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水稻超高产栽培的品质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9823和9优418两个中粳稻品种为材料进行超高产栽培,并对其稻米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超高产栽培可以显著降低稻米垩白度与垩白粒率,增加稻米的糙米率和整精米率,对直链淀粉含量和稻米RVA特征值无显著影响;超高产栽培显著提高了稻米的蛋白质含量、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可以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2.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遗传及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是最重要的稻米品质性状之一。本文综述了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分子标记QTL定位以及该性状相关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介绍了应用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来改良稻米品质的方法,提出了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改良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土壤营养元素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以6种不同水稻土壤类型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水稻土壤类型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氮、硫、钙、镁、锰、铜、钼及氯的含量与稻米品质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氮素营养是增加稻米蛋白质含量的重要因素;土壤有效硫含量较高,稻米品质则相应提高;垩白粒率和垩白面积随着土壤有效锰含量的增加而相应提高;土壤中交换性钙和镁对稻米品质有显著作用;土壤中交换性钙含量与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及胶稠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土壤交换性镁与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却呈显著的负相关;土壤有效铜和有效钼含量与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均呈正相关;土壤有效钼含量与稻米蛋白质含量和胶稠度正相关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稻米食味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统一鉴定南方稻区大面积推广的51个早籼稻品种的稻米品质后,进行了稻米食味品质与其他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稻米脂肪含量较其他品质性状对稻米食味品质有更大的影响,食用优质米的品质评价指标增加脂肪含量似更准确和完善。脂肪含量高、直链淀粉含量中等偏低、糊化温度低、胶稠度软或中等偏软、米粒延伸性好的稻米,食味品质好,这种品质性状的组合方式应该成为水稻品质育种的选择目标.本研究指出,提高脂肪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是改良稻米食味品质的关键,但直链淀粉含量并非越低越好。通过选择,将好的外观与优良的蒸煮、食味品质相结合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长期定位试验中施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探讨了连续施用有机肥、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MNPK、MNPK')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2)稻米的加工品质受施肥制度的影响较小,对稻米的外观品质影响较大,长期施肥不同程度的降低了稻米的外观品质;(3)长期施肥直链淀粉(amylase)含量提高,这说明长期施肥对稻米的食用及蒸煮品质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4)MNPK'处理对稻米淀粉粘度品质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提高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同时明显地提高了稻米籽粒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这说明长期有机无机肥增量配施有利于改善稻米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6.
稻米蒸煮食味品质性状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蒸煮食味品质是最重要且研究较多的稻米品质性状,该文综述了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米粒延伸性以及稻米香味等主要理化指标的遗传研究进展,并对已克隆的稻米蒸煮食味品质性状基因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7.
钾肥不同用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讲述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稻米品质影响的试验表明:增施钾肥可以提高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可以降低稻米垩白率、垩白度,改善稻米外观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改善稻米蒸煮食味品质;随着钾肥施用量增加,稻米的胶稠度变大可改善稻米蒸煮品质.  相似文献   

8.
稻米营养品质性状的QTL及其与食味品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利用Asominori/IR2 4 的 71份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相应的具有 2 93个分子标记的RFLP图谱 ,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和区间作图方法 ,对稻米的粗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特性进行了QTL分析 ,并研究了粗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品质性状的关系。检测出 1个控制脂肪含量的QTL(Fat)和 3个控制蛋白质含量的QTL(Prl、Pr2和Pr3)。研究表明 ,粗脂肪含量与稻米食味、米饭外观等性状呈显著相关 ,稻米蛋白质含量对稻米食味品质有明显的负向效应。提高脂肪含量 ,适度控制蛋白质含量有利于改善稻米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9.
稻米脂肪与品质的关系及其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是稻米第3丰富的重要营养组分,是稻米"能量棒",是水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但稻米中粗脂肪含量较少且提取困难,前人对于稻米脂肪的研究多集中于稻米脂肪与品质的关系以及稻米脂肪酸组成成分上,关于稻米脂肪含量和组分调控的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水稻籽粒脂肪的种类及分布、合成和分解代谢及其调控途径,以及稻米脂肪含量及其脂肪酸组分与稻米品质尤其是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紧密联系和影响因素,展望了提高和改善稻米脂肪含量及其组分的技术途径,以期为稻米脂肪与品质协同改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正>近十几年来,稻米品质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育种目标。蛋白质作为稻米胚乳的第二大组成部分,其含量的高低不仅决定了稻米的营养品质,而且也是影响稻米蒸煮食用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解析稻米蛋白质含量的遗传机理对有效调控稻米品质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扬州大学农学院严长杰教授研究团队题为Natural  相似文献   

11.
