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蕺耳根学名蕺菜,属三白草科蕺草属(HouttuyhiaCordta Thunb),通称鱼腥草,猪鼻孔,臭草。蕺耳根是我省俗称。蕺耳根在我市人工栽培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结合几年来的生产实践,其栽培技术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2.
高海拔地区蕺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蕺菜别名蕺儿菜、蕺耳根、折耳根、鱼腥草等,属三白草科蕺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野生于潮湿的沟旁田坎及山坡林地.食用部分为地下嫩茎和嫩叶,多以当年生嫩茎或嫩叶凉拌生食,也可作汤、煎炒、包馄饨或腌渍加工等.近年来由于野生采挖的供应量有限,对蕺菜的人工驯化栽培和选择育种工作已广泛开展,很多地区的蕺菜产品已占有一定市场,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凌志勇  陈华芬 《蔬菜》2001,1(2):10-10
蕺菜别名侧耳根、鱼腥草、赤耳根,属三白草科蕺草属,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其茎、叶、根可凉拌、炒食或作汤,也可腌渍或制作蕺菜茶、酒、汽水等系列保健饮料。蕺菜的全株均可入药,对流感、肺炎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还有利尿、解毒、清热、镇痛、止咳、驱风、顺气、健胃等医疗作用。对尿道疾病、胃病、各种化脓性疾病、子宫瘤等也有疗效,还可作中毒急救的催化剂,外用可治疥癣、湿疹、痔疮等。 蕺菜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人工种植好管理,每667m2产量一般2500~3000kg,纯收入可达5000~60…  相似文献   

4.
<正>蕺(jí)菜别名侧耳根、鱼腥草,属三白草科蕺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地下根状茎及嫩茎叶供食,是一种特色保健蔬菜。蕺菜栽培中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人工种植好管理,如其与反季节豇豆实行间套无公害栽培,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鱼腥草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腥草又名折耳根、赤耳根、猪鼻孔等,属三白草科蕺菜属,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其茎、叶、根可凉拌、炒食或作汤,也可腌渍或制作蕺菜茶、酒、汽水等保健饮料。为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四川省各地把鱼腥草作为特色蔬菜之一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1988年起,我市在大面积的荒地、二荒地上发展蕺耳根人工栽培,并进行了破季栽培的示范推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既大量增加市场鲜蕺耳根的供应量,又使得这些村寨和农民致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很显著. 一、推广蕺耳根人工栽培的基本情况。70年代末,贵州农学院丁文奇老师及所在蔬菜科研组曾进行过蕺耳根人工栽培试验,并在花溪区示范,在花溪农户中也有的农民进行过小面积栽培。1984年乌当区龙进村农民谭学银、周玉学人工栽培  相似文献   

7.
蕺耳根又名猪鼻孔、鱼腥草。在成都地区多年来都是在田边地角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适合蕺耳根生长的气温是15—25℃,自然状态下上市是4—11月。近年来随着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春节前后人们对餐桌上新鲜的凉拌蕺耳根非常欢迎,需求量日益增大,价格最高达每公斤14元,是普通蔬菜价格的20倍左右。蕺耳根风味浓厚、青新爽口,解油腻,祛湿解毒,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它病虫害少,生长旺  相似文献   

8.
鱼腥草,又称蕺菜、侧耳根、猪鼻孔,是一种野菜.历史上,有一个人吃鱼腥草吃出了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这个人就是鼎鼎大名的越王勾践,他带领越国人打败吴王夫差的故事一直为后人所称道.在这个故事中,勾践发愤图强的一系列事迹,除了卧薪、尝胆之外,还包括采蕺食蕺.  相似文献   

9.
“鱼腥草”亦称蕺菜、“蕺草”、“岑草”、“臭草”,属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常见野生蔬菜,产于亚洲,我国长江以南各地及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均有自生。蕺菜的茎时有异味,若采其嫩者,稍加处理后煮食,即可成为可口的蔬菜,且随处可觅,自古为著名救荒植物,甚至有以此菜而题作山名者,如《会稽志》所记:“蕺山,在府西六里,越王采草蕺于此。”可见早在  相似文献   

10.
蕺菜人工栽培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又名折耳根、鱼腥草、侧耳根、猪鼻草、猫耳朵等,属三白草科(Saururaceae)蕺菜属(Houttuynia)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洗净可生吃,还可直接或晒干作食用原料,加之其全株可入药,具有抗菌、抗病毒、清热解毒、利尿消肿、镇痛止血等功效,因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1]。然而,伴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绿色健康  相似文献   

11.
成都市折耳根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明军 《长江蔬菜》2011,(24):46-47
折耳根,别名鱼腥草、猪鼻孔、蕺菜、狗帖耳等,是三白草科蕺菜属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均可食用,体内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及挥发油等营养成分,具有很好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已被国家卫生部正式确定为“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极具开发潜力的资源之一。近年来因其市场效益好,在成都近郊及周边县市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2.
蕺菜是三白草科蕺菜属的一种野生植物资源,( Houtttuynia Cordata Thunb)又名鱼腥草,摘几根。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均有野生分布,一般生长在低海拔地区的田埂,潮湿的山坡林下及路旁,沟旁或草丛,在西昌1800米左右的山沟潮湿地带亦有分布。 野生蕺莱含有鱼腥草素、槲皮苷,蕺菜碱等成分,在医药上有抗菌,抗病毒、利尿、清热解毒、散痈肿等作用,而作为菜用,则因其根茎细小、纤维多、质地粗硬不堪食用。通过引种栽培驯化后,其根茎肥大,茎叶柔嫩,而且营养丰富,经测定每百克食用部分(风干的根茎)含钙66毫克,铁40毫克,磷0.54克,粗脂肪2.03克,蛋…  相似文献   

