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银杏(Ginkgo biloba)是特产于中国的孑遗树种,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全国各地有大量银杏古树群存在.众多学者(向应海等,1997;1998;1999;2000;向准等,2001;周亚林等,1998;苏金乐等,1996;林协等,2004;韩维亚等,1994)对浙江省西天目山古银杏群落、湖北随州古银杏群落、贵州古银杏群落、重庆南川金佛山银杏群落等做过调查,并考证其原生性.河南西部伏牛山区古银杏群分布集中,树体硕大,枝叶茂盛,蔚为壮观,且多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对其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其原生性,望为银杏的起源、分布、保护以及进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银杏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活化石"之称,目前野生种群极其濒危,据报道全国仅在浙江天目山有野生分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省金寨、岳西山谷中曾有野生银杏分布,但近年调查,这两处野生银杏已绝迹。值得庆幸的是,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在进行资源本底全面调查时,发现有银杏野生种群,散生分布。这一发现结束了安徽野生银杏绝迹的历史,对提升清凉峰、乃至安徽省野生植物保护地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种群现状据全面踏查统计,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在朱家舍、大源、上坦白石崖三处有野生银杏小居群分布,最大居群为12株,共有16株。其中,中幼龄以上个体14株,根径最大达30cm;幼树2株,根径2~6cm。这些银杏零星分布,主要伴生树种为金  相似文献   

3.
"人能百岁自古稀,树得千年未为老"。有一种奇木,恐龙时期便有其踪影,是第四冰川运动后的孑遗植物,其名为银杏。而湖北随州,竟有一条"千年银杏谷",据称是现今世界上仅存的4个古银杏群落中最大的一个。在一条狭长的山谷内,有野生银杏树510万株,其中百年以上的有1.7万余株,千年以上的有308  相似文献   

4.
泰山银杏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山共有银杏树2936株,其中古树31株,中龄树362株,幼龄树2543株。除2592株集中栽植外,其余344株均为散植。泰山最大银杏树树高35m,胸高直径2.42m,平均树高3.2m、平均直径6.8cm。90%银杏分布在海拔150~250m的泰山南麓。最高海拔820m处长有43年生银杏人工林,平均树高10.6m、平均直径14.6cm.海拔210m处7年生矮干密植丰产园,近3a长枝生长量29.3cm、干高56cm、树高137cm、干径2.3cm、冠幅77cm×82cm、主枝长87cm.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银杏种子于春季播种,当年秋季进行带本质部芽接良种,合理密植、播种时破根尖播种、复盖地膜、土壤施肥和叶面施肥相结合。第2年秋季出圃时成品苗高达1.1m以上,基径达1.7cm,以上,第666.7m^2产成品壮苗38000株以上,产鲜叶量达1712kg,比常规育苗方法可以提前2年育成优质壮苗。  相似文献   

6.
银杏扦插生根技术简报王冬玲(信丰县林业局项目办341600)关键词:银杏,扦插1试验材料及方法1994年6月在金鸡林场大坂田苗圃进行了银杏一年生半木质化侧枝扦插生很试验,扦插成活率达90%以上。扦插株行距5x×l0cm,具体调查数据见表1。2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盐碱地银杏种子育苗技术王聪帮,田常杰,郭军(胜利石油管理局农业公司农科所,257012)为加快黄河三角洲银杏发展,我们于1995年春在胜利油田农科所果园进行了银杏种子育苗试验。试验播种面积为0.8hm2,育苗40万余株,当年苗高平均为13.35cm,...  相似文献   

8.
古银杏的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金乐  吴成才 《林业科技》1999,24(5):51-53,56
银杏(GinkgobilobaL.)为我国特产,是著名的“活化石”植物。研究、保护古银杏资源的对策与措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1 古银杏的确定古树一般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其中树龄在300年以上和特别珍稀或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古树名木定为一级,其余古树名木为二级。由于银杏特殊的经济价值、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将生长年代久远、外貌硕大、古老苍劲的银杏大树以及生长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和景观价值的银杏大树统定为古银杏树。2 现 状2-1 生长现状生长处于中壮年期的古…  相似文献   

9.
从1987年以来,阜宁县农民在庭院中栽植银杏50万株以上,其中1990年以前栽植的嫁接苗有12万株以上。在正常情况下,这些银杏应该挂果了,但实际挂果株率仅为15%左右。为此,笔者到本县的沟墩、施庄、公兴、东沟等乡镇的8个村进行了调查,获得了一定的结果。1 银杏不能适龄结果的原因1.1 苗木质量不高在被调查的4870株银杏中,已挂果的756株,占15-5%,其结果株率低与苗木的来源有着密切的关系。即这些苗木有不少购于外地苗贩子,因原接穗不符合要求,故嫁接后出售的苗木无法开花结果。1.2 生长的立地…  相似文献   

