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以银杏用栽培园、丰产园(果叶兼用)和盆栽园叶片以及盆栽银杏根部为试材,对比分析了黄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叶用园叶黄酮含量最高,丰产园次之,盆栽园最低;达到含量高峰的时间,前期是叶用园最早,盆栽园次之,丰产园最慢,后期是盆栽园和叶园同步,比丰产园早半个月;含量高峰次数叶用园、丰产园均3次,盆栽园2次;变化幅度盆栽园最大,丰产园变化相对稳定。根系中有叶黄酮存在,早期含量甚微,后期逐渐稳步增加,与叶片相比,峰值低,10月份后二者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银杏叶斑病病叶中黄酮含量的变化。[方法]选择患不同程度银杏叶斑病的银杏病叶,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叶中黄酮,同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叶中黄酮含量,探讨黄酮在叶斑病致病过程中含量变化规律,确定患叶斑病叶片是否适合采摘再利用,同时也为阐明黄酮在叶斑病致病过程中是否可能起到抵抗病原菌侵染作用提供初步研究。[结果]随着叶斑病患病程度的加深,叶片上侵染面积的增大,叶中黄酮含量有所增加;但当损伤达到一定程度时,黄酮含量不再增加。[结论]患病程度轻的银杏叶片具有采摘再利用的价值,同时因为黄酮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说明黄酮含量升高可能是银杏叶抵抗叶斑病病原菌侵染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提高银杏叶黄酮含量的调控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用园银杏叶最佳采叶期为9月底至11月初,脱落素、乙烯利、氮肥+乙烯利、地膜处理不仅能提高叶黄酮含量,而且还能改变最佳采叶期的时间长短,在最佳采叶期内,脱落素、乙烯利、氮肥+乙烯利、地膜处理比对照分别提高黄酮含量16.2%、11.4%、10.0%、3.2%。方差人分析表明,脱落素效果最优,乙烯利次之,其中脱落素与对照及其他处理之间、乙烯利和氮肥+乙烯利与对照、地膜处理之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脱落素、乙烯利、氮肥+乙烯利处理均缩短了最佳采叶期,而地膜处理则延长了最佳采叶期。  相似文献   

4.
光照强度对银杏叶片发育及黄酮和内酯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大田和盆栽试验系统研究发现 ,光照强度影响银杏叶片的生长发育、黄酮和内酯含量以及光合速率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大小。密植采叶银杏园群体内光照条件随着密度的增加和叶幕层高度的降低而急剧衰减。各叶幕层叶片的重量、长度、宽度和厚度随着光照条件的改善而增大。群体内各叶幕层相对光照强度与相对应的叶片形态指标显著相关。人为遮荫处理后叶片黄酮和内酯含量发生变化 ,且二者的变化趋势相似。在一定光照范围内存在一最适光照强度 ,高于或低于这一光强 ,叶片的黄酮含量和内酯含量降低。苯丙氨酸解氨酶作为次生代谢类物质黄酮合成的关键酶 ,其活性随光照强度的下降而下降 ,二者之间相关性显著。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与黄酮含量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5.
对山楂品种"甜水"叶片中总黄酮的超声波提取工艺及周年积累动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山楂叶片中总黄酮的最优工艺条件为用70%乙醇在温度40℃、功率450W条件下,以料液比1∶30提取30min。年生长周期中,山楂叶总黄酮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落叶时总黄酮含量最高,确定秋季果实成熟后为最佳采叶期。生长前期营养枝上叶片黄酮含量高于结果枝叶,后期相反;不同长度枝叶片黄酮无明显的差异;整个生长期内叶片黄酮含量上位叶中位叶下位叶、叶柄托叶。  相似文献   

6.
施氮对银杏叶产量及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探索施氮对叶用银杏叶片产量及叶黄酮含量的影响,按0,1 5,3 0,4 5和6 0g·株-1等5个水平进行施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对银杏叶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有显著影响。施氮量在3 0g·株-1以下,氮的增施对叶产量、单叶面积、单株叶面积及单叶质量等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以3 0g·株-1为最佳,超过3 0g·株-1时,苗木会受到毒害,以上各指标均下降;施氮对银杏叶片黄酮含量和黄酮总量均有显著的影响;5种施氮处理中,以1 5g·株-1的叶片黄酮含量和黄酮总量最大。1 5g·株-1可作为2年生银杏叶用园的推荐施用量,可望获得单位面积上较高的黄酮产量。表5参10  相似文献   

7.
