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2001年10月份,某奶牛场一头牛,产后9d发病,病牛体温升高至39.5℃~40℃,厌食,反刍停止,发病第15d笔者前往诊疗,怀疑为创伤性网胃炎并发真胃皱胃移位,于是作剖腹探查及矫正术,右侧髂部切口,打开腹腔后,手伸入腹腔探查,发现真胃与腹壁黏连,腹水浑浊,并含有草沫和纤维样物,当即判定该牛为胃破裂引发腹膜炎,已无治疗价值,随即放血致死,进行剖检,经检查网胃胃壁完好,胃内未发现金属异物,真胃大弯处有一豌豆大小的圆孔,圆孔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孔缘光滑,发硬,胃内黏膜围绕穿孔有一鸡卵大的溃疡面,胃内未发现坚硬的异物,由此可以证明穿孔并非有异物刺…  相似文献   

2.
应用腹腔镜对3头奶牛进行腹腔探查,结果表明奶牛腹腔镜右肷部探查能对肝脏、真胃、肾脏、肠管、子宫以及膈肌的右半部提供良好的视野。能够对兽医临床上一些疑难杂症(真胃变位、腹腔积液、卵巢囊肿、腹腔肿瘤等)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3.
真胃变位是奶牛的常发病,是真胃左方移位和右方扭转两种病变的总称。真胃通过瘤胃底部从腹腔的右侧移至腹腔的左侧,至于瘤胃与左侧腹壁之间,称为左方移位。真胃仍在右侧腹腔内,逆时针扭转转到瓣胃的前上方,位于网胃与膈肌之间,或者顺时针扭转转到瓣胃的后上方,置于肝脏和腹壁之间,称为右方变位,又称真胃扭转。  相似文献   

4.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真胃变位是指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超出了正常的生理范围,而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导致营养失调的急性内科疾病。在临床上可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前者是真胃通过瘤胃底部从腹腔的右侧移至左侧,置于瘤胃与左侧腹壁之间,也称真胃移位;后者是真胃在右侧腹腔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扭转,逆时针的称为前方变位,顺时针的称为后方变位,人们习惯于把右方变位称为真胃扭转。关于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记载已有百年历史(Carougean和Prestat,1898),自1950年由Begg氏和Ford氏描述和确认以来,近50年内,该病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死亡率也较高,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成为威胁奶牛健康发展的一种严重疾病。其中,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发病率最高。要预防真胃变位的发生,就需要研究和探索真胃变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预防、控制该疾病的发生。真胃变位的发病因素较多、较为复杂,迄今为止,人们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无一致性结论,但认为真胃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的病因相似。本文结合作者的研究和临床工作,对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真胃正常解剖学位置改变称为真胃变位。它可以分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真胃左方变位是真胃通过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腹壁之间造成真胃左方变位,在兽医临床上左方变位的病例可达到右方变位的数十倍,最常发生于高产成母牛分娩后的1~3d。  相似文献   

6.
奶牛真胃(即皱胃)变位是高产奶牛分娩后1个月的高发病。它是指真胃的正常解剖位置发生改变。临床上主要分为左方移位和右方移位。左方移位是指真胃通过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腹壁之间,且因真胃内常积聚大量的气体。而使其飘至瘤胃背囊的上方。右方移位是指真胃向后方扭转(顺时针)置于肝脏和有腹壁之间。  相似文献   

7.
奶牛真胃变位是指真胃的正常生理位置发生改变,是高产奶牛产后的高发病。临床上主要分为左方移位和右方移位。左方移位是指真胃通过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腹壁之间,且因真胃内常积聚大量气体,而使其浮移至瘤胃背囊的上方。  相似文献   

8.
奶牛真胃变位在兽医临床上可以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左方变位是真胃通过瘤胃底部从腹腔右侧移至左侧,置于瘤胃和左侧腹壁之间;右方变位是指真胃在右侧腹腔发生不同程度的扭转,临床上习惯把右方变位称为真胃扭转。  相似文献   

9.
正牛真胃变位是指牛的真胃正常位置发生改变(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本病是牛的常发病,特别高产乳牛发病多。左方变位,是真胃由右下腹部通过瘤胃下方移行到左侧腹腔瘤胃与左腹壁之间,其扭转程度较轻,进展较慢,临床症状较轻,不易诊断。右方变位又称真胃扭转,是真胃向右后上方呈顺时针方向扭转到瓣胃的后方,从而将真胃置于肝区后的右腹壁与饥窝之间(右后上方变位),或者向右前方呈逆时针方向扭转到瓣胃上方,从而将真胃置于网胃和膈之间(右前方  相似文献   

10.
奶牛真胃(即皱胃)变位是高产奶牛分娩后1个月的高发病.它是指真胃的正常解剖位置发生改变.临床上主要分为左方移位和右方移位.左方移位是指真胃通过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腹壁之间,且因真胃内常积聚大量的气体,而使其飘至瘤胃背囊的上方,右方移位是指真胃向后方扭转(顺时针)置于肝脏和右腹壁之间.  相似文献   

