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方兵兵 《中国蜂业》2000,51(6):32-33
(续 2 0 0 0年第 5期 )三、美国养蜂概况美国饲养的蜜蜂是 1 7世纪由欧洲移民带入的 ,当时引入的都是欧洲黑蜂。 1 859年意大利蜂被引进美国 ,以后又陆续引进了卡尼鄂拉蜂和高加索蜂。目前主要饲养意大利蜂 ,其次是卡尼鄂拉蜂 ,以及这两个品系的杂交种。1 899年美国就有蜂群 4 1 0万 ,年产蜂蜜约 2 78万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由于食糖供应短缺促进了养蜂业的发展 ,1 94 7年达到最高峰 ,有蜂群 590万群 ,年产蜂蜜 1 0万吨。以后逐年下降 ,1 971年降到4 1 0万群。从 1 989~ 1 999年的 1 0年间 ,蜂群数量又从 3 4 0万群降至 2 60万群 ,蜂…  相似文献   

2.
1999年初 ,我开始饲养中蜂 ( 5群共 1 5框 ) ,当年发展到 1 8群共 6 1框 ,经过不到 2年时间 ,已发展到 90多群。蜂群之所以能快速繁殖 ,主要得益于每年入秋后 ,我都采用双王同箱饲养。双王同箱饲养 ,就是在一个蜂箱中同时饲养两群蜜蜂 ,两群蜂之间用 1块中蜂框式隔王板把两只蜂王隔开 ,两群工蜂可通过框式隔王板自由来往 ,蜂群不偏集 ,采用此法的优点 :( 1 )适合珠江三角洲的丘陵地带饲养 ,克服了中蜂繁殖慢、爱分群的弱点 ,箱内两群蜂的蜂脾可以随时互调 ,不偏集 ,弱群可在较短时间养成强群。( 2 )冬天蜂群不需另外保温 ,巢温十分稳定 ,促…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蜂群越冬期较长 ,蜂群出窖群势有时较弱 ( 1 .5— 2 .0框蜂 ) ,在春季饲养管理中 ,有人采取两弱群同巢 (组成双王群 )饲养 ,有人采取除掉一只蜂王、合并成一群单王繁殖。在东北地区早春气温不稳定的条件下 ,究竟哪种方法更利于蜂群繁殖。为此 ,1 999年我们进行了蜂群繁殖情况的对比试验。1 试验时间和材料1 .1试验时间与地点 :1 999年 4月 2 1日至 1 999年 6月 2日 ,分别在吉林省敦化市黄泥河林业局威虎河和大川林场进行春繁。1 .2试验材料 :蜂群由吉林省蜜蜂育种场提供的卡尼鄂拉和喀尔巴阡蜂群 ,还有 5× 5cm的测子方格网等。2…  相似文献   

4.
陈黎红 《中国蜂业》2001,52(5):40-40
佛罗里达大学的艾仑和他的同事们的一项研究表明 :1 999年 ,佛罗里达的蜂群数为 2 8 5万群 ,蜂业创出口价值为 3 0 5亿美元、1 5 2亿附加值并解决了 80 6人的工作 ;与此相关的经济效益是授粉使农作物产量达到 3 82亿美元 ,提高了 2 0 9亿美元。统计表明 ,两项主要税收的来源分别为蜂产品 ( 1 76亿 )和授粉( 0 1 5亿 )。 1 999年养蜂投入费用为 1 2亿美元 ,养蜂方面税收总计为 0 1 5亿美元 ,每个蜂农的平均收入为1 2 80美元 ,有 7 8%的利润 ,扣除固定资产和每群蜂纳税 5 88美元 ,74 9个养蜂人的总收入为 5亿美元。这个调查的另外一项…  相似文献   

5.
高大雅 《养蜂科技》2002,(3):13-13,7
本刊 2 0 0 2年第 1期所载《饲养“双王三箱群”是今后养蜂发展的方向》一文 ,是篇富有启发性的好文章 ,值得养蜂者重视。现谈谈它有几处地方的突破 ,对养蜂生产具有指导意义。1、突破思想上的保守人们习惯于饲养单王群。认为饲养双王群没有必要 ,因此形成了饲养单王群的保守思想。该文列举了黑龙江省方正县贾连吉在 1 993年方正县椴树泌蜜大年 ,“双王三箱群”群均产椴蜜 1 85kg ,另一“双王四箱 2 8框试验群”繁出 1 8框子脾 (不产浆 )产椴树蜜高达 3 2 5kg,与当年方正县本地蜂群群产 50— 1 0 0kg比较 ,“双王三箱群”、“双王四箱…  相似文献   

