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精氨酸是一种碱性氨基酸,是目前发现的动物细胞内功能最多的氨基酸。精氨酸是新生哺乳动物(包括人的婴儿)的必需氨基酸,也是成年哺乳动物的条件性氨基酸(病态情况下)。精氨酸在动物机体内不仅作为蛋白质合成的重要原料,同时也是多种重要物质的合成前体,在动物机体营养代谢与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金贵 《饲料博览》2000,(11):36-37
精氨酸 (L- Arg)是维持幼年动物最佳生长和氮平衡的必需氨基酸,正常情况下大部分成年哺乳动物可以自身合成 L- Arg,但不足以满足机体需要,特别是在受伤、肠道受损等应激情况下,故一般称之为“条件必需氨基酸”。它除了能够促进幼年动物的生长外,还可以加速创伤的愈合、提高肿瘤模型动物的成活率,并能影响动物的内分泌功能及免疫状态。近年来研究发现, L- Arg是一氧化氮 (NO)合成的前体, NO广泛存在于机体内,在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等都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1精氨酸的生物化学特性 L- Arg是碱性氨基酸,在动物体…  相似文献   

3.
谷氨酰胺在维护动物肠道功能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氨酰胺(Glutamine,Gln)作为动物血液和体组织中最丰富的一种游离氨基酸,其强大的功能是在最近几十年才被发现和开始研究的。HansKrebs(1935)首次发现哺乳动物肾脏有合成和分解Gln的能力。20年以后,HarryEagle综述了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中的Gln营养需要,并强调Gln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Krebs(1980)强调了Gln在氮代谢上的重要性,他认为“多数的氨基酸都有多种功能,但Gln的功能明显是最丰富的”。Gln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动物机体的许多组织都能够合成Gln,但动物在应激、疾病等状态下,Gln的需要量大大超过了机体…  相似文献   

4.
支链氨基酸营养作用与拮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晓慧 《饲料博览》1999,11(10):17-18
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AminoAcid,BCAA)包括亮氨酸(Leu)、异亮氨基(Ile)、缬氨酸(Val)。因为它们的化学结构类似,即碳链中都有分支,所以总称这三种氨基酸为支链氨基酸或分支氨基酸。支链氨基酸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由饲料中供给,是动物维持和生长所必需的氨基酸。机体内,支链氨基酸只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而不作为生物活性物质的前体。其氧化分解产物可能形成酮或糖。据报道:肌肉蛋白质中,支链氨基酸占必需氨基酸总量的35%,约占哺乳动物所需氨基酸总量的40%,占家畜所需必需氨基酸总量的45%(伍喜林,1994)。可…  相似文献   

5.
在动物体内,精氨酸作为最大供氮氨基酸参与蛋白质合成,是一种功能性、限制性、条件性必需氨基酸。精氨酸也是一种促生长因子,对猪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仔猪,体内精氨酸的不足是限制仔猪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成年动物来说,精氨酸是非必需氨基酸,但在特殊时期是一种条件性必需氨基酸。精氨酸生素是N-乙酰谷氨酸稳定的具有活性的可食用类似物,具有调节内源性精氨酸合成的作用,促进了内源性精氨酸合成。文章就精氨酸生素的理化特性、合成方法,对精氨酸的内源性调节及其在养猪中研究与应用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蛋氨酸毒性及其中毒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蛋氨酸(Met)是动物的必需氨基酸,它在机体内直接或间接参与甲基化过程、体蛋白合成、谷胱甘肽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周顺伍,1999)。目前研究表明,蛋氨酸是一种毒性非常强的氨基酸。在饲料中超量添加不仅不会增进动物的生长发育,反而危害动物的健康状况,导致生产性能下降,甚至引起动物死亡。本文旨在通过阐述蛋氨酸超量添加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危害及其中毒机制为动物蛋氨酸营养研究及合理利用蛋氨酸饲料添加剂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蛋氨酸中毒的临床症状及其病理变化饲料中适量添加蛋氨酸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改善动物产品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量元素与氨基酸形成的螯合物,已在畜牧业上逐步推广应用,这是一种接近于动物体内天然形态的微量元素补充剂,不仅能克服单纯无机盐添加剂的种种缺陷,而且有利于动物体的吸收利用,对提高生产性能,改善酮体品质,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就有关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特征和应用情况,作一粗浅介绍。1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特性动物机体中的必需微量元素铁(Fe)、铜(Cu)、锌(Zn)、猛(Mn)、钴(Co)等均属于过渡元素,这些元素的离子在形成螯合物时作为中心离子,氨基酸作为配位体…  相似文献   

8.
专家告示,猪血是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也是良好的动物蛋白质资源。据测定,猪血的平均蛋白质的含量是猪肉蛋白质含量的4倍、鸡蛋含量的5倍,每千克猪血的营养价值相当于5千克瘦猪肉。另外,猪血浆蛋白含氨基酸达18种之多,其中包括人体不能自身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特别是富含一般植物所缺少的精氨酸、组氨酸、赖氨酸和色氨酸等(仅赖氨酸含量就高达14%),是人们生命生活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微量元素是动物必需的营养素,在动物生命活动(代谢、遗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酶活性中心的重要辅助因子,可维持酶结构与遗传信息传递的稳定。动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来自于外源摄入。在现代养殖模式下,动物对微量元素的需要不仅仅是数量,  相似文献   

10.
氯化胆碱     
邹炳义 《油气储运》2005,(12):22-23
胆碱是动物机体内维持生理机能所必需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动物体内可以合成.但常需要在饲料中添加,是一种使用量最大的维生素。它在动物体内可以调节脂肪的代谢与转化,预防肝脏和肾脏中的脂肪沉积及其组织变性,促进氨基酸的再形成,提高氨基酸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铁锰结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锰结核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产物。我国近年来对土壤铁锰结核的物理性状、内部结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锰矿物类型的鉴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形成时代,同时对铁锰结核所引起的土壤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一段时期铁锰结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化土壤铁锰结核形成机制、铁锰结核的空间比较性研究以及铁锰结核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15.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7.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9.
江淮地区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蔡祖玉  张先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19-3119,3141
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N、P、K的施肥配比为1∶0.5∶0.5时,小麦增产又增效。  相似文献   

20.
6月份 做好夏蝗、一代玉米螟、一代二化螟的防治工作. (1)6月上旬是夏蝗防治的最佳适期,在蝗情侦察准确的基础上,进行及时防治可确保蝗虫不起飞危害.各区县除了国有荒地为区县植保站进行蝗虫监测及防治外,农田蝗虫监测及防治由农民自觉进行,若发生蝗情应及时向当地植保部门汇报和咨询,以取得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