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棉花种子和幼苗一些形态学特征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一些观察,发现棉子和幼苗在发生形态上有若干未被人引起注意的特征特性,主要是:棉属四个栽培种的胚在种壳中都有一定位置,即呈W形卷曲子叶的上口正对着种壳上的种脊;棉子发芽膨胀时,绝大多数种壳的裂缝发生在种脊近旁;棉子入土状态不同,其发芽、出苗状况有别。种子珠孔端向下者,发芽出土较快而子叶带壳的现象较多,种子珠孔端向上者,发芽较慢而子叶带壳的情况较少;出土不久的幼苗,子叶以幼茎为轴心随着生长而缓慢旋转,多数为顺时针转向;同一棉苗的两片子叶一大一小,大子叶发生形态上在先,而小子叶在后;棉苗第一片真叶出现后,就可推断该株棉花的叶序转向,即第一片真叶、小子叶与大子叶在一个平面上三者连线构成的弧形旋向,即为叶序转向;根据叶序转向,可以推知该棉株任何一个果枝每一节位花朵的花瓣旋向。对以上一些发生形态特征的进一步研究,将会对棉花育种和栽培的实践以及有关理论研究产生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棉花生育期及一般生育情况调查 (一)出苗期:两片子叶平展为“出苗”。在观察区内出苗数达10%时为“始苗期”,50%时为“出苗期”,75%出苗时为“出苗盛期”。 (二)第一、三片真叶出现日期:真叶平展为真叶出现之标准。第一片真叶出现株数达总观察株数中50%时,为第一片真叶出现日期。(第三真叶期同。)  相似文献   

3.
双茎棉是全国著名植棉劳模吴昌吉同志和闻喜县广大贫下中农在棉花栽培管理上的又一创新试验。作法是:在棉苗出现两片真叶后,第三片真叶尚未展开前,连同第三片真叶,打去顶部生长点,使第一、二叶腋间的正芽发育成两根主茎。因为两根主茎同时现蕾、开花、结铃,故群众称为“双茎棉”。  相似文献   

4.
为丰富福建地区马铃薯种质资源和遗传基因改良奠定材料基础,参照《马铃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50份种质资源的25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0份马铃薯种质资源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差异很大,变幅为0.52~2.01,其中肉色、开花繁茂性、薯形、叶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达到2.01、1.81、1.61、1.52、0.52;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除了主茎分枝数、蛋白质含量外,其他9个性状均达到2.10以上,单薯重、单株产量、单株结薯数、主茎分枝数变异系数较大,均达到27%以上。相关性分析方面,生育期与单株结薯数、株高、干物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商品薯率与单株结薯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薯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单薯重与单株结薯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产量与商品率、单薯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单株结薯数、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商品率呈显著负相关,与单薯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干物质含量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0.691 0%,能较好反映该11个数量性状的主要信息。聚类分析将50份马铃薯种质资源划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为中早熟低产型材料...  相似文献   

5.
嫁接方法:甜瓜种子按10厘米×10厘米的间距播种在苗畦内。用白子南瓜做砧木,把南瓜种子播种在营养钵中,时间要比甜瓜子晚播20~30天,或者等甜瓜苗的第一片真叶长到5分硬币大小时再播种南瓜苗,以使二者在嫁接时的茎粗相接近。等南瓜苗的两片子叶充分展开.一般8~10天后.在南瓜苗生长点以下以40°角向下斜切.将南瓜苗的生长点及其中的一片子叶切掉。接穗(甜瓜苗)在真叶下1~1.2厘米处呈300角向上斜切.将甜瓜的嫩尖切下.使接穗切口长度与砧木切口长度相当。把砧木与接穗切口密接.然后用嫁接夹夹好接口.  相似文献   

6.
棉苗营自养生活后,光合积累大于呼吸消耗。由于棉花苗期较长,叶面积小,又加前作荫蔽、病虫为害,机械损伤等而使叶面积更小,至使光合效能很低,抗逆性差。故头五片真叶对棉苗生育至为重要。但有关棉花1至5片真叶对棉苗生育影响的报道尚不多见,本试验旨在探讨1—5片真叶对棉苗生育的影响,以有助于农业生产。材料与方法本试验于1983年4—6月在本院试验地进行。试验地为粘土,肥力中等。选取肥力一致的地段,于4月25日播种,待出苗后,选取生长一致的棉苗挂牌标记,待真叶刚现时,  相似文献   