13.
孙光闻 《花卉》2017,(21):45-46
又名蕺菜、狗贴耳、侧耳根,为三白草科蕺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中国,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广布。根状茎匍匐细长,白色,节上除轮生不定根外还着生芽,芽萌发出土后形成地上茎、叶。单叶互生,叶片肥厚,心形或宽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叶面平展,绿色,叶背常呈紫红色。茎端着生圆柱形的穗状花序,与叶对生,基部有4片白色花瓣状苞片。性喜温暖及湿润环境,生长前期适温16~20℃,地下茎生长适温20~25℃;对光照要求不严,喜弱光,不择土壤,沙土和沙壤土更佳,喜湿耐涝,在干燥环境下也可生长。  相似文献   

14.
鱼腥草是三白草科蕺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猪鼻孔、紫蕺、九节莲、肺形草等,野生自然状态下高约30厘米。地下茎节上生根,叶互生卵形,基出五脉,叶柄基部鞘状抱茎。花小,淡黄色或白色,穗状花序顶生,果近球形。  相似文献   

15.
折耳根又名鱼腥草,属三白草科蕺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工种植后,其营养条件得以改善,植株生长旺盛,纤维减少,糖分增加,柔嫩多汁,但抗病能力大大降低,病害逐年加重。本文简要介绍了折耳根的人工种植规范化栽培技术和防病治病措施,以期取得产量、质量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6.
鱼腥草,因其茎叶揉碎后有刺鼻的鱼腥味而得名,为三白草科蕺菜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别名蕺菜、侧耳根、折耳根、赤耳根、猪鼻拱、狗贴耳、鱼鳞草、臭根草、臭腥草、岑草、葅菜、九节莲、肺形草、佛耳草、野花麦等。鱼腥草原产于亚洲、北美,在世界各地分布较广;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均有分布,常见于田埂、路边、沟边、溪边或林下湿地。我国自东汉(公元25-220年)就开始盛行鱼腥草菜用,可救荒,对某些疾病有特殊疗效。由于其风味独特,爱之者以为气味芬芳,如蜀人谓之“葅香”,恶之者则往往称它“苦”“腥”“臭”,甚至不吃,只要一闻其气,就要掩面作呕吐状。历经近2000 a几起几落,今仅以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浙江、福建等省海拔300~2600 m的高原山地栽培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17.
鱼腥草又名蕺菜、猪鼻拱、折耳根等,因其根、茎、叶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为三白草科蕺菜,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各省,尤以四川、湖南、湖北、贵州、江苏等省居多.鱼腥草属药食兼用植物,主要以嫩茎叶和地下茎作蔬菜食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鱼腥草药用保健价值的深入认识,鱼腥草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偏爱,由于野生鱼腥草少,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人工驯化栽培,尤其冬季嫩茎叶鱼腥草高产栽培受到重视且得到了大力发展,以蔬菜生产为目的的鱼腥草产业已经形成.在江油、广汉等地667 m2产值达2万~3万元,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四川省鱼腥草栽培面积超过2 000 hm2,是当地种植业的支柱产业和新型优势特色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杨辽生 《蔬菜》2010,(6):7-9
蕺菜以地下根状茎和嫩茎叶供食,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其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人工种植好管理,蕺菜间套反季节菜豆可使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蔬菜》1993,(6)
《蔬菜》杂志社向您提供20余种特菜的特性、栽培及利用方面的技术资料,包括:佛手瓜、朝鲜蓟、落葵、秋葵、金丝瓜、豆瓣菜、芥蓝、茼蒿、苦瓜、节瓜、芦笋、绿菜花、结球生菜、四棱豆、西芹、侧耳根(蕺菜)、香片、牛蒡、蕹菜、菜心、荷兰豆、紫甘蓝、抱子甘蓝、羽衣甘蓝、菊花脑、菊苣、紫背天葵等。以上资料,每份收成本费10元(邮费在内,1个品种为1份,可自选),款到即邮资料。并可提供下列种子:  相似文献   

20.
胡永静  叶欣悦  须文 《蔬菜》2022,(11):44-49
摘要:为分析折耳根(蕺菜)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采用番茄活体接种法(以4叶1心 的番茄幼苗为试验材料)和培养基接种法(体外抑菌试验),分析比较折耳根提取液对灰霉病菌的抑菌 作用。番茄活体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折耳根提取液预处理的叶片发病程度比蒸馏水处理(对照)的轻, 在接种病害3 d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下调至81.5%和3.0左右,灰霉Actin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 照处理,叶片叶绿素a、b含量分别为4.96 (对照的1.25倍)、2.23 mg/L(对照的1.30倍),均显著高于对 照;折耳根提取液预处理和接种灰霉病菌均导致番茄叶片脂氧合酶(LOX)活性上升,接种灰霉菌后, 折耳根提取液处理的叶片LOX活性为13.52 OD/g(FW),显著高于蒸馏水处理(对照)的10.92 OD/g (FW),且两者均显著高于未接种灰霉病菌的预处理。体外抑菌试验表明:折耳根提取液处理后灰霉菌 的长势及扩散程度小于蒸馏水处理的对照,表明其对番茄体外培养的灰霉病菌生长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