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穿龙薯蓣根状茎进行了发育解剖学研究。穿龙薯蓣根状茎成熟结构主要分三部分:周皮、基本组织和散生在基本组织里的维管束。周皮由木栓层、栓内层和木栓形成层组成;组成基本组织的薄壁细胞后期体积增大、细胞壁加厚;维管束为外韧有限维管束,无束中形成层。根状茎顶端为生长点,原分生组织细胞有鳞片包被。初生分生组织分化为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散生的原形成层束。以后分别分化为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顶端下部原表皮内侧有初生增厚分生组织存在,其衍生细胞数目的增多及其体积增大及维管束的生长是根状茎增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水花生的根、茎、叶形态解剖特征及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方法,对水花生的根、茎、叶营养器官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根的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三原型和四原型;初生结构和早期次生结构正常,异常的次生生长是由于次生韧皮部外侧发生的额外形成层所致,后一轮额外形成层起源于前一轮向外产生的薄壁细胞,结合组织为发达的薄壁细胞,二-四轮三生维管束排成整齐的同心环类型,不定芽主要起源于异常根的额外形成层,芽外有二至三轮鳞片,其内着生许多毛状物;水花生茎有气腔,薄壁细胞间有间隙,形成层细胞层数多。地下茎比较粗,形成层细胞层数少,薄壁细胞较大。地下茎加粗过程中形成三生结构,其异常结构是由于次生韧皮部外侧发生的额外形成层所致,其起源于薄壁细胞;水生叶与旱生叶在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分化以及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细胞大小方面存在差异。由于特殊的解剖结构,水花生很强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沙蓬茎的异常次生结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蓬成长茎中,正常维管柱的周围具有2轮以上呈同心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束及其间的厚壁木质化的结合组织。在茎的发育过程中,初生结构和早期次生结构是正常的,但后来在维管柱的外围以离心顺序先后产生2轮以上的异常形成层。第一轮异常形成层由发生在韧皮部外缘的弧状片段和维管形成层的束间片段共同构成。后一轮异常形成层在前一轮异常维管束韧皮部外的薄壁细胞中发生,有一些区域与前一轮的部分片段相连。各轮异常形成层首先向内分化木质部,而韧皮部较晚在异常形成层外缘发生。  相似文献   

4.
1.胚芽鞘为包住胚芽的套状结构,其生长是有限的。它的结构分为外表皮、内表皮和中部的薄壁组织,薄壁组织中并有两束维管束。 2.高粱的胚芽为苗端的雏形。苗端的原分生组织为原套和原体结构。原套呈一层细胞,行垂周分裂。原体为多层细胞行多向分裂。原始细胞不明显。 3.在原套发生叶原基的下方为初生延长分生组织。它分为三种组织系统——表皮原、原形成层、基本分生组织。原形成层在下端束数较多。随着幼叶的分化,每轮原形成层形成的叶迹分别进入幼叶。 4.苗端的侧生组织有叶原基,叶原基由原套衍生细胞产生。  相似文献   

5.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野生早樱(Cerasus subhirtella var.ascendens)试管苗生根过程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野生早樱试管苗的幼茎从外至内由表皮、皮层、中柱三部分组成;茎内无潜伏根原基,不定根为诱生根原基发育形成,由髓射线与形成层交叉处的薄壁细胞分裂、分化形成;髓射线、韧皮薄壁细胞及皮层薄壁细胞均能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内分化出厚壁组织,在部分愈伤组织可内分化出不定根原基,不定根的维管束未能与茎的维管束相连,这是造成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对两种凤仙花种间嫁接组合(Impatiens walleriana/Impatiensolivieri)的形成过程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进行了系统观察。接穗与砧木间形成隔离层。隔离层两侧细胞内呈现一系列变化。愈伤组织不仅在形成层附近产生,皮层、维管束区和髓部所有活组织都参与愈伤组织的形成。隔离层首先在维管束区开始解体。接穗与砧木细胞直接接触,形成次生胞间连丝。在愈伤组织中出现形成层以前,首先由薄壁细胞分化出木质部桥连接砧木与接穗。韧皮部分子与木质部分子在愈伤组织内的分化可不依赖于形成层而独立进行。对隔离层的动态、形成层对于嫁接成功的作用、接穗与砧木细胞之间胞间连丝的次生形成和细胞内各种变化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伏毛铁棒锤根系异常次生生长及生物碱组化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宁夏六盘山伏毛铁棒锤根系结构、生长方式及生物碱在组织中的分布。[方法]采用石蜡切片及生物碱定位技术。[结果]伏毛铁棒锤根系由主根、侧根和不定根(块根)组成。根系初生结构正常,次生结构异常。主根的形成层和额外形成层产生了异常次生结构中的"U"形次生维管束和三生维管束,且主根的筛管群是由初生韧皮部和形成层分化的小筛管群组成。而块根的次生木质部呈"U"形,次生韧皮薄壁细胞占据了块根的绝大部分,且块根的筛管群主要由次生韧皮薄壁细胞分化形成。[结论]主根和块根的形成层组成及活动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二者异常次生结构的不同。生物碱在主根中主要积累于内侧皮层和束间薄壁细胞,在块根中主要在次生韧皮薄壁细胞和髓中。  相似文献   

