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鄱阳湖平原湖泊水生植物群落的多样性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研究了鄱阳湖平原湖泊水生植物群落类型多样性、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盖度与生物量,探讨了主要优势种的繁殖策略及多样性保护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鄱阳湖平原湖泊现有水生植物群丛42个,其中湿生植被群丛11个、挺水植被群丛6个、浮水植被与沉水植被群丛分别为11和14个;在湿生类型中.分布面积最大的群丛为灰化苔草群丛,其次是“荻 芦—灰化苔草群丛”和“虉草 马蓝群丛”;在沉水类型中,分布面积最大的是密齿苦草群丛,其次为菹草磋丛、“竹叶眼子菜 穗花狐尾藻群丛”与“野菱 双角菱群丛”;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野菱 双角菱群丛”与“菰 野菱群丛”,其次为“野菱 双角菱—密齿苦草群丛”和菰群丛;在所有群丛类型中,以灰化苔草群丛的盖度最大,以菰群丛的生物量最高;有效的繁殖策略是灰化苔草、密齿苦草、菹草等主要优势种在强烈的人为干扰压力下依然分布广阔的根本原因;多样性保护的有效途径是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和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2.
荷兰菜就是众所周知的马齿苋(Portulacaoleracea),在我国俗称“长命草”、“五行草”、“酸米菜”、“酱板草”、“瓜子菜”等。马齿苋科,1年生肉质草本,热带为多年生,原生于原野,我国分布甚广。世界分布在各温带和热带地区,茎叶可作蔬菜或家畜饲料,中医学上以全草入药。目前始于荷兰产有蔬菜专用的优良品种,已命名为“荷兰菜”进行推广,是一种栽培甚广的茎叶菜。1 植物学性状栽培型马齿苋植株直立,肉质、无毛,株体较野生的肥大。株高30~35cm,茎为淡紫红色,主茎粗0.9~1cm,节间长7~7.…  相似文献   

3.
空心莲子草是全球性入侵杂草,其贮藏根是陆生型和扎根挺水型空心莲子草的重要越冬和繁殖器官,在种群生长和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盆栽试验,设置2种土壤基质(沙土和壤土)及4种水分条件(旱生、湿生、挺水、漂浮)的组合生境,研究水分、基质、水分与基质组合生境对空心莲子草不定根诱导形成贮藏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沙土还是壤土,旱生和湿生生境均有利于诱导空心莲子草不定根形成贮藏根;挺水生境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空心莲子草的不定根膨大形成贮藏根;漂浮生境下,空心莲子草不能形成贮藏根,其根系接触到土壤基质是形成贮藏根的必要条件。研究结果对在不同生境下的空心莲子草防控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长喙毛茛泽泻实验田中模拟出该种群生长的3种水生态位于,即湿生、挺水、沉水。结果表明:在挺水状态下,长喙毛茛泽处群的株高,根原长度、纤葡枝节间长度、无性小株数、生殖力、总生物量都明显高于湿生和沉水状态。有性生殖和营养系列在挺水和湿生条件下都能正常湿和古种群倾向于有性生殖。在沉水状态下,有性生殖基本不能进行,种群以微弱的营养繁殖保存。挺水状态是长喙毛茛泽泻种群理想的水生态位。  相似文献   

5.
菊苣原产欧洲,又称咖啡草,咖啡萝卜,用作饲料、制糖原料、香料及蔬菜。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等暖温带地区。20世纪80年代我国引入后培育出大叶型品种。由于它品质优良,成为最有发展前途的饲料和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6.
芦蒿又名蒌蒿、藜蒿、水蒿等,属菊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为绿叶类蔬菜。原产于亚洲,我国东北、华北和中南地区均有分布。野生于荒滩山坡、圩区、洲地、路旁等。芦蒿抗逆性很强,很少发生病虫害,是一种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主要以鲜嫩茎秆供食用,清香鲜美,脆嫩爽口,营养丰富。可凉拌或炒食,具有清凉。平抑肝火,预防牙病、喉病和便秘等功效。是新兴种植的野生蔬菜。通过大棚栽培,芦蒿供应由以往春季上市提早到冬季,提早了4~5个月,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江苏盐城市大纵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初步调查,得知大纵湖水生维管束植物共有35科、61属、91种、3个变种。其中挺水植物34种,占37.4%;湿生植物21种,占23.1%;沉水植物18种,占19.8%;浮叶植物11种,占12%;漂浮植物7种,占7.7%。  相似文献   

