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决冬季(5~10℃)低温下牛粪堆肥发酵难以起温和缩短牛粪堆肥发酵周期,采用低温诱导和纤维素酶活对比方法从牛粪堆肥样品中筛选到1株耐低温菌株D4;采用对比试验研究了低温菌株对牛粪堆肥的起温效果,并将低温菌株与筛选到的纤维素酶活高的菌株制备了低温型复合腐熟剂,在有机肥厂测定了低温型复合腐熟剂的堆肥效果。结果表明:筛选到的能够在5~10℃下迅速繁殖的菌株D4,在冬季堆肥发酵中起温到25℃只需24 h。将筛选到的纤维素酶活较高的细菌X2、X3和真菌Z1与低温菌株D4混合制备成低温型复合腐熟剂,该腐熟剂在低温下使牛粪堆肥起温时间加快24 h,提前2 d进入高温期,使用低温型复合腐熟剂的堆肥生产时间比使用市售产品RW促腐剂的堆肥生产时间提前5 d,缩短了堆肥发酵周期。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针对北方寒区特殊地理环境条件.采用牛粪好氧堆肥发酵,研究0℃以下,接种复合发酵剂对堆肥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粪接种复合发酵剂24h和48h堆温分别升至40.1℃、55.6℃;高温期持续6d;发酵周期缩短至12d;脱水率达40%以上;pH值先降低后升高,最终稳定8.2左右;除臭效果良好,3d后臭味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实现低温季节水稻秸秆和牛粪的资源化利用。[方法]以25%水稻秸秆+75%牛粪作为对照(CK),设置25%水稻秸秆+75%牛粪+5‰低温发酵剂、35%水稻秸秆+65%牛粪+5‰低温发酵剂2个处理,分别进行堆肥,研究低温发酵剂及不同水稻秸秆用量对堆肥效果的影响。[结果]25%水稻秸秆+75%牛粪+5‰低温发酵剂、35%水稻秸秆+65%牛粪+5‰低温发酵剂处理的高温期持续7和8 d,高温持续时间长。CK堆温始终未进入高温期。堆肥结束时,25%水稻秸秆+75%牛粪+5‰低温发酵剂、35%水稻秸秆+65%牛粪+5‰低温发酵剂处理和CK的有机质含量分别较初始降低了31.72、30.54和14.10个百分点,粗纤维降低了32.44、33.09和15.00个百分点。经方差分析,水稻秸秆用量为25%~35%时,有机质及粗纤维降解率差异不显著,而对照与2个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低温发酵剂可促使堆体升温,加快有机质及粗纤维的降解。  相似文献   

4.
低温下牛粪接种发酵剂对堆肥温度与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试验针对北方寒区特殊地理环境条件,采用牛粪好氧堆肥发酵,研究室外温度低于0℃时,接种复合发酵剂对堆肥温度、微生物数量及区系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粪接种复合发酵剂24h和48h堆温分别升至40.1℃和55.6℃;高温期持续6d;发酵周期缩短至12d。细菌对堆肥升温起主要作用;细菌和放线菌是高温阶段主要作用菌群;腐熟阶段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共同作用,且细菌作用强于放线菌和真菌。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针对北方寒区特殊地理环境条件,采用牛粪好氧堆肥发酵,研究0℃以下,接种复合发酵剂对堆肥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粪接种复合发酵剂24h和48h堆温分别升至40.1℃、55.6℃;高温I期持续6d;发酵周期缩短至12d;脱水率达40%以上;pH值先降低后升高,最终稳定8.2左右;除臭效果良好,3d后臭味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辅料与菌剂添加对牛粪堆肥过程中堆体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以牛粪为原料,设置7个不同的辅料和菌剂处理, T1(牛粪+玉米秸秆+发酵菌剂)、T2(牛粪+稻草+发酵菌剂)、T3(牛粪+蘑菇菌渣+发酵菌剂)、T4(牛粪+玉米秸秆)、T5(牛粪+稻草)、T6(牛粪+蘑菇菌渣)、CK(牛粪不添加辅料和发酵菌剂)。结果表明,在堆肥过程中,各处理批次的水分含量和C/N均呈下降趋势,pH值先升后降,有机质先降后升,种子发芽指数随堆肥天数的增加而增加。T1和 T2处理堆体升温快、高温期持续时间长,最高温度可达到66℃~67℃,高温期持续30~32天,加速了堆肥腐熟进程,提高了种子发芽指数。堆肥结束时T1和T2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分别达到78.26%和76.48%。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T1腐熟程度最高,即当牛粪与玉米秸秆配比为4:1时,添加发酵菌剂有利于堆肥腐熟。  相似文献   