荞麦中黄酮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荞麦花中的黄酮含量最高 ,平均含量达 7 4 % ,开花后逐渐下降 ;其次是叶 ,黄酮的平均含量为 5 3% ,并在开花期达到最高峰 ,后期下降 ;茎中的含量较低 ,平均值为 1 0 % ,生育期中无明显变化。籽粒中 ,以苦荞的黄酮含量高 ,平均值为 2 0 2 % ,甜荞的黄酮含量平均值仅为 0 2 3%。放射线对荞麦进行辐射可使其黄酮含量增加。荞麦中黄酮化合物的形成主要受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活力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影响银杏叶黄酮含量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采用定株定位取样方法研究取样时期、取样部位、叶面喷施及烘干温度对银杏叶片黄酮含量及提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年生银杏4 ̄10月叶片中黄酮含量以春季最高,夏季最低,秋季则又趋增加,幼龄叶用银杏园生长期经连续叶面喷肥后,肥料种类及喷施浓度对黄酮含量均有显著影响。成年大树树冠不同部位的叶片,其黄酮含量差异很大,以光照充足的南侧叶片黄酮含量最高,东西两侧及内膛叶片黄酮含量偏低,不同烘干温度对叶片黄酮提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油茶叶片中茶皂素和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分别采用乙醇回流法与分光光度法对不同树龄、叶龄及不同月份的油茶叶片进行茶皂素和黄酮提取与含量测定。结果发现,油茶叶片中茶皂素、黄酮含量随树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且均在5 a树龄前后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7.28、43.61 mg/g。随叶龄增加,油茶叶片黄酮含量先减少后增加,茶皂素含量则呈逐渐增加趋势。30 a树龄植株叶片中的黄酮和茶皂素含量在12个月份中波动明显,黄酮含量在20.14~22.78 mg/g变化,在4月和10月分别达到峰值;茶皂素含量在50.69~60.86 mg/g变化,在8—10月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此,以油茶叶片为原材料进行黄酮与茶皂素提取时,叶片的采摘时间应选择每年10月份前后的老叶,树龄的确定则在收益低于成本后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性别、树龄、树冠部位的银杏(Ginkgo biloba L.)叶片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0年树龄树冠下部叶黄酮含量最高,达到0.335g/kg,其上、中、下不同树冠部位叶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为下部叶>上部叶>中部叶;20年树龄银杏叶黄酮含量变化规律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不同性别、不同树龄的银杏叶黄酮含量差异不大,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因此,以采收叶片为栽培目的的银杏园,应该根据不同树龄,对不同树冠部位进行修剪,以提高叶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栗瘿蜂危害下锥栗叶片中黄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定点定期连续采样结合实验室化学测试, 研究了栗瘿蜂危害不同时期锥栗叶片中黄酮含量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随栗瘿蜂危害期的变化, 不同锥栗品种叶片中黄酮含量均存在着明显的动态变化 从6月中旬起, 各品种叶片中黄酮含量呈上升趋势, 至7月中旬栗瘿蜂幼虫孵化前达到峰值, 初孵幼虫取食危害后含量又迅速下降 幼虫孵化前, 黄酮含量的高低与品种抗性级别表现出一致性, 即抗栗瘿蜂品种叶片中黄酮含量高, 感虫品种叶片中黄酮含量低 初孵幼虫取食危害后, 抗虫品种叶片中黄酮含量下降值远高于感虫品种, 抗虫级别越高, 下降值越大 表明不同时期锥栗品种叶片中黄酮含量的多少与品种的抗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猪屎豆不同部位不同提取相的黄酮含量。[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作为猪屎豆黄酮的制备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作为黄酮的测定方法。[结果]叶片石油醚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和水相的黄酮含量分别为14.63、92.67、8.29、98.80 mg/g,果实各萃取相黄酮含量分别为3.24、30.54、52.15、59.72 mg/g;猪屎豆叶片石油醚相、氯仿相和水相的黄酮含量显著高于果实相应的黄酮含量,果实乙酸乙酯相的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叶片乙酸乙酯相的黄酮含量。[结论]猪屎豆叶片和果实可作为黄酮开发利用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3.