7.
叶玉珍 《南方农业学报》2017,48(11):1930-1936
[目的]分析我国南方冬种马铃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选育南方冬种马铃薯新品种及生产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24份马铃薯种质资源的13个质量性状和12个数量性状进行调查及测定,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24份马铃薯种质资源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高,为0.7415~2.3303,其中以薯形最高,以株型、叶缘形状和顶小叶形状较低.24份马铃薯种质资源的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0.70%~188.16%,其中以单株块茎重最高,其次为单株蔓重,说明其变异程度较大,易出现性状分离;以比重最低,表明马铃薯出苗率的性状在种质间较稳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4份马铃薯种质资源的生育期与单株蔓重、平均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小叶对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与单株块茎重、单株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主茎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单株蔓重与单株块茎重、平均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单株块茎数与小叶对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商品薯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出苗率与平均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小叶对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比重与块茎干物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平均产量呈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4份马铃薯种质资源可分为高产高株型、中产中株型、低产中株型和低产低株型四大类,以中产中株型为最多,以高产高株型最少.[结论]24份马铃薯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有2份属于高产高株型(闽08085008和闽09330143),可作为选育南方冬种高产马铃薯新品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8.
<正>1出苗管理1.1放苗在棉苗出土后3天,子叶完全变绿后将苗放出。放苗时掌握"放大不放小,放绿不放黄。阴天抓紧放,晴天躲中午"的原则。放苗后及时盖严膜孔。1.2补苗棉花放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缺苗应及早移栽补齐。未出真叶的棉苗,可采用苗龄在7天以内的芽苗移栽,出现真叶的苗要带土移栽,填实缝隙,栽后适量浇水,以缩短缓苗时间。1.3定苗棉苗拥挤容易形成弱苗,就会降低棉苗的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系)棉花的黄萎病抗性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若干棉花品种(系)及不同棉花杂交群体的产量性状与黄萎病病情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海陆杂交群体(M37株系)的抗性普遍比陆陆杂交群体(M44株系)高;在陆地棉品种中,相对病情指数与籽长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铃籽重呈显著正相关;在海岛棉品种中,相对病情指数与单铃纤维重呈显著负相关;海陆杂交群体(M37)中,相对病情指数与单铃纤维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单株棉铃总重呈显著正相关;陆陆杂交群体(M44)中,相对病情指数与单株棉铃总重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尉犁县棉花苗期病害主要有立枯病;棉花从子叶期到1一2片真叶期,容易感染各种根部病害,引起根部和茎部腐烂,严重时病苗萎蔫死亡,甚至毁种重播。尉犁县棉花苗期常见的病虫害需要及时防治,以免棉花減产。苗期常见的虫害有:棉蚜、棉叶螨、棉蓟马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结合北疆气候条件和植棉特点,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杂交棉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调节效应,探讨北疆杂交棉氮肥运筹措施,为杂交棉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杂交棉标杂A_1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用量氮肥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杂交棉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簇倾角、叶面积指数等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随施氮量增加,杂交棉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试验条件下,施氮量在374.7~375.6 kg/hm~2时,杂交棉籽棉产量达到最大。施氮量不足或过量,对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簇倾角和叶面积指数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光合物质的生产和转移,最终影响到产量。【结论】适宜的施氮量是杂交棉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合理的叶簇倾角和叶面积指数,并获得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北京野鸭湖湿地植物叶功能性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北京野鸭湖湿地的草本植物的叶含氮量、比叶面积、叶厚度、叶体积、叶干物质含量和叶组织密度进行了测量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植物叶功能性状之间存在相关性,并且可以分为2类和1个单独的性状,一类包括鲜重、干重、叶面积、叶厚度和叶体积;另一类包括比叶面积、叶组织密度和干物质含量;一个单独的性状是叶含氮量。利用层次聚类分析法,根据功能性状的不同可以将湿地植物分为4种不同的功能群组。比叶面积和叶干物质含量可以结合起来作为湿地植物功能群组划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外源Bt基因插入以及氮肥对Bt棉功能叶Bt蛋白表达及氮代谢的影响,对Bt棉功能叶Bt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谷丙转氨酶和蛋白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全氮含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Bt棉功能叶Bt蛋白含量在蕾期最高,此后,随生育进程呈显著下降。与常规棉相比,Bt棉功能叶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在前中期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提高且有利于可溶性蛋白质的合成,前期全氮含量显著增加,对蛋白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Bt棉功能叶Bt蛋白含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Bt棉前期增强的氮代谢促进了Bt蛋白的表达。施氮肥明显提高Bt棉中后期功能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Bt蛋白的表达。基施和初花期各50%的效应显著大于全部基施,而在基施氮肥基础上,初花期增施50%的氮肥效应最明显。与常规棉比较,施氮肥更有利于Bt棉中后期功能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14.
彩色棉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均按logistic曲线变化,在快增期较短的时间内积累和吸收了约60%的干物质和养分,是彩色棉产量和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彩色棉的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量在各时期低于对照白棉,且干物质最大积累强度出现的时间以及干物质积累进入快增期出现的时间上比对照均有所后延。彩色棉比对照有较弱的氮素吸收能力,棕色棉对钾素和磷素有较强的吸收能力,绿色棉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弱。最大养分吸收强度各品种均是钾最大,其次是氮,磷的吸收最少。彩色棉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与干物质积累量和光合器官高度正相关。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提高彩色棉养分和干物质在各生育时期的吸收、积累,并及时地向生殖器官较多的转移是其获得高产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高强力优质棉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质棉的干物质积累和普通棉一样按logjstic曲线变化,呈现出慢-快-慢的增长规律,在快增期较短的时间内积累了约60%的干物质,但最大积累量和最大积累强度优质棉低于普通棉.干物质在向叶片和主茎的分配上,前期叶片超过主茎,后期主茎超过叶片,但优质棉主茎超过叶片的时间早于普通棉.花后期,向营养器官分配的干物质普通棉超过优质棉,向生殖器官的分配则是优质棉超过普通棉.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中亚热带木兰科乐昌含笑(Micheliachapensls)、深山含笑(Micheliamaudiae)和观光木(Tsoongiodendronodorum)2年生幼苗在生长季节的叶厚度、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氮浓度、叶磷浓度和叶氮磷比6种叶片性状的种间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3树种的6个叶片性状表现出了一定的种间差异性,观光木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氮磷比最大,叶氮浓度最高;乐昌含笑叶干物质含量最小,叶氮浓度、叶磷浓度最低;深山含笑叶磷浓度最高,比叶面积、叶氮磷比最小,但3树种叶片的叶厚度无显著性差异(P0.1)。(2)3树种叶片的叶厚度与叶干物质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比叶面积与叶氮浓度显著正相关(P0.05);叶干物质含量与叶磷浓度显著正相关(P0.05);叶氮浓度与叶磷浓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3)3树种叶片氮磷比均在9~12,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显示,3种木兰科树种幼苗叶片的6种功能性状表现出了一定的种间差异性,但同一功能性状的大小顺序和种间差异的显著性不同;同时所有树种幼苗叶片各功能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其显著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7.
国产抗虫棉产量形成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国产抗虫棉与国外抗虫棉、常规棉在叶面积发育、物质积累、生殖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国产抗虫棉的产量形成特征。结果表明,目前推广的大多数国产抗虫棉品种产量都高于美棉33B,与常规棉产量差异不明显;产量构成因素中,国抗棉的单株成铃数和衣分均优于常规棉和美棉33B,但单铃重却小于常规棉;国产抗虫棉品种前期总生殖量明显高于国外抗虫棉和常规棉,肥水需求较早。  相似文献   