6.
20 0 0年 3月 1 4日 ,自治区养蜂指导站在钦州市举办了包括钦州、北海、防城港三地 (市 )参加的养蜂资源及养蜂生产情况调查培训班。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我区养蜂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据统计 ,1 999年底 ,我区有蜂群 2 9 31 87万群 ,年产蜂蜜 52 7 7万千克 ,年均群产蜂蜜 1 8 0千克。然而 ,这与我区拥有的养蜂资源还极不相称。据初步估计 ,我区现有蜜源植物其载蜂量已超过 80万群 ,年均群产蜂蜜与全国平均水平 ( 2 5千克 /群 ,1 992年 )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要迅速、高质量地发展我区养蜂业 ,一是要加强全区养蜂业的宏观管理 ,健全养蜂管理体…  相似文献   

7.
10年前 ,前苏联和东欧各国政坛剧变 ,国民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变为市场经济 ,养蜂业私有化进程时快时慢 ,蜂业生产一度混乱不堪 ,造成产量下降 ,蜂群数萎缩。以白俄罗斯为例商品蜜产量下降 2 5倍 ,蜂群数减少两倍多 ,集体国营蜂场每群蜂平均产蜜 3~ 4公斤 ,蜂蜡 30 0~ 4 0 0克 ,绝大多数蜂场无法采用先进工艺综合利用蜜蜂产品 ,没有花粉、蜂胶出售。几年下来集体国营蜂场慢慢少了 ,而私人养蜂渐渐多了 ,1 989年白俄罗斯有蜂群 2 1 4万群 ,2 0 0 0年初已经上升为38 1万群蜂。该国养蜂的自然条件好 ,如今每群蜂平均产蜜 2 0公斤 ,1 5公斤…  相似文献   

8.
<正>据统计,截至2019年8月26日,新西兰共有养蜂者9215名,养蜂场58844个,蜂群数量918977群。新西兰不同饲养规模的养蜂者数量、养蜂场数量和蜂群数量如表1所示,饲养0~5群蜂的养蜂者数量最多,为5741名;饲养1000群蜂以上的养蜂场数量最多,为28820个。  相似文献   

9.
被安徽省蜂业学会誉为“安徽养蜂第一乡”的西溪南乡 ,其蜂群数量、蜂产品产量和产值 ,均居全省乡级首位 ,并跃居全国养蜂先进乡镇前列。 1 996年统计 ,全乡养蜂 1 8万群 ,人均 1群多 ,养蜂农户 5 3 0户 ,占全乡农户数的 1 0 %以上 ,从事养蜂的农民 61 0人 ,占农业人口的 3 6%左右。全年共生产蜂蜜 1 62 0吨、蜂王浆 3 5吨、蜂花粉 3 6吨 ,养蜂总产值 1 2 1 6万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 2 4 2 % ,占牧业产值的 5 5 %以上 ,人均年创产值 1 99万元 ,是种植业农民无法相比的经济效益。当年全乡人均纯收入 1 5 0 0元 ,其中养蜂收入为5 2 3元 ,占人…  相似文献   

10.
王长春 《中国蜂业》2003,54(4):18-18
我是个业余养蜂爱好者 ,养蜂 2 0余年 ,曾有过一次滥用药物的教训 :记得是 1983年开始养蜂 ,春天出窖群势很好 ,我用抗生素类药和磺胺类药来预防蜂病 ,由于用药过量 ,只见蜂群大片子不封盖 ,最后 10多箱蜂全部垮掉 ,不得不重新买蜂。这次教训后 ,我采取饲养强群 ,综合治理的办法。 2 0多年来 ,除治螨外没有饲喂任何药物。一、饲养强群 ,增强抗病力春季蜂群排泻后 ,立即合并弱群 ,群势在 3框足蜂以上 ;夏季繁殖期不能低于 5框足蜂 ;秋季流蜜期及准备越冬群不能低于 10框足蜂。只有饲养强群才能有强的防病、抗病能力。二、定期更换蜂箱春季排…  相似文献   