8.
祁建钊  郭继元  徐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781-17784
[目的]明确宁夏六盘山伏毛铁棒锤根系结构、生长方式及生物碱在组织中的分布。[方法]采用石蜡切片及生物碱定位技术。[结果]伏毛铁棒锤根系由主根、侧根和不定根(块根)组成。根系初生结构正常,次生结构异常。主根的形成层和额外形成层分别产生了异常次生结构中的"U"形次生维管束和三生维管束,且主根的筛管群是由初生韧皮部和形成层分化的小筛管群组成;块根的次生木质部呈"U"形,次生韧皮薄壁细胞占据了块根的绝大部分,且块根的筛管群主要由次生韧皮薄壁细胞分化形成。[结论]主根和块根的形成层组成及活动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二者异常次生结构的不同。生物碱在主根中主要积累于内侧皮层和束间薄壁细胞,在块根中主要在次生韧皮薄壁细胞和髓中。  相似文献   

9.
杜仲根组织分化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根为主根系。根尖顶端原始细胞分旱层为中柱原、皮层原和表皮-根冠原。整个根尖基本生长速率,自原始细胞向基端320μm前后最大,1200μm处下降到最小。原始细胞最初无分化,向基100μm处开始分化为初生分生组织,210μm处中柱鞘开始分化,500μm处出现最早筛管分子,620μm处出现最早导管分子,1300μm处表皮成熟形成根毛,2500μm处初生结构分化完成。内皮层凯氏带不明显,中柱鞘由一层细胞构成。木质部束多数为二原型,另外有三原、四原和五原型。韧皮部薄壁细胞形成许多橡胶丝。初生结构形成后,维管形成层即活动,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同时皮层第二层细胞分裂形成第一次的木栓形成层,产生周皮。次生韧皮部的轴向系统中也分化产生橡胶丝。侧根原基由木质部放射棱顶端中柱鞘细胞发生,根尖及成熟结构与主根相同。  相似文献   

10.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水稻野败型脆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和保持系珍汕97B的药隔和花丝维管束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情,不育系与保持系比较,其花丝维管束中导管遇化,束薄壁细胞较少,但其筛管发育正常,束薄壁细胞中含有丰富的线粒体等细胞器;不育系药隔维管束,不仅导管退化,而且筛管数量少,束薄壁细胞只含少量发育不好的线粒体,很少看到其它细胞器,脆质稀疏。认为水稻野败型脆质雄性不育与花丝维管束发育及雄蕊维管组织中导管遇化有更加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伞形科柴胡属植物银州柴胡(Bupleurum yinchowense)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结合组织透明法对银州柴胡茎和叶的结构发育进行研究,以期为柴胡属植物的分类和鉴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银州柴胡茎的发育可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生长以及次生生长4个阶段,茎尖顶端分生组织分为原套和原体;茎的初生分生组织包括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原表皮发育为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发育为皮层、髓射线和髓,原形成层发育为维管束(由初生韧皮部、形成层和初生木质部组成);茎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维管柱包括维管束、髓射线和髓;银州柴胡茎有微弱的次生生长,髓射线位置细胞的细胞壁常明显加厚。叶的发育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初生生长3个阶段;叶为异面叶,上下表皮由一层细胞组成,有气孔分布,为无规则型;栅栏组织由1层细胞组成,海绵组织由6~8层细胞组成;叶脉维管束为外韧维管束,其上下方均未观察到纤维分布;茎棱角的皮层、初生韧皮部、髓周围以及叶脉韧皮部均分布有分泌道;叶脉维管束木质部上方的组织中,分泌道有或无;银州柴胡茎和叶分泌道均为裂生型。结果表明,银州柴胡茎和叶的结构特点明显...  相似文献   