18.
南疆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下陆地棉干物质生产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南疆棉区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下陆地棉的干物质积累呈 S型曲线增长过程 ,高产棉花总积累的干物质为 1 1 8.7g/株 ,干物质增长最快的时段在 8月 2~ 1 2日(出苗后 85~ 95天 )。地上部干物质分配中心随生育进程发生着如下动态转移 :真叶→茎枝→蕾花→幼铃→铃壳→籽棉。棉铃内部的干物质分配、运输转移随时间及节位的变化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海岛棉生育期中各节位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重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5-1996年分别对零型海岛棉新海10号和新海13号全程8个生育期1-20节位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重的检测表明,各节位叶片的叶绿素a、b、a+b含量、a/b比值和比叶重随叶序增大或生育期的延续而呈现由高、低、低→高→低、低→高的直线和单峰曲线变化;零型海岛棉虽属阳生植物,但中部节位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a/b比值较低,与其它节位叶片相比表现出阴生植物特性;叶绿素a/b比值随叶位的下降而减小,随生育进程而递降,使棉株耐密植、耐阴性逐渐增强;各期各节位叶片的叶绿素a、b、a+b含量与比叶重之间分别呈正相关。上述结果为揭示零型海岛棉密植高产的光合生理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玉米光合性能与耐密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在大田条件下 ,通过密度试验 ,在群体和个体水平上 ,从 5个方面分析了玉米光合性能与品种耐密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1)玉米光合性能对密度增加的反应较敏感 ,光合面积、光合效率及光合产物的分配对密度增加的反应尤其显著 ;(2 )光合面积中主要体现在叶面积的大小和分布上 ,耐密性强的品种 ,单株和群体叶面积对密度增加反应不敏感 ,群体上部叶面积的比例相对小 ;(3)叶片光合效率对密度增加的反应较敏感 ,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羧化效率的降低是主要原因 ,它们与单株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叶绿素、光合速率和羧化效率之间也呈显著的正相关 ,量子效率的降低是次要的 ;(4)群体产量与群体的叶面积和叶面积持续期呈正相关 ,但与个体性状呈负相关 ,个体性状的削弱程度越小 ,与群体的相关性越小 ,品种的耐密性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