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红麻生产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红麻生产现状及应用前景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唐守伟一、黄红麻生产和贸易黄红麻是世界上仅次于棉花的重要的天然植物纤维,主要分布在远东国家和拉丁美洲国家及非洲一些国家。据粮农组织统计,1995/96年度,世界黄红麻产量为2618万t,主要种植于发展...  相似文献   

2.
夏播红麻叶龄叶型变化规律及其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播红麻叶龄叶型变化规律及其应用技术研究罗玲玲,汤其林,刘晓峰(信阳地区农科所,信阳464000)(河南省农牧厅)河南省红麻常年种植面积在100万亩以上,近几年,随着耕作改制,由一年一熟的春播红麻改为一年两熟夏播红麻,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夏麻产区。但...  相似文献   

3.
红麻分子标记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麻是锦葵科木槿属(Hibiscus cannabinusL.)一年生草本植物,其主要特征是成熟时花萼变革质,多数茎上有小刺,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澳洲及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大多数学者已经公认,非洲是红麻的初级起源地,因为那里生长和分布着丰富的红麻野生资源和野生近缘种。我国引入红麻已有一个世纪。通过多年的收集利用,我国红麻种质资源已达上千份,广泛来源于31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来源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27份红麻栽培种、野生种和近缘种为材料,利用SRAP标记构建红麻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方法】利用SRAP标记对127份红麻种质进行遗传分析,计算其遗传相似系数。利用UPGMA法作聚类图,构建分子身份证。【结果】40对引物组合在127份红麻种质材料中共扩增出383条DNA片段,其中,375条为多态性片段,总的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97.9%。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相似系数为0.70时,127份红麻种质资源被划分为4个类群。用SRAP特征谱带和多种引物组合2种方法可有效区分所有材料,并构建出127份红麻种质资源特异性分子身份证,置信概率达到99.99%。【结论】基于15对SRAP核心引物组合的36条谱带构建了一套127份红麻种质资源唯一性的分子身份证。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210份非洲红麻种质资源的发芽特点、生育期、光温特性、形态特性及主要经济性状和细胞学特性。结果表明,非洲红麻的发芽率决定于种子大小和种皮结构。其生育期与晚熟栽培品种相同,但后期要求更高温度,发现了2种对短日照反应特殊的类型。非洲红麻形态类型丰富,有些具特异性状,鉴定出几份经济性状表现较好的材料。非洲红麻染色体数目2n=36,属于红麻种,染色体具有较原始的对称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6.
红麻种质资源SRAP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SRAP标记构建51份红麻种质资源的指纹图谱。12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167条清晰的谱带,其中165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PPB)为98.8%。51份材料间Nei’s基因多态性(Gene diversity)为0.616 6,平均多态性信息量(PIC)达0.584 2。材料间遗传多样性高,遗传距离较远,亲缘关系较远。SRAP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1份红麻种质资源被聚为5个类群。亲缘关系树状图在分子水平上清晰揭示了红麻种质资源间的亲缘关系,为红麻育种和杂交亲本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红麻品种鉴定、遗传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原位保护示范区资源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原位保护示范区(玉林)包括药用野生稻和普通野生稻资源保护区,资源现状调查及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野生稻种质贮量达110.90万份(丛),其中药用野生稻2.91万份(丛),普通野生稻107.99万份(丛);包含白芒直立型、白芒半直立型普通野生稻,半卷叶型与展叶型药用野生稻等类型,优异种质资源丰富。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今后保护、研究、利用野生稻种质资源的建议及思路。  相似文献   

8.
通过低浓度铅(300mg·kg-1)处理对不同黄/红麻品种生物产量、富集能力和转运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铅处理对不同黄/红麻品种生物产量有明显影响,初步筛选出4个铅耐受黄/红麻品种。黄/红麻不同部位铅累积:根部茎部嫩茎叶;铅吸收量:根部嫩茎叶茎部。黄/红麻不同品种铅富集系数:红麻闽红964光钝感红麻,黄麻闽黄1号黄麻179埃及黄麻闽黄麻1号;铅转运系数:闽黄1号和光钝感红麻转运系数分别达到0.76和0.82。  相似文献   

9.
马兰  龙超海  吕江南  刘佳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614+9622-9614
为了规范黄、红麻剥皮机的作业质量,并为评价黄、红麻剥皮机作业性能提供技术参考,探讨了黄、红麻剥皮机作业质量指标及其检测方法和判定规则;研究结果亦可为大麻等麻类作物剥制机械作业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ISSR和RAPD标记构建红麻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对来源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51份红麻栽培种、野生种和近缘种进行遗传分析,构建红麻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方法】利用ISSR和RAPD标记对不同类型的51份红麻种质资源进行分析,计算其遗传相似系数,利用UPGMA法作聚类图,建立分子身份证。【结果】19个ISSR标记共产生113条条带,其中101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PPB)为89.38%;20个RAPD标记共产生118条条带,其中112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PPB)为94.92%。品种间多态性丰富,结合特征带、特异谱带类型和不同引物组合3种分析方法,可有效建立51份红麻种质资源的特异分子身份证。【结论】材料间遗传多样性较高,有较远的遗传距离和较宽的遗传基础,ISSR和RAPD标记技术可有效用于建立红麻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  相似文献   

