种数25.00%;三为东洋界独有种及古北、新北、澳洲界共有种,分别占总种数12.50%;古北、新北界共有种比重最小,占总种数6.25%;以古北、东洋界共有种,古北界独有种及东洋界独有种3个分布型种类丰富,所占比重相加高达总种数81.25%.②在中国动物区划中, 可分为12个分布型,以东北,华北,蒙新及华中区专有种比重较大,分别占总种数12.50%;以东北,华北,蒙新,华中及华南区专有种丰富,所占比重相加达总种数56.25%,其余两区及两区以上的共有种所占比重较小.  相似文献   

9.
为系统调查天津地区蜻蜓目昆虫多样性和区系分布情况,2019—2021年,选择不同的代表性生境确定30个采样点,通过网捕方式采集成虫样本,共记录到样本2259个,并进行形态学分类鉴定。2022年、2023年,对部分采样点进行跟踪调查,发现新记录分布种1种。调查结果表明,天津地区蜻蜓目昆虫共有2亚目9科35属56种(包括1待定种)。物种组成中,差翅亚目种类6科28属43种,占总种数的76.78%;均翅亚目种类3科7属13种,占总种数的23.22%。天津地区的蜻蜓目昆虫在动物地理区系划分中,可分为古北界分布型和古北界+东洋界分布型2种类型的16个区系型,呈现明显的古北界-东洋界过渡特征。其中,古北界+东洋界分布型具显著优势,共44种,占全市蜻蜓目昆虫种类总数的78.57%;少数种类为古北界分布型,共12种,占总数的21.43%。人为干扰是影响蜻蜓目昆虫多样性的主要因素。综上,蜻蜓在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多样性易受人类活动影响,应当有针对性地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0.
通过路线采集和样点统计法,对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凤蝶进行了调查研究,采集凤蝶标本共计100余只.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凤蝶种类共有7种(亚种),隶属2个亚科3个属,其中凤蝶属4种,占总种数的57.14%,为优势类群,麝凤蝶属2种,占总种数的28.57%,丝带凤蝶属1种,占总种数的14.29%;根据中国地理区划特征分析,古北界的种类有1种,占总种数的14%;东洋界的种类无分布;广布种6种,占总种数的86%;广布种占绝对优势;风蝶寄主为马兜钤科(Aristolochi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c)和芸香科(Rutaceae)的植物.  相似文献   

11.
冉辉  梅杰  禹真  张雷  梁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240-5242
2011年7月16~22日,在贵州省佛顶山自然保护区进行蛇类动物资源调查时,共采集到12条标本,经鉴定为8种,隶属游蛇科的8个属。其中,龙胜小头蛇(Oligodon lungshenensis)和山溪后棱蛇(Opisthotropis latouchii)为佛顶山蛇类新纪录。结合以往文献记载,现已发现佛顶山蛇类共29种,隶属3科、20属。佛顶山自然保护区蛇类比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少4种,这2个保护区蛇类动物区系具有明显的东洋界特色,佛顶山蛇类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华南区物种(占种数的17.24%)以及华中区和华南区共有种(占种数的58.62%)为主,而梵净山蛇类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华中区物种(占种数的18.18%)以及华中区和华南区共有种(占种数的57.58%)为主。  相似文献   

12.
对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调查,共采集苔类植物标本210份。经过室内鉴定与统计,发现该区域苔类植物共有26科33属51种。其中,15种为湖北省新记录种,裸蒴苔科Haplomitriaceae为湖北省新记录科;假护蒴苔属Metacalypogeia和裸蒴苔属Haplomitrium为湖北新记录属。该区域苔类植物区系类型成分复杂,多种区系成分并存,可划分为10类,其中以北温带成分为主,东亚成分次之。另外,与其他保护区比较,七姊妹山与清凉峰物种相似度最高,与十大万山相似度最低。地理位置相近的保护区,其苔类植物区系成分比较接近,且区域气候环境也会影响植物种类和区系特征。该研究为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乃至湖北省苔藓植物种类多样性、区系研究,以及苔藓植物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拉市海自然保护区越冬水鸟面临的威胁及保护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拉市海自然保护区是云南省第一个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有记录的水鸟共77种,占云南省已记录水鸟种类134种的57.46%,占中国已记录水鸟种类271种的28.41%.其中涉禽37种,游禽40种,分属7目14科.与前人的研究记录相比增加了14种.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5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6种.越冬鸟类的种群数最高可达5万多只,拉市海是水鸟重要的迁徙通道和理想的越冬聚集地.指出了拉市海湿地保护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保护和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生物资源调查是保护区进行管理和保护的基础,对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类资源调查分析,可提供目前鸟类群落状况,为鸟类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整合历史文献、进行鸟类专项调查和红外相机调查,分析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群落。  结果  共记录鸟类165种,隶属15目49科,主要为留鸟(56.36%)。群落优势种为灰眶雀鹛Alcippe morrisonia和红头长尾山雀Aegithalos concinnus。需重点保护的鸟类共有37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和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6种;列入IUCN物种红色名录的10种,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的18种。鸟类地理区系组成上兼具古北界和东洋界成分,但以东洋界(89种,53.94%)为主;121种繁殖鸟中,以东洋界种最多(69.42%);古北界种在旅鸟和冬候鸟中占比最多(分别为84.62%和100.00%)。  结论  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丰富,占浙江省鸟类物种数的30.00%以上;区系组成以东洋界为主,且有向古北界过渡特征。表4参13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南滚河自然保护区的昆虫多样性,采用样地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考察、分析该保护区的昆虫丰富度,合计记录12目,110科,604属,934种。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新增记录1目,9科,127属,287种,显著丰富了蚁科、叶蝉科、蛱蝶科、白蚁科的物种。丰富度分析表明,在科级和属级阶元上丰富度依次为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膜翅目;在种级阶元上丰富度依次为鳞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半翅目。以往对南滚河自然保护区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的研究比较全面,对双翅目、膜翅目、同翅目、直翅目、等翅目及其他小目的调查明显不足。与高黎贡山、文山、无量山自然保护区的昆虫考察结果相比较,南滚河自然保护区的昆虫丰富度最高。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英德石门台自然保护区共有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21种,占广东省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的31.34%.其中蕨类植物1种、裸子植物4种,被子植物16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8种,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12种;渐危13种,稀有8种.此外,还有省级保护植物3种。其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具有组成丰富、古老性强、特有现象突出、用途广泛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济源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蚂蚁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济源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蚂蚁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有5亚科17属31种,优势种为日本弓背蚁,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了解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的资源状况,促进保护区的有效管理,于2012年8月至2015年10月采用样线法、访谈法和诱捕法等方法多次对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进行系统调查,并运用相似系数对梵净山、雷公山和佛顶山3个保护区两栖动物的相似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梵净山保护区至今已记录到两栖动物42种(亚种),隶属2目9科21属;其中,川南短腿蟾(Brachytarsophrys chuannanensis)、宜章臭蛙(Odorrana yizhangensis)和寒露林蛙(Rana hanluica)为贵州省两栖类新纪录,崇安湍蛙(Amolops chunganensis)为保护区两栖类新纪录。区内两栖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物种占绝对优势,共计35种,古北界东洋界广布种7种。在物种相似性上,梵净山与雷公山两栖动物物种相似性为0.68;梵净山与佛顶山两栖动物物种相似系数为0.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