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以江苏省昆山市为典型区,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测定,定量研究了几种因素对农田土壤Ni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有效态Ni含量为1.31 mg·kg-1,土壤全Ni含量为40.95mg·kg-1,土壤Ni的活化率为3.38%.(2)土壤重金属Ni各形态含量相对大小为残渣态(36.20 mg·kg-1)跃有机质结合态(2.80mg·kg-1)跃铁锰氧化物结合态(1.31mg·kg-1)跃可交换态(0.54mg·kg-1)、碳酸盐结合态(0.10mg·kg-1),残渣态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形态,达88.16%.(3)pH值是影响可交换态Ni含量的最主要因素,达极显著负相关水平;全Ni含量是影响碳酸盐结合态Ni含量、铁锰氧化物结合态Ni含量和残渣态Ni含量的最主要因素,达极显著正相关水平;有机质含量是影响有机质结合态Ni含量的最主要因素,呈显著正相关水平.(4)约0.01 mm粘粒含量是影响可交换态Ni含量的重要因素,有机质含量是碳酸盐结合态Ni含量的重要影响因素,pH值和有机质含量都是影响铁锰氧化物结合态Ni 含量的重要因素,约0.01mm粘粒含量、pH值都是影响有机质结合态Ni含量的重要因素,pH值是影响残渣态Ni含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林下参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林下参护育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采用Tessier逐级提取法提取土壤中可交换态(S1)、碳酸盐结合态(S2)、铁锰氧化物结合态(S3)、有机结合态(S4)和残渣态(S5)含量,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土壤中5种重金属(As、Cd、Cr、Cu、Zn)含量,并通过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林下参土壤环境风险。结果表明:林下参土壤中Cd含量为0.410 mg·kg-1,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限值0.30 mg·kg-1(pH0.65),其他元素在国家一级标准限值内,其中Cr、Cu和Zn的平均值虽低于国家一级标准限值,但部分样点最大值接近或超过国家一级标准限值,如Cr的最大值为105.623 mg·kg-1(限值为100 mg·kg-1),Cu最大值为32.554mg·kg-1(限值为35 mg·kg-1),Zn最大值为93.447 mg·kg-1(限值为100 mg·kg-1),需要引起注意;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百分比组成均以残渣态最高,Cu和Zn的总含量虽较高,但有效态含量低,毒性较强的重金属As、Cd和Cr,只有Cd的有效态百分比最高,含量为0.282mg·kg-1,接近国家二级标准限值,需特别警惕;土壤pH、有机质和重金属总量均影响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别是有机质与毒性较强的Cd达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57。对林下参土壤中重金属潜在环境风险评估发现,土壤中重金属危害指数RI值为85.45,远小于低环境风险限定值150,但是单个元素Cd达中等风险水平。林下参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由土壤中pH、有机质及土壤中重金属总量共同决定,林下参土壤整体没有受到重金属污染,但仍需慎重选地,防止重金属Cd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以白银市城郊东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化学提取、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干旱区工矿型绿洲城郊土壤氟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区域土壤全氟的含量为276.55~4 989.7 mg·kg-1,平均含量为1 689.0 mg·kg-1.在区域分布上,土壤全氟平均含量为苏家墩>郝家川>崖渠水>沙坡岗.土壤氟形态的分布规律为:残余态>>水溶态>有机态>铁锰氧化态>可交换态.土壤水溶态氟与可交换态氟、铁锰氧化态氟呈正相关关系;总氟含量对水溶态氟的含量有显著的影响;土壤中的水溶态氟、可交换态氟、铁锰氧化态氟及有机态氟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土壤可交换态氟、铁锰氧化态氟与土壤pH显著正相关;有机态氟与土壤pH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EC呈负相关关系.土壤pH、EC值对氟的形态分布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土壤pH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沂源县耕层土壤营养元素调查结果表明:沂源县耕层土壤中有效态N、P、K、Ca、Mg、S、Cu、Zn、Fe、Mn、Si含量丰富,有效态B与有效态Mo含量缺乏。统计分析表明:K、Ca、S、B、Mo、Si元素的有效态含量与土壤pH值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N、P、Fe、Mn元素有效态含量与土壤pH值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土壤pH值并不是影响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完全控制因素;土壤有机质含量与N、P、K、Ca、Zn、B、Si元素有效态含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土壤有机质含量是促进元素活化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210国道延安市宝塔区川口村、牛圈沟村路段旁具有代表性的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土壤有效态Mn、Cr、Cd、Pb、Ni、Cu含量及土壤有机质、pH等理化性状,并对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同时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对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及土壤理化性状间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采样点土壤有效态Mn含量最高,在4.89~9.29 mg·kg~(-1)之间,有效态Cd含量最低,在0.007~0.031 mg·kg~(-1)之间,各有效态重金属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MnCuNiPbCrCd;土壤有效态重金属空间变化特征表现:在路肩距离0~40 m范围内有效态重金属含量随路肩距离的增加而降低,且降低的幅度较大,40 m之后其值变化不大;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效态Cd与土壤粘粒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9;有效态Mn、Cu与土壤盐分、有效态Cu、Cd与pH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主要与粘粒含量、盐分和pH有关。  相似文献   

6.