寒地水稻不同群体密度品质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插秧苗数与株行距对稻米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插秧苗数对水稻平方米穗数、穗粒数及产量影响显著,随插秧苗数增多,水稻平方米穗数增加,穗粒数则下降;株行距对水稻平方米穗数及空瘪粒、空瘪率、产量影响显著,随株行距减小,水稻平方米穗数增多,产量增加。插秧苗数对稻米垩白率、垩白度、整精米率影响显著,随着插秧苗数增多,稻米垩白率、垩白度增加,整精米率减少,插秧苗数对稻米蛋白质含量及直链淀粉含量影响不显著;株行距对水稻品质各项指标影响不显著。整体来说,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蛋白质含量随插秧苗数的增多而增高,随密度的增大而增高,栽培密度过大,直链淀粉含量、稻米食味品质以及外观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2.
云南软米品质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米是云南特有的优质米资源,但目前对软米的品质特征仅限于定性的描述。因此,为更有效地利用云南省这一独特的优质米资源,本研究将云南软米与粘米、糯米进行外观品质、碾磨品质、蒸煮食味品质以及营养品质的比较研究。经方差分析表明,3种类型的稻米在粒长、粒宽、长/宽、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以及蛋白质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尤其在直链淀粉含量上差异极显著(F=119.485**)。指出可以把粒型>3.0,直链淀粉含量7.1%~15.0%,胶稠度45~80 mm,蛋白质含量<9%,并且亲本的系谱中有云南软米地方品种的材料初步鉴定为软米材料。并提出一些加快云南软米资源研究及育种方向的建议,旨在为加快软米育种与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Amylose content is a key determinant of eating quality of ri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luffy texture, glossy appearance when cooked, remaining soft when cooled and excellent puffing ability, the low-amylose rice with amylose content 5-15% could be served as not only cooked rice directly, but also good material for convenience, mixed rice and puffing foods.Current status on characterization, inheritance, molecular mechanism and breeding of lowamylose content rice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strategy of related researches in the era of glymics was mainly discussed furthermore. The future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screening and enhancing the germplasm, further elucidat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n mutation of low amylose content, utilizing the genes independent of Wx on low-amylose content rice breeding program, and developing high quality functional rice cultivars for special usage through pyramiding low amylose gene and other special quality genes.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5种籼米原料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测定,分析了其与鲜湿米粉各项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并以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显著相关的鲜湿米粉品质指标作因变量,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作自变量,得到相对应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结果表明:大米蛋白质含量与鲜湿米粉的口感、感官评分、硬度、黏性、咀嚼性呈显著正相关;与内聚性、弹性、回复性呈显著负相关;大米蛋白质含量对鲜湿米粉各项品质指标的作用大小依次为硬度黏性咀嚼性总感官评分口感弹性内聚性回复性;大米脂肪含量与鲜湿米粉的口感、感官评分、硬度、咀嚼性呈显著正相关,与内聚性、弹性、回复性呈显著负相关;大米脂肪含量对鲜湿米粉各项品质指标的作用大小依次为硬度黏性口感总感官评分弹性内聚性回复性。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水稻品种大米直链淀粉含量对加工米粉丝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米粉丝加工中不同水稻品种大米原料的直链淀粉含量对米粉丝品质的影响,为确定适合米粉丝加工用大米原料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以直链淀粉含量介于16.45%—29.64%的14个不同籼型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采用一步成型法制作米粉丝,分析评价米粉丝的加工效果、感官品质、蒸煮品质和质构特性,通过相关分析建立大米原料直链淀粉含量与加工米粉丝品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水稻品种大米原料直链淀粉含量的升高,米粉丝的加工效果显著提高,但当其含量超过26.14%后,米粉丝的加工效果反而出现下降的趋势;米粉丝的劲道感、爽滑感、不粘牙、光泽以及综合感官品质与大米原料的直链淀粉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米粉丝的复水时间与大米原料的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而其膨胀率、断条率以及损失率则与大米原料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米粉丝的硬度、咀嚼性、剪切力、拉伸长度、断裂力和破断功等质构特性指标与大米原料的直链淀粉含量亦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论】采用一步成型法制作米粉丝时,米粉丝的加工效果、感官品质、蒸煮品质及质构特性与水稻品种大米原料直链淀粉含量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选用直链淀粉含量介于22.11%—25.45%的籼稻米原料加工的米粉丝具有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水稻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育种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胚乳的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直链淀粉含量在5%~15%之间的低直链淀粉水稻,具有米饭柔软、外观油润光泽、冷不回生、膨化性好等特点,不仅成为人们直接煮食的特优稻米,也是加工方便调理米饭、膨化食品和米类点心的上等原料。在概述水稻低直链淀粉含量突变体及其基因的主要类型、遗传规律、分子机理和育种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对功能糖组学时代的低直链淀粉含量水稻遗传育种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提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低直链淀粉含量资源的筛选、鉴定和创新,探明低直链淀粉含量突变的分子机理,并加快Wx非等位的低直链淀粉  相似文献   

17.