11.
<正>真胃,亦称皱胃,牛的第四胃。奶牛真胃变为指的是其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出现消化机能障碍,造成奶牛营养不良的一种多发性腹腔疾病,在兽医临床上分成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真胃变位病例大多数在产后一周内发病,且成年高产奶牛相较于犊牛和低产奶牛而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本文从真胃变位的发病诱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简要阐述。1病因分析1.1饲养原因(1)饲喂奶牛大量的谷类饲料,加大了皱胃容积食物  相似文献   

12.
乳牛真胃左方变位原因及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真胃变位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在临床中以左方变位常见。此病多发于高产奶牛,发病年龄以4~5岁为多。1 病因 真胃变位主要是因饲喂精料过多,而优质干草等容积性饲料缺乏所致。据资料:经产牛日喂精料3~4kg时,发病率为0.12%,精料增加到6.5~7kg时,发病率可达1.3%。由于本病与高产和饲喂精料过多有关,所以又称生产能力障碍病。 精饲料饲喂过多可使瘤胃食物向真胃流动增加,这样挥发性脂肪酸的增加可抑制真胃运动,使食物向十二指肠的流动减慢,产生的甲烷气体在真胃内部停积引起真胃扩展。在妊娠后期,瘤胃被胀大的子宫从腹腔…  相似文献   

13.
奶牛真胃(即皱胃)变位是指真胃的正常解剖位置发生改变,是高产奶牛分娩后1个月的高发病。临床上主要分为左方移位和右方移位。左方移位是指真胃通过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腹壁之间,且因真胃内常积聚大量的气体,而使其浮移至瘤胃背囊的上方。右方移位是指真胃向后方扭转(顺时针)置于肝脏和右腹壁之间。笔者近两年来调查了本县新兴奶牛场和光明奶牛场中此病的发生情况,并亲自参与12例的诊断和治疗,现整理如下,以供参考。1发病原因及机制1·1发病原因关于本病的发生原因目前尚无一致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是真胃弛缓所致,即因奶牛日…  相似文献   

14.
真胃扭转在奶牛临床疾病中屡见不鲜,轻度的早期通过腹腔外穿刺真胃放气,向真胃内注入30ml消气灵,以及口腔灌服2500ml液体石蜡可使其治愈。严重的常通过手术矫正,固定真胃而治愈。笔者从事奶牛场畜牧兽医工作近20年,见过和治愈过真胃扭转的病例不下200头,前些时间本公司发现1头瓣胃移位(上移)伴发了真胃扭转,实属罕见,现将情况记录如下,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5.
奶牛真胃变位在兽医临床上可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左方变位是真胃通过瘤胃底部从腹腔右侧腹壁之间,右方变位是指真胃在右侧腹腔发生不同程度的扭转,临床上常见的多为左方变位.  相似文献   

16.
奶牛真胃变位的诊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胃变位是奶牛常见的一种真胃疾病,真胃变位按其变位的方向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两种类型,前者是真胃从正常位置通过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腹壁之间,又因真胃内常集聚大量的气体,而使其飘升至瘤胃背囊的左上方;右方变位是指真胃顺时针扭转,转到瓣胃的后上方位置,置于肝脏和腹壁之间。兽医临床上,绝大多数病例是左方变位,约占80%~85%。  相似文献   

17.
<正>通常情况下,奶牛的真胃位于腹腔的右侧,左侧紧邻瘤胃。但由于某些原因,真胃的正常生理解剖位置发生改变,或移位于瘤胃的下方,或移至左侧腹壁与瘤胃之间,均可引起奶牛食欲减退、消化紊乱、排便异常、瘤胃异常胀气、腹部疼痛等症状,产生真胃左方变位。笔者于2005年以来诊治奶牛真胃左方变位15例,现将发病原因、症状、诊断、治疗方法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奶牛代谢性疾病是困扰现代奶牛饲养生产的常见疾病。奶牛发生代谢性疾病通常都会考虑饲料营养配方存在问题,而忽视了科学饲养管理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介绍几种常见奶牛代谢性疾病的发病原因、患病症状和综合防治,供参考。1真胃移位正常奶牛的真胃是位于腹腔的右侧腹下,左侧与其瘤胃紧邻。而真胃移位指的就是真胃的位置出现一定的改变,从而引起奶牛的消化机能发生障碍,属于  相似文献   

19.
奶牛真胃变位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机能障碍的疾病,称为真胃变位(DA)。随着奶牛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1发病规律真胃变位按其变位的方向分为左方变位(LDA)和右方变位(RDA),临床上多数为左方变位。据报道[1,2,3],该病发病高峰在产后30d内,以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黑龙江省奶牛真胃左方变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真胃左方变位即是真胃从腹中线偏右的正常位置经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腹之间。笔者曾收到一例危重患牛,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