7.
不同腐熟剂对牛粪好氧堆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腐熟剂对牛粪好氧堆肥的影响.[方法]分别向鲜牛粪中添加一定量的菌剂、秸秆、蚯蚓,以牛粪自然堆肥为对照,通过在堆肥过程中对温度、pH值、含水量、微生物总数以及表观特征的动态测定[结果]接种微生物菌剂能明显促进堆体内好氧发酵,提高堆体升温速度,加快堆肥进程.其中加菌剂的处理堆温比对照高16.6℃,使堆肥高温期提前4 d出现.但加秸秆的处理最高堆温未达到50℃,整个堆肥未达到腐熟.加野生蚯蚓的处理在堆肥第3 d所有蚯蚓死亡,说明野生蚯蚓不适合牛粪堆肥.[结论]整个堆肥全过程中加菌剂的处理微生物总数最大.这些表明向牛粪中添加一定量的菌剂可加快堆肥进程,缩短堆肥周期.  相似文献   

8.
低温条件下猪粪堆肥过程营养元素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加入自行研制的低温发酵剂,以猪粪为堆料、玉米秸秆为调理剂、自然发酵为对照,研究了低温环境下猪粪堆肥过程中温度和氮、磷、钾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发酵剂在低温环境下能有效加快堆肥进程并显著影响营养元素的动态变化。加发酵剂(处理A、B、C)的温度高于55℃以上时间分别为13、11、12d,均达到国家无害化处理标准。3种处理全氮与速效氮含量变化正好相反:全氮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而速效氮含量先增加后下降,二者主要变化阶段集中在堆肥的0~20d,与发酵高温期基本一致。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而对照由于受到低温环境温度限制,升温缓慢、生物活动弱、营养元素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有机物料对牛粪好氧堆肥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牛粪纤维含量较高,C/N值低,不易腐解的问题,本试验结合当地农业废弃物特点及数量,从玉米秸秆、糠醛渣、菌渣等材料中筛选出适合牛粪发酵的辅料,采用好氧发酵方法,通过测定发酵期间堆肥温度、容重、pH值、有机质、氮磷钾含量、种子发芽指数等指标,检验牛粪与不同辅料配合的发酵效果。结果表明,配方1(牛粪69%+辅料A 31%+菌剂,辅料A为糠醛渣、秸秆、氧化钙)、配方2(牛粪76%+辅料B 24%+菌剂,辅料B为秸秆、尿素)、配方3(牛粪86%+辅料C 14%+菌剂,辅料C为糠醛渣、氧化钙)、配方4(牛粪63%+辅料D 37%+菌剂,辅料D为糠醛渣、菌渣、氧化钙)在发酵23 d后各项指标趋于稳定;四个配方在发酵过程中达到50℃高温的时间分别为1、6、3、3 d,维持时间均在23 d以上,达到了好氧发酵的卫生要求;0~1 d pH值下降,1~11 d升高,11~23 d呈现下降趋势,23~32 d稳定,最终pH值达到7.5~8.2;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变化幅度较大的时段是0~23 d,发酵结束后氮、磷、钾含量均升高, C/N值由30下降到15.3~20.3;四个配方发酵产物浸出液的发芽指数均在95%以上,达到了无害化程度。综合各项指标,四个配方在发酵23 d后达到无害化程度,均适合做牛粪发酵的辅料;发酵到23 d时四个配方的有机质含量乘以1.5后均达到70%以上,符合NY525—2012有机肥的标准;N+P_2O_5+K_2O含量大于4.3%,接近商品有机肥的标准,四个配方的发酵产物均可以作为商品有机肥的原料。  相似文献   