基于盐碱地土质差、稻米品质低的问题,开展了增施腐殖酸及减施化肥对水稻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增施腐殖酸明显提高了垦粳7号糙米率、精米率,降低水稻直链淀粉,对整精米率、蛋白质影响不明显,腐殖酸A2(15.84 g/盆)显著提高了垦粳7号的食味评分,明显改善了食味品质;减施化肥明显提高了垦粳7号食味品质,以B4(减量30%)施肥水平的食味评分最高,且对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影响不明显,但增加了垦粳7号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导致稻米外观品质变劣。通过增施腐殖酸(15.84 g/盆)配施化肥(减量30%)可明显提升垦粳7号的食味品质,但降低了其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优质稻米品质性状及其与叶片光合作用的关系,培育筛选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以河南省沿黄稻区8个优良食味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对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加工品质指标(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和外观品质指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等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并对籽粒灌浆期水稻剑叶的光合速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8个供试优良水稻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较高,品种间的变异系数较低;稻米外观品质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品种间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39.73%和36.49%;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在品种间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均低于5%。相关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呈显著的开口向上的左偏抛物线关系(r=0.827*),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值呈极显著的直线负相关关系(r=-0.905**),糙米粒厚与食味值呈显著的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r=0.747*);外观品质指标、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与灌浆中后期的叶片光合速率均呈负相关关系,直链淀粉含量与之呈正相关关系。说明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越低稻米的食味越好,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糙米粒厚的增加食味增加,而糙米粒厚大于2.1 mm,食味值反而下降;提高水稻灌浆中、后期叶片的光合速率,有利于改善稻米的外观和营养品质,而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增加,食味值下降。因此,水稻叶片的高光合效率在优质食味米选育方面存在一定的选择压力,合理调控水稻中后期叶片的光合速率对提高和改善稻米食味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日本水稻保优栽培中的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利用日产的米质测定仪分析日本优质稻米品种(“越光”为代表),发现稻米品质主要与其粗蛋白和直链淀粉含量有关。粗蛋白含量<6.9%,直链淀粉含量<20%的稻米为优质稻米。对日本关东地区各类土壤上的水稻栽培技术研究结果,则表明水稻保优栽培的关键是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尤其是在作穗肥施用时,应少施或不施氮肥。另外,不同类型的土壤对稻米品质也有一定影响。因此,要达到水稻保优栽培的目标,在栽培技术上要改变传统的施肥方式,要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栽培环境。  相似文献   

20.
寒地水稻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特性及聚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寒地水稻优质米的选育,以162份寒地水稻种质资源为材料,对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粒宽、长宽比、垩白率、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9个品质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寒地水稻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间差异较大,变异丰富;各品质性状之间具有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将寒地种质资源分为6类,第I类水稻种质长宽比较高,垩白率较低;第II类水稻种质糙米率最高,长宽比最低;第III类水稻种质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第IV类水稻种质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最高;第V类水稻种质垩白率为最低,长宽比为最高;第VI类水稻种质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