11.
荆条是北京郊区的主要蜜源,7月1日至20日是盛花期,整个花期长达40多天,流蜜比较稳定,群产一般在30公斤以上,好的年景能达到100公斤以上。外地养蜂者,要在6月20日之前将蜂群运到场地,进场安置停妥后立即着手组织生产群。群势不够强壮的,应合并些蜂群,并搭配好主、副群,以利于边采蜜边兼顾繁殖。定地饲养的蜂群,春天开箱时,只要有2足框  相似文献   

12.
罗建能 《中国蜂业》2003,54(4):13-13
我市转地饲养的蜂群从 9月下旬开始返乡 ,进入四明山区茶花场地进行生产与繁殖。茶花是四明山区秋季一种理想的蜜粉源 ,10月初开花到 12月初结束 ,花期长达两个月左右。茶花泌蜜多 ,花粉丰富 ,对蜂群秋季繁殖与组织生产十分有利。茶花期蜂群管理最重要的是防治茶花蜜烂子 ,若管理得当 ,一个强群可采蜜 5~ 8公斤 ,花粉 4~ 6公斤 ,王浆 1~ 2公斤 ,从而提高当年的养蜂经济效益。茶花期在蜂群管理上 ,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选好放蜂场址要选择场地宽敞、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有茶花同时有其它蜜源的场地。蜂场距茶花 5 0 0米以外 ,…  相似文献   

13.
<正>我自1972年养蜂以来,除2019年外,都有收益。1983年后,农田由个人承包,红花草种植绝迹,主要蜜源有荔枝、龙眼等。我地荔枝、龙眼流蜜分大小年,一般大年摇5~6次蜜,小年摇2~3次蜜。而2019年,我地区荔枝、龙眼开花极少,定地饲养的蜂群都没有摇过蜜,我的蜂群只勉强摇过1次蜜。转地饲养的蜂群能摇2次蜜。定地饲养的蜂农因为没有收入,经济困难,没有钱买糖喂蜂,很多蜂群饿死,如刘蜂友原来有130多群蜂,现只剩20群;韦蜂友原有40多群蜂,现全军覆灭。转地饲养的蜂群虽然摇2次蜜,如黄蜂友饲养300多群蜂,摇1000kg蜜,大部分蜜卖不出去。我摇1次蜜后,就买白糖喂,10天左右喂1次,蜂群飞逃2群,饿死1群。2020年,我地荔枝、龙眼流蜜是大年,养蜂有希望丰收,但2020年是闰年,多阴雨天气,加上倒春寒,养蜂人要有思想准备,谨慎管理。  相似文献   

14.
王凯 《蜜蜂杂志》2001,(5):13-13
公共住宅楼阳台养蜂除应遵循蜂群生物学特性外 ,还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从1998年春开始在我所住的工厂生活区五层 (顶层 )楼的阳台上试着定地饲养意蜂。开始买了1群 ,第2年发展到7群。由于阳台空间不大 ,再者我是业余养蜂 ,时间也有限 ,所以2000年我就把蜂群数控制在6群。在当年我地条件不太好的情况下 ,我的6群蜂共收蜂蜜150kg多 ,还取了些王浆。和专业养蜂户相比 ,这的确微不足道 ,但可以丰富业余生活 ,陶冶人的情操。近3年的不断探索 ,拜有经验的老蜂友为师 ,不断学习 ,取得了一些不太成熟的经验 ,现提供给蜂友们 ,特别…  相似文献   