植烟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植烟土壤中As、Cd、Cr、Cu、Hg、Ni、Pb、Zn的有效态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植烟土壤中8种重金属的有效态平均含量分别为0.92、0.075、0.75、1.62、0.004、1.89、1.14、1.94 mg·kg-1;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属于中等变异,变异系数在48.97%~95.64%之间,其中尤以有效Hg和Pb变化最为明显,分别为95.64%和90.56%,元素分布极为不均。相关分析表明有效As、Cd、Ni、Pb、Zn与8种元素中大部分元素都呈现较高的相关性,是伴随污染较多的元素,而有效Cr与其他元素的相关性很弱;主成分分析反映了土壤重金属有效性受工业和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和大气沉降污染影响较明显。通过分析有效态重金属与土壤pH和有机质的相关性发现,有效Cd、Pb与土壤pH呈极显著性负相关,有效Cr与pH呈显著性负相关;有效Cd、Pb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性正相关,有效As、Zn和Ni与有机质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几种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壤氟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安徽省6种不同母质上发育的水稻土采样分析,研究了水稻土中氟含最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土全氟含量为274.3~631.5 mg·kg-1,平均为456.8 mg·kg-1,水溶件氟含量为0.64~9.51 mg·kg-1,平均为4.13 mg·kg-1.土壤氟含量主要与成上母质和幕本性质有关.土壤中黏粒含量是影响土壤全氟含量的主要冈素,与十壤伞氟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水溶性氟含毋主要受土壤酸碱度与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与pH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有机质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水稻土全氟含量的主要因素为土壤质地,而土壤pH和有机质等化学性质足影响水稻土水溶性氟含量的主要因素.从水溶性氟含量考虑,供试水稻土多处于氟污染水平,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陕南茶园土壤pH值和有机质的空间变异及其与土壤速效养分的相关性,为陕南茶园土壤精准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陕南8个县(西乡县、南郑县、勉县、城固县、宁强县、紫阳县、平利县和商南县)99个茶园土壤样品,对其pH值、有机质和速效N、P、K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与速效养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陕南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较低,为0.96~43.34 g/kg,未达到优质高产茶园的要求;pH为4.08~6.93,均能满足茶叶生长的基本土壤酸碱度条件。西乡县茶园土壤pH值显著高于其他7个县(P<0.05),宁强县和勉县土壤pH值有减小的趋势。pH值与有机质含量、速效N含量、速效K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或极显著负相关,与速效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含量与速效N和速效K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P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陕南茶园应合理施用有机肥,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改善土壤酸碱度。陕南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之间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值影响着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主要土壤锌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通过测定黄土高原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土壤全锌和有效锌含量,研究了黄土高原土壤锌含量及影响有效锌的因素.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全锌主要分布在50~100mg·kg-1之间,有效锌含量较低,其中20.69%在临界值(0.5mg·kg-1)之下,37.93%为低(0.5~1.0mg·kg-1)水平.用直线、幂函数和指数函数回归方程对影响有效锌的主要土壤因素进行回归拟合.发现土壤有效锌与全锌、全氮、全磷、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幂函数可以较好地拟合有效锌与土壤全氮、有机质的相关关系,有效锌与全锌、全磷、pH值宜用指数函数表示其相关性.通径分析表明土壤性质对有效锌的直接作用系数大小次序为全氮>全锌>pH>全磷,土壤全氮对锌有效性的直接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以南京市郊菜区铅元素起背景值的土壤样品为对象,研究其中铅的存在形态、各态分量以及与总铅量、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代换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交换态量1.61~6.4mg/kg、碳酸盐结合态量0.10~3.20mg/kg、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量3.01~10.52mg/kg、有机质硫化物结合态量3.60~10.24mg/kg、残渣态量7.58~19.36mg/kg。交换态量与总铅量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碳酸盐态相对量(占全量百分数)与土壤酸碱度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铁锰氧化物态相对量与土壤酸碱度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于春茶萌发前用茶树催发素喷施茶树树冠,分析喷施后茶树新梢化学成分含量和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供试的3个茶树品种喷施茶树催发素后,鲜叶化学成分向有利于绿茶品质的方向变化。氨基酸提高16.8%,维生素C提高20.4%,咖啡碱降低17.4%,茶多酚降低9.46%,酚氨比下降19.6%,儿茶素品质指数提高14.5%。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鲜叶的内质评分提高5.8%  相似文献   

12.
