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4 毫秒
1.
大眼狮鲈(Walleye)原产于美国北部和加拿大,是北美洲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已有100年的养殖历史,其产量仅次于叉尾。在北美五大湖捕获量居首位,是主要的游钓鱼类和珍贵食用鱼类,其肉质优于淡水石斑。哈尔滨市水产研究所1993和1994两年从加拿大引进了大眼狮鲈,并进行了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2.
大眼狮鲈又称黄狮鲈或白眼鲈(英文名Walleye),隶属鲈形目、鲈科、狮鲈属。原产于加拿大和美国东部,是北美优质的游钓鱼类和养殖鱼类。我所于1993年和1994年从加拿大引进并进行了池塘养殖和大水面放养。初步研究表明:大眼狮鲈食性广、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适温范围较广,冬季可摄食,生长速度快,池塘套养和大水面放流效果好,适于我国北邮地区养殖,也可适于南方大水面养殖。现将我们对这种鱼的初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天津市蓟县天津蓝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和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在2013年和2014年进行了两年加州鲈套养黄颡鱼养殖模式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本文对具体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为该模式在北方地区的推广提供参考。一、试验池塘2013年试验在两口池塘中进行,面积分别为6亩(I号池)、12亩(Ⅱ号池),2014年试验池面积均为8亩(Ⅲ、IV号试验池)。试验池水深均为2米,池底  相似文献   

4.
池塘养殖河蟹是我省一项新兴的水产养殖业。为了探索北方寒冷地区池塘养殖河蟹技术,总结制订适宜我省特点的养殖模式及操作规范,我们于1993、1994两年进行了池塘养殖河蟹试验,取得初步成效。现将养殖成蟹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分别选择两口池塘为试验塘。鱼类良种温室孵化场1号池和津河水库渔场2号池,池塘基本条件见下表: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5月,江西省方洲特种淡水养殖有限公司在南昌市农业科学院的指导下,开展了翘嘴鳜不同放养密度下的3种饵料鱼(鲮鱼、麦穗鱼和野杂鱼)池塘高产养殖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培育池条件试验池9口池塘,分别标号为  相似文献   

6.
大眼狮鲈 (Stizostedionvitreum)又称黄狮鲈或白眼鲈 ,隶属鲈形目、鲈科、狮鲈属 ,原产于加拿大和美国东部 ,是北美优质的游钓和养殖鱼类 ,其产量居第二位。该鱼具有适温范围较广 (0—30℃ ) ,冬季可摄食 ,生长速度快 ,肉味好等特点 ,适合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放养。 1993年 ,哈尔滨市水产科学研究所首次由加拿大引进 ,并进行了池塘驯养大眼狮鲈的技术研究。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也于 1996年开始引进试养。 1996年 6月 ,长春市水产研究所承担了市科委下达的《大眼狮鲈鱼的引进及池塘养殖技术研究》课题 ,通过三年的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一条健康、生态养殖吉富罗非鱼(Tilapia hilotica)高产高效的新路子,安丘市水利局渔技站和市龙泉水产研究所共同在安丘市贾戈镇采取菜-鱼-藕模式,进行人工养殖试验。在面积为7700m^2(11.5亩)的池塘中投放吉富罗非鱼一代600尾,连续养殖2年。投喂全价饲料1178kg,出池商品鱼7850kg,越冬成活率达到92.56%,获得利税38207元。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一年两茬"池塘鲤鱼养殖技术要点。在郑州市沿黄地区池塘进行一年两茬养殖试验,第一茬养殖商品鱼,4月中旬至5月初放养规格200~300g/尾的大规格春片鱼种,7月初商品鱼出池上市;第二茬培育鱼种,成鱼出池后放养夏花鱼种,进入第二茬鱼养殖。通过采取梯次投放鱼种、科学投饲,适时调控水质和综合防治鱼病等,实现池塘顺次养殖,商品鱼错峰上市,对养殖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斑点叉尾 鱼回 亦称沟鲶 ,属鲶形目 鱼回 科鱼类 ,是美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 ;该鱼具有适应范围广、食性杂、个体大、生长快 ,抗病能力强 ,肉质细嫩鲜美等优点。为了提高该鱼在北方池塘养殖产量 ,我们 1998年做了斑点叉尾鱼回 池塘苗种培育试验。1 材料与方法1 1 池塘条件本实验选在吉林农大水库渔场池塘 ;池塘面积 2 0亩 (斑点叉尾 鱼回 苗种培育池面积过大 ,不利于驯化饲养 ) ,养殖期间平均水深 1 5m左右 ,池塘底泥在 2 0~ 30cm之间 ,注排水方便 ,水量充足 ,水质良好。 6月 18日全池用生石灰 2 6 0kg遍洒 ,6月 2 0日用网拉池底 …  相似文献   

10.
<正>近几年,市场鱼价偏低,传统的春放秋捕养殖模式利润不高。为增加池塘产出率,笔者于2014年指导科技示范户进行了异育银鲫"一年两茬"池塘精养技术试验,第一茬育成商品鱼,第二茬育成鱼种,获得了亩产1252千克、亩利润7314元的养殖成果,现将试验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第一茬商品鱼养殖1.池塘条件试验池面积7.3亩,东西走向,池深3米,池底平整,淤泥厚20厘米左右;水源为河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本地池塘养殖的鱼产量,加大尼罗罗非鱼(以下简称尼罗鱼)的商品规格,一九八五年我们在永清县六个养鱼户的池塘内进行了尼罗鱼与家鱼混养的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一、试验条件 1.基本条件。试验池六个,总面积22.45亩,水深1.5—2.0米,水深为机井水。 2.亩种放养。尼罗鱼(苗)种,由本  相似文献   