10.
EM菌剂在牛粪堆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牛粪和稻草为原料进行堆肥试验,对堆肥过程中的温度、含水率、pH值、种子发芽指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堆肥初期堆体升温迅速,50℃以上高温持续时间累计超过16 d;接种EM菌比CK提前1~4 d达到高温期,并且维持时间长。堆肥pH值先升后降,20 d后pH值稳定在8.0左右;含水率持续下降,最终稳定在50%~55%;25 d后添加1.2 mL/kg菌剂的堆肥达到腐熟,种子发芽指数为86.1%。这表明向堆肥中接入一定量的EM菌剂,可加快堆肥腐熟,缩短堆肥周期,对优化堆肥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用包埋-脱水法在常温和低温保存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探讨了温度、光暗和含水量等因素对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生杜氏藻在4℃下保存6个月后的最高存活率达到54.4%。保存后的藻细胞经过恢复培养后,其生长力可达到保存前的水平。包埋-脱水法操作简单,无需复杂设备,在藻类种质的中期保存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结缕草品种(系)的抗寒性鉴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14个结缕草品种(系)为试验材料,以马尼拉和天鹅绒为对照,用电解质渗透法作为指标,比较它们的抗寒性。结果发现:与天鹅绒相比,除了引自中国台湾的Z095的抗寒性较差外,其它几个国产品种(系)的抗寒性都较强;与马尼拉相比,引自中国山东枣庄的Z116的半致死温度与其相同,国外引进品种的抗寒性则较差或与其接近。  相似文献   

13.
通过低温井水体覆盖增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中采用的几种覆盖材料及覆盖方法对水体增温都有显著影响。采用白色悬膜覆盖水体增温效果比白色贴膜覆盖好,白色贴膜覆盖比蓝膜和黑膜贴膜覆盖好,黑膜贴膜覆盖比蓝膜贴膜和无覆盖好,而悬膜覆盖时蓝膜比黑膜和无覆盖好,无覆盖比黑膜悬膜覆盖好。  相似文献   

14.
番茄耐低温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综述了国内外番茄耐低温的研究成果,包括番茄低温耐受性的生理机制、番茄耐低温遗传、亚适温对番茄生育的鉴定方法,以及提高番茄低;温耐受性的途径,并指出了今后番茄耐低温研究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不同来源黄瓜亲本苗期耐低温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5个耐低温性不同的黄瓜自交系进行低温处理,试验通过对幼苗在低温下各形态学指标与常温相对百分率及半致死温度的分析,对各自交系进行了耐低温性的初步鉴定结果表明:9503,9504,9507,9513,9524,9525共6个自交系属于高抗材料;9501,9502,9505,9508,9509,9511,9512,9514,9515,9516,9518,9520,9522,9523共14个自交系属于中抗材料;9506,9510,9517,9519,9521共5个自交系属于低温敏感材料。  相似文献   

16.
硫化是橡胶制品生产加工中的重要工序,温度对制品硫化效果乃至产品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对低温硫化技术在橡胶制品生产中的优势及其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旨在为天然橡胶的加工生产行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温度是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着玉米的生理特性。主要介绍了玉米在低温条件下,玉米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低温胁迫对茄子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耐冷性不同的3个茄子品种幼苗分别在5℃低温条件下胁迫2,4,6d后,对其耐冷的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增加,茄子幼苗内SOD,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耐冷性强的品种CAT活性增加,耐冷性弱的品种CAT活性下降;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增加.从品种差异上看,相同低温胁迫下,耐冷性强的品种能维持较高的酶活性,细胞受伤害程度较轻,耐冷性弱的品种则相反.  相似文献   

19.
低温处理对芹菜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果表明,10℃低温处理能提高夏播芹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最佳处理时间为8-10天。  相似文献   

20.
笔者通过对低温阴雨天气对鄱阳县农作物生长及畜禽渔业生产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有效地预防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