8.
番茄病毒病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花叶型,染病植株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或深浅相间的斑驳,新叶小,不伸展;二是蕨叶型或卷叶型,染病植株的顶部呈线状,或皱缩卷曲。植株矮小;三是条斑型,植株发病主要在叶、茎、果上。染病后叶片上呈茶褐色斑点或云纹,茎秆上形成3~5厘米长凹陷的黑褐色条斑。  相似文献   

9.
于2019和2020年对尼勒克喀什河国家湿地公园植物组成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记录到高等维管植物180种,隶属53科140属。进一步分析不同生活型植物的生长型和水分生态类型组成发现,地面芽植物普遍具有分枝型、直根型和中生的生长和生态特征,是阳性草地的主要类群;地下芽植物则普遍具有直立型、根茎型和湿生的生长和生态特征,是湿草甸和沼泽的主要类群;一年生植物具有分枝型、刷状根和中、旱生的生长和生态特征,为沙地、干旱坡地等生境的主要类群;地上芽植物则以分枝型、直根型和旱生性为表征,是极旱生境的主要类群。尼勒克喀什河国家湿地公园植物群落组成具有典型的温带植被特征,但同时也叠加了土壤水分条件的作用,形成以温带地面芽植物为主、湿生成分和一年生荒漠成分并重的格局。未来应加强湿地生境管理,提升湿地属性,增强湿地功能。  相似文献   