汪辉煌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6):117-117
本文从茶叶中的色素构成、加工中的色泽变化入手,并根据制造工艺不同,探析了我国传统的六大茶类的颜色特点;指出了奥林匹克与中国茶文化的机缘巧合。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夏秋红茶的品质,对利用夏秋鲜叶加工红茶的萎凋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合感官品质和理化品质,得出夏秋鲜叶制红茶的最佳萎凋时间为4~16 h,最佳萎凋方式是日光萎凋,并辅以中度做青,有利于夏秋红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茶叶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体系,由于基体复杂,在色谱分析中会造成较大的杂质干扰。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具有高分离能力、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是混合物中化学成分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有力工具。为LC-MS在茶叶鉴别和质量控制上的应用提供参考,对LC-MS的基本原理和近年来LC-MS技术在茶叶生化成分分析、农药残留检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LC-MS技术在茶叶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论茉莉花茶的湿窨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不同原料、不同含水量和水浸出物含量的茶坯的一系列研究结果,论述了茉莉花茶湿窨机制:高含水量茶坯中的水和水浸出物是化学吸附的载体;水浸出物直接影响茶坯对香气物质吸附的选择性;茶坯水分是增强化学吸附,提高吸香能力和保香效果的基础,并参与窨制过程的良性循环。花茶窨制中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并存。两种作用无明显界限,但可能有强弱之分。通过试验进一步佐证花茶湿窨中确有化学吸附存在。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贵定当地茶种鸟王种与引进福鼎种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差异,进一步提升鸟王种茶叶品质,选取种植在同一自然条件、不同茶叶等级、不同采摘时期的贵定鸟王种,以福鼎茶为对照,利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两种茶叶中的氨基酸、咖啡因和儿茶素类含量,并分析其茶叶品质指标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两种茶叶中茶氨酸含量均显示出秋茶>春茶>夏茶的规律;鸟王种无论是嫩叶还是老叶,儿茶素没食子酸的含量均高于同等级福鼎种的含量,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表没食子儿茶素和表儿茶素3种化合物(酯型儿茶素类)之和在鸟王种嫩叶、老叶和福鼎种嫩叶、老叶中的总含量分别为3430.16μg/g、2085.75μg/g和2964.10μg/g、1689.34μg/g,鸟王种儿茶素类(酯型儿茶素类)含量高于福鼎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微域环境对单枞茶新梢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一定茶园面积上,用不同透光率的遮荫网四周建成茶园微域气候,观察在不同的4个微域气候条件下,单枞茶新梢在年周期的生长情况以及鲜叶内含物的变化规律,以探讨利于单枞茶生长及品质的最适微域气候。结果表明,微域气候特征在年周期中,与自然气候相比,季节性变化相对稳定;微域条件能降低夏季高温,强光,提高春,冬季低温,增大秋季的湿度,利于茶树生长;用80%,60%遮荫网处理的微域环境能增加新梢的生长量与生长速度,新梢持嫩性好,降低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增加氨基酸物质,协调各种物质比例,提高单枞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加工金银花保健茶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配花量40—70%,窨前茶坯不需要复火,采用二窨一提或一窨一提,二窨采用湿坯连窨,窨花时间20—40h,通花温度40—42℃,提花前湿坯采用低温复火,提花配花量3—4%.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蛇床子素、印楝素、鱼藤酮、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农药防治茶树虫害防效试验,以及利用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茶尺蠖信息素、色板等诱控茶树害虫示范,进一步了解掌握茶树不同绿色防控技术的防控效果,为茶树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茶叶化学成分是品质的物质基础,化学成分不同,品质各异。通过对我国市场上14份优质的绿茶干茶样品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市场上绿茶品种丰富,化学成分变异较大,为选育不同特色品种提供丰富的材料。同时,相关分析显示出各化学成分间存在显著相关,表明茶叶品质形成复杂,选育时需明确影响品质的主效因子;经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将14份样品分为4类,每类具有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