银杏叶黄酮、萜内酯含量的季节性变化及适采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掌握银杏叶品质和产量的形成规律,对银杏叶黄酮、萜内酯含量的季节性变化及适宜采收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月份前,银杏新梢幼叶中黄酮含量最高,达到2.74%;随叶龄增大黄酮含量迅速降低,到6月中旬达到最低,为1.05%;7~9月银杏叶黄酮含量有所增加。银杏萜内酯含量和单叶干重随叶龄增大而增加,到8~9月处于最高水平,分别为0.25%~0.26%和0.30%~0.32%。根据研究结果确定了贵州市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库尔勒香梨叶片中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为梨园施肥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产量不同,将18个库尔勒香梨园平均分为高、中、低产园,从2015年4月28日~9月23日,每隔15 d采样一次。叶分析法检测年生长周期内不同产量园库尔勒香梨叶片中N、P、K、Ca、Mg的含量。【结果】4月28日~9月23日,高、中、低产园库尔勒香梨叶片中的N、P、K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Ca、Mg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各产园在相同元素上表现出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库尔勒香梨叶片中的N含量和P含量,分别以5月28日和6月12日为分界线,前期急速下降,后期缓慢下降;K含量以6月12日为分界线,前期缓慢上升,后期急速下降;Ca含量以7月28日为分界线,前期急速上升,后期缓慢下降;Mg含量以6月12日和8月27日为分界线,前期缓慢上升,中期缓慢起伏变化,后期缓慢下降。高产园叶片中K含量的年平均值较中、低产园高;中产园叶片中N、P、Ca含量的年平均值比其他两个产园高;低产园叶片中Mg含量的年平均值高于其他两个产园。9月10日库尔勒香梨叶片中的P含量、Ca含量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Mg含量在5月14日、6月27日、9月23日均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余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库尔勒地区,高、中、低产园库尔勒香梨叶片中的N含量和P含量分别以5月28日、6月12日为分界线,前期消耗量较大;K含量和Ca含量分别以6月12日、7月28日为分界线,后期消耗量较大;Mg含量在8月27日以后消耗量较大。在生产中根据香梨对各矿质元素在不同时期需求的变化规律,结合元素与产量园的相关性合理施肥,达到丰产优质栽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青枣叶中黄酮提取与测定的最佳方法。[方法]以新鲜的大青枣叶片为材料,用乙醇提取其中的黄酮,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用芦丁标准溶液绘制微分脉冲伏安曲线后,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用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提取液中的黄酮含量。[结果]当乙醇浓度为70%、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4 h时,黄酮提取量最高;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黄酮含量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好、检出限高等特点。当磷酸盐溶液的pH值为4.5时,黄酮的检出限为3.0×10-7mol/L。[结论]大青枣叶中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为:用70%乙醇在80℃条件下提取4 h。微分脉冲伏安法对黄酮含量的检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银杏叶不同时期黄酮含量测定与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莉  田士林  郑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370-2370,2414
黄酮是银杏叶的主要药用成分,其黄酮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银杏叶的利用价值。通过对大龄银杏叶不同生长时期黄酮含量的测定与比较,分析银杏叶中黄酮含量随生长期的变化规律,揭示出大龄银杏树采摘叶片的最佳时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时期的银杏叶黄酮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在1年中黄酮含量出现2次峰值,8月份出现第1个峰值,黄酮含量为0.884%,以后下降较快,10月叶色发黄后又上升到最高值0.977%。  相似文献   

17.
叶用银杏品种黄酮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银杏31个雌株品种和4个雄株类型叶黄酮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雌株品种和雄株类型之间叶黄酮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叶黄酮含量最优品种马铃2号是最弱品种的2.07倍;雌雄株间叶黄酮含量无差异,证明银杏品种或类型间叶黄酮含量存在的遗传变异与雌雄株无关,在银杏雌雄群体内选择是有效的。将选择的优良品种或变异在生产上加以推广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5年生元宝枫苗为试材,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的方法研究了元宝枫叶内黄酮、绿原酸含量及有关成分随月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元宝枫叶内黄酮含量8月份最高,含量高达5.86%,绿原酸含量6月份最高,含量高达3.62%,SOD酶活性8月份最高,叶绿素含量6月份最高,可溶性糖含量9月份最高,月份不同其含量也不同,不同月份下,黄酮、绿原酸、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均以a=0.0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而SOD酶活性以a=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黄酮类物质是芹菜最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该研究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44份中国芹菜种质、美国西芹‘文图拉’和欧洲西芹‘皇后’叶片和叶柄中的芹菜素和毛地黄黄酮的浓度。结果表明:这46份芹菜种质叶片和叶柄中的芹菜素和毛地黄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叶片芹菜素含量、叶片毛地黄黄酮含量、叶片黄酮含量、叶柄芹菜素含量、叶柄毛地黄黄酮含量和叶柄黄酮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0%,10%,30%,20%,30%和20%。叶片和叶柄中的黄酮含量没有相关性。叶片中芹菜素浓度是毛地黄黄酮浓度的18~50倍,叶柄中芹菜素浓度是毛地黄黄酮浓度的19-40倍。大部分中国芹菜种质的黄酮浓度高于西芹‘文图拉’和‘皇后’。分布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芹菜种质的黄酮含量高于北部地区芹菜种质。综上所述,叶柄是主要食用部位,因此叶柄具有高芹菜素含量的中国芹菜种质可应用于芹菜的育种,叶片具有高芹菜素含量的中国芹菜种质可应用于生产芹菜素产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光照强度对麦蓝菜生物量及王不留行黄酮苷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盆栽麦蓝菜为材料,采用75%光照(L1)、50%光照(L2)、25%光照(L3)和全光照(L0)4种光照强度处理麦蓝菜,分别测定处理后第15天、第30天和第45天麦蓝菜根、茎、叶、种子生物量以及王不留行黄酮苷的含量和产量.【结果】不同光照强度处理第15天,75%光照条件下麦蓝菜根、茎、叶的生物量最高,处理后第30天和第45天,根、茎、叶及种子的生物量以全光照处理组最高,并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75%光照强度有利于提高麦蓝菜根、茎、叶和种子中王不留行黄酮苷的含量;而在全光照条件下麦蓝菜根、茎、叶、种子各器官王不留行黄酮苷产量达最高.【结论】全光照处理条件下可兼顾麦蓝菜的生物量与王不留行黄酮苷含量,获得药材最佳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