15.
我是 2 0 0 2年开始订阅《蜜蜂杂志》的 ,由原来对养蜂一窍不通 ,到熟练掌握了养蜂技术 ,是《蜜蜂杂志》帮了我的大忙。《蜜蜂杂志》内容丰富 ,刊登的文章通俗易懂 ,是养蜂人学习交流的极好园地。2年来 ,我认真学习《蜜蜂杂志》中的养蜂技术 ,借鉴各地蜂友们成功的养蜂经验 ,由原来的 3群蜂发展到了现在的 60群蜂。今年我饲养的蜂无一群患病 ,蜂螨危害也降到最低点。尤其在今年山东雨水较多的情况下 ,蜂群基本上没有螨害。蜂蜜、蜂蜡、蜂胶生产也取得了很好的效益。由于我对养蜂事业的爱好 ,养蜂技术不断提高 ,在我的家乡已小有名气 ,邻村的…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位离休干部,从一九六四起开始养蜂,蜂群管理全由我爱人承担。通过几年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九八六年,有原群两群,全年出售王浆4.2公斤,出售蜂种350元,实际获纯利1000元。一九八七年养蜂四群,全年出售王浆8.1公斤,出售蜂种四百元,实际获利1300元。我家地处县城郊区,全年没有主要蜜源,瓜菜粉源可供蜂群需要,以取浆为主,仍增加了收入。我的做法是:一、隔王取浆早春,当蜂群发展到八框时,把蜂群分成二室,一室为产浆群,无王,放五个脾,下一个采浆框。一室为繁殖群放3个脾,有王,供繁殖。注意:①产浆室要放在原蜂群出入的一边,使蜂量增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最北部 ,冬季严寒漫长 ,夏季短促光照强 ,雨热同季 ,蜜源植物花期集中 ,具有发展养蜂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黑龙江省养蜂生产的持点 ,一是以定地和短途转地饲养为主 ;二是气候寒冷越冬期长 ( 6个月 ) ,宜强群为主 ;三是蜜源花期相对集中 ;四是专业户规模逐渐扩大 ,最大的养蜂户已有 1 2 0 0群蜂。现将我省四季管理的一般方法介绍如下 :一、春繁管理春季繁殖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抓好越冬蜂的更新和群势的发展 ,使蜂群在椴树开花流蜜前强大起来。为了保证蜂群的迅速更新和发展 ,在饲养管理方面应做好以下工作。(一 )、蜂群出窖1 …  相似文献   

18.
张印 《中国蜂业》2001,52(5):35
我地位于黑河地区嫩江县南部。这里原来荒山荒原很多 ,近年来都被开垦成田地。每到夏季 ,野外几乎全是小麦、黄豆两大作物。原先那些养蜂户都纷纷改行 ,认为这里已没有了主要蜜源 ,再也不能养蜂了。我是业余养蜂 ,1 993年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买了两群蜂。出乎意外地获得了好收成。每群收蜜一百多斤。从那年开始至今蜂蜜也从未绝产 ,最差的年景也能采够蜂群越冬蜜。2 0世纪 80年代 ,这个地区除辅助蜜源十分丰富外 ,每年的 7月 2 0日到 8月 1 5日是大流蜜期。一般年份 ,群产蜜都在百斤以上。现在因蜜源条件发生变化 ,再按照以前办法进行运作已经…  相似文献   

19.
施根吉 《蜜蜂杂志》2006,26(4):20-21
我从1972年开始饲养中蜂,只限养在7~10群,一半过箱用新法饲养,一半仍用老法木桶饲养。也就是养中蜂受了益,我才弃教养蜂直至现在。20世纪80年代,我开始养意蜂,但仍然扶持了多位亲友养中蜂,教他们的方法当然也是一半新法过箱饲养,一半老法桶养。多年来通过两种方法并用,我从中观察出不少问题,悟出了不少道理。1为什么新法饲养的群势都比老法饲养的群势小?每年秋繁结束,冬天蜂群定群时,箱养的中蜂群势普遍小于用木桶或箩筐饲养的中蜂群势。本人认为有如下原因:1)箱养中蜂因摇蜜、检查时经常开箱,扰乱了蜂群的正常秩序;2)箱养中蜂一般像意蜂那…  相似文献   

20.
方兵兵 《中国蜂业》2002,53(1):43-43
一、收获春蜜要想取得春蜜丰收 ,这主要取决于蜂群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群势。以我的 5群蜂为例 ,我总在每年春季取走 2个继箱封盖蜜 ,每年 6月底或 7月的第一个星期取下贮蜜继箱 ,这期间有大量蜜源植物开花流蜜。然后立即加第 3个继箱刺激蜜蜂积极采集 ,争取夏季蜂蜜丰收。二、秋季两次取蜜9月 1日第一次取蜜 ,每群蜂放1~ 2个继箱作为第二次取蜜用。 1 0月 1日第二次取蜜 ,之后进行越冬前准备工作。此措施不适宜东北部地区 (气候较冷 ) ,如果你所处的地方气候寒冷应在 9月开始越冬前的准备工作 ,进行秋季治螨。当我的秋蜜生产经验在其它养蜂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