12.
采用石蜡切片、整体装片等方法对长蕊甜菜的根、茎、叶等器官的显微结构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显示:长蕊甜菜根为不断增粗的肉质根,维管束初生木质部初期为四原型,随着根的增粗,初生木质部发展为多原型;茎维管形成层的活动受季节影响不大,生长轮不明显;靠近髓部的木射线细胞可以发生次生增生,产生大量的薄壁细胞,导致茎中部形成两个髓心;叶表皮细胞为较规则的几何形状,气孔为平列型,副卫细胞2~4个,单面叶.  相似文献   

13.
沙棘微扦插不定根发生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沙棘微扦插不定根的发生进行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沙棘属于诱导型生根,观察到其不定根原基起源于2个区域,一部分根原基起源于维管形成层细胞,另一部分起源于韧皮部薄壁细胞区域。沙棘不定根原基继续发育时,一部分沿射线向外生长,另一部分向外生长的同时会与茎段的髓连接起来,这种现象在其他树种中尚未发现。沙棘插穗不定根的发生整体上可分为4个阶段:1)维管形成层细胞和韧皮部薄壁细胞分裂出一些排列紧密、细胞质浓、具有分生组织特点的薄壁细胞团;2)新形成的薄壁细胞团不断分裂并且脱分化,形成具有很强分生能力的不定根原基发端细胞;3)根原基发端细胞继续分裂,沿着射线向远离轴心的方向伸展,从而形成根原基;4)根原基穿过韧皮射线和皮层,向外继续朝皮孔方向发展,最终从皮孔伸出形成不定根,不定根伸出皮孔前内部维管系统发育完善并与茎部维管系统相连接。   相似文献   

14.
竹笋形态发育构建过程中解剖结构及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竹笋生长点具有典型的原套原体结构,原套原体向外突起产生箨原基和腋芽原基,并逐渐发育为箨和腋芽。亚顶端分生组织区的髓分生组织区发育成髓腔;周围分生组织分化出表皮、皮层、内皮层以及分布在基本组织中的维管束,最后发育成秆壁;周围分生组织的形成层向髓层弯曲,分化出节隔维管束,并进一步发育成节隔。在竹笋发育成竹的过程中,居间分生组织仍保留旺盛的分生能力,通过持续的横向分裂,促进植株的高生长,直至嫩竹形成。毛竹笋期的纤维素、木素和多戊糖的相对含量均较低,在竹笋发育过程中,纤维素增长最快,多戊糖次之,木素增加最慢;笋期的苯醇抽提物含量较高,但随着笋龄的增长,其含量呈现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5.
西瓜营养器官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的营养器官结构如下:(1)幼根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初生木质部为四原型;成熟根具有一定的次生结构,维管束为外韧型。(2)下胚轴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维管束、髓和髓射线等构成,维管束为双韧型;次生生长时形成层主要存在于外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为有限的次生生长。(3)地上茎的结构较复杂,初生结构中维管束排列近两轮;次生生长与下胚轴大致相似。(4)卷须的结构与茎的基本相似。(5)子叶与叶片均由表皮、皮层和叶脉三部分构成,叶片为典型的异面叶。  相似文献   

16.
油松针叶束离体培养下器官建成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油松针叶束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的整个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愈伤组织的起源与形成;根原基的发生和不定根的形成;芽的萌动与生长。发生在针叶束切口上的愈伤组织起源于形成层和韧皮部的薄壁细胞,经脱分化恢复分生组织的生理机能,并进行分裂活动形成愈伤组织。根原基主要是从愈伤组织内发生,属于愈伤组织生根类型。在愈伤组织内分化出来的分生组织结节和维管组织结节,经单向极性分裂活动形成根原基,并继续生长突破愈伤组织成为不定根。芽在愈伤组织出现后起动,生长锥进行缓慢的分裂活动,由扁圆形芽体变为长圆形,并形成初生叶原基与幼叶紧包生长锥。移植后芽生长迅速,长出数枚窄条状初生叶,不久即抽梢。  相似文献   

17.
薯蓣零余子的原基起源于叶腋表层1~3层细胞。初期,原基细细胞团分化为内外两部分组织:外侧为薄壁组织及紧邻其内的囊状初生加厚分生组织,内侧为薄壁组织。初生加厚分生组织主要向内衍生细胞,它们分化为薄壁组织和散生其中的有限外韧维管束。零余子的外形多样,常呈块状,无节,基部有1~3个不定芽。从零余子原基外起源、幼期与叶芽间存在过渡型、有限外韧维管束和散生中柱等特点分析,表明其形态本质为茎;从零余子的芽为内起源、无顶端分生组织、主要靠初生加厚分生组织增大体积分析,则它又属于一种特殊的变态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