10.
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种类,在神农架有野生状态林木分布。首先介绍了银杏的形态特征,其次,阐明了银杏的适生环境及分布,分析了银杏的经济价值,重点阐述了银杏的造林技术,最后介绍了银杏的早果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0月,通过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对四川省古银杏资源的分布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100~3000年生古银杏有974株,分布较集中,主要位于其中部的德阳、成都和雅安市。古银杏垂直分布海拔为400~3123 m,集中分布海拔为400~1200 m。在能确定性别的130株古银杏中,雌株占73.85%,雄株占26.15%。树高最高为50.0 m,最矮为2.0 m;树龄最大为3000年,最小为100年;胸径最大为4.80 m,最小为0.10 m;平均冠幅最大为29.0 m,最小为2.0 m。垂乳银杏有45株;复干银杏有55株;叶籽银杏仅1株。古银杏群共计15个,平均树龄在200~1100年,面积在500~8000 m^2。  相似文献   

12.
2011年8月通过访谈、查阅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对贵州省古银杏资源的分布及生长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100~4000年生古银杏共有1969株,主要分布于遵义市和六盘水市;垂直分布海拔为300~1700m,集中分布800—1100m。其中75.96%为雌株,24.04%为雄株,雌雄比为3.16:1;树高最高为50.0m,最矮为2.0m;树龄最大为4000年,最小为100年;胸径最大为479cm,最小为26cm;其平均冠幅最大为40.0m,最小为1.0m。垂乳银杏有88株,复干银杏有35株,雌雄同株仅1株。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访谈、查阅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对云南省腾冲县古银杏资源的分布、数量及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腾冲县共有古银杏3000余株,分布在界头乡和固东镇;其中107株古银杏有生长指标,雌株占94.34%;树高最大为30.0 m,最小为9.5 m;树龄最长为610年;胸径最大为3.08 m;平均冠幅最大为18.8 m。垂乳银杏有82株,单株垂乳个数最多为78个,垂乳最长达0.70 m;复干银杏有56株,单株复干数最多为15株,复干胸径最大为0.95 m;叶籽银杏有4株。  相似文献   

14.
古杨梅林分布在岳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东北部,面积13.3hm2,600株,最大株地径1 1 2 cm,分生7大枝干,高13m,冠幅280m2,于道光年间(1821-1850年)嫁接培育,距今150多年。抗日战争时期,古杨梅林曾是著名的"长沙四次会战"炮兵阵地,遭受日本飞机100多次轰炸,当年抗日将士在树干上刻写的标语犹存,成为长沙市特有的森林景观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EarlyseIectionisanimportantpartforforesttreeim-provement.TreequaIityandproductioncanbeim-provedthroughselection.lnrecentyears,wehavepaidmoreattentiontoearlyselectionandprediction.EarIyselectionisanimportantpartforforesttreeimprove-ment.Thegene…  相似文献   

16.
选择12和14地位指数的2种立地的林分,分别设置6种和5种保留密度,对间伐4年后的23年生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林下植物种数随着林分保留密度的增大,12和14地位指数的林分均表现为由逐渐增加至一个峰值后逐渐减少;适宜的保留密度有利于提高林下植物的多样性,12和14地位指数林分的植物多样性分别以保留密度130株/667 m2和100株/667 m2的样地为最优;随着林分密度与冠层郁闭度的增大,林下植物类型有由阳性植物为主向中性与荫性变化的趋势,而形成阳性、中性及荫性共存的多态性植物群落;适宜的保留密度有利于提高林下植物的生物量和植被总盖度,12和14地位指数林分的林下植物生物量和植被总盖度分别以保留密度130株/667 m2和90株/667 m2的样地为最佳;2种地位指数不同保留密度林分的林下枯落物自然风干重、枯落物层厚及腐殖质层厚差异均不显著,而林下地被物鲜重和植被总盖度则均表现为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7.
The stem analysis ofBetula platyphylla in natural forest at the Maoershan Forest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showed that the growth variation of the trees, including height and diameter breast height,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ge. There is the turning point for the growth variation of the tree from acute change to relative stability when the trees are in eighteen years old.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height, diameter and volume growth of the trees at that time. Therefore, the optimal age for early selection of this species in natural stands is eighteen years old (18 a). Diameter is used as main index for selection and height growth as auxiliary one. (Responsible Editor: Zhu Hong)  相似文献   

18.
在定海区岑港镇烟墩椗次何家山松材线虫病为害迹地上,试用晚稻杨梅进行树种更替,5年生幼林株高普遍在2m以上,冠幅2m×2m左右,最大植株树高达3m,冠幅2.7m×2.7m,幼林生长正常,试验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9.
对11年生飞播马尾松林进行综合抚育间伐试验的结果表明,不同的间伐强度和次数均产生不同的效果。胸径生长以间伐强度大和2次间伐为好;树干形质以间伐强度小为好;间伐对树高、冠幅、林木分化等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设立固定样地,详细调查了井冈山毛竹菱斑病的危害特征和林分受害情况。调查发现,毛竹菱斑病主要危害2年生以上立竹,毛竹纯林、位于西北坡及海拔1 000 m左右的竹林感病较为严重;同时人为干扰会加快病害的蔓延,自然灾害会导致病害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