10.
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是实现精确详细提取遥感信息的新方法.以2010年TM影像作为基础数据,采用面向对象方法着重提取了西辽河流域平原的植被信息(耕地、林地、中生偏旱和中生偏湿草).通过对不同地物的光谱和空间信息(位置、形状)进行比较分析,建立适当的隶属度函数和阈值范围,在草地的分类规则中,参考野外采集的草地植被光谱信息,辅助草地属性特征选择.最后构建分类决策树,完成自动分类,分类总体精度达到82.13%.在分类结果的基础上,讨论了植被分布特点,对不同类型的植被面积、不同区县植被面积以及植被与一级河流关系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植被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38.9%和23.3%;耕地、林地、中生偏湿草地多分布于河流中下游区县,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林地、耕地主要集中在科尔沁左翼中旗和科尔沁左翼后旗;林地、中生偏湿草较集中分布在一级河流的10km缓冲区内,耕地主要集中在5km缓冲区内,中生偏旱草与一级河流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环鄱阳湖区部分叶菜类蔬菜重金属污染评价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尧兰  陈焕晟  蒋建华  胡华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10-12312,12314
[目的]对环鄱阳湖区部分叶菜类蔬菜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其来源进行分析。[方法]测定环鄱阳湖区11个县的蔬菜基地、农家的3种叶菜类蔬菜共163个样品中的Pb、Cd、Cr、Cu和Zn重金属的含量,评价重金属的污染状况,通过比较2种来源蔬菜污染状况进一步分析环湖区蔬菜重金属的污染来源。[结果]环鄱阳湖区叶菜类蔬菜有2/3样品的重金属含量超标,超标率在50%以上,其中白菜Pb超标最为严重,超标率高达85.2%;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表明,环鄱阳湖区叶菜类蔬菜的安全和优良级别所占比例为66.9%,已受到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中以芹菜受污染的程度最大,污染主要来源于Cr、Pb;在2种种植方式下,基地蔬菜受重金属污染水平较高于农家。[结论]环鄱阳湖经济区的工业、交通的大力发展已初步造成区域的蔬菜重金属污染,建议环湖区居民适当减少芹菜和基地蔬菜的食用来降低由此引起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九江濒湖县区生态补偿必要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汤明  毛烨  淦峰  王艳  熊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196-4199
九江占鄱阳湖水域面积的2/3,是鄱阳湖水系的唯一通江口,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主战场,对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九江濒湖县区环境保护现状和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对鄱阳湖九江濒湖区域的影响分析,进行九江濒湖县区生态补偿必要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根据鄱阳湖区和5大河流域重点县(市)的气象资料、鄱阳湖湖口水位和NOAA卫星监测到的历年不同季节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建立了光、热、水、蒸发等气象因子、湖口水位与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关系模型。模型可以根据未来天气和水位变化模拟鄱阳湖主体和附近水域面积的变化,通过与正常水体水域面积比较,预测淹没面积和退水面积,经过1998年特大洪涝期间的初步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鄱阳湖流域各断面及入湖口水体溶解态重金属Cu、Zn、Pb和Cr的含量水平,调查了重金属在季节和空间变化下的行为特征,并运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对其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不同溶解态重金属季节行为特征差异显著,Cu和Cr主要由人为因素主导,而Zn和Pb受自然因素影响更多;其空间行为特征由开采的矿山分布和人为源释放主导,这在赣江和乐安江表现尤为明显;流域健康风险大小依次为湖区>信江>抚河>赣江>乐安江>修河,由化学非致癌物Cu、Zn、Pb引起的健康危害的个人年均风险值远低于国家辐射防护委员会推荐的通过饮水途径最大可接受风险值5.00×10-5a-1,而化学致癌物Cr的健康危害的风险值超出可接受水平,比化学非致癌物高出5~6个数量级,是主要的健康风险污染物,需引起风险决策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刘德坤  齐述华 《农林科学实验》2013,(22):206-206,213
悬浮泥沙浓度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估算其泥沙浓度及获得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信息对于保护与管理湖泊生态系统是有利的。该研究以鄱阳湖区域为例,利用MODIS。感影像,并结合反演模型对鄱阳湖区域的悬浮泥沙浓度进行反演。结果显示:2010年鄱阳湖悬浮泥沙浓度呈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区域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向速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292-1293
在浅析鄱阳湖水环境状况及非点源污染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非点源污染特点与成因,重点阐述了鄱阳湖区域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技术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环鄱阳湖地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方法]于2010年对环鄱阳湖地区7个县市的地下水质状况进行调查,从矿化度、硬度、水化学类型等方面对鄱阳湖区域不同地区浅层地下水质状况进行分析对比,揭示区域浅层地下水质现状及其变化特征与原因。[结果]环鄱阳湖地区地下水质指标除pH外均较好,均属Ⅰ类水质标准;其中南昌市矿化度、硬度、电导率、Na+、K+、Ca2+、Mg2+、Cl-、HCO3-为最高值,都昌县pH和SO42-为最高值,鄱阳县Mg2+和pH为最低值,永修县硬度、K+、Ca2+、SO42-、Cl-为最低值,进贤县Na+、矿化度和电导率为最低值。江西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是环鄱阳湖地区地下水质较好的主要原因;南昌市地下水多项水质指标最大,甚至趋于Ⅱ类水质标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类活动起决定性作用。[结论]该研究为区域浅层地下水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干旱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甘小艳  刘成林  黄小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676-14678
[目的]分析鄱阳湖干旱状况及其成因。[方法]针对鄱阳湖干旱现象,对鄱阳湖10年前及近10年的干旱状况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鄱阳湖干旱产生的原因。[结果]鄱阳湖区干旱出现的频率高,连续发生严重干旱的次数也较多,21世纪以来鄱阳湖低水位日益加剧。鄱阳湖干旱主要受降水减少、长江及"五河"水位低、水利工程、工农业用水增加、其他方面等因素的影响。[结论]该研究为相关部门制定鄱阳湖抗旱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地区油菜生产气象条件分析与种植气候区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鄱阳湖地区油菜生产的特点,对影响油菜生长和产量形成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并建立油菜气候区划指标.根据鄱阳湖地区1961~2005年油菜生长季气候要素分析显示,影响该区油菜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要素为降水和日照条件,关键生长发育期为播种出苗期和开花结荚期.采用1: 5万数字高程模型(DEM)和GIS空间分析,将影响油菜生长的关键气候要素插值生成分布式数据,并根据建立的油菜气候区划指标对鄱阳湖地区油菜种植进行区划.结果表明,除鄱阳湖滨湖区及湖区的南部为油菜种植一般区外,其余地区均为油菜种植的最适区和较适区,尤其鄱阳湖地区北部,为油菜种植的最佳区.  相似文献   

20.
鄱阳湖流域水资源量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气候变化条件下鄱阳湖流域未来水资源量的问题,分析了鄱阳湖流域历史水资源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趋势,确定了影响水资源量的主要气候因素,建立了水资源量多元逐步回归预测模型,然后采用全球气候模式(GCM)下的CMIP3数据,预测了鄱阳湖流域3种SRES情景下未来的水资源量,结果显示鄱阳湖流域的水资源量将有小幅增加。该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