11.
橡胶草种质苗期农艺性状相关性及遗传多样性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理统计软件对12份橡胶草种质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份橡胶草种质主要农艺性状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叶片长、叶片宽、叶形指数、叶柄长变异系数均较大,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在1.86~1.99,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叶片长、叶缘类型与其它性状之间相关性较大,其中叶片长与叶片宽、叶形指数、叶柄长及叶缘类型均呈显著正相关;叶缘类型与叶片长、叶片宽、叶柄长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叶脉颜色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12份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综合评价发现,Ⅱ类群的3份材料(206-1、208-1、214-1)表现显著优于Ⅰ和Ⅲ类群,可作为橡胶草育种的优选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为了扩充国家甘蔗野生资源,进一步挖掘具有育种潜力的亲本材料。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华坪县、攀枝花市区、盐边县、米易县、会理县、永仁县等12个市县的甘蔗野生种质资源进行了采集和鉴定,共采集斑茅9份,割手密20份,蔗茅4份,芒1份,涉及4个属4个种,合计34份。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所采集的甘蔗野生种质资源性状差异显著,株高、茎粗、叶长和叶宽均存在极显著或者显著(株高和叶长)的相关性,而锤度与其它指标不相关。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所采集的甘蔗野生种质资源多样性指数为1.53~1.68,变异系数为0.35~0.61,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可将其分为四个类群,其中Ⅲ类群具有较好的锤度品质潜力,Ⅳ类群具有较大的生物产量。Ⅲ和Ⅳ类群可推荐作为甘蔗育种的优异材料。  相似文献   

13.
黍稷抗旱种质筛选及抗旱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采用反复干旱的方法,对山西有代表性的500份黍稷种质资源进行了抗旱性鉴定评价,筛选出9份1级高度抗旱的种质。对1级高度抗旱的种质又进行了田间抗旱生理指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合速率的测定和实验室离体叶片含水量的测定,进一步验证了反复干旱法对大批量黍稷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评价的可靠性和可行性,也揭示了黍稷种质的抗旱机理。  相似文献   

14.
应用灰色理论对5份魔芋种质资源的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评价创新种质的综合表现及各主要农艺性状的相互关系,以期为魔芋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展开度、株高、叶片长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
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44份红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征集并选取红麻材料44份,分别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野生种及半野生种12份,栽培品种32份.品种来源及类型见表1。  相似文献   

16.
通过观察8份链荚豆种质草坪密度、均一性、颜色、耐践踏性、草坪盖度等5个坪用价值相关指标,根据草坪不同功能确定指标权重后评分,按照分值进行坪用价值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份链荚豆种质中,评分最高的是湛江圆叶,得分最低的是儋州尖叶。参照综合坪用价值,湛江圆叶、儋州圆叶、儋州高种、海口圆叶适合作观赏草坪和休憩草坪,湛江圆叶和儋州圆叶适合作运动草坪,湛江圆叶和儋州高种适合作保土草坪。  相似文献   

17.
葱种质资源数量性状的聚类分析、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阐明普通大葱和分葱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以及数量性状间的关联性,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国内外116份葱资源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数量性状的聚类分析、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16份葱种质的12个数量性状遗传变异系数为25.25%~146.38%,基于形态标记划分的5个组群间形态差异明显.单株重与假茎重、叶长、株高、出叶孔间距、叶扁宽和假茎长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单株重、株高、假茎重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1.18%,其反映的信息与基于12个数量性状的聚类和相关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reveal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genetic relationship of the kenaf(Hibiscus cannabinus L.) resources from different origins, thus providing basis for genetic improvement and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breeding of kenaf. [Method] Ninety one ISSR molecular markers were used for amplification on 44 shares of kenaf germplasm resources, of which 21 showing good diversity and clear bands were chosen for PCR amplification. Based on amplification results, the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s among kenaf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calculated by using analytic software NTSYSpc-2.10e, and phylogenetic tree was then established via UPGMA. [Result] Totally 169 bands were amplified using the 21 screened primers, averagely 8.05 bands were amplified from each primer. Of them, 141 bands were polymorphic, accounting for 83.4%. When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 0.887 was used as criterion L1, these 44 shares of kenaf germplasm could be classified to be 32 shares of cultivars and 12 shares of wild type or half-wild type varieties. When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 0.897 was used as criterion L2, these 32 shares of cultivars could be further grouped into four sub-clusters. The genetic diversities between cultivars and wild type or half-wild type varieties were between 0.46-0.91, showing huge hereditary difference; while that among 32 cultivars were between 0.85-0.97, suggesting that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cultivars are relatively close and their genetic similarities are rather narrow. [Conclusion] ISSR could well determine the genetic similarities among kenaf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provide valuable molecular information for selecting parents of hybrid cross, which can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DNA mapping of kenaf germplasm resour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