12.
卵形鲳鲹不同养殖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杰  杜涛 《水利渔业》2008,28(1):70-71,116
在高位池塘和海区网箱进行养殖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比较试验.9个月的养殖中,通过定期测量鱼的体长、体重,比较这两种养殖方式的成活率和生长情况.结果显示,在高位池塘养殖和海区网箱养殖的成活率分别为88.6%和90.3%,两者差别不明显;但卵形鲳鲹在高位池塘养殖比在自然海区网箱养殖生长快.  相似文献   

13.
2004年~2006年,笔者在北京市密云县山区进行流水养殖西伯利亚鲟、杂交鲟当年育成商品鱼的试验,掌握了鲟鱼流水养殖快速育成商品鱼的技术要点,实现了生产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以及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一、养殖条件1.池塘流水池塘的大小为两种规格,鱼种规格小于17cm阶段,流水池塘规格为3.5m×15m×1m的矩形池,一个进水口,一个出水口,进水口直径15c m~20c m,出水口直径20cm~30cm;鱼种规格大于17cm至成鱼出售阶段,流水池塘规格为面积500m2~700m2、水深1.2m~1.5m的矩形池,3个进水口,4个出水口(池底部3个,顶部1个)。池塘进水口开设在池塘上游的两个…  相似文献   

14.
美国大口胭脂鱼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大口胭脂鱼又名巨口牛脂鲤 ,属鲤形目 ,胭脂鱼科 ,是原产于北美洲的大型淡水经济鱼。该鱼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适应范围广、抗病力强、肉味鲜美、繁殖力强、易捕捞等特点。 1998年 4月我们首次对该鱼进行了人工催产、孵化育苗的人工繁殖试验 ,并获得了成功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亲鱼的来源与培育本试验用的亲鱼是 1994年 6月从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引进的美国大口胭脂鱼夏花鱼种 ,在沙县淡水养殖场经鱼种、后备亲鱼的池塘养殖而育成的。亲鱼培育在该场前片 9号池进行 ,池塘面积 80 0m2 ,水深 1 3~ 1 5m。池底平…  相似文献   

15.
在池塘中将岩原鲤大规格鱼种养殖成尾均重为300g/尾的商品鱼,养殖周期为一年,通过试验得到了岩原鲤池塘成鱼养殖合适的放养规格、放养密度、产量、成活率及饵料系数等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16.
罗非鱼(Tilapia mossambica peters)是一种优良的池塘养殖品种,但在养殖过程中自繁能力较强,一个养殖周期可繁殖4—5次,群体不易控制,严重影响了商品鱼质量和经济效益;为控制罗非鱼养殖过程中繁殖的幼鱼,1999-2000年连续两年在池塘主养罗非鱼池套养乌鳢,但效果均不理想;2001—2002年我们进行了池塘主养罗非鱼套养鲈鱼以控制罗非鱼的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 在苏联,传统的池塘养殖方法是使用幼鱼池(鱼苗)、生长池(鱼种)、越冬池和育肥池(成鱼)养成商品鱼。1982年苏联开始研究用减少鱼池周转的方法缩短饲养周期,即仅利用幼鱼池和育肥池养成商品鱼。 1984-1985年间全苏池塘渔业研究所和里海渔业研究所分别在克拉斯诺达尔边区和达吉斯坦进行了此法的生产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见表1)。本文就此种养殖形式在苏联第6和7养殖区渔场中试验情况作概略介绍。生产性试验中各项养殖-生物学指标参见表2。  相似文献   

18.
延寿县自1994年实施池塘驯化养一茬鱼,单产在400至500kg较为普遍。为了利用鱼种培育池放养夏花前这段空塘期养一茬成鱼,实行一年养两茬鱼的养殖模式,进一步提高单产,增加效益,2000年我们在县鱼种场进行了试验,获得成功。现将我们试验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在合肥地区发展革胡子鲶的养殖,进行了池塘单养,主养和混养革胡子鲶和试验,试验表明在合肥地区实行池塘单养或主养革胡子鲶,不仅获得较高的产量,还能增加池塘养殖优质鱼的比重。单养池规格为0.5克的当年鱼种,经4个月的养殖,个体净增重倍数为435.8。成活率达91.17%,获亩净产924.6公斤。  相似文献   

20.
池塘主养黄颡鱼不同放养密度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确定池塘主养黄颡鱼的合理放养密度,选择3口池塘,鱼种规格为8 5g/尾,采取相同饲养方法,分别按45000尾/hm2、60000尾/hm2、75000尾/hm2放养。黄颡鱼2号池的成活率为93 6%,利润率62 1%;3号池成活率为91 2%、利润率为58 0%;4号池成活率为91 7%、利润率为55 0%。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大,出塘大规格鱼种的比例减少;从经济效益上分析3口池的利润率绝对值上有差异,但经t检验差异不显著;成活率绝对值上有差异,经t检验差异也不显著。说明该试验各池间的放养密度差距太小,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